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自在學堂服務2枚學生,1號小學生是弟弟,2號中學生是姊姊,ㄧ個什麼都想學,ㄧ個什麼都不想學,兩人的共通點,卻都是下意識的捍衛著自己的學習主導權--即使當下的他們,並不自覺發生了什麼事。他們是在自己的意志下,選擇走向自學,而且是弟弟先自學的經驗鼓舞了姊姊,帶領我們全家,勇敢告別學校型態的教育模式⋯
媽媽,我不要上學
跟大家一樣,小孩要去上學前,媽媽也做了很多功課,考量交通、學費、教學、師資、設備⋯翻閱書刊雜誌、上網爬文⋯打聽很久,最後決定送姊姊跨區就讀公立學校附設的幼稚園,而且果然如魚得水,歡歡喜喜的念完大班。
六年後,弟弟也到了該上大班的年齡,台南的幼稚園是增加了一些選擇,但是我們的經濟能力卻更糟了,選來選去,當然還是相信同一個環境,應該會把小孩照顧好。
沒想到,弟弟除了第一天深信老師說:「爸爸媽媽很快就會來接你了!」,順利的忍耐到放學,其他的日子都是哭著上學,笑著回家。
這是拒學、還是分離焦慮?媽媽的心裡,總是在老師抱住放聲大哭的孩子時,非常的糾結。
因為有帶姊姊的經驗,我們都相信這應該是過度期間,等孩子比較適應環境,慢慢就會喜歡上學。
他這麼天天哭,也哭出了名。我們開始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問他為什麼哭?弟弟說每天早上都要簽到、每天中午都要午睡,他實在受不了。
樹懶般的自在學堂ㄧ號生
不想上學的弟弟,是什麼樣的一個孩子呢?
我們的兒子是自在學堂ㄧ號生,關於這個孩子的身心特質,我們在自學申請書裏是這樣描述的:「排行老二,長姊大其6歲,體型中等,聲音宏亮,個性恬適愉悅,敏於人情,通達事理,尤好新知,喜為人師。」
弟弟的個性聰敏好學,溫和專注,在大班就已經能夠自行閱讀純文字書,這樣的小孩會適應不良,實在出乎我們的意料。
經過我們的了解,原來所謂簽到是一種練習書寫的帶領,但是弟弟並不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了,寫得不如自己想做的那麼好,他就愣住了。然而,幼稚園的學習是非常充實的,老師們必須確保小朋友們的作息都能快速的銜接下去,這樣才能達成班級的經營,他這麼卡住不寫不動,對老師們造成很大的困擾。
同樣的,弟弟最怕的就是好不容易睡醒精神充足,又要再被要求躺著休息。他每天中午跟大家靜靜的躺著(不可以張開眼睛喔~),無聊地聽著鼾聲起落,直到午休結束。
既然如此,班級經營能不能考慮個別差異,給予學生彈性的選擇空間呢?我們小心翼翼地與老師們溝通著,老師是理所當然的認為,這些例外(特權)只會增加他們的困擾,是不能讓孩子從小養成這種(壞)習慣的!
媽媽只好繼續每天半哄半騙的帶弟弟去上學,希望跟小朋友培養出來的情感,能夠幫助他克服這些不愉快的心情。必竟,我們從小不也都是這麼忍耐著許多無奈、無聊的事情長大的啊!
要不是老師打電話要求我們帶弟弟去做身心發展鑑定,而且事後發現許多同學家長都接到同樣的通知(媽媽心想:「那有這麼多問題小孩啊!」),我們才意識到現今兒童精神醫藥學在教育現場的濫用,這時爸媽已經有了承接孩子回家的打算。
學期末的意外事件,則是最後的一根稻草。老師打電話給媽媽,說是孩子踩壞了教具,要媽媽去廉價超商買個ㄧ樣的來賠。
媽媽火速趕到學校,發現這是個普通的家用塑膠籃,非常容易損壞,能夠做為合格的幼兒教具嗎?小孩這次沒有因此受傷,可以說是非常幸運,但是如果媽媽買了一個新的塑膠籃來賠,要是有孩子因此受傷,責任是誰的呢?
媽媽也不再跟老師多說,直接到校長室去跟校長表達我的看法,就算從此帶著孩子回家自己教,也不能讓老師繼續這麼便宜行事。
沒想到,校長倒跟媽媽說:「好啦,這筆錢不用你們賠了,這樣你滿意了嗎?」,媽媽覺得這樣的教育行政思維很不可思議,反問校長:「管理這麼大一個超額管制學校,這是你要的嗎?這樣的處置,你滿意嗎?」
留下一臉錯愕,說不出話的兩位教育者,我們就開始踏上自學的第一步。
我要爸爸媽媽當我的老師
回到家裡,媽媽跟爸爸詳細報告了在學校發生的事,晚上大家躺在床上開了一次家庭會議,想像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
爸媽雖然吵起架來很大聲,但是想到要一肩扛起自學的教育責任,也不禁輕聲細語的一再徵詢弟弟的意見,並且提醒他,這麼一來,就無法再見同班的好朋友囉!
沒想到,溫吞的弟弟輕快地答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果斷的決定自己的未來。
「那你自學想要做什麼呢?」,弟弟想了想,回答說:「我想要自在的活著。」
好小子,這麼難的事,說得倒簡單~
這下子,爸媽開始頭痛如何整合教材、找尋資源、申請自學⋯忙得不可開交。姊姊還是每天去小學上課,弟弟樂得整天在家過著吃喝玩樂的好日子,除了要去圍棋教室上課,常常趁大人不注意,想盡辦法抓著電動拼命打,或是一遍又一遍的看火焰之舞、大衛魔術、巧連智⋯等DVD,我們想說才幼稚園,就隨他去玩吧。
就這麼看電視,有陣子他還真霹哩啪拉的跳幾下踢踏舞給我們看;看魔術表演心癢難耐,媽媽就去買了個魔術道具給他玩,請弟弟變魔術給家人看,唬得大家一愣一愣的;看完巧連智,我們也不需要太教他注音符號,他自己就會看附注音符號的繪本。
從這些小地方,我們觀察到,弟弟不像姊姊喜歡一遍遍地聽故事,完全就是個視覺型學習的小孩呀!
爸媽默默的盤算著如何設計屬於弟弟的適性學習,也將自學計畫書寫好送交出去,沒想到事情完全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