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心小提醒♥️
📦檔案下載位置➡️早教自然教材-廚房用品教材分享-調味料-幼稚園/低年級適用
設計理念與目的
本教材作為國小三年級第四單元「廚房裡的科學」的首部曲。在首部曲中,我們找出臺灣味的調味料,讓孩子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味道其誕生的過程與產地。
課本中取砂糖、食鹽、小蘇打、麵粉、檸檬酸五種廚房常見的調味品加以介紹(請參考思考是一種態度.打破限制才能培養思考能力-國小自然4),而丹尼爸先取食鹽、砂糖、醬油、薑黃及芝麻做為出發(其中食鹽與砂糖與課本內容重疊)。
取這五種材料與臺灣的歷史、經濟等等因素有極大的關係,讓我們一起出發探索台灣的味道吧!
頁數及內容說明
第一頁:封面頁
第二頁:鹽田的照片
第三頁:臺灣古法產鹽位置與各種鹽(精鹽、玫瑰鹽、粗鹽)的照片
第四頁:甘蔗田的照片
第五頁:臺灣日據時期產糖主要位置與各種糖(黑糖、砂糖、方糖、冰糖、方糖等)的照片
第六頁:古法釀製醬油照片
第七頁:臺灣古法產醬油主要位置與醬油及黑豆的照片
第八頁:薑黃田的照片
第九頁:臺灣薑黃主要產地位置與薑黃的照片
第十頁:芝麻果實的照片
第十一頁:臺灣芝麻主要產地位置與白芝麻及芝麻油的照片
第十二頁:臺灣的味道(廚房調味品產地位置整理)
第十三頁:學習單-臺灣的味道
第十四頁:學習單用小卡
使用方法說明
第四頁與第五頁:
------------
糖,是臺灣地區近400年來的經濟支柱之一,也是許多人童年時期甜蜜回憶的來源之一。近年來因為精緻食物普及化,它成為許多家長的黑名單成員之一。但如果控制得宜,我們每天還是可以適當的攝取天然營養的糖喔!
虎尾糖廠(現為台糖虎尾總廠)為規模最大的砂糖工廠,建造於日治時期,戰後被整併至台灣糖業公司(簡稱台糖),是目前僅存四間有在製糖的糖廠之一。
臺灣地區糖廠製糖的原料為甘蔗,經過榨汁、熬煮等過程即可製得紅糖,再經脫色即可得到白糖,冰糖是由白糖再結晶所得到的(臺灣地區國家標準無黑糖品項)。所以基本上紅糖、白糖及冰糖的主要成分都是糖,只是紅糖還含有較高比例的糖蜜、礦物質等,而白糖及冰糖是高純度的糖品。
在替孩子講解時,可以準備一小碟二砂糖、白砂糖、冰糖及兩杯水。請孩子先用肉眼觀察糖的結晶後,將糖加入水中,觀看其溶解的情況(杯子最好是透明的.加入糖後先不攪拌並觀看糖的溶解後,再將糖水溶液倒至另一杯水中,即可看到因為濃度差異造成的擴散現象)。
實驗完成後,可以請孩子嘗一嘗糖水溶液的味道,並描述感覺。
在第四頁的照片中,外觀是暗紅色的甘蔗,但因含糖量較少,所以適合榨汁或食用,而適合製糖的甘蔗是外觀呈淺綠色的甘蔗,這部分要請大家向孩子們特別說明!
介紹完畢之後,可以詢問班上的孩子是否曾經去過甘蔗田或糖廠?如果有孩子舉手,可以邀請他們上台進行分享。
在第五頁的照片中,一共有上下兩排,共7種糖,上方第一排從左到右分別為冰糖、麥芽糖、黑糖;下方第二排從左到右分別為紅方糖、白方糖、白砂糖及紅砂糖。
透過不同種類的糖,可以帶領孩子們彼此分享自己對於糖的認識與品嘗過的滋味,也可以請孩子們在看過書籍或影片後,回過頭用照片講解糖的製作流程喔!
------------
糖參考報導連結:
➡️台灣製糖工場百年文史地圖《台灣製糖工場百年文史地圖》
➡️我們的島《【製糖歷史】台灣蔗糖的晚年記事|糖廠轉型困境》
糖參考書籍連結:
➡️博客來《藏在糖裡的科學La science est dans le sucre》
➡️博客來《漫畫萬物由來:糖》
糖參考影片連結:
➡️台糖官方頻道《百年糖業-甜蜜台糖》
➡️台糖官方頻道《糖廠製糖流程說明-兒童版》
➡️台糖官方頻道《台糖公司虎尾糖廠簡介及製糖過程1》
➡️台糖官方頻道《台糖公司虎尾糖廠簡介及製糖過程2》
知識點補充站
1️⃣
在臺灣,因為熱帶氣候及土壤適合甘蔗生長,所以甘蔗成為製糖的主要原料。但是如果是在溫帶地區怎麼製糖呢?
在歐美溫帶地區,例如法國、德國、美國,改以甜菜根作為製糖的原料,所以甜菜根除了食用,也是糖的重來來源之一喔!
2️⃣
如果孩子年紀稍長,已經對於綠色植物行光合作用有初步了解,可以帶入植物以光合作用將水及二氧化碳轉換為葡萄糖,除了供給自己使用之外,也是動物的養分來源。而動物攝食後,透過消化系統將醣類轉換為自身能量。
在這部分可視孩子的理解程度與先備知識,帶入生命與非生命世界的連結、光合作用、攝食、消化系統、血液循環系統...,甚至是碳循環的概念,這部分丹尼爸會再以專門的篇幅替大家解說。
列印方法說明
A4,橫式,建議使用[雙面]模式列印,搭配[左邊]裝訂,即可形成一本小書收藏。
貼心小提醒♥️
📦檔案下載位置➡️早教自然教材-廚房用品教材分享-調味料-幼稚園/低年級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