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AI)蓬勃發展,個人和組織紛紛開始學習應用AI。然而,許多有意採用AI的人可能發現自己尚未做好充分的準備,面對AI的出現感到茫然,甚至可能引發「AI恐懼症」(AI-phobia)。
2023年7月,《組織動態》(Organizational Dynamics)期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AI作為「另一個我」:從AI恐懼到AI準備的AI工作旅程圖〉(AI as “Another I”: Journey map of working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rom AI-phobia to AI-preparedness)。
該研究提出了四種類型的「AI恐懼症」:AI素養性(AI-literacy)、AI可替代性(AI-substitutability)、AI當責性(AI-accountability)和AI可實施性(AI-implementability)。如圖1所示。
AI引起人們擔憂的根本原因是對其運作和應用的不瞭解,進而形成焦慮感。這種焦慮源於對AI機制和影響的不熟悉,以及資訊不對等。由於對AI理解程度的不足,形成了所謂的「AI鴻溝」,對組織和社會產生影響
第二種對於AI的擔憂體現在對自身被取代的不安感。隨著AI可能在體力和智力方面取代人類的工作,這可能導致大規模的失業。然而,若一個組織過度仰賴AI進行營運,也可能因缺乏人力資源而喪失解決各種潛在問題的能力。畢竟,依然有許多問題是必須由人類來解決的。
第三種AI恐懼症牽涉到一項關鍵問題:在事情出現錯誤時,責任歸屬於我還是AI?當AI提供不正確的資訊時,是程式設計師、使用者還是AI本身應該負責?同樣地,如果人類基於AI的資訊做出錯誤的決策,又應該由誰負責?若未清晰定義各利害關係人的責任範疇,這些問題將難以解答。
第四種可能引發AI恐懼症的表現涉及對AI的「熱衷」,這種恐懼源於一種強烈的感覺,認為不應該錯過應用AI的潮流。然而,這種熱衷反而可能成為AI實施時的障礙。通常,對AI充滿熱情的人可能自認必須運用AI。因此,當高階主管對AI抱持天真的渴望時,引入AI可能更多地成為一種時尚,而非真正的實際需求。
理解上述四種「AI恐懼症」的類型,有助於我們更有效地應對與導入人工智慧。
--
羅凱揚(台科大企管博士)、黃揚博(政大企管碩士,識商創辦人)
資料來源:Junesoo Lee, Jaehyuk Park, (2023). AI as “Another I”: Journey map of working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rom AI-phobia to AI-preparedness,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Volume 52, Issue 3, 100994, ISSN 0090-2616, https://doi.org/10.1016/j.orgdyn.2023.100994.
--
► 歡迎加入Line交流社群,獲取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