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人注重家庭關係和孝道,總覺得到了某個節日就該作某事,行禮如儀,該有的要有,心意重要,但儀式感也很重要,寫卡片、吃蛋糕、上館子、送花送禮物,三百六十五天,在這天總要表示一下對母親的感謝,雖然媽媽嘴上總是說不在意,但是孩子如果真的完全沒有表示,內心還是會覺得失落,最少也能打通電話回家問候一下吧!
孝道只是一種責任?
孝道對子女們似乎是一種不得不履行的責任,如果父母主動要求回報,總有點「情緒勒索」的味道,孩子不情願給予有品質的陪伴,或是相處淪於物質的索求和交換,心中難免感到空虛,為什麼會這樣呢?
成年後重新建立關係
因為孩子在成長期依賴父母的照顧,但是成年之後已經轉變成獨立個體,在東方家庭父母有時很難將孩子的形象蛻去,所以會用對待孩童的方式對待成人,例如命令式口氣或是不接受反面意見,遇到孩子的抗拒就會產生挫折感,覺得「孩子翅膀硬了,不再需要自己」,其實是孩子長大了,需要尊重他的感受和決定,將他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相處,甚至於是重新建立關係,這樣的關係往往會更加健康,互動和情感交流也會更坦率,不會因為長幼有序,而感到委屈,可以好好的和自己的父母溝通、聊天,很多人都會感嘆跟自己父母相處壓力大,因為總是要順從父母的意志,所以根本無法放鬆,也無法真心享受與父母相處的時光。
不要被家庭角色框架綁住
誠實地問問自己,自己和父母相處時是真心感到愉快的嗎?還是在完成一項工作呢?當然這一切,還是建立在親子雙方都願意開放心胸接納關係的轉變,很多父母也不希望總是被綁在父母角色的框架中,他們也曾年輕、瘋狂,是世界的主角,如果能與自己的孩子真心地互動、交流,每個人都可以跳出框架,用不同的視角,思考對方的行動和反應,而不是要求對方一定要按照角色演出,例如孩子沒有達成預期目標「就是不孝」,父母沒有完成孩子的索求「就是不愛孩子」。這些角色包袱背在背上一輩子,有時沈重地令人喘不過氣,爸爸也想追一下新出的遊戲,媽媽也想買一下潮流的衣服,在以家庭為優先的考慮下,很多爸媽犧牲了許多自己的喜好,孩子們以為爸爸就是愛工作,媽媽就是愛煮飯和嘮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追求,一般人在交朋友時,也都會投其所好,關係轉變的第一步,就是「彼此尊重,不過度依賴」,重新將對方當成一個完整的獨立個體來對待,有時很多難解的問題,都會變得簡單而輕巧。
不愛一切都很難
不真心喜歡和父母相處,將來那些長照難題和孝道大義壓在身上,對孩子來說都是令人痛苦的重擔,物質付出更是心不甘情不願,各種情緒勞動和推拖大戲就會上演,看看人們在追求偶像和興趣愛好投入的金錢,如此容易,要照顧父母,付出時間和金錢,卻如此計較,這是最簡單的人性,但是大部分人都無法承認也說不出口,不喜歡和自己的父母相處,承認自己和父母的關係只是基於責任道義,只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因為接下來才能審視自己為何「不愛或無法愛」父母?
一定要愛嗎?沒有勉強
如果跳出子女的角色,重新認識父母之後,仍然無法相處,那也不勉強,或許父母本身就是難相處的人,跳出框架後,很多人都會父母身上發現許多新的優點和趣味,很多孩子在父母年邁時,長時間照顧,才又發現了父母的其他面向,因為孩子們總是用「照顧者」來理解父母,而從很少將對方當作一個獨立個體來看待。
父母不永遠是自己的父母
父母不永遠是自己的父母,為了照顧孩子,蛻下了青春輕狂的羽翼,也忘記了年少的夢想,孩子長大了,他們忘了放自己自由,也忘了放孩子自由,給彼此的桎梏讓關係變得沈重,每個人都是作為獨立的靈魂來體驗生命,放下肉體後,誰也不再是誰的誰,沒有一定要誰作什麼,父母有一天會離開孩子,放手,都是給彼此最美的禮物,空間讓新的關係和愛生長,只有愛一直存在,不隨時光和年歲改變。
愛你們,我的父母,謝謝天地讓我們相遇,我們都不完美,但是我們渡過的時光很完美,我們一起熬夜打麻將很完美,我們的一起哈哈大笑很完美,我們一起的吵吵鬧鬧,也很完美。
#2023母親節
#愛很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