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為「原住民學生逆勢成長的奇蹟」系列第二篇,探討原住民學生為何能在少子化海嘯中逆流而上。
核心發現:政策與文化的雙重勝利
全國學生10年暴跌17.4%,原住民學生卻逆勢成長4.0%。這並非偶然,而是長達25年政策支持、文化復振、經濟改善與社會投入共同作用的結果。其背後有五大關鍵支柱:完善的法規政策、強化的文化認同、成功的角色典範、相對較高的生育率,以及公私部門的持續資源挹注。為什麼原住民學生能逆勢成長?
五大成功關鍵
1. 原住民族教育法及相關政策
原住民學生逆勢成長的首要關鍵,是堅實的法規基礎與具體措施。原住民族教育法(1998年)保障了原住民的教育權,並透過原住民學生升學保障及原住民公費留學辦法,提供了考試加分(大學指考、統測、碩博士考試加分35%)和保送名額。此外,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2017年)將族語列為國家語言,並設立了140多個原住民專班(如台大、政大、師大)。在經濟支持方面,政府提供獎助學金(大學每年5萬、碩士10萬、博士15萬),以及住宿、交通、營養午餐等全方位補助。
閱讀完整文章,請至 原住民學生奇蹟(二):原因篇-逆勢成長的五大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