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丹尼爾·威靈漢
譯者:謝儀霏
出版社:久石文化
-
大腦喜歡這樣學!你必須要知道!
1.思考的秘密
人的大腦並非善於思考,而是會避免思考!因為思考很費力且需要專注。所以人類只要能不思考就不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是仰賴「記憶」。
即便我們不善思考,但我們是喜歡思考的!當我們解決難題時,所帶來的成就感、滿足感是讓我們感到快樂的! 那是大腦給我們的獎賞「多巴胺」!
2.工作記憶與長期記憶
(1)工作記憶:
該階段等同於你的意識,裝載你正在思考的內容。而在工作記憶內如何組合與重新安排概念,是成功思考的關鍵!只可惜工作記憶的容量往往不大!
(2)長期記憶:
長期記憶是儲存你對於世界的事實型知識(如:冰是水的固體)與程序型知識(如:9X7=63)的倉庫。
這些記憶是在你意識之外的,只有在你需要的時候,你才能將其提取到工作記憶。
3.背景知識很重要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人類依賴的不是「思考」,而是「記憶」。
而工作記憶的容量與生俱來就固定了,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將那些知識轉化成事實型知識或程序型知識儲存在長期記憶這個可一直擴建的倉庫中。
「背景知識」意味著你能從長期記憶中提取與之相關的記憶,這種聯想能幫助你學習理解新事物。
當我們有了一定的背景知識後,我們便能在大腦中排列成「意義組塊」,來幫助我們進行記憶。如下圖所示,你認為哪一區的字母順序能快速記起來。
大部分的人都會選A區吧!即便兩區的字母組成完全相同,但背景知識讓你對A區的字塊產生聯想。
4.用力思考才會記得
你有想過,為什麼你常常記得偶像劇的劇情,卻不記得三角函數運算?知道遊戲連招COMBO,卻不記得再別康橋的內文?
那是因為那時你藉著情感的輔助去讓你專注且認真思考,後來的劇情走向抑或遊戲的暴擊觸發。
作者認為你的大腦盤算著:「如果你沒有用力去思考某事,那你大概不會再想起這件事情,於是沒有儲存的必要了!」
所以這意味著某物必須在工作記憶待上一段時間(注意與思考某物),才可能進到長期記憶中(學會)。
5.基因還是環境?
書中探討了基因與環境是否影響孩子們的智能發展,於是觀察了很多同卵雙胞胎的案例,最後的結論則是,「兩者都有,但大概通常是環境」。
提出「弗林效應」的詹姆斯弗林提出一個新觀點:「基因的影響其實算適中,看起來影響很大是因為基因能讓人更有可能找尋特定的環境。」
如:身高高的人,家人可能因此架設籃筐,可能被邀進籃球隊。是人高馬大的基因把他們推到打籃球這個環境。
即便如此,基因並不能代表一切,重要的是後天的影響,每個人都有機會提高智能!
-
這一本書的作者是一個認知心理學專家,而這本書是他藉由認知心理學去針對學生在學習狀況進行剖析。
這本書跳脫了我們過往對於「東方」與「西方」兩種不同教育理念的窠臼。
-
過去我們常常將教育方針很粗暴地二分法:
東方教育重視的是努力與練習,要努力才有好的成就。
西方教育則是重視思考,認為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能獨立地活出屬於他們自己的人生。
可能是我深受傳統東方教育的摧殘,於是我超討厭填鴨式的學習方式,我覺得很痛苦,於是我無比崇尚西方的教育理念。
-
但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有了不同的想法,西方重視的獨立思考,在沒有「背景知識」的協助下是無法做到的。
東方的刻苦耐勞能將部分知識儲存到長期記憶區中,但可能思考能力不足以將記憶提取到工作記憶區。
-
每一種教育方針都有優缺點,而這本書也告訴了你會有哪些問題發生,也有告訴你做為一名「教育者」該怎麼做比較好。
-
前面也說了背景知識很重要,而孩子進入學校之前,父母就是孩子教育的最大影響者。
要怎麼讓自己的孩子覺得學習很有趣、知道很多新奇的小知識,對他的學習態度會有很大的影響。
-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不一定要利用書籍才能學習新知,像我在閒暇之餘看一些臉書短影片,讓我得知北極熊的毛是透明的!袋熊的便便是方形的!……等等。
-
最後我想說的是,即便你不是老師,這本書對於任何一個關心如何學習的人而言,這都是一本不容錯過的好書!
如果有興趣的話,也能自行借閱或是購買來看看喔!
購買網址:https://shopsquare.co/31T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