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部落客、youtuber興起以後,各地美食都可以在網路世界找到蹤跡,可這些分享美食的文章或影片算是飲食文學嗎?
記得還在念書的時期,如果想要查一家餐廳好不好吃,都要靠美食部落客,同時看好幾個部落客的文章交叉比對,才知道到底是真好吃還是假好吃,畢竟難免會有一些葉佩雯與現實狀況有落差。
隨著社群平台越來越多,評論系統越來越公開透明,更容易從各個不同的平台去研究餐廳到底厲不厲害。先看看Google評分與評論、再看看臉書與IG的貼文、最後看部落客分享文,如果可以找到youtube影片更好,吃餐廳前這些防踩雷的工作已經是日常。
現在介紹食物的youtuber越來越多,分享各地美食、或是賣場食物開箱,有時候我要出去玩或是想要去逛賣場前,開始習慣先看這些介紹。
例如想知道好市多最近出的新品好不好吃,就會去找開箱文。
這些照片、影片的呈現都非常多元的分享,帶給大家很多感官享受,進而讓大部分的人都習慣在搜尋資訊的時候把重點擺在在照片跟影片上,文字的敘述反而沒有那麼著重,因此我認為大部分都不能稱上是飲食文學,只能當成是飲食筆記。
飲食文學除了寫食物本身以外,著重於作家的精神與情意,在寫飲食本身的同時,帶入食物本身的美好與情感的鏈結。有名的飲食文學作家如林文月、琦君、徐國能、焦桐、舒國治等,都能在那些看似樸實無華的飲食與生活中,帶給讀者不同凡響的韻味。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點擊
小愛心,鼓勵我持續寫作。我會將文章持續更新在《
王小姐的點讀筆》,歡迎您追蹤我的專題,或用
一杯大熱拿訂閱。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