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失格》1 藝術與道德之間是否可以劃清界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中文全名:大師失格:如何在人品與作品之間劃出界線?
英文全名:Drawing the Line: What to Do with the Work of Immoral

作者:Erich Hatala Matthes(埃里克˙豪陶洛˙ 馬瑟斯)

  1. 美國威爾斯理學院哲學系副教授
  2. 研究藝術、美學和倫理領域的專欄作家
  3. 這本書之外,另著有:《我們應該保存什麼,以及為什麼要保存?》,2024年。


閱讀之前,我如何看待道德有爭議的藝人?

  因為我較少關注娛樂界,對於深愛的藝人有道德爭議、形象崩毀,可能較無法感同身受,所以我的想法很單純,我覺得可以單純欣賞藝術本身,藝術品和作者(藝人、藝術家)本身的品行是可以切割的。我可以單純覺得歌好聽,而不用管歌手是否有婚外情?而且對於狗仔伸著鼻子去探藝人隱私這件事情,我頗不以為然。但事情或許沒這麼簡單,問題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複雜:

  • 藝術家的道德缺陷是否會影響其作品的藝術價值?
  • 支持失德藝術家(或其作品)是不道德的嗎?
  • 封殺或群體抵制一位藝人,合理嗎?
  • 自己所愛的藝術家有失德行為,我們應該怎麼反應?

作者埃里克是一位研究倫理學的哲學家,他透過一道道核心問題,帶領我們一步步剖析、釐清這個混雜個人情緒、道德、文化、藝術的複雜議題。讓我豁然開朗:原來事情沒有我想的這麼簡單。讓我們一步一步看來。

註:這本書舉的例子幾乎都是歐美藝術家(藝人),所以我幾乎都不認識(唯一認識的是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的事件,以及Me Too運動)。看來是我(娛樂)新聞看太少了,有點小小影響我閱讀本書的流暢度,以及能否感同身受。

Raphael AI繪製

Raphael AI繪製

藝術家的不道德,和藝術作品本身有關係嗎?

  首先,我們先定義書中的失德藝術家(Immoral Artists),書中指的是在個人生活或者職業中有嚴重道德問題的藝術創作者,所謂的失德行為,可包含犯罪(性侵、暴力等)、濫用權力(剝削、操控)或者傳播不道德的觀念(如種族主義、歧視),而不單純只是感情誹聞。

這本書開頭舉了一個案例:

  1994年,R&B新銳藝術家,15歲的阿莉亞的首張個人專輯爆紅:《年齡不過是一個數字而已》,但隨之而來的是,雜誌曝光這首歌的作者──27歲音樂界明星R.凱利,在阿莉亞13、14歲時就和阿莉亞有未成年的性接觸,甚至在她15歲時幫她偽造身分證,和她祕密結婚!年齡快要兩倍的明星凱利,利用自己的名氣與地位優勢,剝削尚未成年的阿莉亞,甚至利用阿莉亞作為歌曲代言人,替自己的行為開脫:年齡不過是一個數字而已,阿莉亞又被剝削了一遍。原本只是中性的熱門流行歌,卻因為作曲者的犯罪行為蒙上一層陰影,甚至聽了歌詞,都因聯想到此事而覺得不適。

註:歌曲連結:Age Ain't Nothing but a Number
註:R.凱利最後捲入MeToo風波,因多起性虐待、未成年性行為被起訴判刑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對R.凱利本人有明確的道德批判,但我們也可以對這首歌進行道德批評嗎?有些形式主義者認為,我們應該單純觀看藝術本身,只關心作品的形式屬性,任何背景特徵應被排除在外(自身慾望、作品歷史、道德政治背景、藝術家自身事實),就像是地震造成嚴重災害,但我們不能說「地震」在道德層面上是壞的,這是沒有意義的。但作者埃里克不這麼認為。藝術作品可以對這世界有特定視角,引導觀者以特定方式回應,有些藝術品的重點就是要引導觀者進行道德反思,所以我們可以就這些引導、觀點作出道德判斷。

希特勒畫作。來源:維基百科

希特勒畫作。來源:維基百科

  既然我們對藝術品可以進行道德判斷,作者提出下一個問題:藝術家的不道德,會影響作品本身嗎?我們看看另一個經典案例——希特勒的畫。在成為我們所知的希特勒之前,他曾是一位賣畫為生的畫家,作品數量過百。他的畫家生涯不太成功,畫作主題多是建築、農舍、荒地,和希特勒二戰令人髮指的作為沒有關係,顯然,我們無法說這些畫作是邪惡的。但是,R.凱利的行為,的的確確影響到我們聽那首歌的感受啊?那在什麼狀況下,藝術家的道德會影響作品呢?作者以運動員舉例,若運動員有虐待動物的道德缺陷,但不會影響我們看待他的運動成就。但若是使用禁藥、假比賽,就會影響我們對他運動成績的看法。相同的,只有當藝術家的道德缺陷影響或改變作品意義的時候,這些道德缺陷對作品在審美層面上的影響才是重要的(尤其是藝術家似乎運用他的技藝來為自己的不道德辯護時)。

支持失德藝術家,就是不道德的共謀嗎?

  在這個明星很難有隱私、新聞滿天飛的時代,我們很容易會遇到一個道德問題:我們可以支持有道德缺陷的藝術家/藝術作品嗎?可能有些特別有正義感的人,會堅決持反對看法:「絕不可以!你的支持會增加那個罪人的聲量/收入,支持就是贊同,你就是同謀!我們應該要跟受害者站在同一陣線!」

  對於同謀論(Complicity),埃里克認為,現在社會經濟之複雜,我們幾乎都不是直接付費給藝術家,你是支付給Netflix、Spotify、KKBOX,甚至是Youtube廣告,中間尚有許多層企業與利益團體,更何況你一個人買不買,對藝人完全沒影響。若這樣的支持算是同謀,那麼,埃里克指出,「我們是一系列令人眼花撩亂可怕事情的同謀」。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很難從以下層面脫離:血汗工廠的勞工、金融機構的剝削,甚至到各種人類行為對環境的破壞。若使用、購買就算同謀,我們要避免成為其他道德問題的同謀,幾乎不可能。

  相對於站在道德制高點、眼裡容不下沙子的同謀論,埃里克提出,藝術應該保持個人道德選擇的空間。「避免成為同謀」不應被視為絕對的道德義務,而是我們自由選擇的領域。就像是我們沒有義務向所有慈善機構捐款,我們可以透過選擇來表達自己的道德人格。很多時候,藝術就是我們探索道德歧異、道德不確定性的地方,我們應該保留每個人自己探討、選擇的空間。每個人需要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做出選擇,我們有道德自由。

  此外,埃里克建議我們應該區分私人消費和公共消費。當你在公共場所消費某項藝術品時,同時會對其他人釋放信號。以R.凱利的歌為例,若你自己喜歡聽,你大可在自己家裡欣賞R.凱利的歌曲,但是若你用R.凱利的歌進行才藝秀表演,就另當別論,你不能阻止別人對這首歌進行道德評價。這不是說你被禁止在公共場合撥放R.凱利的歌,而是說,若有路人感到不滿、不舒服,你不應該感到驚訝或憤慨。支持失德藝術家,或者只是支持其作品,要自己承擔道德象徵,無論好壞。

GPT繪製

GPT繪製

藝術允許模糊,觀眾有權解讀

  藝術與道德的界線與關係,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界線,有人選擇不再支持,有人仍然能夠單純欣賞作品本身,這些選擇都無需被強迫或批判。藝術的本質允許模糊,沒有非黑即白的答案,而我們作為觀者,有決定如何解讀、詮釋的自由,也有權選擇如何行動。當然,別人也有權,可以對你的行動進行解讀。

這本書提出的有趣問題不只如此,下一篇,我們將會討論「取消文化」。我們應該從制度上(如平台下架、取消展覽)來處理失德藝術家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布克臨-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08
《大師失格》2 我們應該支持取消文化嗎?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avatar-img
快半拍成長日誌
36會員
93內容數
快半拍是小小的進步,每天前進一點點,發現微小進步中的光芒。
快半拍成長日誌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你能想像生活在沒有「上」與「下」的世界嗎? 《平面國》描繪了一個二維世界的階級、性別與思想禁錮,揭示我們對「維度」的理解有多狹隘。 若三維之外還有更高維度呢?《平面國》用幽默又犀利的故事告訴你:視角與維度限制了認知,而現實也許遠比我們以為的更深、更廣。
Thumbnail
2025/04/19
你能想像生活在沒有「上」與「下」的世界嗎? 《平面國》描繪了一個二維世界的階級、性別與思想禁錮,揭示我們對「維度」的理解有多狹隘。 若三維之外還有更高維度呢?《平面國》用幽默又犀利的故事告訴你:視角與維度限制了認知,而現實也許遠比我們以為的更深、更廣。
Thumbnail
2025/04/11
你真的自由嗎?你選的手機、買的衣服、發的限時動態,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當消費變成我們存在的方式,選擇還算是自由嗎? 來看看消費主義是如何悄悄操控我們的生活與身份!
Thumbnail
2025/04/11
你真的自由嗎?你選的手機、買的衣服、發的限時動態,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當消費變成我們存在的方式,選擇還算是自由嗎? 來看看消費主義是如何悄悄操控我們的生活與身份!
Thumbnail
2025/03/08
當你發現喜愛的藝術家涉及醜聞,你會選擇繼續欣賞,還是與他們徹底劃清界線? 「取消文化」真的能解決問題,還是只是一種情緒化的懲罰? 本書《大師失格》深入探討藝術與道德間互相影響的關係,探討取消文化、道德責任與個人感受之間的平衡。這場思辨的旅程,或許不會給你一個標準答案,但能讓你找到屬於自己的界線。
Thumbnail
2025/03/08
當你發現喜愛的藝術家涉及醜聞,你會選擇繼續欣賞,還是與他們徹底劃清界線? 「取消文化」真的能解決問題,還是只是一種情緒化的懲罰? 本書《大師失格》深入探討藝術與道德間互相影響的關係,探討取消文化、道德責任與個人感受之間的平衡。這場思辨的旅程,或許不會給你一個標準答案,但能讓你找到屬於自己的界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作者:亨德里克-房龍 譯者: 丁偉 出版社:好讀 出版日期:2005/06/15
Thumbnail
作者:亨德里克-房龍 譯者: 丁偉 出版社:好讀 出版日期:2005/06/15
Thumbnail
本文探討柏拉圖對文化管制的觀點以及現代娛樂的自由競爭,分析其對社會的影響和意義。柏拉圖認為藝術的模仿本質、情感的煽動性以及道德的腐蝕性會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然而,現代社會傾向於自由競爭,促進文化的多樣性和滿足多元化的需求。文章將討論兩者之間的平衡。
Thumbnail
本文探討柏拉圖對文化管制的觀點以及現代娛樂的自由競爭,分析其對社會的影響和意義。柏拉圖認為藝術的模仿本質、情感的煽動性以及道德的腐蝕性會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然而,現代社會傾向於自由競爭,促進文化的多樣性和滿足多元化的需求。文章將討論兩者之間的平衡。
Thumbnail
回應妳與蘇菲・卡爾的回應,我想,可能是足夠的不好才誕生了文明史裡的藝術。因此,無論身為一個寫作者,又或是一個演員、一個藝術家,作為「紀錄」的行動者,為的都是在漫長的生命史上,為自己的歷史作結。藝術終到頭為的都是自己。
Thumbnail
回應妳與蘇菲・卡爾的回應,我想,可能是足夠的不好才誕生了文明史裡的藝術。因此,無論身為一個寫作者,又或是一個演員、一個藝術家,作為「紀錄」的行動者,為的都是在漫長的生命史上,為自己的歷史作結。藝術終到頭為的都是自己。
Thumbnail
【緣起】 今天文化界,誰知道 Auerbach ? 以「準確的性感」,對抗從新古典到後現代,以理性科學為名的經院術語,進行一種「底層解放」,一種千年底蘊、不間斷的「文學暴動」! 班雅明的摯友,Erich Auerbach,召喚三千年現實文學之靈魂,至死地而後生!
Thumbnail
【緣起】 今天文化界,誰知道 Auerbach ? 以「準確的性感」,對抗從新古典到後現代,以理性科學為名的經院術語,進行一種「底層解放」,一種千年底蘊、不間斷的「文學暴動」! 班雅明的摯友,Erich Auerbach,召喚三千年現實文學之靈魂,至死地而後生!
Thumbnail
現代藝術確立藝術的價值,以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藝術家為例,探討藝術的純粹性及其與當代藝術的差異。
Thumbnail
現代藝術確立藝術的價值,以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藝術家為例,探討藝術的純粹性及其與當代藝術的差異。
Thumbnail
藝術欣賞的趣味,都呈現在「物」(藝術作品)、「我」(審美主體)之間的往復迴環。 所以,有關荷蘭國際攝影大師埃爾溫.奧拉夫(Erwin Olaf Springveld)的個人大展 《埃爾溫‧奧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還有一些討論的餘地,值得再説幾句。
Thumbnail
藝術欣賞的趣味,都呈現在「物」(藝術作品)、「我」(審美主體)之間的往復迴環。 所以,有關荷蘭國際攝影大師埃爾溫.奧拉夫(Erwin Olaf Springveld)的個人大展 《埃爾溫‧奧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還有一些討論的餘地,值得再説幾句。
Thumbnail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其實並不出自太宰治,但是還滿符合他的作品所表達的。
Thumbnail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其實並不出自太宰治,但是還滿符合他的作品所表達的。
Thumbnail
贖罪卷,成了犯罪前,居家常備聖品。 想犯罪嗎?先來一張。人妻可以,殺人也可以。 聖彼得大教堂,就在贖罪卷斂財中,蓋了起來。
Thumbnail
贖罪卷,成了犯罪前,居家常備聖品。 想犯罪嗎?先來一張。人妻可以,殺人也可以。 聖彼得大教堂,就在贖罪卷斂財中,蓋了起來。
Thumbnail
年青時有一半懷有虛榮的心情,去看哲學大師級們的作品,例如卡繆、沙特、海明威........等等,因為在別人面前,我在看他們的書,身份好像很拉風,到了今天,才知道浪費青春,那些年只是為了迎合「存在主義」的潮流,那些小說內容,都忘記了,那些閱讀所帶出來的思緒,亦隨風而逝。 至於那些書評,倒有一點印
Thumbnail
年青時有一半懷有虛榮的心情,去看哲學大師級們的作品,例如卡繆、沙特、海明威........等等,因為在別人面前,我在看他們的書,身份好像很拉風,到了今天,才知道浪費青春,那些年只是為了迎合「存在主義」的潮流,那些小說內容,都忘記了,那些閱讀所帶出來的思緒,亦隨風而逝。 至於那些書評,倒有一點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