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風向看起來是為了共存而鋪路的言論越來越多。
沒確診就是沒朋友?
這種言論不知道是否普羅大眾都會買單,假設這邏輯是對的,那當初的戴口罩行為是不是也能解封,確診後輕症的狀況會持續多久,會不會對人體造成不可逆的損害是否有研究,國內口服藥劑是否存量足夠,疫苗是否足夠讓大家在衰退之後繼續補充,要以快篩取代隔離那試劑是否也有充足的庫存支撐民眾,這些都是應該要探討的重點結果,然後再決定共存與否。
病毒弱化
我非常認同部長說的滾動式調整,大家可能會問為甚麼去年防疫這麼嚴謹然而今年卻放推改成走向共存的途徑,原因當然是因為病毒的品種不同,雖然傳染力較強但致命性反而降低了,但不可忽略的是即便是輕症會不會留下後遺症或是不可逆的症狀,當然如果能流感化是最好的情形,但如果有不好的潛在危險因子那就必須要慎重考慮。
快篩試劑
價格逐漸慢慢飆升,供不應求的狀況在政府徵收之後更加嚴重,有的人跑遍賣場、藥局都買不到,更有小小的掀起囤貨風潮,這就是政府沒有在宣布或是要推行共存政策前把該需要的東西準備好的關係,之前口罩也是一樣的情形,疫苗也是差不多的情況,所以人民必須要自己提前準備,相信政府也就只能排隊或是向隅了。
普拿疼
這是我建議家中要備妥的藥品,因為台灣並沒有足夠的口服藥劑像美國一樣讓確診者拿取防止重症,但我們可以像香港一樣輕症在家中吃普拿疼,一樣會讓自己比較舒服一點,據說現在好像已經有人開始囤貨買起來了,自己要隨時注意即將迎來的新生活模式需要哪些東西,提前準備好過於政府說話時搶購一空的情形。
政策的改變不僅僅影響到人民,更多的還是經濟還有小孩的性命,或許大家都說著機率機率,但如果能平安為何要搏命,雖然說不是真的要拼命,但為甚麼要冒著那個不到一趴重症的機率去讓自己陷入險境,有些人可以活得好好的,但現實是會有少部分的人不可以,如今共存卻沒有思考過那些打疫苗有極大風險的人與小孩或嬰孩的權力,如若他們感染是否就更有高機率重症死去,但這些並沒有人會真的去關心,就連已有孩童染疫死去難道是他自己不願意共存或是沒有配合政府的防疫嗎 ?
都不是,是政府的共存沒有完整的規劃與配套。
終究也只會是兒戲與對人民的生命感到惋惜,死得夠多人才有可能換來共存的穩定,最終還是交由大自然的決定去留,然而政府也只能眼睜睜甚麼都不做,滾動式的調整用人命與健康來做調整的被動,將會害死更多的百姓朋友,大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