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不知怎地,竟然沒有辦法每週消化一本書後寫下文章,實在愧對跟自己的約定啊!但是,因為另一個合作的邀約,讓我意外發現過去在不同平台書寫的文章,原來也有一讀的價值(自以為 XD),決定拋下那種一定要寫新作品的執念,把舊作拿出來修改,雖然今天想分享的這篇文章是2015年曾以「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一書為書寫的,但因為再重新回顧時,有許多感觸,因此想搭著這個做一些回顧。
關於「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
記憶中,它是我民國94年04月期間購入的書,雖然,我早已忘了當時是懷著怎樣的心情購入這本書閱讀,然而,重新回顧(2015年),卻讓我讀到這10年間的變化與成長,並且深深明白,有些事啊!若不曾經歷,體會就不夠深。
「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作者以二十五封信娓娓道來人生中的機會在哪裡,從「必須賺錢為生」的信念開始,進而提到如何尋找自己生命中的熱情與才能,然後再轉而挑戰我們的信念,例如:自私,你對自私的看法?什麼是有益處的、必要的自私?最後,當然作者也提及當我們夢想出征時,總會有一些“亂流”出現,那時,有哪些東西能幫助我們在航行中仍不失去自己。總地來說,是一本輕鬆易讀的書,並且有不少發人省思的句子,適合那些開始想尋回自我的人:
之一:我必須賺錢為生?
書中第一封信,即是以此為標題,延續到第三封信時,則點出為了一份薪水付出了怎樣的代價。看看以下這些句子,是不是很熟悉(取自書中內容):
我得養活一家子 我還有X年的貸款要還
不做這個,我還能做什麼呢?
等我賺夠了錢,就可以做我想做的事了!
其實,我一直想做生意,可是那時候剛好有機會進公家機關,所以就一直當公務員到現在,這是一份很有保障的工作嗎......
我一直喜歡動物,可是家人覺得沒前途又賺不了幾個錢,所以,最後我就唸了法律......
我喜歡畫畫,希望有一天能開畫展,可是,你看,光孩子的學校、生活開銷就讓我累垮了,何況我已經35歲,想起步已經太晚!
我曾經是個事業成功的生意人,在業界也相當有名望,現在,我已經72歲了,可是,我最後悔的是未曾冒險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也錯過了看著孩子成長的機會......。
......
.....
看出來了嗎?這些原因和理由的背後,其實只是因為「恐懼」,於是,我們選擇安全的生活,卻也付上了不小的代價。而這也是作者在第五封信裡所指出的。
對此,我真的有切身體會。2015年,我離開了任職十年的公司,公司很好非常好,但我卻感覺自己的內在快要呼吸不過來,同時,當年也因為有了撼動心靈的追求,雖然在恐懼中,卻還是毅然地踏上新的道路,對大部分的人來說,一邊留在原公司,一邊發展是最好的選擇,但當時我實在沒有辦法這樣再這樣的方式走下去,分手,是最適合的方式。
離開後的那段時間,有失落,也時常在掙扎著:「放棄吧?幹麻自討苦吃?」、「算了啦,痴人說夢吧!」,那樣的恐懼、質疑、不安、焦慮總不時襲來,而我,就在這樣的狀況中顛簸著前進,常常是靠著一個句子、一篇文章、一部電影或他人的故事來穩住自己,同時,也很感恩老天眷顧,總在轉彎處有新的風景,讓我也從一開始的恐懼,漸漸能適應,就像網路上這篇文章的某些句子(當年文章連結已不在),真是貼切地貼近了那段歷程:
沒有經歷過害怕的人,不會深切體會什麼叫做成長。
成長,絕對是疼痛的。但是同時,我們都不會否認,疼痛也讓我們更加成長。你深切地感受過內心的害怕與掙扎,「可不可以就這麼放棄了」、「還是乾脆算了?」你心中總有好多難解的問號,你害怕、你掙扎、你想逃避,你不知道下一步還能怎麼走。但其實害怕又何嘗不是改變的第一步?
回頭一一細數那些害怕的日子,你於是發現生命從不會自己找到出路,而是你為自己找到了出路。我們於是越來越能把害怕與掙扎當成找尋未來人生方向的親密戰友。
之二:傾聽內心的聲音吧!
這幾乎是很多勵志書籍會提到的,到底,我們有多害怕聆聽自己,以致於有這麼多人要不斷提醒我們?書中也有一些簡單的問題幫助我們自我分析:
我這一生不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我自己在這一生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我最拿手的是什麼?我擁有的特殊才能和專長是什麼?
我活得幸福嗎?我是否太忍耐或太屈服於現實?
如果我的答案就在忍耐和屈服間搖擺不定,那麼,我要怎麼做才會幸福?
要小心!以上的問題,可能很多時候早已被他人的期望填入而不自知。但,那也沒關問題的,只要持續地傾聽自己,探索內心,那些期望會一層一層地剝落,而「心」,會帶你找回最真實的自己。
(2021)再次回顧以上問題時,感恩當時的決定,特別是讀到第四句「我活得幸福嗎?我是否太忍耐或太屈服於現實?」時,只不過,這一切在當年並不會知道,是這麼跌跌撞撞的走了第六年,看見生涯轉彎後,一路以來點點滴滴的累積與成長而感到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