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描述失智症狀可以別再說「時好時壞」

更新於 2020/11/2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無論失智症或中風的病患,目前是在醫院還是家中,要觀察患者的認知功能缺陷或精神症狀(以下簡稱症狀),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患者在家中時,可能因為家屬沒有醫療相關背景,每次症狀出現時,只能專注在如何解決問題,經常是無暇,也不知道該如何觀察起。

而在醫院的臨床工作者,大部分只能根據家屬的口述,去了解病人目前的狀況,此時,「時好時壞」是大家描述症狀時常見的形容詞。
其實,我們可以透過六個不同的面向,去量化時好時壞的問題(4WHF):

1. Where
觀察症狀出現的所在地方:
我舉個比較容易理解的例子:是在家中或是外出時?或特別是在醫院。

因為如果在醫院就診,可能代表病患比較願意外出,家人也比較有理由強迫他有出門的機會。

在家中,則可能認不得人或叫錯名字,外出則什麼人都清楚誰是誰。

2. What

觀察有哪些症狀:這部分是家屬比較容易注意到的問題。

觀察有哪些症狀出現,現在的精神症狀如何?是否會算數?會認人嗎? 曉得物品的名稱嗎? 現在何年何月何日等等,以上都是有可能出現的症狀。

3. When

觀察在哪些時間會出現症狀:是在白天?還是半夜、睡醒時?或是沒睡覺時,也會出現。

有許多症狀,可能會伴隨著睡覺出現,所以可以注意個案是否有這方面的傾向。
圖片|來源

4. Who

觀察誰會遭遇到這些症狀:同一個症狀,個案可能會對不同人做不同的反應喔!

例如:當媳婦問他問題,個案可能會說不知道;但孫子問時,個案就很積極的去想答案。

也有對家人會出現某些問題,但對醫師就不會有問題。
5. How

觀察症狀如何發生:觀察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例如:當家人發現個案迷路回家之後,訊問清楚他當時的狀況,後續的情形,以及最後如何回到家。

6. Frequency

觀察症狀出現的頻率:觀察症狀出現的頻率,將有助於照顧者和醫療人員判斷目前個案的嚴重度。

過去曾經詢問一位重度失智症病患的兒子,了解病人在這一年能夠認得他幾次,家屬表示只有一次正確叫出兒子,其他都是叫弟弟,其他認識的人名等,這就可以顯示出個案罹病相當嚴重。
評估頻率也需要方法:
首先,觀察較少發生的症狀。如果正確反應的次數少(例如:認得家人的次數比較少),就記錄正確反應 ; 錯誤反應的次數少(例如:認錯家人的次數少),就記錄錯誤反應。

其次,需要設定日期區間,例如在一個月裡或一週裡發生幾次。

最後,需要比較頻率。這部分特別有助於評估病患的嚴重度,譬如在106年的5-6月間,病人出現了3次不認得人;而在107年同期,一週就出現5次不認得人的情形,這樣就可以觀察到個案的衰退傾向。
衡量頻率也需要注意,不需要每個月或是每週去看,因為如果是疾病造成的症狀,不會在短時間內會有太大的改變(庫賈氏症則例外)。
「時好時壞」可以不再是抽象的形容詞,而是可以很具體的,透過分析、描述這些症狀,以便讓其他人更容易理解患者目前的病程,也較容易想出對應的方法。
溫馨小提醒:
1. 當認知或精神症狀出現時,別單純的處理症狀。
2. 以4WHF方法確立時好時壞的症狀。
3. 長期追蹤症狀頻率,有助於判斷病患症狀的嚴重程度。
黃耀庭 臨床心理師
新書出版: 爸媽真的失智了嗎?
紙本書: https://lihi1.com/M4Fnp
電子書: https://lihi1.com/HSAER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2會員
179內容數
這是一個提供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 商業商業思維、品牌產出行銷策略的基地, 協助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完備自己的產品與服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佳音電台【溫馨傳真情】(劉麗紅主持)  【爸媽真的失智了嗎?】作者: 黃耀庭 臨床心理師專訪 內容摘要   5:29 作者萌生寫這本書的初衷   7:20 懶與心到底如何影響高齡長輩?  9:00 過去表現這樣,現在表現那樣,可能是什麼原因?...
從事臨床工作近二十年,衡鑑過上萬名長者的臨床心理師,   從只看見「個案的脫序行為」,到看見「個案是完整的人」。   他用更全面的角度理解長輩,為肩負照護壓力與情緒包袱的家屬,指出一條更有效、更有人性的照護之路。  
各位讀者,不知道你對失智症課程第一印象是甚麼? 是屬於很多理論、研究的統計數字、還是照本宣科內容與表達方式呢? 這樣的授課方式,往往會讓人疲勞、愛睏,特別時在紅眼時段(13:00-15:00)。 黃耀庭心理師優化活動式授課,在台中仁愛醫院失智症共照中心推出今年2020年全新版課程內容...
當她動輒得咎的時候,也就是無論說什麼都會被別人抵損、貶低的時候,到最後乾脆就說我不知道,說我不會或說忘記了,這樣對自己最安全。這些人也會有憂鬱傾向,對人生沒有期待,懷著自己不夠好等等負向情緒。
長輩白天沒事,看電視經常是唯一的消遣,家人有時則會跟長輩聊聊電視的內容,當年齡越來越大的時候,好像越來越看不懂電視裡在播甚麼,同時也出現好像聽不懂我們所說的話,答非所問,抑或是只回答部分是正確,部分是錯誤,到底怎麼回事?
過去我們記憶門診曾經調查來診病患結果發現有一半以上的病人白天都有睡覺的習慣。在社會上也常常傳言說,"睡越多失智症越來越嚴重",這在臨床上表現的確好像是失智症的症狀,然而如果症狀只出現在某些時間,或是某些地方其他都表現正常,我們該如何說這是失智症造成的呢?
佳音電台【溫馨傳真情】(劉麗紅主持)  【爸媽真的失智了嗎?】作者: 黃耀庭 臨床心理師專訪 內容摘要   5:29 作者萌生寫這本書的初衷   7:20 懶與心到底如何影響高齡長輩?  9:00 過去表現這樣,現在表現那樣,可能是什麼原因?...
從事臨床工作近二十年,衡鑑過上萬名長者的臨床心理師,   從只看見「個案的脫序行為」,到看見「個案是完整的人」。   他用更全面的角度理解長輩,為肩負照護壓力與情緒包袱的家屬,指出一條更有效、更有人性的照護之路。  
各位讀者,不知道你對失智症課程第一印象是甚麼? 是屬於很多理論、研究的統計數字、還是照本宣科內容與表達方式呢? 這樣的授課方式,往往會讓人疲勞、愛睏,特別時在紅眼時段(13:00-15:00)。 黃耀庭心理師優化活動式授課,在台中仁愛醫院失智症共照中心推出今年2020年全新版課程內容...
當她動輒得咎的時候,也就是無論說什麼都會被別人抵損、貶低的時候,到最後乾脆就說我不知道,說我不會或說忘記了,這樣對自己最安全。這些人也會有憂鬱傾向,對人生沒有期待,懷著自己不夠好等等負向情緒。
長輩白天沒事,看電視經常是唯一的消遣,家人有時則會跟長輩聊聊電視的內容,當年齡越來越大的時候,好像越來越看不懂電視裡在播甚麼,同時也出現好像聽不懂我們所說的話,答非所問,抑或是只回答部分是正確,部分是錯誤,到底怎麼回事?
過去我們記憶門診曾經調查來診病患結果發現有一半以上的病人白天都有睡覺的習慣。在社會上也常常傳言說,"睡越多失智症越來越嚴重",這在臨床上表現的確好像是失智症的症狀,然而如果症狀只出現在某些時間,或是某些地方其他都表現正常,我們該如何說這是失智症造成的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譫妄小外號〔ICU症候群〕是常常出現在長期臥床的案主。譫妄的原因很多,包括腦傷、感染、毒癮等。文章描述了對患者造成的影響以及家庭成員的狀況。
Thumbnail
媽媽這些年來逐漸失智,是我們家人最操心的事,雖然生活上的變化還不算大,但隨著行動能力下降,活動量也大幅減少,我們很擔心她幾乎都待在家裡,失智況狀會更加嚴重。   在確認媽媽目前是中度失智後,我們透過醫師也了解到,目前這是不可逆、無法恢復的狀況,但如果都不治療,或以適當的方式應對,媽媽惡化的程
Thumbnail
失智症是什麼? 有些人會將記憶力減退、認知力下降等症狀視為老化的現象,但其實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且組合了多種症狀。 除了記憶力、認知能力受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功能也會逐步退化。
Thumbnail
已經累積多年的躁鬱症病史的你一定知道,我們的身體住了三種靈魂。躁期、鬱期和穩定期。想理解多一些的狀況,可以從莊桂香女士的著作《三種靈魂—我與躁鬱症共處的日子》更詳細的理解在這三個時期會有的狀態。 通常讓家人感到最痛苦的應該是躁期的發作,而然患者最辛苦的是鬱症的復發,當然穩定期是最好的狀態。
Thumbnail
除夕夜,是失智症照顧者與家人的挑戰時刻,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的內心掙扎、策劃以及家庭計畫的故事。
Thumbnail
「父親怎麼好像變了一個人…?」身為上班族的李先生最近返家之後,發現父親經常記不得當天發生過的事情,需要反覆地詢問同樣問題;獨自出門時也開始會在熟悉的環境迷路;情緒還變得焦躁、總是無來由地發脾氣。李先生的父親還未滿六十五歲,卻沒想到就醫之後被診斷確認為「早發型(年輕型)失智症」。
Thumbnail
A :不一定 解離症的常見症狀分類,大概分成以下六項: 失憶、現實感喪失、自我感喪失、身份認同混淆、身份認同轉變、功能性神經症狀 每個症狀各自都有不同的表徵型式、持續時間、輕重之分 每位患者的病況都不相同,有沒有身份認同轉變症狀,要看的是患者本身的病況,而不是單以病名去看待。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譫妄小外號〔ICU症候群〕是常常出現在長期臥床的案主。譫妄的原因很多,包括腦傷、感染、毒癮等。文章描述了對患者造成的影響以及家庭成員的狀況。
Thumbnail
媽媽這些年來逐漸失智,是我們家人最操心的事,雖然生活上的變化還不算大,但隨著行動能力下降,活動量也大幅減少,我們很擔心她幾乎都待在家裡,失智況狀會更加嚴重。   在確認媽媽目前是中度失智後,我們透過醫師也了解到,目前這是不可逆、無法恢復的狀況,但如果都不治療,或以適當的方式應對,媽媽惡化的程
Thumbnail
失智症是什麼? 有些人會將記憶力減退、認知力下降等症狀視為老化的現象,但其實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且組合了多種症狀。 除了記憶力、認知能力受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功能也會逐步退化。
Thumbnail
已經累積多年的躁鬱症病史的你一定知道,我們的身體住了三種靈魂。躁期、鬱期和穩定期。想理解多一些的狀況,可以從莊桂香女士的著作《三種靈魂—我與躁鬱症共處的日子》更詳細的理解在這三個時期會有的狀態。 通常讓家人感到最痛苦的應該是躁期的發作,而然患者最辛苦的是鬱症的復發,當然穩定期是最好的狀態。
Thumbnail
除夕夜,是失智症照顧者與家人的挑戰時刻,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的內心掙扎、策劃以及家庭計畫的故事。
Thumbnail
「父親怎麼好像變了一個人…?」身為上班族的李先生最近返家之後,發現父親經常記不得當天發生過的事情,需要反覆地詢問同樣問題;獨自出門時也開始會在熟悉的環境迷路;情緒還變得焦躁、總是無來由地發脾氣。李先生的父親還未滿六十五歲,卻沒想到就醫之後被診斷確認為「早發型(年輕型)失智症」。
Thumbnail
A :不一定 解離症的常見症狀分類,大概分成以下六項: 失憶、現實感喪失、自我感喪失、身份認同混淆、身份認同轉變、功能性神經症狀 每個症狀各自都有不同的表徵型式、持續時間、輕重之分 每位患者的病況都不相同,有沒有身份認同轉變症狀,要看的是患者本身的病況,而不是單以病名去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