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各國戰略構想簡易版(7):中國的核戰略,及相關部署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怎樣確認中國的弱點?去看他們對內宣傳就好,凡是說自己超棒,例如近年的一帶一路跟內循環經濟,就可得知根本沒這回事。自好望角後陸權就沒有內陸經濟超越海洋的可能,除非發明某種反重力技術,不然物理之壁就在那。
前兩周的文章提到,中國其實整套戰略都是守勢為主,這實在是不得已的做法,許多人尤其台灣民眾,對「時間與距離的殘暴」這件事情,統稱為後勤的惡夢,了解實在太過簡單。疆域遼闊,可用兵力很多,不代表你可以到處駐守。卡住中國數十年的戰略構想,根本上的原因是,技術力的低落。
這邊要稍微提一下,為何台灣人有這種誤解?

台灣人多忽略戰爭的物理限制

因為課本在敘述中國歷史時,對於那種動用數萬大軍的大型戰役,哪一年攻伐何處,戰果多豐碩等等記載詳細。但卻沒有記載戰役耗費的時間,每一場戰役往往是籌備十年以上,進軍又花一年,攻打目標共五年,之後國家又必須休養生息,消化攻下的區域來補充國力數十年。
至於多如牛毛的小型戰役,或是邊境衝突往往忽略不提,一個王朝或是國家,書上寫的通常是頃刻覆滅,滅亡原因差不多都是皇帝昏庸無道等等,簡稱根本沒講清楚。導致全國百姓只唸到中學歷史,除了歷史本科系生外之後就完全沒碰,誰會曉得原來「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中國的疆域太過遼闊,但交通手段卻少得可憐,現代還有鐵公路,近代還沒有取得機械車輛前,軍隊運動是非常緩慢的。所以光看地圖會以為有內線優勢,其實真要計算,必須計算「時間距離」,而不是單純的地理距離,而軍隊駐紮需要空間與支援,不能離開城市跟補給線太遠。
這每個條件都讓中國,在西元2000年以前,根本不具備真正意義的內線優勢,只能分割各大軍區,形同與清末民初軍閥割據類似的格局,甚至為了穩定國防,還限制人口移動。所以對共產中國來說,維持軍事統治除了槍桿子出政權的理由外,更害怕的是國外勢力侵略。
宿敵台灣蔣家念念不忘反攻大陸,導致東南沿海需要駐紮重兵,就是要防止萬一可能出現的美國支援,若得到美海空軍協助,台灣蔣家軍要攻下東南沿海地區並不困難,這會進一步封鎖中國的貿易來源,很快就會被逼著讓出半壁江山,遲早得回頭找蘇聯援助。
我們台灣人看來會覺得這個很扯,但以毛澤東等人的思維來看,這是不能不防的一點。直到70年代後中國逐漸得到海上優勢,依舊是不能放心,徹底對台灣反攻放下戒心,是在90年代台灣民主化以後的事情。其他,北方的俄國是無法對抗的,只能製造緩衝區,而在東北要防止北韓發神經,南方的越南可以只靠一個軍區防衛,印度方面直到青藏鐵路完工後,才能比較保證穩定的後勤。

中國為何拚命成為核武大國

所以說到底,陸地的入侵還可以依靠國土遼闊,採取堅壁清野的模式對抗。配合逐年近代化的軍隊,到了今天除了俄國以外,已經沒有其他國家可以用陸軍威脅中國的工業地帶。
故,只剩下海上的方向,主要是美、日、台的海空軍,直到今天都是威脅,尤其是美國海軍,根本無法對抗。而就算可以對抗,依然有一個無解的難題,不解決就無法高枕無憂,這個難題就是:
「核子武力」
中國最害怕的不是傳統武力的入侵,共產黨不怕犧牲,怎樣磨耗都可以,問題是萬一美蘇使用核子武器,就完全沒轍了。所以拚命都要成為核武大國的原因,說穿了就是在軍力上無法抵抗,本質就跟北韓這20年的核武流氓戰略沒有兩樣。
在上一篇提到過,自從擁有原子彈,確定美軍不會輕易接近中國沿海,把握住美國對於軍隊犧牲的比例概念後,就敢採取較為激進的邊境戰略,純守勢轉為攻勢防禦。即便如此,核子武器僅能作為非常消極的防守作用,因為欠缺:
「載具」
中國會積極發展二砲部隊(導彈),最初的目的就是要把核武丟到美俄兩國上,不然光靠貧弱的空軍,完全不可能穿越防空網,一旦無法真正核武威脅,對美蘇強權在外交上就會居於弱勢。
講到這邊,有概念的讀者應該可以領悟到,中國近年的戰略發展,與過去相比完全沒有差別,只要你遵守兩個原則:
  1. 中國宣稱的先進武器性能打對折。
  2. 中國宣稱沒有要做的肯定就是要。
就會發現解放軍到底在想什麼。
東風41型飛彈號稱射程14000~15000公里、能覆蓋美國全土。翻攝自新華香港臉書

海空軍及防空武力都為掩護核武,攻台只是順便

想什麼?還是一樣,怎樣讓核武對美俄兩國有實質威脅。當前的狀況,固定窖射彈道飛彈射程已經可以抵達莫斯科,以及俄國其他重要城市,所以威脅城市的目的是做得到。即便俄國要先制攻擊,核武交換攻擊就可以有效遏阻,且俄國的傳統武力沒有辦法在開戰初期就敲掉中國的核武載台。
但美國呢?長程彈道飛彈只能打到美國西岸,數量也不足夠,沒有徹底的威脅性,而且經歷兩次波灣戰爭後,中國很確定美國的匿蹤戰機,是可以從本土與海外基地,在中國填充導彈燃料完畢前,就穿越防空網給予打擊;一旦失去可以長程攻擊美國本土的核武導彈,解放軍的軍事思維上,這等於失去所有威脅手段,跟戰敗沒兩樣。
整個中國沿海的防空飛彈,以及空軍基地的布置,讀者有空打開來看,會發現密度很高,戰略目的多半是要保護核武導彈基地,以及掩護中短程導彈發射車不被空中攻擊,可以保留機會,能反擊美軍在日本的基地。
所以說穿了,打台灣只是順便,整個現在中國沿海三個戰區的布置,根本不是為了武統台灣設計。
但從三大艦隊的部署,就可以看出中國的思維,是要怎樣用核武威脅美國。
幾乎所有的潛艇,尤其是搭載潛射核武導彈的核子潛艇,均配置在海南三亞基地,加上未來預計要把所有航母都配置到南海艦隊,這很清楚的表達真正的戰略構想,並不是攻打台灣。近年的航母穿越宮古海峽、通過巴士海峽進入太平洋,看似為了東部夾擊台灣,但算過航程跟作戰時間、半徑,就可知道這威脅實在太小,風險又太高,一點都不划算。
而你只要換個方式想,就會發現若從最高戰略原則,怎樣去跟美國玩膽小鬼戰略,解放軍的戰術選擇就只剩下一個:
「使用艦隊強行通過巴士海峽,護送核子導彈潛艇進入太平洋。」
唯有如此,中國才能核威脅美國全土,而要獵殺已經進入太平洋的潛艇難度極高,美國勢必要在談判桌上讓步,畢竟東亞就算是日本被中國入侵,美國也不會冒著本土任何一個大城被核子攻擊的風險,這絕對會降低介入的強度。

台灣戰力提升,迫使中國強化海軍

故明明航母的艦載機很少,續戰力也沒多少,防護力也不夠堅強,更沒有完整的航母艦隊群能夠對抗美國。卻堅持要耗費國力興建,留下每年高額維護費,這已經不是宣揚國威可以解釋。把時間倒回這幾年,中國急速增加航母戰力,擴充南海艦隊與改建基地,為了什麼?
說穿了就是台灣戰力提升,反艦實力大為增加,已經可以實質封鎖巴士海峽,阻斷宮古海峽的出海閘道,唯一可以對美國有效保留第二擊以上核子威脅的武力,剩下核潛艇,而潛艇的出入路線僅剩下南海較北邊的東海、黃海,在遇到軍事危機時,日本跟台灣都不可能放解放軍的潛艇通過,使用艦隊通過沖繩群島?台日兩軍的空中武力足以夾擊到艦隊消失,反潛密度也夠阻斷。
你覺得這怎麼可能,那是你總是站在台灣的角度,用解放軍的思維就會發現不是這麼回事。自己的固定核子武力無法保證防護美國匿蹤打擊,核攻擊無法涵蓋美國全土,潛艇在戰時進不去太平洋,這是什麼噩夢劇本?
南海不是密不透風,理論上繞道菲律賓、印尼以南,繞一大圈是可以進入太平洋,但航程跟續航能力,在沒有海外基地的情況下(就算有,在戰爭時期大概也第一時間被毀掉)實在沒有可靠度。加上這些水道都不能保證會不會有埋伏,沿岸國家是否在美中緊張時期會保持中立,無人可以保證。

台灣應以攻勢防禦應對中國

所以可靠度最大的還是強行突破巴士海峽,此處扣掉美軍,僅有台灣海空軍具有威脅性。航母與大量的飛彈、防空艦隊,其實就以最高戰略目的來說,是要護送核彈潛艇衝入太平洋,這個目的達成,之後不管是真的要攻打台灣,還是對日本、南海國家發動攻擊,美國才會投鼠忌器,降低美軍的介入程度。
想通這點,你會發現台灣現在最佳的戰略選擇,已經不是守勢了,而要徹底轉入攻勢防禦,逐漸把海上與空中的領域推進。像是海峽中線的潛規則一定要改變,對中國使用海上灰色武力,也要強硬處理,甚至不惜升高到區域衝突、戰爭。
這目的放在最高戰略構想下會很清楚,你要讓中國無法將所有心力放在侵略台灣,就該讓他們不能自由移動,尤其是讓台灣周邊空域,巴士海峽變成台灣實質的控制者,才是保護台灣不被侵略的最佳手段。
中國不是只有面對台灣,想通就會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2.7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從共產中國在北京成立,直到現在為止,所有的戰略全部都是「守勢」,沒有規劃過進攻過,攻擊都是基於政治目的,或是順便而已。 E 上周提到,中國到了前2個階段,屬於培養自身實力時,在東部海面方向唯一有積極意義的戰果,大概就是確保台灣失去絕對的制海權,蔣介石反攻大陸的疑慮可以消退。除此以外,在印度與俄國的邊
談論中國的戰略構想前,一定要先大致了解這塊東亞大陸的狀況,這是以黃河到長江兩條大河為基礎,足夠養活數千萬人的大地。缺點則是距離海洋不夠近,海岸線相對疆土面積也不夠廣,政權基本上都屬於陸權。
美軍受到海權論的影響頗深,雖說是出口英國再轉內銷,但英國戮力奉行,之後繼承的美國海軍其思維也不會差太多。用簡單易懂,不需要文謅謅學術用語的講法就是:「點線面。」
接著上周的談一下,美國的戰略構想在大框架如此,為何常常會有很奇怪的表現,擺盪幅度也頗大?但為何大方向來說,很難扭轉這個架構?
「各國戰略構想」也是屬於謠言破解系列,那麼當然要從台灣開始說起。由於台灣並不是超級強國,國力雖不弱但在周邊中相對較小,故我們不得不先看,可以影響台灣的帝國、霸權。 這無疑對台灣影響最大、最重要的國家,就是美國。而要了解美國的戰略構想,我們應該怎麼著手?
寫謠言的時候,發現到一些問題需要額外提,尤其是戰略構想這部分,因為人類不是先有武器再決定要不要打仗的,就跟強盜不是先拿到刀械才決定要幹一票相同。不了解戰略構想,就會對純武器的判斷嚴重失真,但換個方式說,若對武器跟戰術熟悉,同樣會被誤導,以為戰略構想就是這樣。
從共產中國在北京成立,直到現在為止,所有的戰略全部都是「守勢」,沒有規劃過進攻過,攻擊都是基於政治目的,或是順便而已。 E 上周提到,中國到了前2個階段,屬於培養自身實力時,在東部海面方向唯一有積極意義的戰果,大概就是確保台灣失去絕對的制海權,蔣介石反攻大陸的疑慮可以消退。除此以外,在印度與俄國的邊
談論中國的戰略構想前,一定要先大致了解這塊東亞大陸的狀況,這是以黃河到長江兩條大河為基礎,足夠養活數千萬人的大地。缺點則是距離海洋不夠近,海岸線相對疆土面積也不夠廣,政權基本上都屬於陸權。
美軍受到海權論的影響頗深,雖說是出口英國再轉內銷,但英國戮力奉行,之後繼承的美國海軍其思維也不會差太多。用簡單易懂,不需要文謅謅學術用語的講法就是:「點線面。」
接著上周的談一下,美國的戰略構想在大框架如此,為何常常會有很奇怪的表現,擺盪幅度也頗大?但為何大方向來說,很難扭轉這個架構?
「各國戰略構想」也是屬於謠言破解系列,那麼當然要從台灣開始說起。由於台灣並不是超級強國,國力雖不弱但在周邊中相對較小,故我們不得不先看,可以影響台灣的帝國、霸權。 這無疑對台灣影響最大、最重要的國家,就是美國。而要了解美國的戰略構想,我們應該怎麼著手?
寫謠言的時候,發現到一些問題需要額外提,尤其是戰略構想這部分,因為人類不是先有武器再決定要不要打仗的,就跟強盜不是先拿到刀械才決定要幹一票相同。不了解戰略構想,就會對純武器的判斷嚴重失真,但換個方式說,若對武器跟戰術熟悉,同樣會被誤導,以為戰略構想就是這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心血來潮, 體驗  一個人  看電影, 抬起頭來看到貓的報恩、蜘蛛驚美國內戰…… 該選什麼呢? 感謝 YJ 推薦美國內戰, 看片名一開始還好, 因為不喜歡血淋淋的戰亂QQ, 幸好有看~~ 《帝國浩劫:美國內戰Civil  War 》主要以記者的視角切入內戰, 「不要問,
Thumbnail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
Thumbnail
過去3年的新冠疫情,大家忙著搶藥搶口罩,把連鎖藥局產業推向高峰,這當中受惠最大的,莫過於大樹藥局(6469)。 大樹的股價從2021年2月的93元起漲,到2023年5月漲到歷史高點的438元。但若還原2021年和2022年二年的配股之後(分別配股2.97元和2.57元),還原的股價最高點應是714
Thumbnail
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在2022年三月底剛公布,國際間也頻繁討論碳中和等議題,企業更應該隨時了解,國內和重要出口國的相關法規,才不會錯失重要市場。企業規劃減碳行動前,更應先了解有什麼注意事項,是直接影響減碳的成敗關鍵呢?
Thumbnail
任何協議的成敗關鍵都在「經濟利益」,有經濟的利益就有「選票的籌碼」 台灣向來跟美國的關係是「獨立協議」,這是為了「避免直接的政治衝突」,獨立協議為的就是經濟利益,不論在野黨、執政黨都改變不了這種模式,去批判這種協議模式也沒有用,除非你能避免直接的政治衝突,否則,你討論「印太經濟架構」台灣在不在官方名
Thumbnail
前有新冠疫情影響,後有烏俄戰爭衝擊,今年全球的經濟可以說是歷經困難重重,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世界銀行今(6)日表示,亞洲經濟今年面對俄烏戰爭、中國經濟成長速度緩慢和美國升息三大衝擊,「像籠罩在暴風圈中」,三大衝擊組成的經濟風暴未來可能會造成低經濟成長率和高貧窮人口。
Thumbnail
馬陵之戰是繼孫臏、龐涓鬥智的桂陵之戰之後的第一場大戰,也是圍繞齊國、魏國誰當老大的第二場大戰。這一戰,魏國又成了被各國圍攻的對象。因此相關的人事物與桂陵之戰是高度重疊的。
因為阿福管家大使的公然命令。 幾名公然辱罵威脅的新聞記者,被總數十名的王國年輕強壯忠心護衛,從記者的採訪區拖到車道上面拳打腳踢。 看起來,絕對遵從大使的命令,會打傷打痛,不會打殘打死…… 對側走道上的其他新聞記者,都像是擔驚受怕的羊群,緊緊聚在一起,再沒有一句罵人的話,滿臉不敢相信這樣的事情竟然真實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心血來潮, 體驗  一個人  看電影, 抬起頭來看到貓的報恩、蜘蛛驚美國內戰…… 該選什麼呢? 感謝 YJ 推薦美國內戰, 看片名一開始還好, 因為不喜歡血淋淋的戰亂QQ, 幸好有看~~ 《帝國浩劫:美國內戰Civil  War 》主要以記者的視角切入內戰, 「不要問,
Thumbnail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
Thumbnail
過去3年的新冠疫情,大家忙著搶藥搶口罩,把連鎖藥局產業推向高峰,這當中受惠最大的,莫過於大樹藥局(6469)。 大樹的股價從2021年2月的93元起漲,到2023年5月漲到歷史高點的438元。但若還原2021年和2022年二年的配股之後(分別配股2.97元和2.57元),還原的股價最高點應是714
Thumbnail
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在2022年三月底剛公布,國際間也頻繁討論碳中和等議題,企業更應該隨時了解,國內和重要出口國的相關法規,才不會錯失重要市場。企業規劃減碳行動前,更應先了解有什麼注意事項,是直接影響減碳的成敗關鍵呢?
Thumbnail
任何協議的成敗關鍵都在「經濟利益」,有經濟的利益就有「選票的籌碼」 台灣向來跟美國的關係是「獨立協議」,這是為了「避免直接的政治衝突」,獨立協議為的就是經濟利益,不論在野黨、執政黨都改變不了這種模式,去批判這種協議模式也沒有用,除非你能避免直接的政治衝突,否則,你討論「印太經濟架構」台灣在不在官方名
Thumbnail
前有新冠疫情影響,後有烏俄戰爭衝擊,今年全球的經濟可以說是歷經困難重重,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世界銀行今(6)日表示,亞洲經濟今年面對俄烏戰爭、中國經濟成長速度緩慢和美國升息三大衝擊,「像籠罩在暴風圈中」,三大衝擊組成的經濟風暴未來可能會造成低經濟成長率和高貧窮人口。
Thumbnail
馬陵之戰是繼孫臏、龐涓鬥智的桂陵之戰之後的第一場大戰,也是圍繞齊國、魏國誰當老大的第二場大戰。這一戰,魏國又成了被各國圍攻的對象。因此相關的人事物與桂陵之戰是高度重疊的。
因為阿福管家大使的公然命令。 幾名公然辱罵威脅的新聞記者,被總數十名的王國年輕強壯忠心護衛,從記者的採訪區拖到車道上面拳打腳踢。 看起來,絕對遵從大使的命令,會打傷打痛,不會打殘打死…… 對側走道上的其他新聞記者,都像是擔驚受怕的羊群,緊緊聚在一起,再沒有一句罵人的話,滿臉不敢相信這樣的事情竟然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