許多教人致富、理財、成功的書籍都會提到,有錢人的「習慣」和你不一樣,成功的人有那些「習慣」,某些名人之所以成名是因為具備了什麼「習慣」……。
「習慣」似乎對我們的人生起了很大的影響力,但是卻細微到我們難以察覺。
這本書的書名,一開始有些難以參透,但再看看副標題 「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恩 ,說到"實證" 對我們這種科學人似乎蠻有說服力的。書中以明確的論述和實例,告訴你習慣的威力,和如何一步步打造自己的好習慣。
「習慣」的力量
聽過「複利效應」嗎?
愛因斯坦說「複利效應是世界第八大奇蹟」。
在股票市場最經典的巴菲特名言:「人生就像滾雪球,你只要找到濕的雪(適當的投資產品),和很長的坡道(代表的是時間),雪球就會越滾越大。」這就是時間影響財富的複利效應。
習慣也是,「好習慣讓時間成為你的盟友,壞習慣讓時間與你為敵」。
每天存一點錢,不會讓你在一個月或一年後成為富翁。
今天吃垃圾食物,體重計的數字不會立刻上升。
連續去健身房一周,肌肉還是沒長出來。
想要有更好的結果,不只是達成目標,而是改善系統。
改變習慣最好的做法,是改變身份認同。
重點放在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而非成就。不只是完成一次馬拉松,而是相信自己是會跑步運動的人。
透過習慣,把身份認同具體化。例如,每周固定上健身房,每天吃蔬菜,每晚讀一頁書。
要改變你是什麼樣的人,最實際的方法就是改變你做的事。
習慣帶來的不只是成果,還讓你開始相信自己真的能完成這些事。
一旦有所自豪,你就會為了維持習慣竭盡全力。
設定期限,把一件事努力做好。
若想要騰出自由思考與創意的時間,就要簡化生活中的事務。
如何建立新習慣/好習慣?
- 法則一:對自己做的事保持覺察。
- 心理學家榮格說「倘若無法意識到無意識,它就會指揮你的生活,然後你會稱之為命運」。
- 在何時何地,執行一項新習慣,做出確切計畫,比較可能真的去做。只說「我要吃得健康一點」「我要少抽菸」,卻沒說要何時何地進行,期待自己會突然記得做,成功的機會很低。
- 把想要的行為和每天已經在做的事綁在一起。
- 想要讓習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就讓提示顯而易見。
- 獎勵被高估了,環境更重要。(你是否身處容易取得零食的地方? ) 在新環境養成新習慣比較容易。
- 最有自制力的,通常是最少用到自制力的人。
- 想要讓行為穩定且可預測,就需要穩定且可預測的環境。
- 法則二:讓習慣具有吸引力
- 誘惑綑綁:將「想要」的行為和「需要」的行為配對。
- 在執行困難的習慣前,做一件你很享受的事。
- 打造一個更有紀律的環境。
- 我們的動機就是做容易的事。
- 你想要的是習慣帶來的結果,習慣的難度愈高,你與你想要的最終狀態就有愈多阻力。
- 太執著於做出最棒的想法,到頭來根本沒有著手去做 。「至善者、善之敵」。
- 每個決定性瞬間都是岔路,一整天累積下來,會造成非常不一樣的結果。
- 法則三:讓行動輕而易舉
- 精通習慣由重複開始,而非完美。
- 習慣的養成取決於頻率,而非時間 。(每天散步10分鐘,比一個月才去散步1小時有用)。
- 人類的天性是循「最小努力原則」。
- 讓習慣簡單到就算沒有意願也會執行。
- 減少與習慣相關的阻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環境設計,移除消耗時間的精力和阻力。(想要健身? 把運動鞋和服裝放在出門前隨手可得的地方)
- 創造一個讓正確的事情盡可能輕而易舉的環境。
- 新習慣的開始應該要花不到2分鐘 (例如寫作:寫一句->寫一段;睡前閱讀:讀一頁。你的目標是跑馬拉松,入門習慣則是穿上跑鞋出去 )。
- 掌握起頭的習慣,先做容易的事,持續地做,在覺得費力之前就停止「2分鐘法則」。
- 法則四:讓獎賞令人滿足
- 帶來獎賞的行為會被重複,帶來懲罰的行為會被避免。
- 人類習慣立即的獎賞,為自己建立「立即滿足」的方法,並符合自己的身份認同。(例如少買零食,就投錢做為旅遊基金)
- 習慣追蹤:在日曆或日誌上記錄下來,看著累積的成就感和進步。(記下自己少買的飲料和甜食省下多少錢)
- 不要中斷連續記錄。
- 在習慣中斷後快速回復更加重要。(即使聚餐大吃大喝,過後恢復健康飲食就好)
- 不想做的時候還是去做,才是最重要的。進健身房5分鐘不會改善體能,卻會強化你的身分認同。
- 複利的首要原則:「非必要,別中斷」。
一個小改變可以顛覆你的人生嗎? 假如一個再一個的小改變呢? 上千次的累積,一連串原子習慣堆疊在一起,每一個都是整體系統的基本單位。一開始,小進步或小改善可能看似毫無意義,例如每天靜心一分鐘,或閱讀一頁書,然而,當小改變持續層層疊加,人生的天秤就會開始傾斜。小習慣不只會累積,還有複利效應。
作者讓我們知道,改變生活和行為並非遙不可及,掌握方法和原則,小累積也會有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