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咪說業務 #24|對不起公司,你沒有通過我的試用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今天見了一個朋友,本來想聊聊他在新公司的發展近況,

他笑著跟我 update:「我剛把公司 fire 掉了!

我愣了一下,怎麼不是公司 fire 員工,

而是員工在試用期內把公司「刷掉」了?

 

強者我朋友有多年海外公司治理的經驗,

他這麼強,為何選擇在入職不到三個月內快刀斬亂麻?

因為他發現在新公司:

  • 沒有決策權限
  • 提的想法通通被打槍
  • 文化封閉、窒礙難行 

 

這讓我想起我裸辭前所待的最後一家公司。

他們花了「號稱」是公司內業務最頂的薪水將我請過去,

希望我這個在同業拿 Top Sales 的業務能扭轉業績。

 

不到一年,我發現這公司像是一頭沉睡的大象,

產品沒有更新、組織疊床架屋、

提出的建議全因為「沒有先例」而被打槍。

我發現自己只是在空轉、跟著公司浪費人生,

我是 Top Sales ,但我不是神,沒辦法改造公司的體質。

 

聽了今天的故事,我忍不住思考:

為什麼找來最厲害的業務還是救不了業績呢?
領導層到底該做什麼改變?


為什麼行不通的三大誤區:

▋ 1. 只想買「能力」,卻不給「授權」=高薪挖角 × 集權文化 → 人才浪費

很多公司以為「挖到好人才,一切問題都能解決」,

於是開出高薪,花了大錢把厲害的經理人請進來。

結果進來後才發現,所有的決策仍然要層層上報,

老闆習慣什麼都要過問,

最後變成「請得起人,但不敢放手」。

 

這就像是你花了大錢買營養師課程,

心想「有專業指導就能瘦身成功」。

但營養師給你的飲食建議卻一句都不採納,

炸物、含糖飲料照樣來,

那還能期待體重會下降嗎?

 

管理學裡有個很經典的觀點:

真正的管理效能來自「結合專業能力與授權空間」

 

如果企業只買「能力」卻不給「空間」,

這些人才就會像被綁手綁腳的營養師——

懂得方法,卻看著你不斷重蹈覆轍,毫無用武之地。

 

在這種情況下,再有想法的人也發揮不了,

策略被擱在會議桌上,提案永遠卡在審批流程裡。

久而久之,他不只是心灰意冷,

甚至會懷疑自己是否被聘來「當門面」。

對公司而言,這是一種昂貴卻無效的投資,

最後人才離開,公司又回到原點。

 

▋ 2. 只換車手,不修底盤=明星業務 × 老產品 → 被市場淘汰

還有一些公司把解方想得太簡單:

我們找一個明星業務,就能立刻挽救業績!

 

但問題是,如果公司本身就像一台年久失修的老爺車。

即便你請了最會開車的賽車手,

如果底盤鬆垮、輪胎裂痕、油路還是堵塞,

那輛車能跑多快?

最多就是剛發動時轟隆一聲很威風,

沒過多久就整個散架。

 

對公司來說,這些「底盤」就是最核心的產品與方案

你的產品永遠停留在幾十年前最輝煌的那個年代,

別人都已經上雲端、套 AI 應用,

你卻還在修那些陳年的 bug , 

還自以為能靠「老產品、Cash Cow」撐住業績。

這情況是「神仙難救」的局面!

 

明星業務再強,也只是孤軍奮戰。

結果不是他帶動公司業績,而是公司拖垮了他。

 

▋ 3. 只看短期KPI,不看長期體質=衝數字 × 忽略過程 → 士氣崩盤

最後一個常見的誤區,是公司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短期KPI」上。

當業績下滑時,他們想的是「誰能馬上帶進訂單?」

於是用高薪挖角,期待業績立刻翻紅。

 

但這樣的想法,就像病人一直打強心針,

卻不去檢查到底是哪裡生病。

 

有句名言說得很好:「做對的事比把事做對更重要

公司只顧眼前的數字,卻忽略了方向與定位,

最後只是「跑得更快,但方向錯了」。

結果不但業績沒有起色,反而讓團隊更挫折,士氣一路下滑。

 

我自己曾親身經歷過:

剛進公司時,發現客戶大量斷約、客訴不斷,

但高層仍要求短期內「交出漂亮的數字」。

 

於是不得不在合約終止時,

向客戶收取高額的「終止費」,

用這種方式填充報表上的業績。

從數字來看,好像短期KPI有達標;

但從本質來看,這並不是因為產品或服務真正創造價值,

而是「為了衝數字,硬擠出來的成果」。

 

這種做法就像在啃公司最後一點骨髓,

長期下來不但破壞客戶關係,也削弱了品牌的信任度。

 

總結起來,這三大誤區的共同點就是:

公司想用「外部輸血」解決問題,

但卻沒有調整自己的「內部體質」。

這樣的結果,不僅浪費錢,

更浪費了人才的信任與時間。

 

改變思維的三大解法:

▋ 1. 從「花錢買人才」→「創造發揮舞台」

  • 舊思維:只要請到對的人,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 新思維:人才再強,也需要舞台,否則只能成為昂貴的裝飾。
  • 行動步驟:設計清楚的授權邊界、給足資源、建立信任機制。

哈佛商學院「授權領導(Empowering Leadership)」研究中有提到:

真正高效的領導,不在於「自己做多少決策」,

而在於「讓人才能做多少決策」。

 

企業要的不是「雇一個天才替自己想」,

而是「創造一個舞台,讓天才能帶動整個團隊」。

 

具體做法可以從 RACI 模型著手:

‧ R = Responsible 負責

‧ A = Accountable 決策

‧ C = Consulted 諮詢

‧ I = Informed 知情

 

當經理人知道自己在哪些領域有決策權、哪些需要共識,

就能真正發揮價值,而不是在層層否決中耗盡熱情。

 

👉 關鍵:花錢請人才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解法是「設計舞台」。

 

▋ 2. 從「短期輸血」→「長期造血」

  • 舊思維:遇到業績低迷,就立刻挖明星業務、砸廣告預算,希望短期內衝出數字。
  • 新思維:真正的造血,不是靠「臨時輸血」的人,而是靠企業產品與市場的持續契合度。
  • 行動步驟:持續迭代產品 → 快速回應市場趨勢 → 用創新驅動核心競爭力。

在 克里斯汀森(Clayton Christensen)的「創新者的兩難」中 有提到:

企業若只專注在現有產品的短期績效,終將被市場新趨勢淘汰。

 

長期造血的關鍵,在於產品是否能與市場同呼吸共演化。

而產品演化的層面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思考:

  • 市場滲透(既有產品 + 既有市場):持續優化體驗與服務。
  • 產品開發(新產品 + 既有市場):讓舊客戶看到新價值。
  • 市場開發(既有產品 + 新市場):找到新的增長空間。
  • 多角化(新產品 + 新市場):提前佈局未來。

👉 關鍵 :所謂「長期造血」,不是靠請誰來「幫公司賣」,

而是靠產品本質的修練。

當產品能持續因應市場趨勢調整,

企業就能自己造血,而不是永遠依賴外部輸血。

 

▋ 3. 從「換人」→「換系統」

  • 舊思維:KPI 只看「訂單數字」與「短期業績」。
    結果大家都拼命追單、殺價成交,
    或想盡辦法「擠出數字」,像是打雞血一樣。
    雖然數字漂亮,但對企業長期體質沒有幫助。
  • 新思維:KPI 應該是「綜合評量」,除了財務結果,
    也要鼓勵能改善業務本質、帶來長期成長的行為與努力。
  • 行動步驟:將業務過程中的「Leading Indicators(前導指標)」與
    「Lagging Indicators(結果指標)」結合,形成完整的績效評量。

在 Kaplan & Norton 的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 有強調:

績效不只是一張財務報表,而要同時評估顧客、市場、內部流程與學習成長。

 

例如在業務的KPI中,不只是「季度業績」與「簽約金額」,還應該包括:

  • 新客戶開發數(代表未來業績潛力)
  • 客戶經營活動數(拜訪次數、關鍵客戶關係維繫)
  • 品牌推廣影響力(舉辦多少場講座、參加多少產業活動)
  • 解決方案提案數(能否持續把產品與市場需求結合)

👉 關鍵:短期業績是結果,但長期經營靠的是過程。

當 KPI 不再只是「追數字」,而是同時獎勵那些能帶來長期價值的努力時,

業務才會願意經營市場、累積關係,最終讓公司真正「造血」。

小結:三大誤區 vs 三大思維轉換

raw-image

結論:試用期是雙向的

很多人以為試用期只是公司在觀察員工,

其實員工也在評估公司是否值得託付自己的時間與機會成本。

公司如果只想用高薪買能力,而不願意自我改造,

那麼員工有權利在試用期內說:

「對不起公司,你沒有通過我的試用期!」

 

👉 那如果換作是你,會給現在的公司通過試用期嗎?

歡迎留言或私訊跟我分享你的故事。

 

📌 如果你也正在經歷『試用公司』的階段,

別忘了訂閱電子報,我會陪你一起看透職場裡的真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咪愛工話
7會員
110內容數
這裡是一個結合 職場真心話 × B2B銷售心法 × 裸辭人生實驗 的知識與交流社群。 來自一位 15年外商業務、裸辭後轉型自媒體創作者的第一手觀察與故事。
愛咪愛工話的其他內容
2025/08/27
三個講故事公式,讓你的客戶不只聽懂,還想掏錢買單。
Thumbnail
2025/08/27
三個講故事公式,讓你的客戶不只聽懂,還想掏錢買單。
Thumbnail
2025/08/21
💥 一張高爾夫會員證竟然要破千萬, 還得再加一百萬過戶費! 明明算一算根本不可能回本, 為什麼還是有一堆人搶著買?
Thumbnail
2025/08/21
💥 一張高爾夫會員證竟然要破千萬, 還得再加一百萬過戶費! 明明算一算根本不可能回本, 為什麼還是有一堆人搶著買?
Thumbnail
2025/08/19
你知道嗎?一個人能不能被記住,跟「厲害不厲害」沒什麼關係,而是「你到底出現過幾次」。
Thumbnail
2025/08/19
你知道嗎?一個人能不能被記住,跟「厲害不厲害」沒什麼關係,而是「你到底出現過幾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如果上回寫了太多職場黑暗面,我想在此致歉,不是每一家投信或投顧公司都這麼可怕,各位還是要自行研判,多方打聽比較。我也不是完人,也做了一些我自己都覺得後悔的事,分享職場上的所見所聞,事過境遷,人事已非,或許現在看得更清楚,用血淚換來的真實告白,分享給就算不是在金融業,也可能會有相同遭遇的你。
Thumbnail
如果上回寫了太多職場黑暗面,我想在此致歉,不是每一家投信或投顧公司都這麼可怕,各位還是要自行研判,多方打聽比較。我也不是完人,也做了一些我自己都覺得後悔的事,分享職場上的所見所聞,事過境遷,人事已非,或許現在看得更清楚,用血淚換來的真實告白,分享給就算不是在金融業,也可能會有相同遭遇的你。
Thumbnail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這篇貼文?大意就是當開會在檢討業績下滑的原因,就看到各部門只會互相怪其他部門,反正罵天罵地就絕對不是自己的問題,我相信這個場景各位絕對屢見不鮮,這篇貼文通常拿來抱怨自己的工作環境,但是站在一個管理者以及多年的企業顧問,看的問題可不止於此。 如果是我我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首先先做
Thumbnail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這篇貼文?大意就是當開會在檢討業績下滑的原因,就看到各部門只會互相怪其他部門,反正罵天罵地就絕對不是自己的問題,我相信這個場景各位絕對屢見不鮮,這篇貼文通常拿來抱怨自己的工作環境,但是站在一個管理者以及多年的企業顧問,看的問題可不止於此。 如果是我我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首先先做
Thumbnail
職場,往往不是你想的那樣。 就在你踏進這個門開始,沒有該教你些什麼,是你要付出些什麼? 你可以問,不會,你要問,但...不一定有人應該要回你.. 你才做過1次的事情,因為做的少,你..應該不會有什麼錯誤可以發生,那..是否做得越多的人,就不該犯任何一點錯呢? 也就是說,你有做過1次,基本
Thumbnail
職場,往往不是你想的那樣。 就在你踏進這個門開始,沒有該教你些什麼,是你要付出些什麼? 你可以問,不會,你要問,但...不一定有人應該要回你.. 你才做過1次的事情,因為做的少,你..應該不會有什麼錯誤可以發生,那..是否做得越多的人,就不該犯任何一點錯呢? 也就是說,你有做過1次,基本
Thumbnail
先舉一個負面的例子舉例給大家聽,A公司曾經想要擴大公司的經營版圖,於是找來六位非常優秀的人員,絕大多數都是從留美、英、德博士,學有專精,甚至有雙博士,在社會上有一定地位的人,來參與這個企劃的工作。 A公司希望企劃小組,研究出是有什麼可以更加發展A公司的版圖,拓展A公司品牌,打開A公司
Thumbnail
先舉一個負面的例子舉例給大家聽,A公司曾經想要擴大公司的經營版圖,於是找來六位非常優秀的人員,絕大多數都是從留美、英、德博士,學有專精,甚至有雙博士,在社會上有一定地位的人,來參與這個企劃的工作。 A公司希望企劃小組,研究出是有什麼可以更加發展A公司的版圖,拓展A公司品牌,打開A公司
Thumbnail
【創業好了沒】EP124 企業成長的幕後功臣!四大會計事務所忙什麼feat. KPMG安侯建業 顧問部經理 Irene
Thumbnail
【創業好了沒】EP124 企業成長的幕後功臣!四大會計事務所忙什麼feat. KPMG安侯建業 顧問部經理 Irene
Thumbnail
企業龐大的營業額,須由螞蟻雄兵客戶堆疊而起。前線客服不到位,營收可能全面崩跌。
Thumbnail
企業龐大的營業額,須由螞蟻雄兵客戶堆疊而起。前線客服不到位,營收可能全面崩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