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想學習如何存股、學習評估股票的價值、與正面的存股學習心態、那你一定不能錯過接下來的內容。想到咖啡你會聯想到哪一項事物?現在我會毫不猶豫告訴你,我會想到作者謝士英老師的咖啡園存股法,現在就一起探索Hank所整理本書中5項存股族必須要知道的事,與我從書中所獲得的許多收穫。
存股前的準備
投資總有一個目標引述書中觀念我們的目標「是為了有選擇的自由,金錢是我們達成目標的工具」存股不會讓你一夕致富,但是儲蓄可以,作者為典型先儲蓄延遲享樂再投資的實例,如果沒有儲蓄你何來投資的本金呢?
間單來說「本大利小,利不小」存股是一件長期的事,存股存的不是快速致富,而是尋求資產的穩定增加,後續大家的閱讀請謹記真正長期投資的本心。
咖啡園存股法的精神
咖啡園存股法顧名思義,你的證券戶就是你的莊園,每張股票就是莊園的咖啡樹,每年的股利就是收成後的咖啡豆,一開始時你只會有零星的咖啡樹但是你會透過收成的咖啡豆,去買入更多的咖啡樹。
你的咖啡豆一開始或許只有一種風味,但是漸漸地你會發現你的咖啡豆每年收成越來越多,透過咖啡豆的收穫你可以買進更多的咖啡樹,越來越多的咖啡樹可以讓咖啡莊園越來越茂盛,當然到了最後你可以品嘗的不再是單一風味,而是可以品嘗到各式各樣的風味。
如何開始打造自己的咖啡莊園
想進行存股最重要的觀念是要能夠儲蓄,投資前首重生活預備金,生活預備金能夠保護你避免無收入時,面臨賣掉持股的狀況。有了預備金相信你對於儲蓄也有一定掌握度,那就可以開始準備投資。
想要打造自己的存股帳戶,除了後面會替大家介紹的選好股買好價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把股利再投入,引述書中最完美的詮釋,「股利就像莊園中收成的咖啡豆,當股利逐年穩定成長到了,可以涵蓋你的支出時就是財務自由的時候。」
咖啡園存股的買進與賣出規律
書中的存股重點莫過於就是買好公司和買好價格,看似容易的兩項條件,看到這邊的讀者不妨拿起紙筆先寫下你是怎麼做買進規劃的,來比對接下來的咖啡原存股法有沒有和你的存股規劃吻合。
以下摘錄自書中的選出好公司的必備特質,從第一項來看要注意的是挑選上市公司為主,興櫃或上櫃不會是優先選擇標的,因為上櫃或興櫃很多數都是新公司,無法評估長期的獲利能力。
董監持股比例用於確認經營層是否有穩定經營的信心,你可以將其視為信心指數,當然也請你要對於投資的產業有一定的了解。值得注意的是要先符合好公司條件再根據價值判定進場,請謹記所有的買進最大前提都是要買進好公司。
- 大型公司且有持續穩定獲利能力
- 你能夠了解的企業與其競爭護城河
- 董監持股比例
前面敘述了選好股的理由,那再來就是學習評估買進的理由與賣出的紀律,買進不外乎就是要買的合理,書中所述賣股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司出現經營危機,也就是本業是否能夠持續穩定獲利,另一個賣股因素是因為漲多了,書中的估值很容易懂,透過股利來進行計算,便宜價、合理價、昂貴價,計算方式請直接參考書中內容囉。
當咖啡園遇上暴風雨
遵守紀律買進是第一步,但仍然持續追蹤所投資的公司也是必需的功課,投資就如栽種咖啡樹一樣,生病的果樹要剃除、也要定期修剪枝葉、有好的果樹也可以引進栽種,存股並不是真的埋頭的存,也不用每天緊盯盤勢。而是要定期的檢視公司體質,若變差適時的賣出也是必要的選項。
股災就宛如暴風雨,當你的資產面臨腰斬,這時你的心情是如何?看到這邊不妨想想遇到這種狀況的自己會如何應變?書中你可以看到的投資觀是遇到大跌時可以買進好股,有便宜的咖啡樹為何不買呢?
會有這種投資觀從書中你可以推敲,作者關注的不是資產的起伏,真正會讓作者關注的是公司的本質是否有受到影響,當遇上股災從書中的字裡行間,你都可以感受到到作者神采奕奕的自信,我想這就是一位成功的投資人的最高境界了!!!
後記
從這本我45歲學存股,股利年領200萬,你可以看到幾項重點,儲蓄的重要性與紀律投資的心態,若你的年紀已經40歲以上了這本書相信能幫助減少許多冤枉路,因為你會發現你的投資心情不會再提心弔膽,而是能夠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投資節奏感,訂定目標找到合適的方法相信你也能夠打造自己的咖啡莊園,你可以不要全然複製貼上作者的投資心法,但是你千萬不可以不進行投資的規劃。
年輕的朋友以Hank自己背景來看,未滿30歲在這個階段,就是提高儲蓄率與延遲享樂。同時趁年輕時即早投資。在這階段我自己最重要的是本業的收入,同時對於投資的觀念可以開始培養,但這階段多數人會因為本金較少而去追逐高報酬的投資方式,甚至開啟高槓桿的投資,此時你享受的不是趁早投資的複利,而是投資失敗的負利。
最後希望大家再看完這篇閱讀筆記後,都能夠有所收穫,自己的財富自己掌握。每個人無法選擇自己出生的環境語出生的年代,但是年輕世代的你我有一個最大的選擇權就是時間,相信經過時間的累積後你我都能夠擁有屬於自己人生的選擇權。
《關鍵密碼》我45歲學存股,股利年領200萬:投資晚鳥退休教師教你「咖啡園存股法」,讓股市變成你的搖錢樹 / 謝士英 / 采實文化
讀友選一本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