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衝突紀實】孩子也有界線,不因年紀小就可以隨意對待——從打人事件說起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桃子揮手打了姐姐,衝突瞬間發生。

桃子揮手打了姐姐,衝突瞬間發生。


在某個普通的下午,妹妹阿桃打了姐姐一下。

我像往常一樣出聲制止:「阿桃,不可以打人。」

但我選擇先不介入,因為我還有一點事沒做完,也想觀察她會不會自己停下來。


下一秒,爸爸走了過來,沒開口,只是伸手固定住阿桃的後頸,讓她暫時待在床上。

爸爸出手制止,但方式讓人心裡「咚」了一下。

爸爸出手制止,但方式讓人心裡「咚」了一下。



那一瞬間,我心裡「咚」了一下。

不是大驚小怪,也不是立刻翻臉,而是一種明確的不安:這不對。

但那個「不對」,我一時無法說清楚。


畢竟她真的動手打人了,爸爸出手制止,好像也合情合理? 但我的身體先替我感受到了——這種方式,傷的是孩子的身體界線與安全感


後來,我還是說了。

媽媽平靜地提醒:「孩子也是人,也有身體界線。」

媽媽平靜地提醒:「孩子也是人,也有身體界線。」


當時爸爸可能還在氣頭上,回我:「不要跟我講話。」

但我還是平靜地把話說完了:

「你不會對大人做這樣的事,

所以也不能在小孩身上這樣做。」


因為孩子不是比較低階的人類

用意不是在責備爸爸,而是提醒我們彼此孩子也是人,也有身體,也有感受。

不是因為她小、她做錯事,我們就可以用不會對大人用的方式去對待她。


如果今天一個人從你背後控制你的行動,你會有什麼感覺?

是害怕?受辱?還是憤怒?

孩子的感受,其實和大人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

只是她說不出來、她還不會反抗而已。

大人會害怕、受辱,小孩其實感受一樣。

大人會害怕、受辱,小孩其實感受一樣。


我不想讓她學會:「只要打人,就會被制住。」

我希望她學到的,是:

  • 生氣的時候不能打人
  • 打人會讓別人受傷
  • 我有別的方式可以表達:「我不喜歡」

如果孩子只學會「一打人就會被控制」,她學不到的是內在動機的自我管理,反而只會因為恐懼而壓抑,最後變得壓抑、甚至模仿大人對待她的方式。


幾個小時後,他安靜下來,沒再說什麼

他沒有回嘴,也沒有再生氣,感覺他可能聽進去了。

不是每一次溝通都要有劇情化的結局,有時候一方選擇沉默,代表的是——「我需要時間消化你說的話。」


這天我學到的是——

不是每一次衝突都要爭個高下, 但有些話,我還是會堅持說完。

因為孩子會看、會記得;

因為家庭氣氛是互動出來的; 因為一個溫柔而堅定的大人,才會讓孩子相信這個世界不會因為她犯錯就全盤否定她。


我不是完美媽媽,也不是教養專家,

但在這個瞬間,我守住了自己相信的價值。

如果你也曾在家庭衝突裡卡住,說不清、想不透,

請相信你的直覺。它正在為孩子站穩一塊安全地基。

衝突過後,笑聲回到家裡。

衝突過後,笑聲回到家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科學 × 育兒 × 共讀筆記庫
69會員
90內容數
桃梨媽咪|科學腦 × 媽媽心 🍐🍑 育兒要溫柔,也要有證據。 親子科學 × 雙語共讀 × 情緒教養 每週更新哦✍️
2025/10/03
有沒有發現,孩子情緒一來,像顆小炸彈隨時爆?前一秒還在笑,下一秒卻哭到地上打滾。其實,這不是「壞脾氣」,而是孩子的大腦還在施工!從情緒警報器到還沒長好的煞車系統,每一次崩潰,都是神經連結的練習。爸媽該怎麼做?不是壓抑情緒,而是用陪伴和界線,幫孩子把「風暴」化為成長。想知道如何把哭鬧變成腦力健身嗎?
Thumbnail
2025/10/03
有沒有發現,孩子情緒一來,像顆小炸彈隨時爆?前一秒還在笑,下一秒卻哭到地上打滾。其實,這不是「壞脾氣」,而是孩子的大腦還在施工!從情緒警報器到還沒長好的煞車系統,每一次崩潰,都是神經連結的練習。爸媽該怎麼做?不是壓抑情緒,而是用陪伴和界線,幫孩子把「風暴」化為成長。想知道如何把哭鬧變成腦力健身嗎?
Thumbnail
2025/09/23
🚲滑步車好?還是輔助輪腳踏車? 這是每個爸媽都會遇到的選擇題。這篇文章從心理發展、安全實務到親身經驗,帶你拆解「騎車大哉問」。為什麼大家都推滑步車?沒煞車真的安全嗎?什麼順序才不會讓孩子卡關?👶一起陪孩子從蹣跚到飛馳,練出平衡感、自信心,也讓親子關係在笑聲中加溫。這不只是學騎車,更是成長的開始。
Thumbnail
2025/09/23
🚲滑步車好?還是輔助輪腳踏車? 這是每個爸媽都會遇到的選擇題。這篇文章從心理發展、安全實務到親身經驗,帶你拆解「騎車大哉問」。為什麼大家都推滑步車?沒煞車真的安全嗎?什麼順序才不會讓孩子卡關?👶一起陪孩子從蹣跚到飛馳,練出平衡感、自信心,也讓親子關係在笑聲中加溫。這不只是學騎車,更是成長的開始。
Thumbnail
2025/09/19
孩子不收玩具,是故意和爸媽對著幹?其實不然!五歲的梨仔常常「玩A五分鐘、玩B五分鐘」,30分鐘就能把房間變颱風現場。身為媽媽的我崩潰大吼,卻才發現──她不是拖延,而是「時間感還沒長好」。從崩潰到陪她練習,我看見孩子其實能做到,只是需要被陪著長出「玩一個收一個」的節奏。
Thumbnail
2025/09/19
孩子不收玩具,是故意和爸媽對著幹?其實不然!五歲的梨仔常常「玩A五分鐘、玩B五分鐘」,30分鐘就能把房間變颱風現場。身為媽媽的我崩潰大吼,卻才發現──她不是拖延,而是「時間感還沒長好」。從崩潰到陪她練習,我看見孩子其實能做到,只是需要被陪著長出「玩一個收一個」的節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我是夢夢 ♡ 每年到這個時候,我都會默默開始列購物清單 畢竟「蝦皮雙11」真的太好買啦 🛒✨ 這次就想跟大家分享幾樣我自己平常有在用、也準備趁雙11補貨的好物, 順便聊聊我最近開始玩的「蝦皮分潤計畫」,怎麼讓分享變成小小被動收入 💰
Thumbnail
嗨~我是夢夢 ♡ 每年到這個時候,我都會默默開始列購物清單 畢竟「蝦皮雙11」真的太好買啦 🛒✨ 這次就想跟大家分享幾樣我自己平常有在用、也準備趁雙11補貨的好物, 順便聊聊我最近開始玩的「蝦皮分潤計畫」,怎麼讓分享變成小小被動收入 💰
Thumbnail
分享如何透過蝦皮解決毛孩(多芬)因換季和食物引發的皮膚過敏問題,從選用單一蛋白質的火雞肉主食,到利用寵物防舔衣舒緩傷口,並結合蝦皮雙11購物節的優惠資訊與蝦皮分潤計畫的實用教學。
Thumbnail
分享如何透過蝦皮解決毛孩(多芬)因換季和食物引發的皮膚過敏問題,從選用單一蛋白質的火雞肉主食,到利用寵物防舔衣舒緩傷口,並結合蝦皮雙11購物節的優惠資訊與蝦皮分潤計畫的實用教學。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不要惹事, 但也不要怕事. 隱忍與和善是美德, 但當對方再三欺凌, 站住腳反擊自衛最少能讓他們知道你不是好欺負.
Thumbnail
不要惹事, 但也不要怕事. 隱忍與和善是美德, 但當對方再三欺凌, 站住腳反擊自衛最少能讓他們知道你不是好欺負.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一直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可是如果遇到霸凌,身邊的大人要怎麼察覺到呢?以下分享孩子被霸凌可能的情緒反應。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一直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可是如果遇到霸凌,身邊的大人要怎麼察覺到呢?以下分享孩子被霸凌可能的情緒反應。
Thumbnail
糾正孩子行為常常演變成親子衝突,火氣還在卻看到孩子尋求安慰,怎麼看待呢?
Thumbnail
糾正孩子行為常常演變成親子衝突,火氣還在卻看到孩子尋求安慰,怎麼看待呢?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Take 1:小孩A 碰了小孩B就跑。 (你手很閒喔,那你嘴巴可以忙碌一點記得道歉嗎!) Take2:小孩B心情不美麗追了過去。 理由是:"先打人的就是錯的,後面的人就是正當防衛,可以打回去!我媽說的!" (沒~有~這~回~事~!!! 這位媽媽、這樣誤會會很大!!! 孩祉、被碰了不開心可以
Thumbnail
Take 1:小孩A 碰了小孩B就跑。 (你手很閒喔,那你嘴巴可以忙碌一點記得道歉嗎!) Take2:小孩B心情不美麗追了過去。 理由是:"先打人的就是錯的,後面的人就是正當防衛,可以打回去!我媽說的!" (沒~有~這~回~事~!!! 這位媽媽、這樣誤會會很大!!! 孩祉、被碰了不開心可以
Thumbnail
文章中分享了一段小女孩在玩鞦韆的故事,父親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教導女孩面對同儕需求。同時也提到了父母不願意成長可能導致的傷害,以及在社會中尋求認同感所帶來的影響。最後作者分享了在西方教育環境中體會到的鼓勵獨特與開放性的教育方式。總結,這篇文章呼籲用愛與尊重來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傳統命令式的教養方式。
Thumbnail
文章中分享了一段小女孩在玩鞦韆的故事,父親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教導女孩面對同儕需求。同時也提到了父母不願意成長可能導致的傷害,以及在社會中尋求認同感所帶來的影響。最後作者分享了在西方教育環境中體會到的鼓勵獨特與開放性的教育方式。總結,這篇文章呼籲用愛與尊重來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傳統命令式的教養方式。
Thumbnail
我看到我朋友看到小孩打架,想抓著看得到玩具處理一下,讓我想到我之前跟老公的討論… 之前姊姊會很用力地推倒弟弟,搶走玩具,或是很用力打他 我有一次很用力地捏我家姊姊之後,我覺得後悔,跟老公討論 他說,「你想想他們這麼信任你,這麼愛你,他們每次都相信你不會傷害他們」 我心裡OS:
Thumbnail
我看到我朋友看到小孩打架,想抓著看得到玩具處理一下,讓我想到我之前跟老公的討論… 之前姊姊會很用力地推倒弟弟,搶走玩具,或是很用力打他 我有一次很用力地捏我家姊姊之後,我覺得後悔,跟老公討論 他說,「你想想他們這麼信任你,這麼愛你,他們每次都相信你不會傷害他們」 我心裡OS:
Thumbnail
我們絕對不會要父母「不教」,愈小的孩子、愈需要父母的身教與引導,因此我們要著力的,不是教不教,而是「怎麼教」。
Thumbnail
我們絕對不會要父母「不教」,愈小的孩子、愈需要父母的身教與引導,因此我們要著力的,不是教不教,而是「怎麼教」。
Thumbnail
如果是兩個不學好的叛逆孩子互毆造成其中一人往生,社會輿論多半不會在意,因為社會眼光會認為兩個家庭都有問題,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甚至會有網友認為,家長不教只好讓社會來教。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被惡少打死,那又是另一種輿論,全台灣都跟著受害者家屬心痛。說穿了,打人跟被打的都只是孩子,是什麼樣的家庭環
Thumbnail
如果是兩個不學好的叛逆孩子互毆造成其中一人往生,社會輿論多半不會在意,因為社會眼光會認為兩個家庭都有問題,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甚至會有網友認為,家長不教只好讓社會來教。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被惡少打死,那又是另一種輿論,全台灣都跟著受害者家屬心痛。說穿了,打人跟被打的都只是孩子,是什麼樣的家庭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