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五體基本認識
篆書
·起源最早,分大篆、小篆,小篆最具規範化。
·特徵:線條勻稱、圓轉流暢,結構對稱,有幾何美感。·心得:練篆書能培養筆畫的均衡感與耐性,是學書法的「定心」功夫。
隸書
·漢代成熟,由篆書簡化而來。
·特徵:橫勢展開,「蠶頭雁尾」、波磔分明,結構扁平。
·心得:隸書給人穩健、厚重的感覺,練之能掌握「方圓兼施」的功力。
楷書
·魏晉至唐代發展最盛。
·特徵:點畫分明、筆法嚴謹、結構中正,是最具規範性的書體。
·心得:楷書是學書法的基礎,「中鋒用筆、點畫到位」是入門的首要修煉。
行書
·在楷書與草書之間,兼具法度與流暢。
·特徵:筆勢靈動、連帶自然,書寫自由但仍守規矩。
·心得:行書是最能展現書者性情的書體,適合日常書寫,也最能培養節奏感。
草書
·最自由奔放,由章草、今草演變。
·特徵:筆畫省略、連綿飛動,重在氣勢和節奏。
·心得:草書需要深厚的筆法基礎,否則容易流於「亂草」。它是一種「心手合一」的境界。
二 書法與幾何
·篆書特別體現幾何美:線條均衡、結構對稱,字形如圖案。
·楷書也有明確的比例關係,橫直、寬窄、高低皆有幾何意識。
·心得:幾何感是「眼力」的訓練,讓書法不只是感性之美,更具理性的支撐。
三 書法與力學
隸書的波磔、楷書的頓挫,都是筆鋒受力與釋放的表現。
書寫過程像力學實驗:起筆、行筆、收筆都是受力、轉折、回收的動作。
心得:懂得「用力與卸力」,才能寫出有筋骨而不僵硬的線條。
四、書法與個性
·晉人書風(王羲之、王獻之)最能表現書者性情,從中可見「人品即字品」。
·書法在唐代重規範,宋代重文氣,明清重個人風格,皆映照書者個性與時代風貌。
·心得:練字不僅是臨摹技法,更是培養心境與性格的修養。
五、書法與點畫
·點畫是書法的基本單元。
·唐楷強調點畫到位、精準嚴謹,故有「永字八法」。
·行草則在點畫間加入連綿、提按,使點畫轉化為節奏。
·心得:一筆一畫不可輕忽,「點畫若不正,結構難成」。練字當從一點一劃扎根。
總結
侯吉諒強調「書法史的基本認識」不是死背年代,而是透過**幾何(比例)、力學(用力)、個性(風格)、點畫(技術)**等角度來理解五體的發展。這樣學書法史,才能真正把歷史轉化為練字的養分。最有啟發的是:
- 篆書養「形」,隸書養「勢」,楷書養「法」,行書養「氣」,草書養「神」。
書法五體既是歷史脈絡,也是一條由形入神的修行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