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經歷過那種——收到一封主旨模糊的 Email:「有個問題」、「更新」、「討論一下」,或是參與過一場不知道到底要談什麼的會議。最後的結果往往就是時間被浪費,沒人準備,討論毫無重點。
今天主持人 Laura 分享了一個來自《Life in Five Senses》作者 Gretchen Rubin 的超實用建議:
別讓人猜!直接告訴他們你要幹嘛!
會議標題、Email 主旨、語音留言……都要「說重點」
為什麼要避免模糊資訊?
因為大多數人根本不喜歡猜。他們需要知道發生什麼事、該如何準備,才能真正有效參與。
❌錯誤示範:模糊的會議主題 & 信件主旨
你可能看過這些:
- 會議標題:「更新會議」、「夏季事務」
- Email主旨:「問題」、「請問」、「好消息」
- 語音留言:「我有件事想說」、「打給我一下」
結果是什麼?
大家來開會時不知道要討論什麼,也沒準備,會議效率極低。 或是收信者根本沒意識到這封信需要回覆,直接被忽略。
✅正確做法:開宗明義,一目瞭然
會議通知這樣寫:
「本次會議將討論績效考核流程改善建議,請參考去年文件並提出問題」
📩 Email主旨這樣寫:「請於7/8 17:00前審閱附件草稿」
📞 語音留言這樣說:「你好,我想邀請你10月6日來參加活動演講,
確認時間後請回覆」
這樣一來,對方能:
- 提前準備內容
- 檢查行程
- 立即回應你需要的東西
沒有人愛猜謎,大家都喜歡明確
除非你是在寫推理小說或拍懸疑片,否則溝通應該追求「清楚」,而不是「神秘」。
讓我們面對現實:生活已經夠忙、工作已經夠亂,不要讓別人還要浪費時間從你的訊息裡找線索。
一個小習慣,大幅提升溝通質量
下次在寫郵件、開會、打電話前,問自己:
「我要讓對方知道什麼?最直接的方式是什麼?」
從今天開始,練習這個習慣,你會發現:世界清爽了、人際更順了、時間多了不少。
今日重點
- 📍 標題、主旨、會議主題請直接點出重點
- 📍 不要依賴「有空再說」這種模糊語言
- 📍 溝通前先想:對方需要知道什麼才能行動?
📚Top 5 Advanced Vocabulary&Phrase
1.nebulous(adj.)模糊不清的;含糊的
2.bury the lead忽略重點
3.suspense(n.)懸念;焦慮;擔心
4.productive(adj.)有效率的;有成果的
5.spoiler(n.)劇透
📝心得
在職場上,溝通是每天都在做的事,而最常見的方式莫過於Email或訊息。但很多時候,訊息雖然已經發出,對方卻還是一頭霧水,甚至還要回頭確認一次。這種重工的溝通,不僅耗時,更嚴重影響效率。以我為例,我每天都要透過Email向主管回報工作進度,但主管常常隔天還是要我當面再報一次,導致每天早上至少15分鐘時間被浪費掉。回想過去,我的信件寫得很豐富,卻沒有明確抓住重點。主管也曾提醒我,內容有許多冗詞贅字,讓人難以快速掌握核心。這讓我意識到,「寫很多」並不代表有效溝通,「寫得精準明確」才是。在訊息爆炸的時代,越快讓對方理解,你就越有效率。下一次寫信前,不妨先問自己:「這封信的目的,對方一眼能看懂嗎?」多做這個小步驟,讓工作更有生產力。
參考來源:Apple Podcast_Before Breakfast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啟發,請按下「♥︎」鼓勵我繼續創作
希望各位讀者能夠留言建議和回饋,讓小弟能產出更有價值的優質文章
📎靈感來源:Before Breakfast Podcast(by Laura Vanderkam)
本文為個人學習與反思用途,非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