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速的教育列車之一|當學生不想上學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文/島國觀察室

拒學、焦慮、失眠,不只是教育問題,而是國家未來的隱憂。

導言

  清晨六點半,街上滿是睡眼惺忪的孩子。有人在早餐店打瞌睡,有人邊走邊背單字,手裡還拿著提神飲料。他們的身體被時鐘驅動,但靈魂卻早已疲乏。

raw-image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 2025 年的最新調查:47.9% 的青少年睡眠不足,46.6% 作息紊亂,23.6% 有中度以上睡眠困難,而 20.5% 的學生每週至少兩到三次出現「不想上學」的念頭。

這不是個別孩子的問題,而是一個世代共同的呼救。

  教育失衡的結果,不只是考不好的焦慮,更是一種深層的倦怠。當孩子們集體失眠、情緒低落、逃避學習時,整個國家其實正在失去它的未來節奏。

一、現象:從「不想上學」到「功能性崩潰」

  在許多學校裡,「不想上學」早已不是個案。老師們每天都在處理請假、遲到、情緒不穩的學生;輔導室裡,孩子坐著沉默,連他們自己都說不清楚為什麼累。

raw-image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台灣青少年的平均睡眠時間僅約 6.9 小時,遠低於國際建議的 8 至 10 小時。長期睡眠不足不僅影響記憶與專注,也與焦慮與憂鬱傾向高度相關。

  當教育體系把每分鐘都填滿,孩子的「學習」其實只剩下「撐過去」。

  兒福聯盟進一步指出,青少年的求助對象多半是同儕而非家長或師長。換句話說,孩子在最需要陪伴的時候,往往找不到能理解他們的成人。

  這也是當代教育最令人心酸的一幕:孩子不是沒有聲音,而是他們早已學會「不說」。

二、根源:被焦慮綁架的教育文化

  台灣的教育焦慮,是一種世代傳承的集體病。家長害怕孩子「輸在起跑點」,於是讓補習、檢定、才藝塞滿生活;學校擔心升學率與評鑑,於是壓縮睡眠、提前教學;政府則在少子化的壓力下,把教育績效化,讓每個校長、老師、家長都成了數字的俘虜。

結果是:所有人都在擔心,唯獨忘了孩子。

  教育部雖在 2023 年修訂學校作息規劃,明訂不得強迫學生參與早自習考試、應尊重學生自主,但實務上行政慣性依舊。許多學校仍在早晨 7 點鐘點名、測驗。「延後上課」成了漂亮的標語,卻沒有真正走進課表。

raw-image

  同時,《學生輔導法》在 2024 年修法後,國中小專任輔導教師預計增編 603 人,大專師生比由 1200:1 降為 900:1,看似進步,卻仍遠不及實際需求。

  輔導教師每天面對 300 至 400 名學生,還要兼任行政、導師與通報工作。學校裡最懂心理的那群人,往往是最被耗盡的人。

三、網路時代的孤獨世代

對許多青少年而言,手機比老師更懂他們。

  社群媒體、短影音、線上遊戲,成為他們唯一的喘息空間。根據教育部《數位時代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台灣青少年每日上網時間平均超過 5 小時。這樣的數字本身並非罪惡,但問題在於:他們在網路上找到的,往往不是知識,而是慰藉。

raw-image

  網路的確能讓人放鬆,也能讓人迷失。假訊息、詐騙、低級次文化氾濫,讓許多孩子在未察覺中被餵養錯誤的價值觀。

  行政院「打詐 2.0 行動綱領」指出,近年青少年受騙比例上升,甚至有人在遊戲點數詐騙中花光零用錢。這不只是金錢損失,更代表教育現場在媒體識讀上的空白。

  教育部雖推動媒體素養課程,但多數學校僅止於「一次講座」。若要真正落實,必須讓媒體識讀與反詐教育成為正式課綱的一部分,讓學生在學習如何「使用網路」之前,先學會「懷疑網路」。

四、制度困境:修法有進步,現實仍在耗損

  近年政府確實在努力。教育部與台大合作推動《校園心理健康促進與自殺防治手冊》,舉辦親職工作坊,希望家長學會辨識孩子的情緒警訊。

  然而,偏鄉與工時長的家庭往往難以參與,活動結束後也缺乏追蹤。這樣的「一次性宣導」難以形成真正支持。

raw-image

  輔導體系的壓力同樣驚人。一位南部國中輔導老師說:「我們每天都在填表格,卻沒時間和學生說話。」這句話聽起來誇張,卻是全台校園的日常。

  另一方面,學校在處理情緒或自傷個案時常陷入兩難:報太多怕被貼標籤,報太少又怕延誤處理。當教育現場被「風險管理」主導時,真正的教育關係就被犧牲了。

五、延後上課,不該只是口號

  2025 年 9 月,一項「國高中上午 10 點上課、下午 4 點放學」的公共政策連署突破萬人。支持者主張讓孩子多睡一小時,反對者擔心家長接送與照顧問題。教育部承諾在 11 月回應,但真正的重點不在「幾點上課」,而是整個學習節奏能否恢復人性。

  國際上已有成功案例:美國明尼蘇達州、韓國首爾在試辦延後上課後,學生睡眠時間平均增加 1 小時,注意力與出席率明顯提升。

  若台灣要推動,不能只改鐘聲,而要同步檢討課綱、交通、社區照顧與教師鐘點。

  最務實的做法,是由教育部與地方政府合作,分區試辦「延後上課」制度,並公開四項指標:睡眠時數、缺課率、學業表現與心理健康通報。

讓教育回到科學基礎,而不是意識形態的爭論。

六、讓孩子能喘息,才是國家安全的基礎

  解決青少年倦怠,不只是學校的責任。政府應將「睡眠權」與「心理健康權」納入教育治理核心,要求各縣市定期公布睡眠達標率與輔導等待時間,並納入校務評鑑。

  在各地整合教育、社政與醫療資源,讓輔導不再只是校園內部的孤軍奮戰。

  家長也需要改變角色。教育部推動的親職課程應常態化、數位化,讓家長能在線上學習如何陪伴,而不只是監督。

raw-image

  整個社會也必須重新定義「努力」的意義。當一個國家的孩子集體失眠,這不是家庭問題,而是國家治理的失靈。

七、結語:教育該學的,是「呼吸」

  孩子不是懶,而是被過度驅動的社會機器磨壞了。當我們把教育理解為「更有效率地塞進知識」,就會忘記學習最基本的條件是 睡眠、關係與意義。

  延後上課不是萬靈丹,但它提醒我們:教育是一個需要呼吸的系統。

  當孩子用失眠與沉默告訴我們「我不想上學」,我們該調整的,不是鬧鐘的時間,而是整個制度的節奏。讓孩子睡得夠、學得動、活得好,這不是理想,而是國家能否繼續前進的現實課題。


參考資料

  1. 兒童福利聯盟,《2025 年台灣青少年心理健康調查報告》。
  2. 教育部,《學生輔導法》修正條文(2024 年 12 月 18 日)。
  3. 教育部,《數位時代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2023 年 3 月 30 日)。
  4. 行政院,《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 2.0》(2024 年版)。
  5.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青少年睡眠與健康指引》(2024)。
  6. 教育部 × 臺灣大學,《校園心理健康促進與自殺防治手冊推廣方案》(2024)。
  7. Yahoo 新聞,〈國高中改 10 點上課、4 點放學連署破萬,教育部回應〉(2025 年 9 月 16 日)。
  8. NOWnews,〈國教盟建議分區試辦延後上課並公開睡眠指標〉(2025 年 9 月 15 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島國觀察室
223會員
100內容數
島國觀察室風格守則: 我是《島國觀察室》專欄作者,專注於軍事、國防與國際政治的深度評論。專注軍事、國防與國際政治的深度評論,結合理性分析與歷史比較,提供具戰略視野與預測性的觀點。
島國觀察室的其他內容
2025/08/16
當你身邊的人開始把「馬鈴薯」說成「土豆」,「影片」說成「視頻」,「飛彈」說成「導彈」,滿口的「老鐵!哥們!家人們!」,小孩的幼兒園表演歌曲變成「抖音歌曲」,甚至連低俗的「黑桃A」也成為熱門曲目時,文化入侵早已產生效果。
Thumbnail
2025/08/16
當你身邊的人開始把「馬鈴薯」說成「土豆」,「影片」說成「視頻」,「飛彈」說成「導彈」,滿口的「老鐵!哥們!家人們!」,小孩的幼兒園表演歌曲變成「抖音歌曲」,甚至連低俗的「黑桃A」也成為熱門曲目時,文化入侵早已產生效果。
Thumbnail
2025/08/13
《壯闊台灣》是一個專注於提升全民「民防與社會韌性」的 NGO(非政府組織),成立以來,持續在全台推動防災知識、急救技能及跨單位演練。你知道它是做什麼的嗎?
Thumbnail
2025/08/13
《壯闊台灣》是一個專注於提升全民「民防與社會韌性」的 NGO(非政府組織),成立以來,持續在全台推動防災知識、急救技能及跨單位演練。你知道它是做什麼的嗎?
Thumbnail
2025/08/08
社群媒體演算法與政治勢力結合,切割臺灣社會的視野,造成資訊接收分層與國際新聞失焦。文章分析臺灣社群媒體使用現狀、演算法操弄、國際對照,並建議民眾主動建立多元資訊來源,提升國際視野,以維護民主韌性。
Thumbnail
2025/08/08
社群媒體演算法與政治勢力結合,切割臺灣社會的視野,造成資訊接收分層與國際新聞失焦。文章分析臺灣社群媒體使用現狀、演算法操弄、國際對照,並建議民眾主動建立多元資訊來源,提升國際視野,以維護民主韌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第一次感受到真正的絕望,是在國中的時候。
Thumbnail
第一次感受到真正的絕望,是在國中的時候。
Thumbnail
早修不考試,師生醒腦時間 學生一大早來上學,晨讀完畢還是頭昏腦脹,不如做個收心小活動,我覺得比急急忙忙發作業練習還要划算。
Thumbnail
早修不考試,師生醒腦時間 學生一大早來上學,晨讀完畢還是頭昏腦脹,不如做個收心小活動,我覺得比急急忙忙發作業練習還要划算。
Thumbnail
昨天真的夠傻眼(文長) 前青春期的賀爾蒙已經在翻滾??? 每次上課前勞絲總是會禱告功課完成、氣氛和睦、不要有人受傷...... 最近覺得是還需要加上作法和念咒(誤)、可能上完課就要為下一週來打小人?(大誤) 當我還在跟連續兩週小孩都自動還原的周長和面積奮戰時 兩個孩子下課時間擠在門口玩:不可以
Thumbnail
昨天真的夠傻眼(文長) 前青春期的賀爾蒙已經在翻滾??? 每次上課前勞絲總是會禱告功課完成、氣氛和睦、不要有人受傷...... 最近覺得是還需要加上作法和念咒(誤)、可能上完課就要為下一週來打小人?(大誤) 當我還在跟連續兩週小孩都自動還原的周長和面積奮戰時 兩個孩子下課時間擠在門口玩:不可以
Thumbnail
關於選了一些課程的流水帳
Thumbnail
關於選了一些課程的流水帳
Thumbnail
昨天回饋很多的新聞其中之一---「孩子課表滿,睡覺時間少」這件事!大部分的人都覺得太誇張了太離譜了。怎麼會這樣子排課程呢?導致孩子的作業和晚餐都在車上完成。 . 等等,一個問題:這樣的課表為什麼會曝光呢?以怎樣的心態曝光呢?我猜應該是以「炫耀的心態」曝光吧?還說孩子樂在其中。應該介紹家長
Thumbnail
昨天回饋很多的新聞其中之一---「孩子課表滿,睡覺時間少」這件事!大部分的人都覺得太誇張了太離譜了。怎麼會這樣子排課程呢?導致孩子的作業和晚餐都在車上完成。 . 等等,一個問題:這樣的課表為什麼會曝光呢?以怎樣的心態曝光呢?我猜應該是以「炫耀的心態」曝光吧?還說孩子樂在其中。應該介紹家長
Thumbnail
好美好的學校喔,如果真的這樣,大家都會更開心嗎?(亞洲很難想像吧 "^^") ----------- 找不到國小的鐘聲少敲了一次,下課和上課時間倒反了: “玩再久都不覺得累” 當時間回到正常作息的時候,雖然大家都很捨不得,但是大家也很開心,再也不必提心吊膽,擔心美夢會消失。 ----------
Thumbnail
好美好的學校喔,如果真的這樣,大家都會更開心嗎?(亞洲很難想像吧 "^^") ----------- 找不到國小的鐘聲少敲了一次,下課和上課時間倒反了: “玩再久都不覺得累” 當時間回到正常作息的時候,雖然大家都很捨不得,但是大家也很開心,再也不必提心吊膽,擔心美夢會消失。 ----------
Thumbnail
一個班級裡那麼多學生, 這些是情緒問題、 那些是學業問題、 這群是行為問題、 那群是感情問題…… 學海無涯回頭是岸, 輔海無涯無法上岸。 從哪一隻開始輔導起? 講白了就是: 從接到那通家長電話 的小孩 開始輔導起。 ## 【🥦菜b導日記】
Thumbnail
一個班級裡那麼多學生, 這些是情緒問題、 那些是學業問題、 這群是行為問題、 那群是感情問題…… 學海無涯回頭是岸, 輔海無涯無法上岸。 從哪一隻開始輔導起? 講白了就是: 從接到那通家長電話 的小孩 開始輔導起。 ## 【🥦菜b導日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