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神學第一步"讀後感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為什麼要讀神學

本書最早出版的時間是一九五九年,可以說歐戰結束不久後,作者就寫出這樣的作品了,作者曾目睹教會中信徒在戰爭中被主接去,更讓他深思信仰與生命的關係。不僅如此,作者更希望每一位研讀神學的神學生,都能重新思索自己為什麼前來讀神學的理由。

當然這也是每位讀者在讀本書時該自問的一句話,顯然的每個人讀神學的理由都不一樣,有的是希望在教會能參與更多服事;有的是希望能更親近主;有的是希望能有更多的裝備;有的是希望能在聖經的知識上能有更多的獲得。

然而這些動機中沒有愛,沒有主的愛連結在當中,有的只是人的需要,很容易就因為神學研究的加持,讓人驕傲起來。所以說沒有什麼東西能讓我們與主的愛隔絕,如果我們前來研究神學,卻沒有弄清楚為什麼來研究神學,使得我們離主越來越遠的話,神學的知識反而成為我們信仰的綑綁。

如此一來面對神學我們該懼怕嗎?我們該敬虔但無需懼怕,因為在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

十三個警語 十三個階段

其實作者所言的十三個警語,也正是神學研究者的十三個不同階段,這十三個不同階段作者也以不同的小故事做為例子,然而或許是作者也身為神學教育者,所以在例子上所舉的都比較客氣,事實上很多時候初學神學的朋友所犯的錯其實往往比書中所寫的還要嚴重,然而卻不自知還自以為義。

為此包括我自己也不得不檢視自己有沒有迫不及待的想要表達,既然做為一個神學的學習者回到自己的教會或服事的地方,自然會有比較多的機會被邀請做聖經經文上的分享甚至有機會擔任講員的職份,然而我們得捫心自問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夠站上這個服事的職份,還是我們本身並沒有很深的領悟或感動,只是將老師所說的照著說一遍,或許我們是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或許我們是讓自己得到了一點成就感,但是我們有沒有考慮到聽者的感受,還是留下了更多的問號給聽者而不自知呢?

不要以為自己開始走進了神學的大門,就真的以為自己高人一等了,相反的我們更應該謙卑,不只是該謙卑的聆聽;更該謙卑的去體會生命中的種種,除了神學以外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是我們該去涉獵的,為的是豐富我們對生命的體會與觀點。

體驗神的愛

過去只能在修道院內修習的[神學課程,只有修士才能一窺的神學奧秘,竟也能讓我們拜宗教改革之賜進入神學殿堂,誰說這不是神的恩典呢!

如果我們能從主的愛及復活的道中體會神的大能,我們才能真正的能體會神的心意,研讀神學為的是能讓我們更親近主,更體貼祂的心,而非是讓我們學得一些本事去驕傲的,「誇口當指著主誇口」而非指著自己或任何一位學者或專家,神學一切的根源來自於神給人的啟示,如果我們不知不覺中掉入神學辯證的遊戲當中,將神原本對人啟示給忽略了,不再將神放在第一位了,那麼很有可能就掉入了屬世價值的漩渦當中,原本應當指著神誇口的卻反過來指著世界誇口。

換句話說,走進神學的領域,我們更該小心翼翼,戒慎恐懼,因為越是接近主,撒旦的的攻擊也越大,來自世界的誘惑也越大;所以屬靈的爭戰勢不可免,其實爭戰不也是神學的領域嗎?只不過不是不同神學觀點之間的論戰,而是與天空屬撒旦的邪靈爭戰。

上帝在地上設立了環境給我們來學習神、體驗神、感受神。無非是希望我們能緊緊抓住神,因為神自己才是神學的全部,我們的神正是帶領猶太人出紅海的神;也是保羅在大馬色路上所遇到的神;也是吸引我們走進神學殿堂的神,所以我們一定要分辨清楚。

當我們在教會要發表任何的神學觀點時,切記不該是脫離信仰中心,必須回歸到神的心意,而非我們自己的研究成果,更要張顯神的愛,而非自己。

結語

五十年來,這本書看來還是那麼的合乎初進入神學研究領域者的需要,五十年來世界有了很多重大的變化,很多的學問也有很大的改變,惟獨神對人的愛沒有變,但是我們每天與神的關係卻是不斷的在經歷新的體驗,這些新的體驗成為我們參與神學研究的動力。

2013-09-08 02:12 發表於POPO原創市集。

© 李定陸. All Rights Reserve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定陸的沙龍
2會員
57內容數
從台灣奇摩站創建至奇摩站賣給雅虎,時任奇摩站首任企劃經理李定陸的回憶錄。歡迎贊助。台灣奇摩站係現在Yahoo奇摩站的前身,是台灣網路史的先驅。李定陸亦曾是台灣奇摩站小股東之一。故事雖然是25年前的故事,但在台灣網路歷史上,仍有參考價值,且相關人物皆健在,歡迎考證。離開奇摩站後,李定陸曾短暫創業失利後,轉戰哲學宗教研究。
李定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25
人生的全部,就是生、老、病、死,短暫的一生»能施予別人-點愛便施予,能幫助別人一點便幫助。人類是可憐無知,脆弱渺小的,題能施予愛與關懷時,多傾倒一點點,免得自己所得到的,全是對社會周遭人的虧欠。 人的氣,是循環的,就像水一般。水若靜止不動,將成為一灘死水,生蟲、發臭。流動緩慢的水總是不如流動快速
2023/01/25
人生的全部,就是生、老、病、死,短暫的一生»能施予別人-點愛便施予,能幫助別人一點便幫助。人類是可憐無知,脆弱渺小的,題能施予愛與關懷時,多傾倒一點點,免得自己所得到的,全是對社會周遭人的虧欠。 人的氣,是循環的,就像水一般。水若靜止不動,將成為一灘死水,生蟲、發臭。流動緩慢的水總是不如流動快速
2023/01/19
我們行為往往是我們的思想所帶出來的,而我們的行為也會導致影響我們周遭的事物,尤其是我們不僅需要將主的愛帶給我們四周的人,而我們四周相對所帶給我們的影響必會是平安喜樂,因為我們四周因為我們的行為也充滿了平安與和諧,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小孩的言行可以看出端倪。 如果尚在襁褓中的小孩哭鬧必定是父母的言行不平安
2023/01/19
我們行為往往是我們的思想所帶出來的,而我們的行為也會導致影響我們周遭的事物,尤其是我們不僅需要將主的愛帶給我們四周的人,而我們四周相對所帶給我們的影響必會是平安喜樂,因為我們四周因為我們的行為也充滿了平安與和諧,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小孩的言行可以看出端倪。 如果尚在襁褓中的小孩哭鬧必定是父母的言行不平安
2023/01/19
腓利比書(Philippians)四章八節到九節 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 4:8.Finally, brothers, whatever is true, whatever is noble, w
2023/01/19
腓利比書(Philippians)四章八節到九節 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 4:8.Finally, brothers, whatever is true, whatever is noble, w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這本書其實是很久以前買的,也早就看完了,但一直沒發心得。後來我在這幾天重新看了這本書,總算理解為何我之前沒發心得,而是把它擺著了,因為這本書裡有些問題,是幾年前的我開始注意到,但還沒有完整想法的,如今我大概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這本書基本上是在宣傳現今是聖靈的時代,因此宗教應該如何改變來面對當代。雖說
Thumbnail
這本書其實是很久以前買的,也早就看完了,但一直沒發心得。後來我在這幾天重新看了這本書,總算理解為何我之前沒發心得,而是把它擺著了,因為這本書裡有些問題,是幾年前的我開始注意到,但還沒有完整想法的,如今我大概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這本書基本上是在宣傳現今是聖靈的時代,因此宗教應該如何改變來面對當代。雖說
Thumbnail
廣義而言,神學非僅教條式的陳述,日常生活、價值觀等等,其實就是我們的神學表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如果套用後結構主義「閱讀是一種事件」的觀點,觀看視聽媒體或許不失為一種帶有神學意涵的行動。
Thumbnail
廣義而言,神學非僅教條式的陳述,日常生活、價值觀等等,其實就是我們的神學表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如果套用後結構主義「閱讀是一種事件」的觀點,觀看視聽媒體或許不失為一種帶有神學意涵的行動。
Thumbnail
文字揮灑著心靈之美
Thumbnail
文字揮灑著心靈之美
Thumbnail
什麼是福音呢?又是一個信仰的大哉問,書中的開頭以頭條新聞來形容,耶穌帶來的救贖改變了人與神的關係,持續了兩千年的歷史,那麼還算是頭條嗎?這是我第一個的想法,我們可以誇飾法來形容,但對於不同信仰的人來說,未必是頭條新聞,所以需要回到自身的信仰團體,我們是怎麼看待救贖的呢?與我們的關係又什麼?
Thumbnail
什麼是福音呢?又是一個信仰的大哉問,書中的開頭以頭條新聞來形容,耶穌帶來的救贖改變了人與神的關係,持續了兩千年的歷史,那麼還算是頭條嗎?這是我第一個的想法,我們可以誇飾法來形容,但對於不同信仰的人來說,未必是頭條新聞,所以需要回到自身的信仰團體,我們是怎麼看待救贖的呢?與我們的關係又什麼?
Thumbnail
上次提到演化論,接著要稍微大範圍一點談以下問題: 神學與科學會有衝突嗎? 你說難道我就知道? 對,我就是知道,不然勒! 當然,你可以去查字典、查維基百科,他們會告訴你很多科學的操作型答案,但如果你只知道這些,絕對是不夠的。 你該知道的是範圍與限制。 而且越發現越多,直到今日還在繼續「發現」。
Thumbnail
上次提到演化論,接著要稍微大範圍一點談以下問題: 神學與科學會有衝突嗎? 你說難道我就知道? 對,我就是知道,不然勒! 當然,你可以去查字典、查維基百科,他們會告訴你很多科學的操作型答案,但如果你只知道這些,絕對是不夠的。 你該知道的是範圍與限制。 而且越發現越多,直到今日還在繼續「發現」。
Thumbnail
今年開始和我先生一起上神學課程,第一堂就是非常有意義的聖經護教學(Apologetics & the Bible)。這堂課不僅幫助我們更深了解聖經的創作、成書背景,也幫助我們回應對聖經各樣的挑戰。我們真的受益匪淺!我想把這一課的學習心得以及有價值的資料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
Thumbnail
今年開始和我先生一起上神學課程,第一堂就是非常有意義的聖經護教學(Apologetics & the Bible)。這堂課不僅幫助我們更深了解聖經的創作、成書背景,也幫助我們回應對聖經各樣的挑戰。我們真的受益匪淺!我想把這一課的學習心得以及有價值的資料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
Thumbnail
雖然我聖經讀過好幾輪,也配合幾本經書跟網站資料研讀,但依然持續有新發現,更別提我自己每天讀經的各種想法了。 還再強調一次,上帝要我們讀經的方法是「晝夜思想」,因為聖經必須「研究」才算數,叫你只要頌念與背誦的,絕不是好的讀經方式,而是根本錯誤。 很多人愛提使徒行傳等例子說當初也有很多人沒經過什麼神學裝
Thumbnail
雖然我聖經讀過好幾輪,也配合幾本經書跟網站資料研讀,但依然持續有新發現,更別提我自己每天讀經的各種想法了。 還再強調一次,上帝要我們讀經的方法是「晝夜思想」,因為聖經必須「研究」才算數,叫你只要頌念與背誦的,絕不是好的讀經方式,而是根本錯誤。 很多人愛提使徒行傳等例子說當初也有很多人沒經過什麼神學裝
Thumbnail
探路客舊文 2021/01/15 在這裡,我只是分享所我選擇的觀點,我知道每個人都要為自己選擇出來的人生負責,包括我也會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所以我會對別人有其他信仰表示尊重。
Thumbnail
探路客舊文 2021/01/15 在這裡,我只是分享所我選擇的觀點,我知道每個人都要為自己選擇出來的人生負責,包括我也會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所以我會對別人有其他信仰表示尊重。
Thumbnail
為什麼要閱讀?是我們從小學就開始問師長的問題。卻沒有一個人能夠給出讓人心服口服的答案:因為閱讀可以增長知識阿,所以我們讀書。難道知識只能從閱讀當中汲取嗎?試想,為什麼秦始皇焚書坑儒就像是犯了什麼滔天大罪似的,遭人撻伐?在那一個沒有網路和手機的年代,知識固然是只存在於書本當中的,但是在二十一世紀,只要
Thumbnail
為什麼要閱讀?是我們從小學就開始問師長的問題。卻沒有一個人能夠給出讓人心服口服的答案:因為閱讀可以增長知識阿,所以我們讀書。難道知識只能從閱讀當中汲取嗎?試想,為什麼秦始皇焚書坑儒就像是犯了什麼滔天大罪似的,遭人撻伐?在那一個沒有網路和手機的年代,知識固然是只存在於書本當中的,但是在二十一世紀,只要
Thumbnail
剛開始閱讀《古早古早有故事》充滿著許多的困惑,主要是無法搞清楚故事神學的定義,或是要往哪個方向去探討,讀到書本的一半才開始有些意會,原來這件事情因為加了神學兩個字,讓人有了困惑,而是需要回到一個敘事的能力,也就是現在行銷領域常說的說故事的能力,讓人可以透過故事去認識一個事情。
Thumbnail
剛開始閱讀《古早古早有故事》充滿著許多的困惑,主要是無法搞清楚故事神學的定義,或是要往哪個方向去探討,讀到書本的一半才開始有些意會,原來這件事情因為加了神學兩個字,讓人有了困惑,而是需要回到一個敘事的能力,也就是現在行銷領域常說的說故事的能力,讓人可以透過故事去認識一個事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