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研究海南閩語(因為碩論大概要寫這個),雖然先前的學者將它畫分在閩南語底下的一支,但實際上海南閩語跟我們熟悉的閩南語差異很大,是個非常有趣的語言,所以想說和大家分享一下。
海南閩語最特別的兩個點是內爆音(implosive)與聲母的鏈動變化(chain shift)。
內爆音
內爆音和之前介紹過的吸氣音一樣,屬於非肺部氣流音。在發內爆音時,阻礙階段的聲門會稍微下降,導致口腔內氣壓較低,當阻礙解除時,會有少量空氣先被吸入形成振動,形成與一般的濁塞音不一樣的發音。中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語言以及部分漢語南方方言都存在內爆音。
海南閩語的內爆音可能是因為受到當地少數民族的影響,產生雙唇內爆音[ɓ]和舌尖內爆音[ɗ]。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到IPA Chart比較[ɓ]和[b]、[ɗ]和[d]的發音差異。而下面的影片是海南話的親屬稱謂介紹,裡面的父親有爸、爹的叫法,剛好就是兩個內爆音聲母[ɓ]、[ɗ]的發音。
鏈動變化
海南閩語的內爆音其實是由早期閩南語的聲母[*p-]、[*t-]演變而來的。當這兩個常見的語音變成內爆音後,就會有其它的語音變化來填補。以舌尖音為例,產生了這樣一條項鍊子一樣的語音變化:

下面三個字的臺語發音(左)與海南閩語發音(右)就非常不一樣。我們可以假設臺語的發音存古比較多,這樣相比之下,海南閩語的變化就大得多了。
豆:《廣韻》「定」母,[tau33]←→[ɗau44]
死:《廣韻》「心」母,[si53]←→[ti42]
菜:《廣韻》「清」母,[tshai21]←→[sai24]
以上兩個現象算是海南閩語較為突出的特點,真的去看詞表聽發音,才發現同屬閩南語的這個語言竟然可以差異這麼大。雖然整理幾百個詞的過程很累,但還是滿有趣的,只希望最後論文能夠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