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槍炮、病菌與鋼鐵》|歷史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世界這麼不平等?(上)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槍炮、病菌與鋼鐵》

此書誕生於1997年,被簡單的歸類在生物地理決定論。
如果您已看過此書,可以跳過上集的介紹,直接到下集去延伸閱讀一起討論喔!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還記得幫我按個喜歡。

作者簡介

本書的作者賈德.戴蒙,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地理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在人類學、生物學、語言學以及遺傳學各個領域都有相當的研究與見解,被譽為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達爾文」。

開場

作者曾經在澳洲北邊的新幾內亞島上做研究時,被當地居民的提問:「為什麼是白人製造出那麼多貨物,再運來這裡?為什麼我們黑人沒搞出過什麼名堂?」這個問題的背後,是在問「為何各大洲的人文發展速率迵異」而這個問題25年後,作者寫出這本書作為答案。
這本書總歸一句話,是因為「是環境差異造成的,而非生物之間的差異。」地球上各大洲的「自然資源」本來就不是平等分配的,導致文明的發展本身就不是平等發展。
除此之外,作者依據影響原因的遠近強度來一一說明。

解釋

近因:槍炮、病菌與鋼鐵

近因是人類在面對面戰爭、談判等衝突時,最直接決勝的武器。
槍炮代表軍事能力,病菌則是文明大力發展後孕育出的突變物,最後的鋼鐵代表科技的進步。
作者將這三個原因歸納為近因,甚至當成本書的標題,但作者真正要闡述的解答其實在後面,也就是為什麼相對成功富有的國家,可以擁有這三個優勢呢?
為什麼不是日本開著黑船去打開美國的革新?
為什麼不是中國殖民非洲大陸並開啟三角貿易?
為什麼印地安人沒有度過大西洋摧毀歐洲文明?

關鍵因:農業與畜牧

第一關鍵:越多的卡路里,養活越多人
人類生存會用最小的精力,去獲得最大的報酬。
在同樣大小的土地,農業比起狩獵,可以產出更多的供人類食用的生物量與產出更多的卡路里。
並且相對農業,獵殺動物是高風險的冒險,且收成的不穩定極高。
栽培作物和眷養家畜,比狩獵與採集獲得更多的食物產量,因此獲得更多的熱量。有了農業後又可以將農作用於圈養動物並產生正循環,且狩獵目的是取用肉食,但圈養動物除了肉品外,還可以獲得乳品與肥料等附加產物,甚至將獸力用於耕作。而這樣的正循環可以產出的熱量也比直接屠殺後食用,獲得更多熱量且穩定長久。
人類有了熱量才能生存與活動,於是成功馴服植物與動物後,人類開始可以控制自己的熱量攝取。
並因為需要栽培作物,人類不再逐水草而居,因此開始定居的生活。
第二關鍵:定居社群
農業讓人類不再奔波,開始定居耕作,人們有機會相聚在一起成為社群,並且發展複雜的社會關係。
過去為了擔心小孩還在襁褓之中,相對弱小且沒有自保能力,無法跟上狩獵與採集這樣高風險不穩定的生活模式,所以人類不會選擇在短時間內同時繁衍多個後代。但自從人類不用在隨時遷徙,人類嬰兒不用等待自行獨立就能獲得保護後,人類的生育間隔變短,高生育率造就了社群的密度提高。
定居還可以儲蓄糧食,囤積還能以備不時之需,人類不再需要起床就擔心挨餓與狩獵,突然開始有時間去思考與社交,誕生了不事生產的人。
第三關鍵:造就不事生產的專家
在過去狩獵與採集時,人類是一個平等社會,因為沒有人可以不貢獻則獲得食物。但農業社會開始囤積食物,並且人類社群變大,因此會需要人掌握生產、調配與調解問題,政治就此誕生,國王與官僚等不事生產的人再此出現。
農業發展誕生了中央集權政治制度,因為這些不事生產的「專家」,透過徵收等制度生存。當然也誕生了全職的士兵、神職人員與鑄造刀劍槍炮的技術的工匠等,這些都是拜糧食生產能力增加,才能養活的專職人員。
這也使得文明和科技的發展,像是文字。文字可能就是為了會計所需出現的,為了政府的朝政或占卜需求。
但日本的平假名不是漢字改寫的嗎?今日的英文不是拉丁文演變的嗎?文字不是文明之間互相借來,並改造的嗎?
的確大部分的文字是借用改寫的,但如果該社群沒有誕生中央政府,則沒辦法去讓文字改寫誕生。
中央集權的政治一開始,我們可以給於首領或酋長權力,去管理與調解人群問題。但人口的持續增加,必定會出現更多內部衝突,因為人類要學習與大群陌生人和平相處。人類開始需要想像一個不存在的群體,並開始有了階級的誕生,國家於是誕生。宗教的雛型也出現,因為人群要去想像為了一個至高無上的理念、上帝或某個存在而戰。
當然,鐵匠、工匠、皮匠等出現,開始發明各種新奇的科技,並製造槍砲武器支持政權與發動戰爭。
第四關鍵:科技發明與軍事優勢
而農業出現,讓我們可以從自然界產出新產品,如:絲綢、毛毯、牛皮革,並且發明了減少了勞力的工具,如:牛車、馬車、狗拉雪橇。
再搭配鐵匠與工匠等專家,人類持續加工,開始有了馬鞍、馬鐙、牛犁等,使人類生活更加便利,同時也有了可以打擊對手的能力。
過去農業社會,一個農夫不一定可以打贏一個獵人,但農業社群創造出的人數優勢,十個打一個總是會贏吧!
而現在還有了科技幫忙,有了青銅與鐵器等,想打敗對方變得更加容易。
第五關鍵:病菌的演變
除了科技,農夫能打贏獵人的還有身上的病毒。
人類剛開始有社群,還不清楚衛生觀念,因此這樣群聚社群創造了病毒的溫床。
大部分傳染病來自於人類豢養的動物身上,由於沒有下水道等衛生觀念,因此人類是與今日認為的髒汙一同生活的幾千年,使病毒有機會傳染。
而定居群聚的社會,因為距離縮短,更是病菌能傳播的關鍵。
來勢洶洶的病毒有幾個特徵
一、傳播速度非常快。
二、非常特別的急症,並導致死亡。
三、如果成功的康復並產生抗體,短時間較難復發。
四、病毒沒有被消滅,與人群共存。
走過這個特徵後,要不是下一代沒有抗體再次被感染,就是有非同族的外地人會受到感染。
本書認為,歐洲能征服美洲,最關鍵的角色其實是病菌。被傳染病殺死的美洲原住民,比被槍炮刀劍殺死還要多。
印地安人因為從未接觸過這些致命病菌,還來不及產生抵抗力和基因變化,只能被病毒屠殺。
農業與畜牧的出現,是人類不平等的關鍵因。

終極因:馴化難易度與大陸軸線

馴化難易度

馴化有兩點。
首先,要有可以馴化的物種,書中引用論文顯示,世界上所有符合栽種的野生種子有56種,而歐亞大陸的佔走了大多比例,特別是地中海地區就有32種,而非洲只有4種,整個南北美大陸只有11種。
再者,馴化的難易度。家畜的定義是可以人為繁殖並且大量行為可以由人類控制,並使人類生活所用。而大部分動物並沒有成為家畜,根據計算,全世界大型動物,只有14種被馴化,而歐亞大陸又佔有其中的13種。而物種馴化失敗,並不是因為古人才智不足,是因為物種本身就難以馴化,
馬、斑馬、草尼馬、駱駝,人類馴化了幾種呢?
除了動物本身的因素外,為什麼歐亞大陸可以有那麼多的物種可以馴化呢?
作者認為,起因是地理環境,因為陸塊夠大,可以有更多樣的環境產生多種動物。

大陸軸線 歷史伏筆

大陸的軸線走向,關乎了作物與畜生的傳播速率,也間接導致文字與發明的傳播。
此地使用佔先馴化(preemptive domestication),是指觀察同樣的族群在同樣大陸上馴化的速度與次數,如果農作物在不同地區被馴化不止一次,就說明該農作物的傳播極其緩慢,當一種作物只馴化一次時,這意味著特定作物的傳播速度相對快速。作者發現在亞州找到的物種,大多只有一種頻種,而美洲則可以找到兩種以上的野生變種。
而我們發現歐亞大陸是東西向的大陸,相同的緯度就會擁有相近的溫度與環境,可以用最小的阻力傳播作物。
而像是非洲大陸南北向,傳播需要經過中間的各式氣候,較難去傳播。
同樣的傳播也適用於文化與發明。
雖然相對緯度關係較小,但如果沒動植物產生的熱量與後續生產力,就沒辦法去誕生社群、不會有能力去學習與接受這些新東西。
作者認為,整個人類社群不會只有保守或者進取創新,同樣的時空之下一定都會同時存在。所以重點不是人類社群是否是保守或創新,而是只要人群夠大,且地域面積夠大,就一定會出現相對較創新的社群,去帶領進步,因此大陸夠大也是關鍵。
如前述的文字也是,要能借用別處技術也是受到地理環境而定。如果沒有好的地理位置就不會有機會借鏡。
大陸軸線 歷史伏筆

爭議與解釋

整理了所有的遠近因後,這裡整理了五項爭議與回答。

爭議一、就算成功解釋不平等又如何,是要告訴大家這種結果無可避免嗎?

作者認為,了解過去是為了改變,而不是為了要重蹈覆轍或者延續這樣的不平等。
如同了犯罪心理學,不只是為了知道為什麼犯罪,還要知道背後是什麼原因,才能打斷這條因果鏈。

爭議二、文明的興起,是認為文明就是好的嗎?

作者認為,不是工業化就是比較高明,使用刀叉工具就是進步。
他只是希望去知道,歷史上到底發生過什麼事情。

爭議三、「為什麼是白人製造出那麼多貨物,再運來這裡?為什麼我們黑人沒搞出過什麼名堂?」是否支持了種族主義,也就是主張遺傳的肉體特質直接決定人性、智商、道德等等文化及行為的特性。

人類在達爾文理論出現後,出現了極端的種族主義,但這種認為哪一種人種智商較厲害其實是一種偏誤。因為所有的智力測驗,只是對於文化學習的測驗,卻沒辦法考驗社會環境與教育機會導致的差別。

爭議四、同樣的人在不同的地理環境真的沒有差別嗎?

人不會因為比較冷所以就比較有創意,或者因為天氣熱比較懶惰,這樣的差異是短暫的,並不會真的導致現今世界這種大差異的局面。

爭議五、人類因為有了中央集權的政府才可以興建水利設施,才有機會灌溉農業拉開人類的文明?

作者認為這個論述反了,中央政府應該是誕生在農業之後。

結尾

造就今日世界不平等的最重要四組差異是:
第一、洲際差異,影響可馴化的動植物資源數量。
第二、大陸內部的差異,影響傳播速率與遷徙速度
第三、大陸彼此的關係,使洲際傳播速度快慢不同
第四、大洲路塊面積與人口差異,使誕生可以去發明創造人與社會相互競爭不同。
結論請見下篇文章

感謝

感謝您的閱讀,這裡是一個閱讀各種書籍與電影後,有感而發(發牢騷)的分享帳號,希望能讓更多一起進一步的對書籍或電影產生興趣甚至思考。
文章不定時的更新,喜歡的話可以幫我按下追蹤!
您的追蹤與閱讀是我最大的動力,感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5會員
45內容數
用最短的人生,擁有最多的經驗,是把人生過長的唯一方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這篇文章分享了書籍《別讓自責成為一種習慣:放過自己100個正向的練習》的重點,探討了自我肯定的必要性和方法,以及如何透過減輕罪惡感來改善自我認同。書中提供了多種實用的練習,幫助讀者瞭解自身情感,改變以他人為中心的習慣,並最終實現真正的自我肯定,適合渴望心理成長和自我提升的朋友們參考。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這篇文章分享了書籍《別讓自責成為一種習慣:放過自己100個正向的練習》的重點,探討了自我肯定的必要性和方法,以及如何透過減輕罪惡感來改善自我認同。書中提供了多種實用的練習,幫助讀者瞭解自身情感,改變以他人為中心的習慣,並最終實現真正的自我肯定,適合渴望心理成長和自我提升的朋友們參考。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原作小說的暢銷度與改編影劇的成功經常是相輔相成,榮獲2023年艾美獎與MTV影視大獎多項提名的美國影集《黛西‧瓊斯與六人組(Daisy Jones and the Six)》,其原作同名小說有著令人迷眩而又悵然的魅惑氛圍……
Thumbnail
整本書的設計偏向日系清新風,書籍設計色彩明亮、和諧,排版小裝飾具有巧思。適合新手學習的設計工具書。
Thumbnail
Sunny最近閱讀完了一本有關「查理蒙格」所著作的一本書,完整的書名是「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增修版):巴菲特50年智慧合夥人查理.蒙格的人生哲學」。 書籍作者,是查理·蒙格,他是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朋友、啓蒙者,同時也是波克夏公司的副董事長,是個投資理財界的大元老與成功者。 這本書著重在查理蒙
Thumbnail
你能想像,我們在大學四年學習的知識或技能,在未來有可能都會失效或是被AI取代嗎?這看似危言聳聽的論點,實際上正在我們的未來逐漸發生,然而,世界上主流的教育體系仍尚未完全準備好面對這樣的未來。我們的未來需要什麼樣的大學教育?或許本書的內容,以及密涅瓦大學的經驗,能給我們一些可能的方向。
Thumbnail
小時候做錯事情,媽媽總是會叫我們「好好反省,思考自己錯在哪裡!」反省,是一個跟自己對話的行為,主動關注自己的想法跟感受,並且在與自己的對話中了解自己的想法。這是一項人類特有的行為,其他動物都沒有這種能力,所以這也是區分人類跟其他物種最重要的演化進展之一。
Thumbnail
今天參加了女力學院與一起辦的藝術與自我成長體驗活動,身為禪繞畫教師的我,發現與我事先以為的內容,完全搞錯方向!!今天課程收獲滿滿,值得分成上下兩集
Thumbnail
改編自德國知名作家-齊格飛藍茨文學經典〈德語課〉。 對遭到公權力踐踏的人民,進行自省自覺, 知名度超越了海明威〈老人與海〉。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原作小說的暢銷度與改編影劇的成功經常是相輔相成,榮獲2023年艾美獎與MTV影視大獎多項提名的美國影集《黛西‧瓊斯與六人組(Daisy Jones and the Six)》,其原作同名小說有著令人迷眩而又悵然的魅惑氛圍……
Thumbnail
整本書的設計偏向日系清新風,書籍設計色彩明亮、和諧,排版小裝飾具有巧思。適合新手學習的設計工具書。
Thumbnail
Sunny最近閱讀完了一本有關「查理蒙格」所著作的一本書,完整的書名是「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增修版):巴菲特50年智慧合夥人查理.蒙格的人生哲學」。 書籍作者,是查理·蒙格,他是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朋友、啓蒙者,同時也是波克夏公司的副董事長,是個投資理財界的大元老與成功者。 這本書著重在查理蒙
Thumbnail
你能想像,我們在大學四年學習的知識或技能,在未來有可能都會失效或是被AI取代嗎?這看似危言聳聽的論點,實際上正在我們的未來逐漸發生,然而,世界上主流的教育體系仍尚未完全準備好面對這樣的未來。我們的未來需要什麼樣的大學教育?或許本書的內容,以及密涅瓦大學的經驗,能給我們一些可能的方向。
Thumbnail
小時候做錯事情,媽媽總是會叫我們「好好反省,思考自己錯在哪裡!」反省,是一個跟自己對話的行為,主動關注自己的想法跟感受,並且在與自己的對話中了解自己的想法。這是一項人類特有的行為,其他動物都沒有這種能力,所以這也是區分人類跟其他物種最重要的演化進展之一。
Thumbnail
今天參加了女力學院與一起辦的藝術與自我成長體驗活動,身為禪繞畫教師的我,發現與我事先以為的內容,完全搞錯方向!!今天課程收獲滿滿,值得分成上下兩集
Thumbnail
改編自德國知名作家-齊格飛藍茨文學經典〈德語課〉。 對遭到公權力踐踏的人民,進行自省自覺, 知名度超越了海明威〈老人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