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之「台灣詩集出版導覽」改版為《中華日報》副刊專欄「雙週詩集導覽」並增加頻率為雙週一次
2023年5月中至6月中,國外詩人的作品有菲華詩人蘇榮超的《馬尼拉,凝望之外的驚喜》、被選入韓國教科書最多次的詩人盧天命詩全集《鹿之歌》、菲律賓詩人謝馨的《浮生詩影》等。另外,活躍於1980年代的蘇白宇(1949-)四本詩集合集
《詩敲雪月風花夜》重新面世,由洪淑苓導讀,可說是一個特殊的現象。
在一般詩集之外,林婉瑜主編的
《2022臺灣詩選》綜覽副刊、詩刊、詩集等發表媒介,檢選出77首跨世代詩人的詩作,可視為一種「以詩選來寫詩史」的行動。
2023年6月18日於爾雅書房之新書分享會,由左至右為隱地、封德屏、宇文正、李瑞騰、楊宗翰、須文蔚、孟樊、白靈、陳義芝、向陽、蕭蕭
除了年度詩選,爾雅出版社在過往的「世紀詩選」之後,為五位詩人出版「新世紀詩選」也值得關注,分別是收錄了向陽(1955-)被譜曲成歌之詩作的
《弦上歌詩》、陳義芝(1953-)的
《蜂巢》、白靈(1951-)的
《流動的臉》、蘇紹連(1949-)的
《慢車道》,以及蕭蕭(1947-)的
《心的印拓》。除了新世紀詩選,向陽同時推出詩集
《行旅》,著筆於台灣歷史與土地的情感;書末附有崔舜華的專訪,讀者可以藉此進一步了解詩集的創作歷程。
王宗仁(1970-)推出
《風土:寫給島嶼的詩》,以台灣各地為書寫對象,每首詩依照明確的位置安排;詩集由白靈、蕭蕭、林廣為文作序,讓過往以散文詩、童詩為人所知的王宗仁,更確切地呈現出另外一個創作面向。文學獎能手曾元耀(1950-)推出第三本詩集
《時間情書》,收錄了獲獎與刊登於報刊雜誌的詩作,作品具有一定水準;除了以往慣寫的歷史、地誌主題,也跨足生態、城市議題,試圖開拓自己的創作之路。
2023年6月22日(四)晚間7點於詩生活之分享會,歡迎參加
廖偉棠(1975-)內含三冊的詩集
《劫後書》是近日最值得注意的詩集,該書是其定居台灣後出版的第一本現代詩創作。「拓孤之地」取徑台灣文學/文化史,同時與自身生命經驗對話,詩句不時令人驚豔;「凶年巡禮」以疾疫為核心,延展出中國幅散至世界的關懷;「母語辭典」聚焦香港的命運,擴及各種母語/陰性的思考。詩集整體讀來具有歷史深度與廣度,是近年文史轉譯創作不可忽略的一部詩集,極力推薦。
除了知名詩人,近日還有陳姵綾《後來的你,好嗎?》、小莓子(林慧禎)《小莓子的碎歲念戀》、聶珃《人間在逃》、劉俊余《時間的光影》、活躍於各詩刊的王聖元《詩性未來》等幾本詩集出版。其中,聶珃的《人間在逃》為獨立出版,從Instagram社群經營出發的文字具有新世代的美學特徵;劉俊余的《時間的光影》故事性濃厚,不同於一般寫作新手的語言,具有發展潛力;而成長於花蓮、目前是國小老師的王聖元(1991-)在《詩性未來》中,除了有以家鄉為關懷核心的詩作,也可見各種概念充斥於書中,包含「一切文學都是翻譯」、「這是一場宇宙/但宇宙本身無這些」、「無神論詩人陷入永恆的悖論」等。
無論是《2022臺灣詩選》、爾雅推出的「新世紀詩選」,乃至於廖偉棠與文史對話的「拓孤之地」,都試圖建立一種關於傳統的典範性。期待近日各種詩集的出版不只停留在此時此地,還能夠進一步推動文學史,建立新的、屬於我們的文學典範。
原文刊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