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公民素養有盡頭嗎?如果公民議題隨著時代跟歷史事件的堆疊持續進化,新的問題又會持續出現,該如何知道自己了解公民素養了呢?我帶著困惑翻看這本由親子天下出版的《小大人的公民素養課》,卻讓我想起一位鬍鬚斑白,寬額濃眉的智者,他輕聲說道:「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這句「知雄守雌」就是出自《老子》第二十八章,在這個矛盾激化、意見分歧的社會中,老子提醒我們,你的世界觀,其實就決定了你所看見的整個世界。
你想像一下,如果學習就像在爬梯子,由下往上爬的人,視角看到的全是別人的屁股,既無法超越,也無法跟其他人合作,壓迫感特別重;但如果換個視角,這些梯子都是要爬向一座高塔上,你只要從塔上往下看,所有人都是笑臉盈盈地朝你而來,你的視角改變,整個世界其實就改變了。
視角的轉換,其實需要一點想像能力,一個好的老師,一定是可以站在學生的視角做教學設計;一個好的老闆,一定是可以站在員工或消費者的視角看待公司產品;一個女性,如果也能夠站在男性的角度來看待事情,這其實就是老子說的「知雄守雌」,你能夠在兩個看似對立的視角中切換,就更能夠兼容觀點,同理共鳴,《小大人的公民素養課》這本書中的議題章節,就是要協助我們透過提問與討論切換多元視角,思考身為現代公民的我們自己心中的答案。
「公民素養」其實不單單是「公民課」的延伸,他應該是所有人類的必修課,因為他是站在全球人類協作的最高視角,討論平等、自由、民主與法治議題,這本由第一線熱血公民老師周維毅、蔡禎恩撰寫,Asta Wu繪圖的《小大人的公民素養課》從過去、現在、議題到未來行動,拆分成四大段落,閱讀時,你可以依照自己好奇想知道的部分,跳躍著看,也是沒問題的。我個人特別喜歡第三章的議題思辨,透過「多問」、「看小」、「及行」三個方法,可以幫助我更有效的思考這本書,簡單書寫下個人想法,供閱讀本書的朋友們參考。
如果你在閱讀這本書時,心中一直有個聲音說:「所以公民素養到底是什麼?怎麼教?快點告訴我一個答案。」這件事情本身,其實就值得我們再往下追問。關於公民素養,很多人學了之後很可能會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好像知道了很多,卻又覺得複雜到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麼辦?其實你並不是沒有答案,而是困惑於答案,例如:
究竟是教育翻轉了階層,還是階層決定了教育?
在什麼情況下,政府可以限制人民的人身自由?
都已經制定好的法律還會有問題嗎?
這些問題的關鍵其實都不在答案,因為這些問題根本沒有標準答案,世界還是持續在進化,又為什麼一定要有固定的標準答案呢?或許加上個 and then?其實閱讀這本書時,學會提出更多問題,比翻找答案更重要。
戰國時期的鬼谷子在訓練學生時曾提醒過,要學習去觀察一個人問的問題,因為答案往往經過修飾、隱藏或是竄改,但是問題才能反映出一個人真實的慾望。例如:一對結婚半年的新婚夫妻,週末一早吃早餐時先生問說:「我們週末可以有更多各自的時間(me time)嗎?」太太就應該要思考一下,先生為什麼會問出這樣的問題?可能是覺得每個月要回娘家太頻繁,雖然太太可能覺得家人團聚很重要,但先生也有可能需要平衡家庭與個人的時間。一個青少年問父母:「為什麼我不可以更晚一點回家?一定要在晚餐前回家嗎?」這個問題其實不僅是對晚歸時間的質疑,更是在尋求更多的自主性和獨立空間,父母在回答問題時,不僅需要考慮到安全和家規外,更要思考如何在保護和支持孩子的成長間取得平衡,這才算是做到觀察問題的第一步。
《小大人的公民素養課》書中談到民主制度(第98-102頁)時提到,如果有人問說:「民主是最好的政府制度嗎?」「總會有不適合得選民吧,有必要給每個人都有一張選票嗎?」「多數人同意的事一定就是最明智的事嗎?」針對每一個問題,書中提出的問題比回答舉例的內容更多,可見學問、學問,學會提出問題,一句 and then 要比找到答案更重要得多,因為每個問題都像是一個開啟思考的鑰匙,有助於我們理解複雜世界的多樣性。
公民議題很大,討論議題時說起話來,我們的音量也自然放大,感覺在做的是一件改變世界的大事,要讓全世界知道我們有結合了SDGs,要企業配合ESG善良治理,要解決產業問題、教育問題、貧窮階級問題……想改變的事情很多,卻突然覺得自己手上的資源不足,壓力大,挫折感很重,那該怎麼辦?
處理議題跟思考議題,我覺得無關乎資源跟能力,每個人都應該可以從手邊做起,但關鍵是要先把自己放小,甚至要小到「無足輕重」。
你想想看,一個百餘年積累成的階級與種族問題,為什麼要急著幾年內解決?一個年輕的民主制度,又怎能夠讓所有人都滿意且效率很高?網路上有不同觀點的聲音,大家都有不同的背景,我又憑什麼能指揮一二?
相反的,若把時間軸更拉長,放在一個更大的範圍底下,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一個小人物而已?如果把這些「大事件」放進歷史的長河中去看,又何時不是一些「小困難」而已?看小,不是把自己小看,把自己壓扁到微不足道,小,其實你沒有變,而是你格局放大,看到的世界變大之後,找到更大的參照物後的那種自覺渺小的小,才是健康的小。
這本《小大人的公民素養課》其實就是透過歷史、公民事件跟各種議題多面向反思討論,試圖把你放到一個更大的格局,開啟你的眼界後,反觀自己在這片星空中的位置,就會看見自己的渺小,而當我們學會讓自己變小,我們就獲得思想上的自由。
我們都知道自己身為社會公民,我們也學習了這麼多的知識,累積了公民素養,然後呢?王陽明在心學中有句話這麼說:「知到極處便是行,行到極處便是知。」當我們真的把一件事物理解到透徹後,你就會發現他實踐起來會非常的容易且自然,反過來說,你看看木匠、廚師們,當這些手藝人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之後,縱使他們學歷不高,但他們的談吐、說話與對事物的理解,卻也跟學理上接近一致。
其實素養不就正是知識、能力與態度編織結合而成的嗎?《小大人的公民素養課》書中舉出很多常見的迷思跟困惑,用圖文漫畫的形式,深入淺出的點出我們可以延伸思考或是去往下討論的切入點,像是第四章在討論自由 (第 132 頁) 跟法律 (第 143 頁) 的議題,就是要讓我們「行出所思」、「知行合一」,讓這些公民議題可以走進我們真實世界的場景中,當每件事情都充滿這種極致之後的通透感,我們其實就會更加的清醒,不會再去猶豫、懷疑自己這樣做對不對,或是有沒有能力做到,而是先抓住方向後,堅持嘗試,並在過程中反思修正優化,我們總會在做的過程中逐漸明白,找到自己堅守的價值。
人生並沒有標準答案,但是思考卻能幫助我們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透過「多問」、「看小」、「及行」三個方法,重新建構自己看待公民素養的態度,打開眼界,你的世界將會因議題思辨而展開。推薦大家都可以來看看這本親子天下出版的《小大人的公民素養課》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