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晚上常常睡不著,不知道明天還有沒有工作」:新政策能接住多少墜落的靈魂?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身為一位在職場探索多年的視障者,我對勞動部用心規劃的「職場合理調整行政指導」始終充滿期待。

這項備受關注的政策已在今(2025)年7月1日正式上路,這不僅是政府展現決心、回應聯合國CRPD精神的關鍵一步,更攸關無數身心障礙者的工作權益,也是整個社會能否邁向共融的一場關鍵考驗。

在這項政策啟動的此刻,我們看到了改變的契機,也對其是否能回應現實挑戰,抱持著深切的關注。

一、合理調整是什麼?它想解決什麼?

這項指導基於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 及我國《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就業服務法》的反歧視精神,核心在於實現一個「多元(Diversity)、公平(Equity)及融合(Inclusion) 」的職場環境。

它的具體定義著重於「合理調整」(Reasonable Accommodation),指的是在「不造成不成比例或過度負擔」的前提下,為身心障礙者提供必要且適當的修改與調整,進而達到勞雇雙贏。

  • 適用對象: 不僅限於持有身心障礙證明者,只要能提出資料佐證,因障礙處境而有實際需求者(如職災復原期的勞工)亦可適用。
  • 調整範圍: 涵蓋招募、工作環境、工作內容、時間、績效、薪資、訓練與升遷等各個環節。例如提供無障礙設施、擴視機、語音軟體,或允許彈性工時、調整績效目標等。

整個流程設有發動機制與釐清步驟,雇主不能僅憑主觀認定,必須證明某項調整會對其造成「過度的負擔」。詳細的辦法,可參考勞動部公布的行政指導全文。

圖片來源:勞動部 洪申翰部長 臉書

圖片來源:勞動部 洪申翰部長 臉書

二、理念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身心障礙者如何順利進入並穩定立足於多元的就業市場,長久以來都是一大難題。這份指導統整了資源與流程,但現實中的老問題,是否真能因此改善?

案例一:還沒來得及求助,就被標籤

有位朋友正面臨中途失明的困境,視力一天天衰退。他是家中兄長,與母親、兩位年幼的弟妹同住,一肩扛起家計。未來一片茫然,工作岌岌可危。

他說:「我晚上常常睡不著,不知道明天還有沒有工作,感覺快要失去活下去的動力。」

在人生最艱難的時期,家人好不容易找到社福機構。承辦人員卻反覆強調「視障只能按摩」、「要趕快學定向行動」等刻板印象。這種缺乏同理與宏觀視野的建議,在實際幫助到個案前,就已造成了二度傷害。

案例二:我不是不工作,是你們的專業跟不上

另一位朋友在失明前從事辦公室行政文書處理,他希望能留在原有職場,因此申請了「視力協助員」。然而在轉述圖像或表格資訊時,視力協助員與他之間若缺乏共通的描述準則,容易產生理解落差,徒增溝通成本,嚴重影響工作效率。

這些服務凸顯了一個殘酷的現實:許多支持系統只有社福專業,卻無法因應障礙者在各專業領域所面臨的複雜難題。

床上躺著一位翻來覆去輾轉難眠的男性

床上躺著一位翻來覆去輾轉難眠的男性

三、從「看見問題」到「共同解決」:四個誠懇的建議

唯有勞動部團隊的行動與介入,才是所有身心障礙及弱勢勞工的倚靠與支撐,這份行政指導是點亮前路的重要光芒。

為了讓這份善意能更有效地落地,克服執行上的挑戰,我們誠懇地以第一線的經驗,提出以下四個相輔相成的建議,期盼能作為部會未來政策深化時的參考:

1. 具體立法,為善意打下堅實地基

這份行政指導已為我們打下良好基礎。下一步,我們期待能將這份「指導」提升至法律位階。當前的「指導」性質,在實務上可能讓部分雇主因缺乏強制力而猶豫不前。若能參考《美國身心障礙者法案》(ADA) 及日本《促進身心障礙者就業法》等國際案例,建立更明確的法律框架,不僅能成為雇主遵循的堅實後盾,也能讓彈性與善意在穩固的基礎上滋長,使政策美意不致打折。

2. 打破服務的碎片化,走向全人關懷

目前的社會分工過於零碎,每位從業人員都像生產線上的螺絲釘,只熟悉自己那一小塊業務。這導致服務破碎、不到位,更讓個案在求助過程中身心俱疲。我們需要一個能從整體視野出發,提供全人關懷的整合性制度,而不是讓求助者自己去拼湊破碎的資源。

3. 讓「使用者經驗」成為政策的最後一哩路

政策的制定需要學理的專業,更需要「使用者經驗」來補足最後一哩路。我們觀察到,有時決策過程過於側重學術理論,而忽略了障礙者在生活與職場中的真實情境。我們誠摯建議,未來的決策圈能建立一個更完善的「共議機制」,廣納不同障別的障礙者代表,讓政策制定者的宏觀視野,與使用者的微觀體驗深刻結合。障礙者不僅是政策的受益者,更是最有力的合作夥伴,我們的經驗是讓政策臻於完善的寶貴資產。

4. 強化輔助專業,讓協助真正到位

為了讓「視力協助員」等支持人力能更有效地提升視障者的工作效率,我們建議政府能與民間單位協力,為這些第一線人員建立系統性的專業增能計畫。以視覺資訊轉譯為例,我們「HOVA 社團法人台灣視覺希望協會」長期深耕「口述影像」領域,發展出成熟的培訓系統。我們非常樂意分享相關經驗,與勞動部、發展署等單位合作,共同設計培訓課程,讓第一線的協助真正到位,成為視障工作者的得力臂膀。


有時候,我會開玩笑地說:

「我們視障者,只是提早體驗中高齡行動不便的生活,提早適應與準備。」

這句話,卻不全然是玩笑。

因為每個人,在生命的某個時刻,都有可能成為那位需要社會支持的人。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個兼具完備人本法律與同理心的制度。希望這篇文章能引起您的關注,也邀請您一起思考、一起推動,讓未來的每個人,都能走得更穩、活得更安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OVA台灣視覺希望協會的沙龍
8會員
24內容數
2025/06/06
因為視覺的不便,走在路上時,我必須倚靠全方位的身體感知與環境線索來即時判斷方向與安全,才能順利抵達目的地。這些感知包括聽覺、白手杖傳遞的觸覺、空間感、嗅覺與風向等。同時,我還必須解讀環境資訊,例如紅綠燈音響號誌、導盲磚、地勢起伏、人行道、車輛駕駛的友善程度等。
Thumbnail
2025/06/06
因為視覺的不便,走在路上時,我必須倚靠全方位的身體感知與環境線索來即時判斷方向與安全,才能順利抵達目的地。這些感知包括聽覺、白手杖傳遞的觸覺、空間感、嗅覺與風向等。同時,我還必須解讀環境資訊,例如紅綠燈音響號誌、導盲磚、地勢起伏、人行道、車輛駕駛的友善程度等。
Thumbnail
2025/04/22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一顆簡單的飯糰,串起了兩個陌生人之間的溫情故事。作者以自身視覺障礙者的身份,分享了在購買早餐時與一位好心陌生人相遇的經歷,以及事後飯糰老闆轉達陌生人善意的過程。這段經歷不僅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善意與溫暖,也觸動了作者內心的感動。
Thumbnail
2025/04/22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一顆簡單的飯糰,串起了兩個陌生人之間的溫情故事。作者以自身視覺障礙者的身份,分享了在購買早餐時與一位好心陌生人相遇的經歷,以及事後飯糰老闆轉達陌生人善意的過程。這段經歷不僅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善意與溫暖,也觸動了作者內心的感動。
Thumbnail
2024/03/10
近日脫口秀節目「賀瓏夜夜秀」成為眾矢之的,遭到不小的炎上。起因於,在脫口秀節目中公然歧視身心障礙者。
Thumbnail
2024/03/10
近日脫口秀節目「賀瓏夜夜秀」成為眾矢之的,遭到不小的炎上。起因於,在脫口秀節目中公然歧視身心障礙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職務再設計在幫助員工克服工作困難,提升工作表現,主要通過輔具、設備和環境的改善來實現。對身心障礙者和中高齡員工,這些困難包括無障礙空間需求等問題。職務再設計希望公司與員工共同努力改善工作表現。政府的設備補助金額會根據企業是否真心協助員工而有所不同。我的職責是與企業溝通,確保資源用在真正需要的員工身上
Thumbnail
職務再設計在幫助員工克服工作困難,提升工作表現,主要通過輔具、設備和環境的改善來實現。對身心障礙者和中高齡員工,這些困難包括無障礙空間需求等問題。職務再設計希望公司與員工共同努力改善工作表現。政府的設備補助金額會根據企業是否真心協助員工而有所不同。我的職責是與企業溝通,確保資源用在真正需要的員工身上
Thumbnail
在職重服務中,強化就業準備度有助於身障者進入一般職場穩定工作。本文探討了為什麼需要就業準備、如何進行就業準備、必要的就業準備項目、準備到怎樣的程度才能就業等問題。
Thumbnail
在職重服務中,強化就業準備度有助於身障者進入一般職場穩定工作。本文探討了為什麼需要就業準備、如何進行就業準備、必要的就業準備項目、準備到怎樣的程度才能就業等問題。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時候解決問題,不僅僅只有一種方法,環境的框架改變了,人就有可能變好。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個看似書寫潦草的問題,卻因為雇主換個眼光,變成了障礙者的獨特優勢。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時候解決問題,不僅僅只有一種方法,環境的框架改變了,人就有可能變好。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個看似書寫潦草的問題,卻因為雇主換個眼光,變成了障礙者的獨特優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聽障求職者在職場所面臨的孤獨感、職場八卦和狀況外等困擾,並提出應對策略,包括建立自然支持者和尋找正面盟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聽障求職者在職場所面臨的孤獨感、職場八卦和狀況外等困擾,並提出應對策略,包括建立自然支持者和尋找正面盟友。
Thumbnail
長久以來大家對勞動法令都有距離感,心態上大都是為了遵守而做,過程就是好累好累。 事實上可以把勞動法遵生活化與公司的商業模式相結合,是可以迭代永續發展的。 把法遵轉骨當企業綜效! 勞基法規定出勤紀錄,應逐日記載勞工出勤情形至分鐘為止。於是雇主未按規定給勞工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加班費)變成為被政府
Thumbnail
長久以來大家對勞動法令都有距離感,心態上大都是為了遵守而做,過程就是好累好累。 事實上可以把勞動法遵生活化與公司的商業模式相結合,是可以迭代永續發展的。 把法遵轉骨當企業綜效! 勞基法規定出勤紀錄,應逐日記載勞工出勤情形至分鐘為止。於是雇主未按規定給勞工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加班費)變成為被政府
Thumbnail
工作與生活平衡是什麼 勞動部為鼓勵企業推動工作生活平衡措施,營造友善職場,辦理 113 年「推動工作與生活平衡補助計畫」,受理申請期限自 113 年 2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將於下半年撥付,歡迎企業踴躍申請,單項措施補助最高達 50 萬元。 現代職場重視「工作」與「生活」間的平衡,
Thumbnail
工作與生活平衡是什麼 勞動部為鼓勵企業推動工作生活平衡措施,營造友善職場,辦理 113 年「推動工作與生活平衡補助計畫」,受理申請期限自 113 年 2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止,將於下半年撥付,歡迎企業踴躍申請,單項措施補助最高達 50 萬元。 現代職場重視「工作」與「生活」間的平衡,
Thumbnail
求職者領有身心障礙證明,然而工作環境屬於高危險高壓環境,應徵時却隱瞞雇主並經錄用。 明明徵才廣告要的是大夜班(或輪班),錄取後再告訴公司,有重大疾病不能上大夜。 怎麼辦才好? 問題 面試時可以詢問嗎? 入職報到可以要求提供嗎? 不提供(非法定健檢項目)又刻意隱滿又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求職者領有身心障礙證明,然而工作環境屬於高危險高壓環境,應徵時却隱瞞雇主並經錄用。 明明徵才廣告要的是大夜班(或輪班),錄取後再告訴公司,有重大疾病不能上大夜。 怎麼辦才好? 問題 面試時可以詢問嗎? 入職報到可以要求提供嗎? 不提供(非法定健檢項目)又刻意隱滿又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從事助人工作,需要拿捏份際,不過度介入、不過度冷漠。
Thumbnail
從事助人工作,需要拿捏份際,不過度介入、不過度冷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