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誦戒為憶持防護三業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時間:民國八十六年三月九日(農曆二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你們半月半月請教誡,這樣有得到什麼法益嗎?本來比丘尼每半月半月,至比丘僧團請教誡,比丘僧團應該輪流,指派一位比丘,去教誡比丘尼,但現在都只在形式上做個儀式而已。
真正的誦戒,半月半月誦戒,不是一個人在上面誦戒,其他的人在下面聽戒就算了事,我們半月半月誦戒,必須依戒經所言:「善護於口言,自淨其志意。」這主要是提攜我們能有憶持、防護的作用,這樣誦戒才有意義。
佛陀制戒,就是為了防護我們的身口意三業,打好修定的基礎,有定才能發慧,戒、定、慧三學,是完成我們究竟圓滿人格的基石,假若我們修學佛法,不能依三學而修,那就要好好自問,最後墮入地獄,是誰害你的?是別人害你呢?還是師長害你的?這個問題一定要好好地坦白自問清楚,不然每天受用施主的供養,信施如何消受?
我們每天二堂齋供時,都要食存五觀,是哪五觀?即: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這五種你們應該都知道。
雖然現在講起來是時代進步,我們佛教看起來非常興盛,好像花瓶裡的鮮花,插得婀娜多姿非常莊嚴,其實無根的鮮花,只能莊嚴一時,終究還是敗壞,被人丟棄的。所以,現在佛教看來似乎興盛,其實是帶給人無限的隱憂。
我們天天喊口號,修行要「吃苦了苦」,就以我們自己來說,要了苦,那要怎麼去了?這一點我們應該要自問,是否是心甘情願來了苦?還是懷著計較的心呢?我看現在大家都懷著不願和計較的心在修行,那這樣要怎樣了苦?
佛經中常說末法。那末法,是從哪裏末下去?我們應該要審慎的思考一下,一定要非常明白,這件事情的問題出在哪裏。從民初太虛大師,創辦佛教學院以來,凡就讀佛學院幾年以後,學僧回到常住服務,都可以入眾苦幹一番,並積極地修福修慧。因為他懂得真正修行的道理,所以他能吃苦。
現在的青年僧人,都著重在佛學的研究,乃至走向日本佛教的路線,只重視佛教學術探討,輕忽古代祖師大德那種實修實證的苦修精神,故對常住的勞役事,實在都有不甘願的心,這完全是不懂修行吃苦的道理。
像這樣培育出來的青年僧,就變成偏重於世間法,專在文字上著墨,就光是會講這個、講那個而已。你告訴他這樣做,他就偏偏要那樣做,知見不夠,意見又一大堆,所學變成所知障。
當初佛陀教誡弟子之後,弟子都是依教奉行。現在的人,大家都各有一套道理,我有一套,你也有一套,都只是在辯論道理,少有「見和同解」的六和敬精神。你看古代祖師,他們處處都自在,自己能遵守佛陀的教誡,而且把佛法傳承下來。如淨土宗,就有幾位祖師永續傳承不絕。
如今是文憑掛帥的時代,教育也比較普及,所以大學畢業後,出家的人也不少,以他們熏習的慣性,都比較著重文字的慧學方面,所以思想上比較不像古代祖師那樣的修法,譬如六祖惠能大師說的「不思善、不思惡。」那種清淨直觀的如實境界,就不容易體證。(
就以你們現前當下的心念,有思善、有思惡嗎?若沒思善,為什麼安住不下呢?不思善就是沒有貪,那還要到哪裏去貪什麼東西,若有思善,就變有思惡,這樣怎麼會沒有貪?
譬如一個人都在行布施,這幾天沒有因緣行布施,他心裏若起這一念。在世間法上來講,他是大善人,若以出世間法,真正的道理來說,他行布施沒有三輪體空,再說以世俗的看法,他就希望別人貧窮,希望別人生病,才會記掛幾天沒行布施。像這樣的布施觀念,本是思善結果變成思惡,所以你們要真正瞭解布施的意義,及思善思惡的道理。
我問你們,若從以上這個道理去探討,那你們還會有什麼事好想的嗎?還會有你、有我的分別嗎?經典裏面的道理,我們大多不知道要好好地去學習運用。所以,真正的道理,我們沒辦法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藉以磨練自己,對治自己的習氣。若以教導別人來說,凡事必須要有善巧方便的智慧,不然你要怎麼教導?例如你教導他,他怎麼不按照你教導的方法去做呢?我們今天要聽課,自己要去明白,講課的人自己也要明白,這都是方便法,我們要保持心不散亂。
我們要他不反抗,就必須有很多正當的理由,他才不反抗。如小孩子,剛開始學習走路的時候,你要他坐在學步車裏保護他,他開始要玩東西,你要買玩具給他玩,如果沒有玩具,他一定會生氣。
所以,我們要教導人家,自己一定要有東西,讓人家學習。那我們的習氣就要改掉,就必須要有個東西給他,是什麼東西?就是清淨。清淨的道理,本來就是清淨的,並不是我們要特別去學什麼的。
現在末法時代,會講經的人都高高在上。早年道源老和尚講經,信眾還沒有來,他老人家就先坐下來等,他說:「我等你們啊!我要親近你們。」他老人家每一次講經都是這樣子,有一次遲到幾分鐘,他自己就覺得很懺悔。但現在講經的法師就不同了,像這樣我們一定要明白,自己要知道自己。
譬如過堂,我們為什麼要過堂,過堂一定要規規矩矩地排班,問訊念佛入堂,坐下來唱供養偈,食存五觀等,待僧跋唱完才用齋,這就是培養我們的恭敬心、清淨心,和僧團的和合相及培養定力的方法。為什麼社會上的人吃飯,有的雙手趴在桌上吃飯;有的吃飯時還會作聲;有的翹二郎腿,一邊吃一邊看報紙,這就是習氣。
我們一定要知道這個道理,坐下來用齋一定要有威儀,有威儀就顯得穩重,而且有定力,心才會平靜,遇到困難就不容易退失道心。相反的,你若沒有定力,過堂的威儀是裝出來的,那你能裝多久?
所以佛陀成正等正覺,於十二年中所說的戒經:「善護於口言,自淨其志意,身莫作諸惡,此三業道淨。能得如是行,是大仙人道。」這樣一定會清淨的。(
佛陀告訴我們「身莫作諸惡」,這個身軀要如何修到清淨?並不是我們去造作殺生的行為,或向他人拿東西才是作惡。你的身掉舉,動來動去的,就是惡。你的行為給人看不起,讓人起煩惱,這都是惡,所以我們要明白。
今天從佛陀的教誡「善護於口言,自淨其志意」,我們誦戒,半月半月誦一次,那一定要去探討的。你若有誦戒,就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誦戒而不明白這個道理,那實在是可憐。好啦!不要講太多,你們自己要去探討。
今生,你們幾位可以同聚在一起,共同研究、用功,六和敬相處,這就具足戒定慧了。你們要自己去明白,不要隨便,你若隨便是害了自己,對自己不利。除非領導的人隨便,帶領我們去做違背佛法的事,那這樣道風破壞了,我們自己就要好好多懺悔。
譬如今天要去某地方灑淨,我太慈悲了,對方沒有親自來請,我就叫一位法師陪淨某師去,這樣就太過方便,讓對方隨便,我們也是有違犯。本來他要灑淨,就要親自來道場禮請,一定要尊重這個道場的主人,禮請道場主之後,再看道場主要派哪一位法師去。
現在就不是這樣子,因末法時代,就是處處變成方便,講人情而已。從前祖師曾說:「寧坐蒲團饑餓死,不作人間應付僧;寧令老僧墮地獄,不拿佛法作人情。」為什麼祖師做得到,而我們現在就做不到呢?我們自己要去好好地思考、思考。
佛陀十大弟子,弘法第一的富樓那尊者,有一次,他要去一個沒有佛法的國家弘法,佛陀告訴他:「那裏的人民很壞,你去那裏弘法會被他們罵。」
尊者答:「罵沒關係,他們還沒有打我。」
佛陀說:「他們會打你。」
尊者答:「他們打我,又沒有殺我。」
佛陀說:「他們也會殺你。」
尊者答:「他們還沒有把我的頭砍下來。」
佛陀說:「他們還會把你的頭砍下來。」
尊者答:「他們還沒有把我殺死。」
富樓那尊者為了弘傳佛法,不畏一切苦難,真正到那野蠻的國家弘法,最後真的被那邊的人打死,而且還被剁成肉醬。你看佛陀時代的修行者,他們能夠成就是怎麼來的?我們現在學佛,出家住道場,一些生活小事,都抱著不甘願的心,在那裏斤斤計較,這根本就不明白,學佛真正的意義是什麼?(
譬如道場領眾的人講錯了,我們不要計較,也不要去管他,我就依教奉行,心不要執著,也不要起分別,即使做錯了,也沒有我們的事,一切因果是領導的人要去承擔。
何況今天是在道場,無論怎樣辛苦,都可以讓我們了苦的,所謂「吃苦了苦」,那我們的苦汁要怎麼絞出來呢?就是在無理中,才有辦法將我們的苦汁逼壓出來。大家要知道,當你認為最艱苦的時候,這中間你還可以忍耐下來,這才是在了苦。
你若是說今天心情很好,很高與、很歡喜的時候,非常認真地工作,而且工作做了很多,這樣會了苦,那是騙人的。因為心情是不穩定的,都是受喜怒哀樂的情緒在起伏變化的。今天心情很高興,可能明天東風一吹,就山河變色了。
所以你們自己要好好懺悔,要多發心護持建道場,尤其在築擋土牆的時候,前面兩次,做到三尺高時都坍掉,做第三次那還沒有關係。我們跟地主買地,地主有很多墳墓要遷移,還來要錢,說要給他們遷移費。你看,向他們買地,還要拿錢給他們遷墓,那鄰地坍方波及到我們這邊,地主還控告我們,南投縣政府成立議員小組來調查。
本來買地建道場是件好事,但後來事情演變成這麼大,可見一件事情,做起來也不是那麼簡單。你們認為現在建道場很辛苦,這樣算苦嗎?光量寺初創的時候,鄰地隨時都有人打電話說:「我要跟你算帳!」你看,我們自己花錢買的地,鄰地坍方他們還要找你。
若遇到這種事情,看看你們要如何自在?今日的道場奠基,已經建築三分之二了,大家在那兒共住修行,還要起分別心?還要不高興嗎?還要說我怎麼樣?我太吃虧啦!這實在是太可憐了。
佛陀在因地修行的時候,他還曾捨身飼虎,挖眼睛給眾生,眾生還不要呢!你們現在只不過是互相把工作做好,還上佛學課程,有佛法可聽,所以我認為你們不苦,一點都不苦。佛陀垂跡示現人間,往還娑婆世界八千返。又因地,曾示現又醜陋又貧窮的人,他為了要聽經,身無分文曾賣身為奴,他把賣身換取的錢,拿著就先去供佛;只為了要聽當時那尊佛,說四句偈法而已。
佛陀因地是這樣修來的,那你們現在還能知道,經典從哪裡來嗎?你們請到的這些經典,難道是騙你們的嗎?是害你們的嗎?你們今天若能多恭敬三寶,相信一定能成就的。所以,你們每天要去藏經樓頂禮法寶,並好好地去思惟一下。
昨天馮老師幫你們寫大雄寶殿的那一塊匾額,他是博士,由國家頒給他一張證書。昨天他來淨律寺告訴我說:「師父!我跟您很有因緣,所以我有什麼事都跟您說。」又說:「您知道我怎麼睡覺嗎?雖然說我是信仰基督教,但是我也尊重每一個宗教,我從不排斥別人所信仰的宗教。我平時睡覺,都是書本陪我入睡。」因為他睡覺前,都會看書,看到睡著,還有其他的時間,也都不離開書本。
他現在七十多歲了,有時候半夜還要起來上廁所,他一起床都是先看一下書,晚上睡前看過的一段文字,起來之後,還是看一下再繼續睡覺。平時走路,都是一面走一面思惟,昨天看過的那一段文字的道理。
誠如《法華經》裏面說的「行於斯、坐於斯、念於斯。」你們有這種學習的精神嗎?還是只想睡覺呢?要知道睡覺是五欲: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之一。我們自己不能有所成就,都是自己的關係。(
例如我預計這塊木頭要雕刻成佛像,它就成為讓萬人禮拜的佛;你若是把它雕刻成一隻貓,它就變成貓;雕刻成一匹馬,它就變成馬;雕刻成一個魔鬼的形狀,它就變成魔鬼。所以這一切,完全看你自己要怎麼雕了,還要怪誰?
例如《金剛經》,現在要用一塊石板雕刻,其寬長大概是「淨律學佛院」那塊匾額一樣,所用的石板要相當多塊。現在雕刻的石板,還剩四塊,大約十六尺長、三尺寬。那四塊石板,大概這幾天會拿回來,雕刻起來很莊嚴,馮教授非常用心地雕刻,他在那文字裏面,也有雕佛珠。
在每一個字的筆劃裏面,雕刻一粒一粒的佛珠串連著,他說在雕刻的當下,就是一心不亂,每一粒就是心。不只在字裡面雕刻一粒一粒的佛珠,而且在字的旁邊,也有雕刻像線條一樣,不會拿起來就掉下去。
這位馮教授,他原本在藝術學校教書,我聘請他來學院教一些學僧,將來可以到大陸傳授。在「淨律學佛院」教了第一批學僧,以後可以到大陸弘揚。所以在「淨律學佛院」,是要培養人才,而不是要在這裏生產什麼藝術的作品。
因為我們「淨律學佛院」各種人才都好,只要是好的,對世間人有好的觀念,有好的調攝身心方法,有好的文化傳承,我們都希望將它傳揚,例如寫毛筆字,能使人攝心。
學員問
我們有因緣可以學嗎?
院長開示:
到時候再說,就看你們的心。像早上我在幫他們洗米,我問他們「心淨土淨」。現在我問你們,你們下午就試驗看看,大寮誰在典座?你試驗看看,看你有沒有在修行。你不要說:「啊!我的心很清淨,都沒有在想什麼。」那怎麼會洗不乾淨?鍋子越洗越油膩,這樣是心清淨嗎?
我們在炒菜的時候,就要思考炒好的鍋子,要用什麼方法,將這些油吸收掉。我們若用洗菜的水,或洗米的水都可以,先用手洗一洗,然後倒入水槽的通水孔,不可以直接倒在水槽內。
你們光量寺有這樣做嗎?將煮過的鍋子,先用洗菜水,或洗米水洗過,再用砂布或粗布洗一洗大約乾淨了,再用清水洗一遍就不會油膩,而且那塊布,要時常放在鍋蓋上烘,以保持乾燥,洗好的廚具,使用這條乾的布擦一擦,就很乾淨,都不必用洗碗精,工作快速,水槽又不會油油的。
世間人有一句話:「不會駛船嫌溪彎」(台語)。自己技術不好,才會說這條溪怎麼那麼彎?技術好的人都沒有問題。例如在海上航海的船員,他們在船即將要靠岸時,必須先將船錨瞄準距離,看好角度切下去,船自動會靠岸過來,剛剛好一點都不會碰到岸邊,這種工夫相當高,技術相當好。
這就是一切唯心所現,你的心發到哪裏,就能做到哪裏。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你看!那個雕刻的師傅,他的心要刻什麼就成什麼作品。古人說:「觀照為思」。你這一念心觀照下去,他就變成思出來,我們現在都沒有用心。
好啦!你們大家要去好好地思考,現在你們五位,連照因六位,同樣的時間,一個小時,你拿去做好的事情,有因緣要多做幫助別人的事,你自動將馬路打掃乾淨,你天天這樣去掃,一定會感動人家。今天學佛寶,都是使我們開智慧,佛陀的舍利,都是法寶,我們為什麼不去學習?
比如講,像照因當一位住持,工作做到過午二點多,從學院走到下面齋堂,看到飯菜都冷冷的擺在桌上,那這樣你是不是要抱怨?這種情況下我還是要感謝典座,感謝大眾,他們能在這裏共住,在這裏共進齋飯,我們都是要感他們的恩。
若以一般世間法就會說:「你們怎麼沒找我用齋?」我們是要修出離的,這一切都是幻相。他們來跟你分擔,你就要感恩。他若不住在這裏,那就只有你自己一個人住在這裏了。所以,你開始建立這個道場,你就不要有相。佛法是圓滿的,我們從哪一個角度來講,都要講到這個「圓」。
譬如他們住在這裏的人,他還是要感這個恩,你不要聽聽就自認為這是理所當然,應該住在這道場。你若是這樣思惟,那就損福報了。所以,他就是有感這個恩,他就圓滿。他與人相處,到處都是虔誠、恭敬,都是圓滿,那這樣哪裏還會有相?你們要知道這個道理。
從今天起,你們大家一定要同一個心,互相感恩,一定沒事。相信你這一念感恩的心,你若念得住,這樣一切都沒有問題了,大家就成佛,我保證你們課誦,不會默默的念,也不會因為別人不唱誦而起煩惱。你們要知道,當維那的人,是維持整堂課誦的規矩。
我們早晚課誦,這兩堂功課是很重要。我早上才跟寺眾講,當糾察的人,大眾還沒到大殿,糾察要先到,要站在大殿中門的右邊,到了第一陣鼓、第二陣鼓打完,住持就要上來了。第二陣鼓在打,大眾還在排班,住持就要上來接糾察的位子,糾察看住持上來接位,就要退下去巡寮。這要注意,糾察要去巡寮,看電燈有沒有關?是早課時間到,就交給維那師,才退去巡寮,整個大殿內的運作規儀,就交給維那師負責,大眾按照維那師的指示。
你們要知道,維那在道場,是一個很重要的執事,哪一個人怎麼樣,他都要很清楚,所以維那不是隨便的人能當的。你聲音唱得太快或太慢,早課畢維那師就遞紙條給你,你必須接受,不可以有意見。
你們若能做到這樣,大眾都能如法用功,你越守規矩就越自在,越不會錯也越沒事。你們現在五個人,還沒辦法做到,這是你們的福報問題。你若今天有一百位、或二百位住眾,共住在一起,一個人一個人的習氣,你怎麼去了生死?所以講:「一樣生百樣死」。
正所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依報環境的好壞,是我們的福報,如何出淤泥而不染是我們的修行
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習氣,所以道場越少人越好修,你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你們現在就是圓滿,人這麼少,每天還是這樣工作,比如十位,現在剩五位,五位來分一萬元,一人可分二千元。你十人,每人只分到一千元就沒有啦!
現在你們就認為工作這麼多,我做得要死。你起了這一念「我做得要死!」你們要真正去體會,一個人身心的安定,身心的清淨。身心清淨,要怎麼去發揮出來?要自己去明白體會。阿彌陀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譬如現在大家都到大賣場買飲料。為什麼?因為你到普通商店買四打飲料的錢,在大賣場可以買五打,就覺得大賣場比較便宜,你心裏就覺得很便宜,因此就開始喝,盡情的喝,一直喝個飽。但是喝完之後就說不好喝了,為什麼?因為這東西太便宜了,又方便取得,喝多了就不好喝。你到一般商店買同樣的飲料一瓶三十元,覺得很貴,
早晨我雖然說,補充元氣,但龍眼乾是熱性的,也不能吃太多,不太容易消化;稀飯也不要煮太濃,要有點黏性,不能太熱,也不能太冷,吃起來剛好,梅子二粒,這樣量都一定,你若餓了就讓他餓吧!不要想我很餓,否則這樣就是起心動念。 那中午的量,儘量青菜自己去配,簡單一下,自己感覺到可以,這樣就好,量還是不要太多。
我們要多看這些果報經,才有辦法從中去體悟因果的道理,要不然說歸說,行歸行,那距離還相差太遠,所以要時常看因果的《果報經》,看了比較能覺察其中的因果,如果沒有覺察,或者覺察了卻沒有如法懺悔,又或者懺悔完了又忘記,這樣等於有懺無悔。所以,你要多看那個《果報經》,才有那個覺悟。你看,法藏比丘在因地修行,
今天跟大家研究「廣大法味」,廣是廣闊的廣,大是大小的大,法是佛法的法,味是味道的味。為什麼要跟大家來研究「廣大法味」?我們現在生在這人道,人的色身必須要有衣食來維持,如果我們這個人身沒有飲食來維持,就會枯萎;沒有衣服保暖,就會凍寒。因為沒有衣食,這個人身,受饑寒交迫就不能生存,隨時都會招致死亡。
例如我們一天到晚在這裡走來走去,有一天牆壁上一個電燈壞了,你馬上清楚要替換燈泡的位置,立刻再拿一個去換,那這個東西(電燈)放在哪個地方,你並沒有刻意去記憶它,但要使用就有,這是「妙有」。 相反的,假若你天天去記憶那個東西(電燈),這反而是執著的,是沒有「空」。
尤其最大的福報是我們能夠有機會參與,並將身心全部的奉獻出來,這就是我們的福報,所以為建設道場而忙碌應該都沒有關係吧!除非你整天在打妄想起分別心,心都在跑來跑去,不然每天修習五堂功課,又聽課,我們的心一定是泡在法裡,心能轉動法喜。
譬如現在大家都到大賣場買飲料。為什麼?因為你到普通商店買四打飲料的錢,在大賣場可以買五打,就覺得大賣場比較便宜,你心裏就覺得很便宜,因此就開始喝,盡情的喝,一直喝個飽。但是喝完之後就說不好喝了,為什麼?因為這東西太便宜了,又方便取得,喝多了就不好喝。你到一般商店買同樣的飲料一瓶三十元,覺得很貴,
早晨我雖然說,補充元氣,但龍眼乾是熱性的,也不能吃太多,不太容易消化;稀飯也不要煮太濃,要有點黏性,不能太熱,也不能太冷,吃起來剛好,梅子二粒,這樣量都一定,你若餓了就讓他餓吧!不要想我很餓,否則這樣就是起心動念。 那中午的量,儘量青菜自己去配,簡單一下,自己感覺到可以,這樣就好,量還是不要太多。
我們要多看這些果報經,才有辦法從中去體悟因果的道理,要不然說歸說,行歸行,那距離還相差太遠,所以要時常看因果的《果報經》,看了比較能覺察其中的因果,如果沒有覺察,或者覺察了卻沒有如法懺悔,又或者懺悔完了又忘記,這樣等於有懺無悔。所以,你要多看那個《果報經》,才有那個覺悟。你看,法藏比丘在因地修行,
今天跟大家研究「廣大法味」,廣是廣闊的廣,大是大小的大,法是佛法的法,味是味道的味。為什麼要跟大家來研究「廣大法味」?我們現在生在這人道,人的色身必須要有衣食來維持,如果我們這個人身沒有飲食來維持,就會枯萎;沒有衣服保暖,就會凍寒。因為沒有衣食,這個人身,受饑寒交迫就不能生存,隨時都會招致死亡。
例如我們一天到晚在這裡走來走去,有一天牆壁上一個電燈壞了,你馬上清楚要替換燈泡的位置,立刻再拿一個去換,那這個東西(電燈)放在哪個地方,你並沒有刻意去記憶它,但要使用就有,這是「妙有」。 相反的,假若你天天去記憶那個東西(電燈),這反而是執著的,是沒有「空」。
尤其最大的福報是我們能夠有機會參與,並將身心全部的奉獻出來,這就是我們的福報,所以為建設道場而忙碌應該都沒有關係吧!除非你整天在打妄想起分別心,心都在跑來跑去,不然每天修習五堂功課,又聽課,我們的心一定是泡在法裡,心能轉動法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老馬叔叔馬學樅被抓進去了?!坐在他對面辦公桌的就是于非,他的個子不高,好像比其他的年輕編輯們年紀大一點。于非的太太蕭明華,有時候來報社,她性格活潑,有說有笑的,漂亮又很會唱歌,記得在報社週年慶上還唱過什麼歌來的。
Thumbnail
經過了大約10分鐘的船程,大家一邊聽著鳥居的故事、一邊望著彷彿漂浮在海上的嚴島神社,相信大家一定很期待趕快上島參拜。但你知道,通常下船後大家就會一秒忘記神社的存在。到底是為什麼呢?
我覺得自己像千萬個碎片,努力是膠水,把這些碎片黏成一個似乎完整的我。只要我沒那麼努力了,這碎片娃娃就會崩塌(collapse),我努力使我維持完整。
Thumbnail
話說,39年前,我爸跟我媽新婚不久,由於還沒有小孩,兩個人時常騎著車四處閒晃。有一天晚上,他們倆騎車到外面吃晚餐,行經一個十字路口時,見到一個幼小的身影站在那無助地嚎啕大哭,哭得行人紛紛轉頭張望,卻沒有人上前協助……
Thumbnail
老一輩常把節省行為講的琅琅上口,做到出神入化,以三十幾年前的生活和經濟變化沒那麼緊湊的日子來說,確實很足夠。 但隨著大環境的串連牽動影響加上各方面節奏不斷高速跳躍刷新至今的當下,只在體制內的金流活動反而追不上整體通膨貶值,社會國家的結構運作,早已設定好讓底層民眾感受物價上漲,在你接受現實的同時,也會
Thumbnail
這本小說是一位朋友推薦的,故事雖然不差,但也沒想像中的「好看」。 主要理由是這本小說的敘述手法不像我平常理解的「故事」。明明可以寫得很有戲劇性的劇本,作者卻偏偏刻意弱化戲劇效果的感覺。不過這種另類的寫法卻讓人覺得更有真實感,就好像真有這麼一個人物在歷史中一般。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老馬叔叔馬學樅被抓進去了?!坐在他對面辦公桌的就是于非,他的個子不高,好像比其他的年輕編輯們年紀大一點。于非的太太蕭明華,有時候來報社,她性格活潑,有說有笑的,漂亮又很會唱歌,記得在報社週年慶上還唱過什麼歌來的。
Thumbnail
經過了大約10分鐘的船程,大家一邊聽著鳥居的故事、一邊望著彷彿漂浮在海上的嚴島神社,相信大家一定很期待趕快上島參拜。但你知道,通常下船後大家就會一秒忘記神社的存在。到底是為什麼呢?
我覺得自己像千萬個碎片,努力是膠水,把這些碎片黏成一個似乎完整的我。只要我沒那麼努力了,這碎片娃娃就會崩塌(collapse),我努力使我維持完整。
Thumbnail
話說,39年前,我爸跟我媽新婚不久,由於還沒有小孩,兩個人時常騎著車四處閒晃。有一天晚上,他們倆騎車到外面吃晚餐,行經一個十字路口時,見到一個幼小的身影站在那無助地嚎啕大哭,哭得行人紛紛轉頭張望,卻沒有人上前協助……
Thumbnail
老一輩常把節省行為講的琅琅上口,做到出神入化,以三十幾年前的生活和經濟變化沒那麼緊湊的日子來說,確實很足夠。 但隨著大環境的串連牽動影響加上各方面節奏不斷高速跳躍刷新至今的當下,只在體制內的金流活動反而追不上整體通膨貶值,社會國家的結構運作,早已設定好讓底層民眾感受物價上漲,在你接受現實的同時,也會
Thumbnail
這本小說是一位朋友推薦的,故事雖然不差,但也沒想像中的「好看」。 主要理由是這本小說的敘述手法不像我平常理解的「故事」。明明可以寫得很有戲劇性的劇本,作者卻偏偏刻意弱化戲劇效果的感覺。不過這種另類的寫法卻讓人覺得更有真實感,就好像真有這麼一個人物在歷史中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