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028 幸福綠皮書——在旅程裡看見自己、照亮他人

更新 發佈閱讀 12 分鐘

請你想一想:

過往的歲月,有沒有哪一段旅程,因為某些事件、某些人,改變了你對生命的看法?讓你對人生有了新的理解?

7年前,全家第一次到國外自駕旅行,我們選擇的是日本九州。由於日本行車方向與駕駛座是相反的,剛拿到車很不習慣,常常把雨刷錯打成方向燈,轉彎時也要思考一下。逐漸適應之後,其實日本是很容易開車的地方,因為所有人都非常遵守規則。在市區時,很難得看到變線超車的現象。在高速公路上,交通順暢、前方無車的情況下,前車依然維持在限速範圍內。我發現自己在行程中容易急躁,常納悶著前車駕駛人為什麼不加速。旅程到了一半,一天晚上到了旅館,安靜下來,不禁回想,是什麼讓自己常處於著急的狀態,自己在趕什麼?即使在旅行中也無法放鬆。好像有一個隱形的發條,牽動自己加快節奏卻不自知,直到在不同的環境被放大出來。結束旅程後,我開始思索環境對人心的影響,一年之後,我們搬到了宜蘭鄉下,直到現在。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在旅程裡,看見新的風景、遇見新的人,其中,更容易被忽略的,卻也是更深刻的——旅行會讓我們看見自己。

今天,想和你分享一部電影:「綠皮書」《Green Book》,也有翻譯成「幸福綠皮書」。這是一段真實故事,一次美國南方的音樂巡迴之旅,也是兩位主角生命的轉折點,鋼琴家 Don Shirley 與司機 Tony Vallelonga,看似性格、身份、學歷與文化完全不同的兩個人,卻在一路上的矛盾、衝突與陪伴中,拓寛了生命的道路,也看見了更完整的自己。

raw-image


黑白琴鍵的衝突與和諧

這部電影的背景在 1960 年代的美國,那時種族歧視依然嚴重。

Don Shirley是一位黑人鋼琴家,才華洋溢,受過高等教育,舉止優雅。身為黑人,不被白人主流社會接納;身為古典鋼琴家,他與大部分黑人族群與文化保持距離。電影中有個象徵,他的房間有個白色寶座,上面鑲嵌著高貴的寶石,他坐在寶座上,就像困在高塔裡的王子,表面光鮮,內心孤獨。

raw-image

Tony Vallelonga 則是身處紐約義大利裔的藍領階層,個性直率而粗魯,靠著在夜總會當保鑣與為大佬辦事維生。由於過往的生活經驗,讓Tony擅長與人打交道,特別是運用脅迫甚至暴力的方式。他的生活目標很簡單,就是賺錢養家、填飽肚子。

兩個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因為一場巡迴演出而走到一起。Tony 受雇為Shirley博士的司機兼保鏢。他們一起經歷了8週的漫長旅程,由於兩人的巨大差異,旅程一開始充滿摩擦與衝突,博士無法理解Tony的粗俗,Tony也無法認同博士對任何事物的嚴苛要求與自律,包括他隨手亂丟飲料杯,都被要求倒車回去撿起來。隨著深入南方的保守地區,兩人一起經歷了偏見與歧視、危險與困難,越來越了解彼此,漸漸消除原先對彼此的偏見,也逐漸看見彼此的真心。旅程最後,他們不再只是雇主與員工,成為了一生的好朋友。

raw-image

這趟旅程,不只是Shirley三重奏的音樂巡演,也是兩人「自我探索的旅程」。


🎯 人生使命的堅持:生命中的 WHY

在前面五集中,曾經分享「意義感」(Meaning)來自於人生使命的實踐與價值觀的堅持。尼采說: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能承受任何苦難。這也是「綠皮書」裡兩位主角的生命寫照。

對Shirley博士來說,「為什麼」就是——用音樂打破種族藩籬

當時的博士,已是多次在白宮演奏的知名古典音樂家。但他自願領著低報酬、前往南方巡演,就是為了消除社會對於黑人的歧視。他要向白人証明,即使是藝術的最高領域,少數族裔依然能展現極致的天賦與技巧,無關膚色。

在過程中,一次次受辱、甚至出現表演的休息時間,卻不讓使用廁所的屈辱對待,博士沒有因此放棄,選擇繼續站在舞台上,因為他明白:承受這一切,不是為了讓自己舒服,而是為了讓被歧視的少數群體能得到尊重。

儘管博士明白深植人心的鄙視,不是一時半會可以化解的,但他仍選擇為此奮鬥,並堅持行為準則。他寧可被關也不去賄賂警察,或是即使驅車30分鐘往返旅館如廁,也不願屈就到草地上的簡陋小屋或隨地解決。心中懷抱堅定的使命感,讓他能在苦難中堅持。

raw-image

而Tony的WHY呢?很直白:就是「為了養家糊口」

他可以為了50元的賭注,參加吃熱狗比賽,拼了命的塞進食物,只為了解決明天到期的房租。失業後,看著一家老小的生計,他願意放下自尊,為當時被歧視的黑人老闆開車。這既不浪漫也不容易,卻是底層平民最真實的寫照。為了家庭,為了最愛的人,可以忍受與放下一切。正是因為這個 WHY,Tony走上了一段原本不屬於他的旅程,卻也意外的改變了自己。

👉 想邀請你思考:

  • 你的生命中,有沒有一個「為什麼」讓你在困難時仍能咬牙走下去?
  • 你現在的努力,是為了誰?又是為了什麼?


🌱生命中的貴人:轉變價值觀的催化劑

使命給我們方向,而價值觀,決定了我們如何走這段路。

Shirley博士把「完美」視為重要的價值。他的穿著、談吐、演奏,甚至道德,都追求無懈可擊。但完美讓他顯得孤立,與人拉開距離,無法走近彼此。在旅程中,Tony多次替他解決混混與警察的挑釁,而博士幫Tony口述情書、讓分離隔兩地的太太能感受真切情意。博士逐漸感受到:真正的價值,不只是追求藝術的完美與理念的堅持,也包括與人「真實的連結」。

當博士走進當地黑人群聚的酒吧,應邀主動為客人獻上一曲即興,台上的共鳴與台下的歡呼,讓他感受到了歸屬感。旅程結束正是聖誕夜,博士起初婉拒了Tony共度聖誕的邀請。之後卻去而復返,帶著一瓶紅酒敲響了Tony的家門,受到Tony夫婦熱情相擁,那一刻,博士邁出了生命的一大步,尋回了久違的溫暖。

raw-image

Tony 是典型的小人物:愛抽菸、吃炸雞、打牌賭博、講話粗俗,人生目標就是簡單的「養家糊口」。他帶著偏見,甚至把黑人修水管工用過的杯子丟掉。但他是一個重信守諾的人。即使過程中遭遇了諸多意想不到的困難,途上巧遇了家族的大佬,勸他不要繼續,願意提供其他賺錢的門路,他都義無反顧的拒絕。甚至連博士都誤以為他會離開,願意增加酬勞留人,Tony只是直率的回應:這是兩人談好的約定,他從來沒有想到要離開。

在一次次目睹博士被歧視、甚至遭暴力對待,Tony 心中的某個部分被觸動了。當他為博士多次擋下不公,挺身而出時,原本的價值觀從「保護自己人」,範圍逐漸擴大了——包括博士的安全,也包括維護人的公平與尊嚴。當他聆聽Shirley博士的演奏,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以及富感染力的悠揚旋律,讓Tony對博士心生敬佩。他開始改變,調整說話粗魯的方式,學習寫給太太帶著情感的書信。Tony發現,原來生活不只是「過日子」,還可以有尊嚴、有品味。

raw-image

過去的幾集曾經分享過,我畢業後在一個醫學院擔任助教兼助理。其間我認識了一位教授,他很開朗而樂觀,總是鼓勵身邊的年輕學生多做探索,找到自己的熱情與天賦。他開放實驗室,讓大學生來參與研究計劃,也願意空出時間來帶領討論、分享知識。不只一位學生,都因為他的鼓勵而走向學術研究之路,甚至成為知名教授。雖然他並不是我的老闆,每次與他交流或是看著他與學生對話,那份真誠關懷的熱忱,以及無私為人的胸襟,給我了很大的觸動,我想,也影響著三十年後的自己。

👉 想邀請你思考:

  • 你是否曾因某些人、或某些共同經歷,擴展了自己的價值觀?讓你的生命半徑被打開?
  • 今天的你,和五年前或十年前的你,價值觀有沒有不同?這些變化,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 生命半徑的擴展:自我認同的模糊與清晰

在影片後段,離開受盡屈辱的警局,一個大雨的夜晚,兩人發生激烈爭吵,積壓已久的情緒終於爆發,博士向Tony大吼出內心的迷惘與對世界的憤怒:「富有的白人讓我為他們彈琴,因為這讓他們感到高雅,但當我走下那個舞臺,我又變回了他們不屑的黑人,那就是他們真正的文化。我獨自受苦,我不被自己的同胞所接受,因為我並不像他們。如果我不夠黑、不夠白,也不夠像個男人,那麼你告訴我,Tony,我到底是誰?」

raw-image

自我認同是幸福的基礎。當一個人清楚知道「我是誰」、「我重視什麼」、「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他就有一個穩定的內在座標。這種清晰感,讓我們面對外在壓力時,能夠堅持,在我們聽聞流言蜚語時,不會迷惘。相反,如果一個人長期困惑於「我是誰」、「我的價值何在」,就容易陷入焦慮與空虛,覺得生活失重,無所依託。

Shirley博士既不是典型的「黑人」,也不是被白人真正接納的「精英」。他像是被卡在兩個世界的間隙裡,找不到真正的歸屬。博士是個帶著使命感,用音樂為族群爭取尊嚴的孤膽英雄,他追求無懈可擊的演奏、嚴謹的禮儀,讓他維持尊嚴,卻同時加深孤立感。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說:一個人並不是「找到」關係,而是「建立」關係。在與 Tony 的患難與共,讓他體會到「有人願意為我挺身而出」,逐漸走出多年以來搭建的「精神堡壘」,藉由互幫互助、建立真誠關係,豐富自我價值的範疇,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

在青少年時期,由於家庭變故,我是一個自卑又缺少自信的人。到了大學,不願意也沒能力打開內心世界,更多選擇了特異獨行,想要活的與眾不同。30歲在職場中,還沒站穩腳跟,也沒有具體的方向與領路人,只是希望能照顧好自己與家人,同時在社會能有一席之地。直到了40歲畫面才逐漸清晰,立志成為助人工作者,成人成己,追求內在的成長與富足。當堅固了自我認同,方能感受到孔子所說:四十不惑的真意。

尋找並建立自我認同的過程中,不總是一帆風順的,會遇到的諸多挑戰,可能是外在期待與內在聲音的拉扯、可能是多重角色的衝突或排擠、可能是因為比較而心生動搖、可能是遭遇重大挫折而破碎裂解。生命沒有捷徑,我們會經歷:探索 → 模仿 → 掙扎 → 選擇 → 整合 等過程。幸福與意義感的關鍵,在於能不能穿越這些迷霧與沼澤,最終形成一個既符合內心真實又能與世界連結的「自我認同」。這雖不容易,但一定值得。


📝 結尾

今天,我們透過《綠皮書》,看見兩個平凡又不平凡的主角,在旅程中找到意義的故事:

  1. 使命的力量:博士的音樂使命、Tony的家庭使命,讓他們能承受挫折與苦難,卻依然堅定前行。
  2. 價值觀的擴展:博士從追求完美到走向連結,Tony從關注生存到維護尊重,價值觀的擴展,讓我們的生命變得豐厚。
  3. 自我認同:博士重建自我認同,走出了精神堡壘,Tony則從小我走向大我,都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

🚀 本週的實踐行動

最後,邀請你保留不受打擾的30分鐘,做幾次深呼吸,安靜下來:

  1. 回想你生命中一段意義重大的旅程(可能是一次感動的旅行、一份重要的工作經歷、一段深刻的關係)。
  2. 在紙上寫下:
    • 當時你的WHY(人生使命或你所追尋)是什麼?
    • 這段旅程中,你對自身的 價值觀 有什麼看見?有什麼擴展?
    • 這段經歷,如何 擴大了你的生命半徑

人生,是一場長途旅行,旅程中曾經出現的「旅伴」或「過客」,都可能讓我們看見自己,帶來成長或改變。每個轉折點,蘊含著神奇力量,讓我們對於前行之路,看的更清楚,走的更篤定。願我們在旅程裡,找到座標,感受意義,並把火炬傳遞給身邊的人,照亮彼此。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內容,記得訂閱 《做自己的幸福教練》,
我們下集見!


💡如果想聽Podcast,歡迎點擊以下連結(每週五更新):

🎧 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 KKBox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做自己的幸福教練
3會員
35內容數
這裡,不談華麗語言,没有標準答案 
這裡,把目光回到內在,发掘屬於自己的幸福之路 幸福,不是結果,而是能力 只要願意,每個當下,試著靠近更真實、更溫暖的自己 每集的主題,可能是一個故事、一個觀點、一本書、一部電影、一則簡單的小練習 幸福的力量,不在於知道得多,而在於願意改變一點 從現在起,一起練習做自己的幸福教練
2025/09/13
你是否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瞬間: -深夜裡突然冒出:「我的人生到底為了什麼?」 -在大自然或音樂中,被一種莫名的力量觸動? -追求快樂、成就,卻仍覺得內心有一塊空著? 從瀕死經驗與內觀修行,到佛教、儒家、道家、基督宗教的智慧,再到梭羅在湖畔的體悟。 或許,人生的意義,在你與更大的存在相連的那個時刻。
Thumbnail
2025/09/13
你是否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瞬間: -深夜裡突然冒出:「我的人生到底為了什麼?」 -在大自然或音樂中,被一種莫名的力量觸動? -追求快樂、成就,卻仍覺得內心有一塊空著? 從瀕死經驗與內觀修行,到佛教、儒家、道家、基督宗教的智慧,再到梭羅在湖畔的體悟。 或許,人生的意義,在你與更大的存在相連的那個時刻。
Thumbnail
2025/09/09
你有沒有想過—— 📍 為什麼幫助別人,反而讓自己更快樂? 📍 只關注小我,為什麼容易焦慮與空虛? 📍 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使命感? 在這一集,我分享了真實故事與科學觀點,帶你看見跨越人我的生命力量。 走向大我,不是犧牲,而是成就自己,讓自己更完整。
Thumbnail
2025/09/09
你有沒有想過—— 📍 為什麼幫助別人,反而讓自己更快樂? 📍 只關注小我,為什麼容易焦慮與空虛? 📍 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使命感? 在這一集,我分享了真實故事與科學觀點,帶你看見跨越人我的生命力量。 走向大我,不是犧牲,而是成就自己,讓自己更完整。
Thumbnail
2025/08/28
你有沒有想過—— 📍 如果離開這個世界,你希望別人怎麼記住你? 📍 沒有使命感的人生,為什麼常感到忙碌卻空虛? 📍 如何用 5 個關鍵步驟找到屬於你的使命? 使命感,不是遙不可及的夢,而是讓你篤定前行的召喚。 在這一集,我將帶你看見生命的方向,讓你活得更清晰、更有力量。
Thumbnail
2025/08/28
你有沒有想過—— 📍 如果離開這個世界,你希望別人怎麼記住你? 📍 沒有使命感的人生,為什麼常感到忙碌卻空虛? 📍 如何用 5 個關鍵步驟找到屬於你的使命? 使命感,不是遙不可及的夢,而是讓你篤定前行的召喚。 在這一集,我將帶你看見生命的方向,讓你活得更清晰、更有力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這個繁忙的世界裡,我們常常忽略了停下腳步、放慢心情的重要性。旅行,就是一場尋找自我的冒險,一場尋覓內心平靜的旅程。讓我們一起踏上旅程,遠離煩囂,遠離壓力,讓心靈隨風飄揚,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寧靜。 在旅途中,我們將會遇見不同的風景、不同的人文,感受到生命的多姿多彩。讓我們勇敢地踏出
Thumbnail
在這個繁忙的世界裡,我們常常忽略了停下腳步、放慢心情的重要性。旅行,就是一場尋找自我的冒險,一場尋覓內心平靜的旅程。讓我們一起踏上旅程,遠離煩囂,遠離壓力,讓心靈隨風飄揚,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寧靜。 在旅途中,我們將會遇見不同的風景、不同的人文,感受到生命的多姿多彩。讓我們勇敢地踏出
Thumbnail
小明和小華在公園的長椅上對話,探索人生意義。他們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追求夢想和目標、與他人連結和關愛、以及對社會的貢獻和影響。在旅程中,他們發現人生意義是隨著成長和經歷而不斷改變的,並開始透過一步步的努力和嘗試去發現和實現它。
Thumbnail
小明和小華在公園的長椅上對話,探索人生意義。他們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追求夢想和目標、與他人連結和關愛、以及對社會的貢獻和影響。在旅程中,他們發現人生意義是隨著成長和經歷而不斷改變的,並開始透過一步步的努力和嘗試去發現和實現它。
Thumbnail
旅行不僅是探索世界的旅程,也是與自己、他人和世界對話的體驗。透過旅行,人們可以發現內在的力量,建立與他人的情感連結,並聆聽世界各地的故事和魅力。
Thumbnail
旅行不僅是探索世界的旅程,也是與自己、他人和世界對話的體驗。透過旅行,人們可以發現內在的力量,建立與他人的情感連結,並聆聽世界各地的故事和魅力。
Thumbnail
旅行是一段認識世界、調整自己步調的旅程,每個相遇與對話都能增加對這世界的認識。慢慢的用文字及照片,述說這旅途中,所見到的這個世界。
Thumbnail
旅行是一段認識世界、調整自己步調的旅程,每個相遇與對話都能增加對這世界的認識。慢慢的用文字及照片,述說這旅途中,所見到的這個世界。
Thumbnail
這是一趟意識之旅,在我們一邊尋覓一邊療癒自己的同時,就已經開始找回自己。 這世界充斥著記憶的聲音,你有沒有發現,小我給你的自由,就只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事,你每天所做出的小小選擇,都是在無意識中,經由小我的預設程式所主導。 小我的預設程式就是分裂和批判。 小我會
Thumbnail
這是一趟意識之旅,在我們一邊尋覓一邊療癒自己的同時,就已經開始找回自己。 這世界充斥著記憶的聲音,你有沒有發現,小我給你的自由,就只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事,你每天所做出的小小選擇,都是在無意識中,經由小我的預設程式所主導。 小我的預設程式就是分裂和批判。 小我會
Thumbnail
旅行,就是偏離日常軌道的探險,讓自己永遠在重新定位中。旅行既是觀點轉換,又是身分的轉換,地方因為你而有了意義。
Thumbnail
旅行,就是偏離日常軌道的探險,讓自己永遠在重新定位中。旅行既是觀點轉換,又是身分的轉換,地方因為你而有了意義。
Thumbnail
一直一直在走錯路,有時會很懷疑自己, 都這麼大的人了,怎麼還會走錯路呢? 但後來想想有時好像就是要走錯路, 才會更加清晰未來的道路。 其實也不知道要如何安慰自己 所以我喜歡看書,看書可以捨棄雜念 可以慢慢咀嚼書中文字的美好 我常常望著天空在想 生而為人我該如何回饋 生而
Thumbnail
一直一直在走錯路,有時會很懷疑自己, 都這麼大的人了,怎麼還會走錯路呢? 但後來想想有時好像就是要走錯路, 才會更加清晰未來的道路。 其實也不知道要如何安慰自己 所以我喜歡看書,看書可以捨棄雜念 可以慢慢咀嚼書中文字的美好 我常常望著天空在想 生而為人我該如何回饋 生而
Thumbnail
這本書描述了作者的心路歷程和對人生的看法,以感性方式描繪了情感小語。作者邀請讀者分享他們的故事,並講述了正在創作第二本書的背後故事。文章充滿了對人生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Thumbnail
這本書描述了作者的心路歷程和對人生的看法,以感性方式描繪了情感小語。作者邀請讀者分享他們的故事,並講述了正在創作第二本書的背後故事。文章充滿了對人生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