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身體處於失調時,如凍結或關閉,我們的前額葉皮質層就會當機,無法進行邏輯性的認知思考,同時邊緣系統,透過強烈的情緒來因應威脅,促使本能生存的行為,這是一種為了保護自己的無意識反應。而凍結與關閉,這兩者是不同的現象,儘管它看起來都是無法移動的狀態,因此我們經常會混淆,甚至將兩者當作相同的狀態。也許澄清這兩種的差異,在自我觀察或治療上會更清楚,才能獲得更好的治療策略。
凍結 Freeze/Frozen:無法戰鬥或逃跑的狀態
生物化學反應:
1. 脫離身心容納之窗,來到過度激發(高度喚醒)狀態。
2. 肌肉緊繃,具有能量但無法釋放(僵直)。
3. 身體困住的感覺:交感與副交感神經能量相當,即身體想動但無法動彈。
4. 淺而急促的呼吸。
5. 眼睛睜大。
6. 當威脅消失,身體就準備好返回戰/逃狀態。
人類可能遭遇凍結的狀況:
無法逃跑或反抗的暴力、虐待,包含身體與情感,如性虐待、家暴。又或為混亂型依附風格(Disorganized attachment),該類型因親近與疏離都會帶來焦慮、恐懼,因此,他們有更多的內在批評與認知偏誤,更常與情緒脫鉤甚至從未經驗過情緒的調節,其可能在依賴與切斷關係間擺盪(或可說因恐懼而在焦慮 ─ 憂鬱間擺盪),有時擺盪的速度極其之快。大多數混亂依附者還是孩子的時候,父母或照顧者行為反覆無常且是孩子恐懼的來源,但同時他們又是孩子的照顧者、保護者,因此孩子很容易習得無助,轉而向內攻擊批評自己。。
人類凍結反應:
1. 情感麻木
2. 對事物經常感到無助與絕望
3. 經常感到羞愧、自責、罪惡感
4. 與人連結降低,減少眼神接觸
5. 失去時間與空間感
6. 易疲累
脫離凍結反應的方式:1. 溫和、緩慢且微小的移動,如移動手指、微笑、眼神接觸......等等。過大的移動,身體反應進入戰或逃的狀態會引發個體危險感,使其再度陷入凍結狀態。凍結可能出現於全身亦可能出現於身體某部位,因此,必須耐心地尋找並增加身體各部位的移動。
2. 引導練習:呼吸、正念。
3. 共同調節,參考
如何為創傷建立平衡的節奏與調節方式 該篇文章最後一段。
4. 注意力放在此時此地此身。
關閉 Shutdown:癱瘓、假死的狀態
生物化學反應:
1. 脫離身心容納之窗,來到過低激發(低度喚醒)狀態。
2. 肌肉鬆軟無力。
3. 副交感神經系統(背側迷走神經系統)占主導地位,交感神經能量低。
4. 心跳、血壓下降。
5. 流向大腦的血流量減少,可能導致思考及記憶力下降。
6. 暫時停止呼吸、睡眠呼吸暫停。
7. 新陳代謝下降而減少對食物的需求。
8. 對疼痛的敏感度下降。
9. 外界刺激訊息在丘腦停止,未到達皮質,致無法理解或對身體內外感覺混淆。
10. 當威脅消失,身體就準備好返回戰/逃狀態。
11. 眼神渙散。
12. 可能呈現昏倒狀態。
13. 難以說出話來或感到喉嚨緊縮。
14. 身體想呈現蜷縮狀態。
動物關閉反應:
呈現裝死狀態,甚至有些動物會透過腺體散發惡臭,減少被獵食的可能。
脫離關閉反應的方式:
1. 溫和、緩慢地激發交感神經系統(專注於身體運動感覺/動覺),且避免進入戰或逃狀態。
2. 背側迷走神經系統的對立面是社會參與(連結)系統,因此,可以建立健康的社交活動或適當的依附、信任關係。
3. 協助尋找隱藏或不被允許表達的情緒,如憤怒,重新與情緒產生連結。
4. 減少並理解對關閉反應的羞愧感
5. 引導練習:呼吸、正念、瑜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