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出生的基隆台銀宿舍,到外婆家,大約三公里的路程。
母親生下我後,利用坐月子可向(第一)銀行請產假的機會,喜歡用娃娃車,帶我到外婆家給外婆看。偶爾,父親也會一起去。
由於家中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兩隻腳,因此,我猜父母應該是沿著田寮港運河走到基隆廟口,然後沿愛三路市場,直到大華戲院所在的精一路。外婆家就在短短的精一路正中央,為一棟木造二層樓的長方形房舍。外頭掛一招牌書寫「福興木材行」。外公姓楊,為泉州系河洛人,在日治時代擔任「保正」(就像現代的里長)!
正面進去右邊是客廳兼外公的辦公桌。那個客廳,我在父親的黑白照片簿中,看得出是爺爺及大姑姑帶父親提親的地方。桌子緊靠左側房舍木牆,上頭掛著大大的木匾,用金邊黑字書寫四個大字:「功在黨國」。小時候,不知道這四字的意思,長大就明白了,只是忘了對外公進行口述歷史調查。找一天,一定要問二舅看看。我只是知道外公當選過一屆基隆市議員,然後每年端午節前,全家總動員包肉粽,好像包了好幾百顆。那時貪吃的我,不曉得那個傢伙這麼大胃王,要吃上好幾百顆,讓我很嫉妒。所以那時我只能想一個對策,就是想辦法把衣服口袋裝滿滿蒸熟略放冷的粽子,頂多放三顆就把衣服口袋撐死了。外婆看我如此肖貪的樣子,總樂得大笑,吩咐我母親用報紙多包一點,然後說「阿任耶愛食啦」!
結果,長大後才知道那些粽子是分送給選舉支持者的節慶禮!不是向7-11訂購的,而是動員楊家眾女將,集聚在經客廳右後方的長廊的飯廳,以及飯廳後方高挑如倉庫的大灶腳。
外婆總是擔任灶腳總指揮,姨丈嬸負責大灶烹煮在來米,煮熟後放到大鍋裡炒。然後眾女將們圍成一堆,把炒過的香噴噴在來米,放入粽葉中。接著,加入我最喜歡的配料,有滷肉塊(超香嫩)、栗子(超清爽)、菜脯(分辣與不辣兩種)、切成月眉狀的滷蛋(我最愛的),然後包成三角形,放入圓盤型大竹籠內,搬運放到大灶坑上蒸煮。底下坑洞旁則是小孩子玩火兼幫忙的地方,孩子們邊玩邊把裁切好的木塊放進坑裡燒,遇火不夠旺時,則把旁邊包成一袋的木屑粉,抓一把丟坑裡引火。有時候則拿來塗抹彼此臉孔,被塗抹的孩子一定大哭回頭看著那群女將們說:「阿姆,伊岡欺負啦!嗚哇!嗚哇」!不一會兒,女將中的一位就拾起旁邊的雞毛毯子,先把她的孩子,抽屁股給大家看!其他女將看到,紛紛站起,像母雞抓小雞一樣,灶腳滿場跑,然後聽到她們的孩子,邊跑邊捂著小屁屁,大喊「阿姆仔~哇毋敢仔啦~~」。整個灶腳像個捕雞場。
外婆看都教訓的差不多,就宛如觀音菩薩降世一般,端出一盤糖果,招呼被打的孫子們,來吃甜甜,但哭的人絕對沒有。一下子,灶腳又回復原來的包粽聲。
灶腳裡加隔一間房間,是阿祖(外曾祖母)在住的,她總是穿著清朝時代的黑色婦女裝,頭髮束於頭頂後方,插上一隻鑲有黃金的鳳凰金杈。很少和小孩子互動。
二二八基隆大屠殺想像圖 照片來源:翻攝於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房間後方則是古式茅坑間,那是阿祖習慣專用的,小孩子不能去用。據說,二二八事件發生後不久,國民黨軍隊的軍艦停靠基隆港,下來數百個軍人,在基隆港邊包括廟口,凡是會動的人、狗、貓,小孩,全數射殺,然後把屍首丟到港裡,據說有幾千個浮屍,海水一整片紅。然後軍人每到一個地方,就要當地「保正」出來,然後用華語要他交代自己的身份。可憐那保正,華語一字也聽不懂,只好用日文小心的回答。軍人一聽到是日語,大罵「操你奶奶的」,就一槍把保正的頭殼打破了,像碎掉的西瓜。
國民黨軍隊基隆港屠殺市民現場 照片來源:中時新聞網: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20504000001-262107?chdtv
外公看到此景,嚇死了!趕快躲回家中,外曾祖母指著茅坑,要他忍耐躲進去幾天。外公只好捏著鼻子,不斷小聲嘔吐,膽汁都吐出來了。這樣躲了三天,才悄悄爬出,然後躲到後面的三坑山上(獅球嶺東側)的防空洞深處。
咱們回到灶腳現場。眾哭泣小孩吃完糖果後,破涕為笑,然後唱著兒歌跑到客廳左側的檜木樓梯,直奔二樓。那裡左右兩側各一個房間,左側是外公外婆的睡房,誰也不敢皮癢闖進去。因此當然是去3位舅舅的統舖房。跳上榻榻米,然後搶著拿出一堆「刻盤」,特別愛找劉福助的「三八歌」放來聽。
我當然喜歡這裡有熱鬧的囝仔伴,比住在宿舍空空盪盪的好得多!因此,常哭吵起來,母親就知道我想去外婆家,給外婆抱,然後看著上述的類似哭鬧劇情,歡喜的笑了!
外婆家屋對面有一很短的下坡小巷,直通木材行的棧板製作場。小孩子是嚴禁不可以進去的,我直到國中才進去參觀過!工場正門左側一排低矮木製房舍,屋頂都是糊黑黑的一層「拈仔膠」,那是工場員工家庭宿舍。工場裡除了電動鋸木機台二具外,其餘空間都是擺釘好的木棧板,提供外銷貨櫃中擺貨物或加工食品用的。工場後方有一座大池子,舅舅們警告我們不能去那裡玩水,不然會被「魔神仔」捉去做乾兒子。長大後才知道那是泡「杉顆」(原木)的池子。
這個楊家木材事業的小社區,就是母親長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