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黛菈的雙親不斷在篇章中說著:『不久前,我們還是一個平凡的家庭』,然而,質變早已發生,三人間又該如何面對這突如其來的逆襲?
作品運用三部的方式呈現,透過三方第一人稱視角去建構故事的完整性。
父親 (亞當) 從無神論者搖身一變成為牧師,在宗教的規範與一家之主的雙重身分下,無不希望這是個完美家庭,虔誠信仰的牧師 + 獨當一面的律師 + 體育健將的手球選手,在外人眼中確實是個令人稱羨的家族。但女兒一夕間成為殺人嫌疑犯,讓他由內而外都出現劇烈反應。
將女兒與上帝分別放在道德天秤的兩端,曾經選錯一回的亞當這麼說著:『若一家人自相紛爭,那家是撐不住的,不照顧家人,也等於背叛信仰』,此時的信仰已成了維護史黛菈這個核心價值。
女兒 (史黛菈) 天生叛逆的個性,不僅在球隊與家族間都造成極大的衝突。
來自父親對美好家庭的控制,母親埋首於工作的疏遠感,閨密阿米娜品學兼優的典範形象,主角開始衝撞體制,藉此懲罰雙親,弄巧成拙的情況下,反倒一次次將自身推向道德的邊緣。
母親 (烏芮嘉) 並無意識到史黛菈就像是她年輕時的翻版,反而期望擁有像阿米娜一般乖順的女兒,兩次不經意的對談卻讓史黛菈聽見,種下彼此更深的情結
審判的過程彷彿烏芮嘉的懺悔之路,從初始的滅證到設法營救史黛菈,無不用盡全力挽回女兒的信任
心理學家席倫的角色安排,闡述著人們透過閱讀去剝除生活中如洋蔥般的辛辣感,從書籍的角色與情節投射進內心的小宇宙,在時間的堆疊下得到轉變。
北歐的監役制度受刑(嫌疑)人相對自由,然而人在面對長時間空泛後,會激發出強烈"知"的慾望,從對談中或閱讀下,史黛菈都想瞭解的更多,唯獨不能讓對方跨越的就是內心高築的牆,縱使闖下外人眼中的大禍,她依舊有想守護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