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神學第一步"讀後感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為什麼要讀神學
本書最早出版的時間是一九五九年,可以說歐戰結束不久後,作者就寫出這樣的作品了,作者曾目睹教會中信徒在戰爭中被主接去,更讓他深思信仰與生命的關係。不僅如此,作者更希望每一位研讀神學的神學生,都能重新思索自己為什麼前來讀神學的理由。
當然這也是每位讀者在讀本書時該自問的一句話,顯然的每個人讀神學的理由都不一樣,有的是希望在教會能參與更多服事;有的是希望能更親近主;有的是希望能有更多的裝備;有的是希望能在聖經的知識上能有更多的獲得。
然而這些動機中沒有愛,沒有主的愛連結在當中,有的只是人的需要,很容易就因為神學研究的加持,讓人驕傲起來。所以說沒有什麼東西能讓我們與主的愛隔絕,如果我們前來研究神學,卻沒有弄清楚為什麼來研究神學,使得我們離主越來越遠的話,神學的知識反而成為我們信仰的綑綁。
如此一來面對神學我們該懼怕嗎?我們該敬虔但無需懼怕,因為在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
十三個警語 十三個階段
其實作者所言的十三個警語,也正是神學研究者的十三個不同階段,這十三個不同階段作者也以不同的小故事做為例子,然而或許是作者也身為神學教育者,所以在例子上所舉的都比較客氣,事實上很多時候初學神學的朋友所犯的錯其實往往比書中所寫的還要嚴重,然而卻不自知還自以為義。
為此包括我自己也不得不檢視自己有沒有迫不及待的想要表達,既然做為一個神學的學習者回到自己的教會或服事的地方,自然會有比較多的機會被邀請做聖經經文上的分享甚至有機會擔任講員的職份,然而我們得捫心自問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夠站上這個服事的職份,還是我們本身並沒有很深的領悟或感動,只是將老師所說的照著說一遍,或許我們是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或許我們是讓自己得到了一點成就感,但是我們有沒有考慮到聽者的感受,還是留下了更多的問號給聽者而不自知呢?
不要以為自己開始走進了神學的大門,就真的以為自己高人一等了,相反的我們更應該謙卑,不只是該謙卑的聆聽;更該謙卑的去體會生命中的種種,除了神學以外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是我們該去涉獵的,為的是豐富我們對生命的體會與觀點。
體驗神的愛
過去只能在修道院內修習的[神學課程,只有修士才能一窺的神學奧秘,竟也能讓我們拜宗教改革之賜進入神學殿堂,誰說這不是神的恩典呢!
如果我們能從主的愛及復活的道中體會神的大能,我們才能真正的能體會神的心意,研讀神學為的是能讓我們更親近主,更體貼祂的心,而非是讓我們學得一些本事去驕傲的,「誇口當指著主誇口」而非指著自己或任何一位學者或專家,神學一切的根源來自於神給人的啟示,如果我們不知不覺中掉入神學辯證的遊戲當中,將神原本對人啟示給忽略了,不再將神放在第一位了,那麼很有可能就掉入了屬世價值的漩渦當中,原本應當指著神誇口的卻反過來指著世界誇口。
換句話說,走進神學的領域,我們更該小心翼翼,戒慎恐懼,因為越是接近主,撒旦的的攻擊也越大,來自世界的誘惑也越大;所以屬靈的爭戰勢不可免,其實爭戰不也是神學的領域嗎?只不過不是不同神學觀點之間的論戰,而是與天空屬撒旦的邪靈爭戰。
上帝在地上設立了環境給我們來學習神、體驗神、感受神。無非是希望我們能緊緊抓住神,因為神自己才是神學的全部,我們的神正是帶領猶太人出紅海的神;也是保羅在大馬色路上所遇到的神;也是吸引我們走進神學殿堂的神,所以我們一定要分辨清楚。
當我們在教會要發表任何的神學觀點時,切記不該是脫離信仰中心,必須回歸到神的心意,而非我們自己的研究成果,更要張顯神的愛,而非自己。
結語
五十年來,這本書看來還是那麼的合乎初進入神學研究領域者的需要,五十年來世界有了很多重大的變化,很多的學問也有很大的改變,惟獨神對人的愛沒有變,但是我們每天與神的關係卻是不斷的在經歷新的體驗,這些新的體驗成為我們參與神學研究的動力。
2013-09-08 02:12 發表於POPO原創市集。
© 李定陸. All Rights Reserved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會員
57內容數
從台灣奇摩站創建至奇摩站賣給雅虎,時任奇摩站首任企劃經理李定陸的回憶錄。歡迎贊助。台灣奇摩站係現在Yahoo奇摩站的前身,是台灣網路史的先驅。李定陸亦曾是台灣奇摩站小股東之一。故事雖然是25年前的故事,但在台灣網路歷史上,仍有參考價值,且相關人物皆健在,歡迎考證。離開奇摩站後,李定陸曾短暫創業失利後,轉戰哲學宗教研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定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行為往往是我們的思想所帶出來的,而我們的行為也會導致影響我們周遭的事物,尤其是我們不僅需要將主的愛帶給我們四周的人,而我們四周相對所帶給我們的影響必會是平安喜樂,因為我們四周因為我們的行為也充滿了平安與和諧,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小孩的言行可以看出端倪。 如果尚在襁褓中的小孩哭鬧必定是父母的言行不平安
腓利比書(Philippians)四章八節到九節 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 4:8.Finally, brothers, whatever is true, whatever is noble, w
一般這句話,中文聖經翻譯為"不要給魔鬼留地步"不要給魔鬼留機會,留藉口不要讓自己的罩門留給魔鬼來攻擊,比方說吧,小學時候我暗戀一個女生,現在這女生長大了,更加迷人,而我對她未忘懷,她現在又對我有好感?可是我已婚有家庭,前面的那女生就是你的罩門,這時候你就該遠離她。 不是說我來試看看,不會對不起我家庭
今天是主日,既然要談誡命,"信徒七要",一沒有要信徒分別為聖,二沒有要信徒愛人如己,卻要信徒守"十一奉獻"的律法,呵呵,"耶穌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太二二:35-40)網路上有很多孤單
喜樂的心是醫病的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這不只是一句聖經的話而已,而是真真實實的,如果我們的親朋好友生病,我們該怎麼樣讓生病中的親朋好友,有喜樂的心呢?要讓他有盼望?羅馬書十五章十三節說道: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這裡的聖靈所帶出的不是
以下是約翰福音,記錄耶穌死後的第一個主日 20:1 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還黑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墳墓那裏、看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 20:2 就跑來見西門彼得、和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把主從墳墓裏挪了去、我們不知道放在那裏。 20:3 彼得和那門徒就出來、往墳墓那裏去。 20:4 兩
我們行為往往是我們的思想所帶出來的,而我們的行為也會導致影響我們周遭的事物,尤其是我們不僅需要將主的愛帶給我們四周的人,而我們四周相對所帶給我們的影響必會是平安喜樂,因為我們四周因為我們的行為也充滿了平安與和諧,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小孩的言行可以看出端倪。 如果尚在襁褓中的小孩哭鬧必定是父母的言行不平安
腓利比書(Philippians)四章八節到九節 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 4:8.Finally, brothers, whatever is true, whatever is noble, w
一般這句話,中文聖經翻譯為"不要給魔鬼留地步"不要給魔鬼留機會,留藉口不要讓自己的罩門留給魔鬼來攻擊,比方說吧,小學時候我暗戀一個女生,現在這女生長大了,更加迷人,而我對她未忘懷,她現在又對我有好感?可是我已婚有家庭,前面的那女生就是你的罩門,這時候你就該遠離她。 不是說我來試看看,不會對不起我家庭
今天是主日,既然要談誡命,"信徒七要",一沒有要信徒分別為聖,二沒有要信徒愛人如己,卻要信徒守"十一奉獻"的律法,呵呵,"耶穌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太二二:35-40)網路上有很多孤單
喜樂的心是醫病的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這不只是一句聖經的話而已,而是真真實實的,如果我們的親朋好友生病,我們該怎麼樣讓生病中的親朋好友,有喜樂的心呢?要讓他有盼望?羅馬書十五章十三節說道: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這裡的聖靈所帶出的不是
以下是約翰福音,記錄耶穌死後的第一個主日 20:1 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還黑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墳墓那裏、看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 20:2 就跑來見西門彼得、和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把主從墳墓裏挪了去、我們不知道放在那裏。 20:3 彼得和那門徒就出來、往墳墓那裏去。 20:4 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神學路線的爭議才正式白熱化,因為以前大家躲起來講,現在公開講之後,發現大家講的都不一樣,那誰講的才對?  是的,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每個人對神學的認知差異那麼大,雖說大家都有抄寫聖經書卷去讀,但當年流通的除了舊約聖經比較沒問題(大家早抄到爛),新約聖經內容還沒有定案,大家只是到處傳抄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楊腓力在本書「作者的話」當中就開宗明義說明他是「為了徘徊於信仰邊界的人寫了這本書」。一神論、多神論是信仰,無神論也是一種信仰。不管在哪一個社會文化,最初都有一個神聖的信仰。除了共產黨的無神論以外,這個世界對於真、善、美有一種普遍的渴望,而這渴望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
Thumbnail
好啦!雖然我寫過超多神學文章,很多都涉及各種邏輯辯證或科學解釋、歷史因緣與文化背景,但這其實更多是出於我個人興趣,而且我非常清楚這是絕大多數人根本不可能做的研究,而且日常生活中有太多其他事情會佔據我們的時間,很多人連要三餐溫飽都有困難,哪有時間思想這些宇宙真理之類的遙遠議題。 對,真的是這樣,我相
Thumbnail
如果你不是屬於感受型的慕道友,你需要許多聖經為基礎的真理初信造就,而正當你開始學習基要真理、立穩根基時,卻時不時聽見有所謂老基督徒常常把一句話掛嘴邊:『我聽到上帝跟我說⋯』
Thumbnail
本來想聊主禱文的,但偏偏最近看到很多關於使徒信經的文章,或許上帝要我先講講這個。 那就這樣吧! 話說在前頭,使徒信經要討論可以有很多切入點,太過學術的東西我可沒本事,而且網路上其實關於信經的歷史也有推廣文章可以查,要蒐集資料並不困難。 我就跳過去了。 我想討論的比較是現象學的問題。 是這樣
Thumbnail
你到這裡來,是為你在尋找的東西,是為你渴求已久的東西。你到這裡來,是為了你跟神最真實的接觸,也就是與神對話,以下是我整理出「與神對話」的十個重點: 1:當你對某件事下定決心,你就推動了整個宇宙,你對宇宙的任何一個聲明,都會在你實際生活中製造出來。
既然我一直提早期教會是神學建構的一個重要時期(其實每個期都重要,因為神學至今仍在持續演化中),那麼難道初代信徒在神學造就上就比較厲害嗎?其實也沒有,或者說,歷世歷代,神學造就不清楚處的人絕對都還是佔大多數,而所謂搞清楚的,可能也只多一點點理解,離真實距離還很遠…… 是的,這才是實情,實際上「對神學
最近讀了很多教會史的書,因為還沒讀完(對,我同時讀好幾本,依照歷史時期主題閱讀而不是整本書讀),所以暫時沒書評好寫,但對於初代教會倒是有些東西可以談。 是這樣的,我見過太多牧者強調要跟隨初代教會的腳步,彷彿那是個無比美好的年代。 但那個年代恐怖極了,絕不是那種千人大教會還唱歌跳舞集體起乩的狀況,
話說在前頭,這本書非常不易讀,不是翻譯的錯,而是原文就有非常高的資訊密度,而且相當學術性,沒有一定的前導知識,讀起來會相當累人,我就讀了好久,還要查其他資料,所不會推薦給一般對教會使有興趣的人。 但這本書非常精彩,含金量非常高啊!或許神學生可以讀一下這本,更推薦給牧師讀就是了(福音派路師尤其需要,
Thumbnail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神學路線的爭議才正式白熱化,因為以前大家躲起來講,現在公開講之後,發現大家講的都不一樣,那誰講的才對?  是的,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每個人對神學的認知差異那麼大,雖說大家都有抄寫聖經書卷去讀,但當年流通的除了舊約聖經比較沒問題(大家早抄到爛),新約聖經內容還沒有定案,大家只是到處傳抄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楊腓力在本書「作者的話」當中就開宗明義說明他是「為了徘徊於信仰邊界的人寫了這本書」。一神論、多神論是信仰,無神論也是一種信仰。不管在哪一個社會文化,最初都有一個神聖的信仰。除了共產黨的無神論以外,這個世界對於真、善、美有一種普遍的渴望,而這渴望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
Thumbnail
好啦!雖然我寫過超多神學文章,很多都涉及各種邏輯辯證或科學解釋、歷史因緣與文化背景,但這其實更多是出於我個人興趣,而且我非常清楚這是絕大多數人根本不可能做的研究,而且日常生活中有太多其他事情會佔據我們的時間,很多人連要三餐溫飽都有困難,哪有時間思想這些宇宙真理之類的遙遠議題。 對,真的是這樣,我相
Thumbnail
如果你不是屬於感受型的慕道友,你需要許多聖經為基礎的真理初信造就,而正當你開始學習基要真理、立穩根基時,卻時不時聽見有所謂老基督徒常常把一句話掛嘴邊:『我聽到上帝跟我說⋯』
Thumbnail
本來想聊主禱文的,但偏偏最近看到很多關於使徒信經的文章,或許上帝要我先講講這個。 那就這樣吧! 話說在前頭,使徒信經要討論可以有很多切入點,太過學術的東西我可沒本事,而且網路上其實關於信經的歷史也有推廣文章可以查,要蒐集資料並不困難。 我就跳過去了。 我想討論的比較是現象學的問題。 是這樣
Thumbnail
你到這裡來,是為你在尋找的東西,是為你渴求已久的東西。你到這裡來,是為了你跟神最真實的接觸,也就是與神對話,以下是我整理出「與神對話」的十個重點: 1:當你對某件事下定決心,你就推動了整個宇宙,你對宇宙的任何一個聲明,都會在你實際生活中製造出來。
既然我一直提早期教會是神學建構的一個重要時期(其實每個期都重要,因為神學至今仍在持續演化中),那麼難道初代信徒在神學造就上就比較厲害嗎?其實也沒有,或者說,歷世歷代,神學造就不清楚處的人絕對都還是佔大多數,而所謂搞清楚的,可能也只多一點點理解,離真實距離還很遠…… 是的,這才是實情,實際上「對神學
最近讀了很多教會史的書,因為還沒讀完(對,我同時讀好幾本,依照歷史時期主題閱讀而不是整本書讀),所以暫時沒書評好寫,但對於初代教會倒是有些東西可以談。 是這樣的,我見過太多牧者強調要跟隨初代教會的腳步,彷彿那是個無比美好的年代。 但那個年代恐怖極了,絕不是那種千人大教會還唱歌跳舞集體起乩的狀況,
話說在前頭,這本書非常不易讀,不是翻譯的錯,而是原文就有非常高的資訊密度,而且相當學術性,沒有一定的前導知識,讀起來會相當累人,我就讀了好久,還要查其他資料,所不會推薦給一般對教會使有興趣的人。 但這本書非常精彩,含金量非常高啊!或許神學生可以讀一下這本,更推薦給牧師讀就是了(福音派路師尤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