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自信

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自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記得在2003年環境教育研討會中,有研究生的論文在檢視許多民間團體,在帶領自然解說時,是不是在知識上的講解有錯誤的地方。

 

  記得在會後,與一些伙伴閒聊時,曾談到,以民間團體的角度來看「講得對不對不是最重要問題,敢不敢去講才是問題。」

 

  這也就是說,對一般民眾以環境教育為目標的自然解說過程,並不必像在大學或研究所的講堂,對物種或分類如考證般的錙銖必較。以民間團體的目標而言,解說內容只是工具,喚醒民眾有環境意識,進而產生環境行動,這才是真正的目的。

 

  在荒野裏,對於剛出爐的自然解說志工,我們會以一個小故事來互相勉勵。

  有個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學期結束放暑假時,跟父母親說:「我不要上學了!

  媽媽很好奇:「你不上學,那你要做什麼?」

  孩子:「我要去教書!」

  媽媽更好奇了:「你才小學三年級,你能教什麼?」

  孩子:「我可以去教二年級的學生啊!」

 

  沒錯,荒野的伙伴就是有這種「小學三年級學生般的自信」(要說憨勇也可以啦!),我們雖然在自然知識上只有小學三年級的程度,但是我們面對的民眾或許只有幼稚園大班的程度,至少他們的環境覺知與環境行動比他們要高得多。單憑這般熱情與使命感,相信經過如此的解說員解說後對民眾的影響力,絕對不會輸給大學教授。

 

  老實講,就算一個解說志工懂得海星可以活幾年,兔子到底快不快樂,或者他會辨識一千種植物,只要他沒有讓民眾感動,進而產生保護自然環境的情懷,在我眼裏,他不是一位好的解說員。

raw-image




avatar-img
閱讀書評
1會員
51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閱讀書評 的其他內容
 前幾天一大早在大學同學的Line群組裡,收到一個令人震驚的訊息,邀請同學參加生前告別式。     震驚的原因是那位同學一直是生龍活虎般的健康寶寶,從大一開始打網球至今四十多年,現在還常常參加各種網球比賽;大二擔任登山社社長,在八0年代全國的登山社團蓬勃發展的情況下,能當社長絕對有好幾把刷子。
前天上午到林口麗林國小跟五年級的同學演講,主題是被選錄為國文課文的「從媒體學思考」,這篇文章是我從2015年出版的「看新聞學思考」這本書改寫成的,變成課文也有七八年了。 原本以為少子化的關係,小學一個年級恐怕只有三兩個班級,我可以輕鬆地跟孩子聊聊天。想不到麗林國小五年級有十二個班,嚇了我一跳,校長
荒野保護協會親子團第八屆分區全國大露營上星期舉行,北區在龍門露營場,有1800人參加,中區在埔心農場,有1400人參加,南區在走馬瀨農場,有1200人參加。親子團大露營原則上三年舉辦一次,但是上次遇到疫情而延期至今。 這種大規模的露營活動,起源自童軍運動,1920年在英國倫敦的第一屆世界童軍大露營
 前幾天一大早在大學同學的Line群組裡,收到一個令人震驚的訊息,邀請同學參加生前告別式。     震驚的原因是那位同學一直是生龍活虎般的健康寶寶,從大一開始打網球至今四十多年,現在還常常參加各種網球比賽;大二擔任登山社社長,在八0年代全國的登山社團蓬勃發展的情況下,能當社長絕對有好幾把刷子。
前天上午到林口麗林國小跟五年級的同學演講,主題是被選錄為國文課文的「從媒體學思考」,這篇文章是我從2015年出版的「看新聞學思考」這本書改寫成的,變成課文也有七八年了。 原本以為少子化的關係,小學一個年級恐怕只有三兩個班級,我可以輕鬆地跟孩子聊聊天。想不到麗林國小五年級有十二個班,嚇了我一跳,校長
荒野保護協會親子團第八屆分區全國大露營上星期舉行,北區在龍門露營場,有1800人參加,中區在埔心農場,有1400人參加,南區在走馬瀨農場,有1200人參加。親子團大露營原則上三年舉辦一次,但是上次遇到疫情而延期至今。 這種大規模的露營活動,起源自童軍運動,1920年在英國倫敦的第一屆世界童軍大露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