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大學畢業生平均薪水三萬二,三十年前的報紙徵人廣告,薪水平均上看四萬。
幹,到底是三小?
三十年前一碗滷肉飯大概二十塊,現在一碗要四十塊了,物價足足增長了一倍之多,然而一般人的薪水,連用「凍結」兩個字來形容都已經是奢侈,只能用更殘酷的「倒退」當代表。台灣獨厚半導體產業的走向造成巨大的貧富差距,並不是說有高科技產業在台灣成功是壞事,有幸能在此領域工作的人可以過上好的生活(不敢說輕鬆,至少錢到位),甚至台灣還沒被中國併吞,部分功勞可能要歸功於台積電。
但當所有財富集中於少部分人,經濟果實沒有分享給全民,甚至因為這些高收入族群的闊綽,造成台灣繁榮的假象,導致台灣人普遍認為台灣很厲害、很有錢,政府不在意其他產業受薪階層的痛苦,甚至低薪族群自己都被這些幻覺迷惑,他們以為賺不到錢是因為自己不努力,賺不到錢是因為當初沒有選理組讀電機,就這樣被「刻意為之」的思想洗腦,渾渾噩噩的過完一生。
事實上,你只要出生在九零年代後的台灣,沒有有錢的父母支持,就已經是困難模式開局了。這座鬼島(現在有很多人討厭用「鬼島」調侃台灣的人,但如果你不認為現在的台灣是鬼島,你不是有錢,就是很瞎。)沒有豐富的天然資源跟廣大的土地,無法生產大量,便宜的基礎產品內外銷,唯一有的全是戰後嬰兒潮所產生的大量人力,靠著低技術的加工廠來進口原料,並出口商品賺取利潤。
當然這條路線造就台灣經濟奇蹟,戰後台灣靠著這項優勢快速成長,一般人只要有「好好」工作的決心,想要買房生小孩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現在七年級後的父母多半是乘著這段台灣經濟向上生長的曲線生下我們。
好景不常,過去三十年台灣的代工業漸漸被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取代,他們用更低廉的人力價格跟我們競爭,我們以前擁有的廉價勞動力對他們來說根本微不足道。台灣終於來到雲霄飛車的下滑期。
產業沒有轉型升級的台灣,就逐漸變成你我現在看到的模樣。台灣在科技領域沒有孕育出 Apple、Microsoft。文化沒有 LV、Nike。汽車業沒有法拉利、Toyota,反倒養出了萬年寄生蟲裕隆。觀光只有墾丁廉價陽傘,住宿刷牙沒牙刷要跟飯店買。影視還在吃以前侯孝賢,楊德昌的老本,砸錢也只會拍出像「斯卡羅」這種節奏超爛、只想說教,毫無商業考量取向的「台灣意識」補助特產(斯卡羅我還願意看個兩集,現在的「零日攻擊」我連看都不想看)。
要不是當初某些人有遠見,強力灌注養分在半導體,生出一個台積電,讓台灣現在至少還有「小部分人受益」的虛假繁榮,不然台灣現在可能是跟柬埔寨一樣等級的國家了。
我不敢說現在出生在台灣是「地獄」模式,我覺得地獄模式會是出生在非洲當娃娃兵,或是印度的貧民窟之類的。「普通」模式大概是出生在英美德法之類的歐美國家,而「簡單」模式可能會是那些福利極好的北歐社會民主主義國家,像是瑞典、丹麥、挪威等等(當然你出生在富裕家庭,不管在哪個國家都很簡單)。
但我認為現在台灣的狀況,出生在這裡用「困難」模式開局來形容,合情合理。所以如果你現在覺得活得很痛苦,很想放棄,就像在苟延殘喘一般,我想跟你說,你已經非常厲害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把困難模式破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