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不知道哪來的洪荒之力,連續發了四篇文章以後,突然想安靜一下。也許是因為心中默默設定一週至少一篇,像交作業一樣已達標(甚至超標),覺得OK,可以了。另外,也總有個想法是,覺得自己好吵。
連珠炮般地說話,你不累,我聽得都累了
發表文章和說話,都是表達的一種。就像我也不太喜歡別人連珠炮般的講話方式,尤其情境是「聊天」,理想的聊天不是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接續著,有同意有爭論,把話題無限延伸下去嗎?若遇上連珠炮般的長篇大論,那就變得是自己在唱獨角戲,純然想表達自己,而不顧對方的感受。
加上我的個性使然——若別人進,我就退。別人愛講,我就安靜聽著。不知不覺,似乎變成一個很稱職的「聽者」(也許就只是字面上的意思)。就遇過朋友的朋友,明明不熟,只是打個小招呼,對方就開始講起當天工作上的事、抱怨起主管,臉不紅氣不喘地狂講一個小時以上,而因為不熟,對她的背景知識太少,我也很難講什麼,頂多是各種附和語句:「真的!」、「怎麼會這樣!」、「蛤~這樣不行欸。」對於對方而言,只要我還沒睡著就好,我的回應沒那麼重要吧。其實心裡真正想的是:「嗯?我怎麼會在這裡?」、「什麼時候可以回家?」。
基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精神,我開始更注意自己和對方聊天時的發言佔比。避免自己講到一個太投入,還是得緩一下,問問對方的看法,聽聽對方想講些什麼,聊天的舞台上是「我們」。
調配一下發文園地
在方格子之前,主要在個人不公開的IG上發文。在限時動態當道的時代,我大概算在朋友圈裡,少數在IG上發長文的人。不乏遇過不同友人說,「IG真的不適合閱讀長篇文字」、「太長了!要不要考慮開部落格^_^」、「你真的很會發廢文」。OK,這不是來了嗎?但我就問一句,就算開了,你們會來看嗎哈哈哈。還有說廢文的那位,我以為不爽看就略過是社會常識,那只好幫你退追我了,省得兩厭(難得霸氣的我)。
我就是不知不覺會寫很多,小時候也被老師說過適合寫長文勝過短文,要好好抒發自己要怎麼長話短說?長話短說就放到工作上吧。好一陣子想著,好啊你們都在發限時動態,我偏偏就是要在以圖像為主的IG發長文。當然也是大概有兩位友人說,「你是我在IG上難得會把文看完的人」。
或許當作一種練習、一種累積、一種憑據,證明自己想寫、想認真寫、喜歡寫、可以寫,就把長文放到這裡。IG,我從善如流,偶爾發發限動,或是以照片為主的隨手小記錄,繼續不公開地跟小群朋友在上面鬧騰。
說回來,就物理上來說,文字安靜多了。而且還能當機立斷拒絕接收(把眼睛撇開不看即可);別人對你講話,還不能叫他閉嘴或直接走人呢。當然,也因為這樣,文字需要多一點耐心、少了即時性。一體兩面,文字留下真正願意看、了解的人,也長時間留在某個地方,說不定在未來某天,會與想像不到的人事物相遇,那也是很有趣又浪漫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