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現在還有人在慶祝光輝的十月嗎?
小時候每到十月份,真的是「普天同慶」,人人興高采烈,除了國定假日多,滿街的旗幟飄揚與彩樓海報,那種異於常日的慶典氣氛,讓人對未來充滿希望。
不過,在今天的台灣,講光輝的十月,似乎是政治不正確,姑且不論黨派或國族認同這些敏感的問題,我覺得在氣氛低迷的台灣,真的需要透過一些節慶儀式典禮來鼓舞自己。
不知道是自己年紀愈來愈大的關係,還是社會氛圍的轉變,感覺上近些年台灣愈來愈沒有過節那種人人充滿興奮情緒的熱情與熱鬧。
當然,大家還是期待國定假日的,就像每逢連假高速公路還是會塞車一般,只是這些富含意義的節日只剩下休假的作用,那種節慶給每個人真實生活帶來的儀式性行為,似乎都消失不見了。
節慶的熱鬧不在於官方主導的壯觀、花俏的活動,而是每個老百姓,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在慶典中找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人人都參與進這個大型的儀式。
是的,儀式對人的歸屬感是重要的,不管什麼儀典,比如慶生、開學典禮、成年禮,結婚儀式或者拜拜祭祖……等等,都代表一種生命情境的轉換,人生有許多「關卡」必須跨越,這些儀式可以幫我們跨過這些關卡,緩衝或轉換可能會有的心理困境,並且讓自己有個新的開始。除了這些個人儀式,傳統年節或是國慶日、教師節……等等,是住在同一個地區的所有人民的集體記憶,除了反映文化,更是生活經驗的累績,這些儀式結合個人或團體的內在感受與外在環境,重新看見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人與環境的關係,我們得以藉此發現生活的意義,也能促使對生活產生主動而非被動的態度。
這些儀式也是生命的節點,讓我們面對數以千計、萬計待填的日子裡,有了頓號,有個起承轉合的分段點,讓我們在心靈上斷絕從前種種,而有了重新出發的勇氣。
而且,儀式進行時,彷彿畫出一片不受干擾的時空,就像日本動漫中的「結界」,也像人類學研究發現原住民族的「神聖空間」。在特定的時空中,我們被要求停下腳步,仔細反省並回憶生命中的每個特殊時刻,相遇的每個人、每件事,以及說出口的每句話,然後學習去懂得珍惜生命中所擁有的事物,並真心對待眼前的人。
因此,台灣社會近年來失去不分族群老少,集體慶祝某個節日的機會,其實是很可惜的。
光輝十月是否已成追億? 現在十月已沒有小時候的興奮與熱鬧. 我前些年也曾寫一篇文章表達感慨.附在後面.也找出一張年輕時. 雙十節到總統府受獎及上吉普車遊行的相片.一直以為現在看起似乎還好.看是看了照片.只能承認. 當時還真年輕呀(表示現在真的是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