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育74年史詩(總覽):從擴張到收縮的歷史與未來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台灣教育史#學生人數#少子化#教育政策#大學退場#人口結構

前言:從104萬人到514萬人,再跌回343萬人

這是一個跨越74年、三個世代的教育故事。1950年(民國39學年),台灣剛擺脫戰爭創傷,學生總數為104萬人。到了2003年(民國92學年),學生總數達到514萬人的歷史最高峰。然而,至2024年(民國113學年),學生總數已跌至343萬人,較高峰減少了171萬人,降幅達33.3%。

74年時光,深度解析每個時期背後的政策

74年時光,深度解析每個時期背後的政策

這74年間,台灣教育經歷了幾個關鍵時期: 戰後復興期(1950-1971)經濟起飛期(1971-1991)教改擴張期(1991-2003)開始衰退期(2003-2011),以及少子化海嘯(2011-2024)。本系列文章將帶您穿越74年時光,深度解析每個時期背後的政策、人口、經濟因素,以及對台灣社會的深遠影響。


系列文章導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H
1會員
42內容數
未來的世界沒有加速運算。
JH的其他內容
2025/10/27
#原住民教育#少子化#教育政策#逆勢成長#族群平等#教育改革 前言:兩條截然相反的曲線 當全台灣都在談論少子化危機、學生數雪崩式下滑時,有一群學生卻逆勢成長。全國學生在104至113學年期間,從415萬人跌至343萬人,10年流失72萬人,衰退了17.4%。然而,原住民學生在同一時期,卻從14.
Thumbnail
2025/10/27
#原住民教育#少子化#教育政策#逆勢成長#族群平等#教育改革 前言:兩條截然相反的曲線 當全台灣都在談論少子化危機、學生數雪崩式下滑時,有一群學生卻逆勢成長。全國學生在104至113學年期間,從415萬人跌至343萬人,10年流失72萬人,衰退了17.4%。然而,原住民學生在同一時期,卻從14.
Thumbnail
2025/10/26
#原住民教育#教育挑戰#城鄉差距#學用落差#教育政策啟示 本篇為「原住民學生逆勢成長的奇蹟」系列第三篇,探討原住民教育的未竟之業,以及其成功經驗對台灣整體的啟示。 核心發現:從對比中看見希望與挑戰 原住民學生數逆勢成長4.0%,與全國學生數暴跌17.4%形成強烈對比,這證明了長期且全面的政策支
2025/10/26
#原住民教育#教育挑戰#城鄉差距#學用落差#教育政策啟示 本篇為「原住民學生逆勢成長的奇蹟」系列第三篇,探討原住民教育的未竟之業,以及其成功經驗對台灣整體的啟示。 核心發現:從對比中看見希望與挑戰 原住民學生數逆勢成長4.0%,與全國學生數暴跌17.4%形成強烈對比,這證明了長期且全面的政策支
2025/10/26
#原住民教育#教育政策#文化認同#生育率#角色典範 本篇為「原住民學生逆勢成長的奇蹟」系列第二篇,探討原住民學生為何能在少子化海嘯中逆流而上。 核心發現:政策與文化的雙重勝利 全國學生10年暴跌17.4%,原住民學生卻逆勢成長4.0%。這並非偶然,而是長達25年政策支持、文化復振、經濟改善與社
2025/10/26
#原住民教育#教育政策#文化認同#生育率#角色典範 本篇為「原住民學生逆勢成長的奇蹟」系列第二篇,探討原住民學生為何能在少子化海嘯中逆流而上。 核心發現:政策與文化的雙重勝利 全國學生10年暴跌17.4%,原住民學生卻逆勢成長4.0%。這並非偶然,而是長達25年政策支持、文化復振、經濟改善與社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探討了唸大學的目的與價值,以及大學生活的重要性。針對唸大學對於提升社會階層的幫助逐漸極主,提供了關於大學領導力培訓、參加繫上或社團等活動、大學換專業的建議。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探討了唸大學的目的與價值,以及大學生活的重要性。針對唸大學對於提升社會階層的幫助逐漸極主,提供了關於大學領導力培訓、參加繫上或社團等活動、大學換專業的建議。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教改的目的究竟為何?我們希望給予下一代什麼樣的教育,這個社會需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更甚我們希望國家未來的發展會是朝怎樣的方向前進。
Thumbnail
教改的目的究竟為何?我們希望給予下一代什麼樣的教育,這個社會需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更甚我們希望國家未來的發展會是朝怎樣的方向前進。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13)針對教育部高教因應少子化趨勢相關專報,以明道大學、大漢技術學院為例,分析當前「退場學校在校生安置」與「公私立學校財務惡化」兩大問題交織所產生的僵局,並要求教育部積極輔導改善。 郭昱晴表示,台灣的新生兒從1990年30萬名、2008年20萬名,到2
Thumbnail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13)針對教育部高教因應少子化趨勢相關專報,以明道大學、大漢技術學院為例,分析當前「退場學校在校生安置」與「公私立學校財務惡化」兩大問題交織所產生的僵局,並要求教育部積極輔導改善。 郭昱晴表示,台灣的新生兒從1990年30萬名、2008年20萬名,到2
Thumbnail
關於國家教育研究院研擬數位教科書政策的問題,我們認為在面對類似的數位化政策,台灣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從來都不是硬體設備不足或缺乏,更多的是制度是否支持、社會是否接納。
Thumbnail
關於國家教育研究院研擬數位教科書政策的問題,我們認為在面對類似的數位化政策,台灣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從來都不是硬體設備不足或缺乏,更多的是制度是否支持、社會是否接納。
Thumbnail
1998年5月14日,行政院院會通過「教育改革行動方案」編列5年1570億的經費推動教育改革、融合「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及教育部原先提出的「教育改革總體計畫綱要」作為落實教育改革工作與評估教育改革成效的依據。因此在西元2000年我很幸運地趕上國家教改政策並進入一所當時全台中市最貴精華地段的學校
Thumbnail
1998年5月14日,行政院院會通過「教育改革行動方案」編列5年1570億的經費推動教育改革、融合「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及教育部原先提出的「教育改革總體計畫綱要」作為落實教育改革工作與評估教育改革成效的依據。因此在西元2000年我很幸運地趕上國家教改政策並進入一所當時全台中市最貴精華地段的學校
Thumbnail
帶著孩子,藉著雨中的校外教學,他們直接接觸了臺灣歷史的真實面向。通過這次校外教學,也使帶來的省思與感受,孩子們也逐漸開放了心胸。這樣的教育可以讓孩子以開闊的胸襟和豐富的知識去面對未來的生活。
Thumbnail
帶著孩子,藉著雨中的校外教學,他們直接接觸了臺灣歷史的真實面向。通過這次校外教學,也使帶來的省思與感受,孩子們也逐漸開放了心胸。這樣的教育可以讓孩子以開闊的胸襟和豐富的知識去面對未來的生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