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會很在意自己的天賦問題,甚至是有點「迷信上」了,就是說覺得自己沒有天賦就不能夠去做某些事情。
這種狀況在華人世界裡面尤其明顯,至少我感覺到許多人的特殊天賦會被壓制,或者是因為被認為比起其他人來說「還差得遠」,所以在一開始萌芽的時候就被捏死了,一點發展空間也不給。
這種狀況有時候是自己給的限制,有時候是其他人給自己的限制,也有可能是社會上的錯誤觀念帶給我們的玻璃天花板。
這個社會奇怪的點在於,宣揚奇蹟與夢想,把一切可能的天賦包裝成只有「天才」,「神童」或者是「萬中選一」才能具備,也才能夠成功的。讓大部分的人對於自己感到不確信。
所有的「勵志片」、「偉人故事」、「動漫英雄」等,有哪個不是在用機率告訴我們成功有多困難?或者灌輸我們只要12歲的時候沒有做出個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就代表自己「沒天賦」,不適合走上那條路,所以剛剛回去當社會上的一個小螺絲,找一份工作,不要妄想?
到底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內容」的產生呢?其實對於資源豐富的「既得利益者」來說,「追求夢想」既不是用「追求」的,「夢想」也不是遙不可及,那只是「一件事情」而已,而我們在資源不足的時候自然會把很簡單的事情當作很困難達到,並且對於這些達成的人「造神」。
天賦其實是假議題,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那麼的不同,我們的時間的使用上也是各自決定,所以在「成功」的時間點上一定也會不一樣。
再者,天賦的定義是什麼?有時候我們把它世俗化,或者是過度神話,就會發現我們僅把「才藝」、「技藝」、「能賺錢的技能」這些具體可見的才叫做天賦,忽略了更深層的,比如一個具有同理心、慈悲心的人,不會有人把這種東西說是「天賦」,而是將它歸類為「個人特質」,更把這些比較抽象的東西視為是「天生」,有就有、沒有就沒有,比「天賦」還更先天性註定的東西。
若用陰謀論來看,很有機會我們許多人都被社會的某些「維穩」而生出的「社會化思想」所洗腦,所以我們在做許多事情的時候,總容易出現誇大他人、催眠放棄自己的習慣。
講求天賦、夢想,要求我們「熱血」好像是「青春」才能做的事情,如同前面提及,12歲沒看出你有個什麼,就等同不用想了,這種思想確實有點可怕,會造成我們每個人內心對於許多事情產生出「焦躁感」以及對於人生追求夢想的「缺乏時間」的錯覺,進而最嚴重的就是導致人活到老年會出現「時不我與」,「放棄躺平」的消極。
或許老年癡呆、退化很快的原因也是因為過於迷信天賦、追求夢想是年少限定的這種錯誤認知嗎?無論如何,自己對於自己的否定是最可怕的了,放棄治療,人生就結束了,儘管活著也仍同植物一樣。
套一句最近很紅的灌籃高手的對話:「現在放棄,比賽就結束了。」
還沒斷氣之前,可以請你不要放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