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我被正式的定義為一個”肉肉的女生",開啟了我注意體態的起始點。畢竟,大學入學時,我被定義是”過瘦"。(不要笑,女人談大學的體重,就跟男人談當兵一樣)怎麼也沒有想到,生完小孩的我,會是"肉肉的"來定義。
於是我開始跑步,天真的想說跑步應該會瘦吧?!結果,竟然半年只瘦了一兩公斤。一直到了有一天,有個朋友跟我去家裡附近的健身房,第一次做了Inbody,我知道到體脂這件事(減肥我是真得沒有經驗)。回家足足看了半小時手上那張”成績單",馬上買了一台體脂機。量體重的頻率從不想站上去,到想到站上去,到每天站上去,到每天早晚,穿一樣的睡衣測量。大概在四個月的時間,慢慢地就瘦了四公斤。
每天站上體重機就像是檢視昨天的成績單
這邊講得當然不是瘦身減肥這件事,而是,減肥需要有個體重機來幫你確定你的成效,體脂知道你各項維度。每天量體重,是一種對成效的頻繁控管,每天都透過監控數字調整(優化)後續對應的執行方法。一樣的,所有優化也建構在”感知"以及高頻率的”調整"(優化)上。
所以感知,這種看的到,比較的到,感覺的到,本真就是一種力量。它讓我們有意識到變化,感受到趨勢跟線性。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開始思考線性以及方向是否跟我們所預期的一樣。如果不一樣,則又應該如何調整。
記得有一次上課的時候,同學問了一個問題:老師,請問這樣會不會天花很多時間在做表格? 可見,絕大多數的人還是覺得填寫表格是一種”浪費時間"的工作。其實,記錄每天成效,就像你站上體重機一樣。是一種,感受,以及認知差異的過程。每天填,就會每天想一想怎樣調整。一周填一次,就一周才會想。一個月填一次,就會到了填的時候才想。
新人來公司,也經歷一樣的過程。服從性比較低的新人,在前兩個禮拜面談的時候,可能會探討這些表單的重要性。但是經過兩三次的會議後,就會發現,會議上討論的議題其實都建構在每天的報表裡面。好幾次,公司活動很多,大家很忙的時候,我提議把填表的工作集中給一個工讀生來做,卻得到拒絕。同事們說,他們想要自己完成,因為這樣可以每天檢視成效,而且也沒花多久。
先有感知,才會了解差異,進而思考改善對策。沒有對照,也就不會考慮優化。
你願意每天站上體重機,看看今天自己的成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