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決定你所看到的世界《小大人的公民素養課》教會我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學習公民素養有盡頭嗎?如果公民議題隨著時代跟歷史事件的堆疊持續進化,新的問題又會持續出現,該如何知道自己了解公民素養了呢?我帶著困惑翻看這本由親子天下出版的《小大人的公民素養課》,卻讓我想起一位鬍鬚斑白,寬額濃眉的智者,他輕聲說道:「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這句「知雄守雌」就是出自《老子》第二十八章,在這個矛盾激化、意見分歧的社會中,老子提醒我們,你的世界觀,其實就決定了你所看見的整個世界。

你想像一下,如果學習就像在爬梯子,由下往上爬的人,視角看到的全是別人的屁股,既無法超越,也無法跟其他人合作,壓迫感特別重;但如果換個視角,這些梯子都是要爬向一座高塔上,你只要從塔上往下看,所有人都是笑臉盈盈地朝你而來,你的視角改變,整個世界其實就改變了。

視角的轉換,其實需要一點想像能力,一個好的老師,一定是可以站在學生的視角做教學設計;一個好的老闆,一定是可以站在員工或消費者的視角看待公司產品;一個女性,如果也能夠站在男性的角度來看待事情,這其實就是老子說的「知雄守雌」,你能夠在兩個看似對立的視角中切換,就更能夠兼容觀點,同理共鳴,《小大人的公民素養課》這本書中的議題章節,就是要協助我們透過提問與討論切換多元視角,思考身為現代公民的我們自己心中的答案。

raw-image

「公民素養」其實不單單是「公民課」的延伸,他應該是所有人類的必修課,因為他是站在全球人類協作的最高視角,討論平等、自由、民主與法治議題,這本由第一線熱血公民老師周維毅、蔡禎恩撰寫,Asta Wu繪圖的《小大人的公民素養課》從過去、現在、議題到未來行動,拆分成四大段落,閱讀時,你可以依照自己好奇想知道的部分,跳躍著看,也是沒問題的。我個人特別喜歡第三章的議題思辨,透過「多問」、「看小」、「及行」三個方法,可以幫助我更有效的思考這本書,簡單書寫下個人想法,供閱讀本書的朋友們參考。

1.多問:不是要找到答案,而是要問出更多的 and then?

如果你在閱讀這本書時,心中一直有個聲音說:「所以公民素養到底是什麼?怎麼教?快點告訴我一個答案。」這件事情本身,其實就值得我們再往下追問。關於公民素養,很多人學了之後很可能會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好像知道了很多,卻又覺得複雜到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麼辦?其實你並不是沒有答案,而是困惑於答案,例如:

究竟是教育翻轉了階層,還是階層決定了教育?
在什麼情況下,政府可以限制人民的人身自由?
都已經制定好的法律還會有問題嗎?

這些問題的關鍵其實都不在答案,因為這些問題根本沒有標準答案,世界還是持續在進化,又為什麼一定要有固定的標準答案呢?或許加上個 and then?其實閱讀這本書時,學會提出更多問題,比翻找答案更重要。

raw-image

戰國時期的鬼谷子在訓練學生時曾提醒過,要學習去觀察一個人問的問題,因為答案往往經過修飾、隱藏或是竄改,但是問題才能反映出一個人真實的慾望。例如:一對結婚半年的新婚夫妻,週末一早吃早餐時先生問說:「我們週末可以有更多各自的時間(me time)嗎?」太太就應該要思考一下,先生為什麼會問出這樣的問題?可能是覺得每個月要回娘家太頻繁,雖然太太可能覺得家人團聚很重要,但先生也有可能需要平衡家庭與個人的時間。一個青少年問父母:「為什麼我不可以更晚一點回家?一定要在晚餐前回家嗎?」這個問題其實不僅是對晚歸時間的質疑,更是在尋求更多的自主性和獨立空間,父母在回答問題時,不僅需要考慮到安全和家規外,更要思考如何在保護和支持孩子的成長間取得平衡,這才算是做到觀察問題的第一步。

小大人的公民素養課》書中談到民主制度(第98-102頁)時提到,如果有人問說:「民主是最好的政府制度嗎?」「總會有不適合得選民吧,有必要給每個人都有一張選票嗎?」「多數人同意的事一定就是最明智的事嗎?」針對每一個問題,書中提出的問題比回答舉例的內容更多,可見學問、學問,學會提出問題,一句 and then 要比找到答案更重要得多,因為每個問題都像是一個開啟思考的鑰匙,有助於我們理解複雜世界的多樣性。

2.看小:把自己看小到無足輕重,你就獲得真正的自由

公民議題很大,討論議題時說起話來,我們的音量也自然放大,感覺在做的是一件改變世界的大事,要讓全世界知道我們有結合了SDGs,要企業配合ESG善良治理,要解決產業問題、教育問題、貧窮階級問題……想改變的事情很多,卻突然覺得自己手上的資源不足,壓力大,挫折感很重,那該怎麼辦?

處理議題跟思考議題,我覺得無關乎資源跟能力,每個人都應該可以從手邊做起,但關鍵是要先把自己放小,甚至要小到「無足輕重」。

你想想看,一個百餘年積累成的階級與種族問題,為什麼要急著幾年內解決?一個年輕的民主制度,又怎能夠讓所有人都滿意且效率很高?網路上有不同觀點的聲音,大家都有不同的背景,我又憑什麼能指揮一二?

相反的,若把時間軸更拉長,放在一個更大的範圍底下,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一個小人物而已?如果把這些「大事件」放進歷史的長河中去看,又何時不是一些「小困難」而已?看小,不是把自己小看,把自己壓扁到微不足道,小,其實你沒有變,而是你格局放大,看到的世界變大之後,找到更大的參照物後的那種自覺渺小的小,才是健康的小。

raw-image

這本《小大人的公民素養課》其實就是透過歷史、公民事件跟各種議題多面向反思討論,試圖把你放到一個更大的格局,開啟你的眼界後,反觀自己在這片星空中的位置,就會看見自己的渺小,而當我們學會讓自己變小,我們就獲得思想上的自由。

3.及行:知到極處便是行,行到極處便是知

我們都知道自己身為社會公民,我們也學習了這麼多的知識,累積了公民素養,然後呢?王陽明在心學中有句話這麼說:「知到極處便是行,行到極處便是知。」當我們真的把一件事物理解到透徹後,你就會發現他實踐起來會非常的容易且自然,反過來說,你看看木匠、廚師們,當這些手藝人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之後,縱使他們學歷不高,但他們的談吐、說話與對事物的理解,卻也跟學理上接近一致。

其實素養不就正是知識、能力與態度編織結合而成的嗎?《小大人的公民素養課》書中舉出很多常見的迷思跟困惑,用圖文漫畫的形式,深入淺出的點出我們可以延伸思考或是去往下討論的切入點,像是第四章在討論自由 (第 132 頁) 跟法律 (第 143 頁) 的議題,就是要讓我們「行出所思」、「知行合一」,讓這些公民議題可以走進我們真實世界的場景中,當每件事情都充滿這種極致之後的通透感,我們其實就會更加的清醒,不會再去猶豫、懷疑自己這樣做對不對,或是有沒有能力做到,而是先抓住方向後,堅持嘗試,並在過程中反思修正優化,我們總會在做的過程中逐漸明白,找到自己堅守的價值。

raw-image

人生並沒有標準答案,但是思考卻能幫助我們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透過「多問」、「看小」、「及行」三個方法,重新建構自己看待公民素養的態度,打開眼界,你的世界將會因議題思辨而展開。推薦大家都可以來看看這本親子天下出版的《小大人的公民素養課》唷!

羅斯福每天早餐前都會看一本書。卡特進了白宮後開始學速讀,兩次訓練後,閱讀速度提升了四倍。鈴木治雄勸商務人士多看一些古典名著,正因為處於這物質豐富的享樂時代,才更應該深入地探討人類活著的價值。關於生命,很多答案無法親身經歷,但閱讀,可以累積力量,甚至改變你我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學習的最根本就是從組織、理解到表達,在圖解力教學中,掌握套模板、轉視角、串元素三個關鍵重點,你也可以運用視覺化圖像,活化你的教學課堂,創造更多有趣又有效的師生互動。想要玩懂這場圖解力教學遊戲,找邱奕霖就對了!
每個組織中,都有一絲看不見的絲線操控著我們,我們稱之為結構。 學校圖書館改變了書架的高度和位置,突然間,孩子們找書變得更容易,學習跟借閱書籍的人數就直線上升。​ 為了員工健康,把垃圾食物放到上方難以拿取的櫃子中,將健康的食物放在隨手可得之處,員工吃健康食物的比率就大幅度提升。​ 這其實就是結構。
馬克‧吐溫曾說:「當你發現自己和大多數人站在一邊,你就應該停下來反思一下。」群眾共同從事的行為,不代表一定是理智上正確的,保有獨立思考的思辨力,才能安全自保。在AI這個大趨勢下,當機器可能只會根據數據和算法做出判斷時,人類的思辨能力和獨特的見解就成了我們在這個世界中最有價值的武器。
筆記,其實是一種非常個性化的寫作,是一種個人學習的再延伸,是一種完全寫給自己,平息內心搖擺思緒跟混雜聲音的一種方式,這種狀態,在這本由天下文化出版,栗山英樹執筆,張智淵翻譯的《栗山筆記》中,完全可以感受到。
我們其實不需要把每天活成奧運,讓自己跟身邊的人都不好過,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按下跑步機的暫停鍵,重新審視自己對工作與成功的執著、對世俗獎勵的渴望、以及對衰老的迷思與恐懼,然後重新去愛,去做你願意做的,必要時降一階讓自己更輕鬆、平衡、有餘裕,建立良好且穩定的人際關係。
隱性優勢就像是土壤下埋藏的種子。在外人眼中,這些種子看不見、感受不到,但它確實存在,等待合適的環境、土壤、水分、時間和陽光才能茁壯成長,但如果你忽略了這些環境因素,種子將可能永遠都不會發芽。隱性優勢需要自己去挖掘和培育,一旦找到合適的方法、環境和條件,它們就能成為你職涯和生活中獨特且有價值的部分
學習的最根本就是從組織、理解到表達,在圖解力教學中,掌握套模板、轉視角、串元素三個關鍵重點,你也可以運用視覺化圖像,活化你的教學課堂,創造更多有趣又有效的師生互動。想要玩懂這場圖解力教學遊戲,找邱奕霖就對了!
每個組織中,都有一絲看不見的絲線操控著我們,我們稱之為結構。 學校圖書館改變了書架的高度和位置,突然間,孩子們找書變得更容易,學習跟借閱書籍的人數就直線上升。​ 為了員工健康,把垃圾食物放到上方難以拿取的櫃子中,將健康的食物放在隨手可得之處,員工吃健康食物的比率就大幅度提升。​ 這其實就是結構。
馬克‧吐溫曾說:「當你發現自己和大多數人站在一邊,你就應該停下來反思一下。」群眾共同從事的行為,不代表一定是理智上正確的,保有獨立思考的思辨力,才能安全自保。在AI這個大趨勢下,當機器可能只會根據數據和算法做出判斷時,人類的思辨能力和獨特的見解就成了我們在這個世界中最有價值的武器。
筆記,其實是一種非常個性化的寫作,是一種個人學習的再延伸,是一種完全寫給自己,平息內心搖擺思緒跟混雜聲音的一種方式,這種狀態,在這本由天下文化出版,栗山英樹執筆,張智淵翻譯的《栗山筆記》中,完全可以感受到。
我們其實不需要把每天活成奧運,讓自己跟身邊的人都不好過,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按下跑步機的暫停鍵,重新審視自己對工作與成功的執著、對世俗獎勵的渴望、以及對衰老的迷思與恐懼,然後重新去愛,去做你願意做的,必要時降一階讓自己更輕鬆、平衡、有餘裕,建立良好且穩定的人際關係。
隱性優勢就像是土壤下埋藏的種子。在外人眼中,這些種子看不見、感受不到,但它確實存在,等待合適的環境、土壤、水分、時間和陽光才能茁壯成長,但如果你忽略了這些環境因素,種子將可能永遠都不會發芽。隱性優勢需要自己去挖掘和培育,一旦找到合適的方法、環境和條件,它們就能成為你職涯和生活中獨特且有價值的部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己觀、深觀、近觀、遠觀、望觀》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各景不同,依然動容。 樹作為一棵樹, 乘載天、隙縫地, 屹立扶搖, 撐起一個空間,廣載一片地。 成為樹,來看世界, 是己觀。 看見一粒白米, 可以看到一根金黃稻穗、 再深入凝視些, 有一片稻田、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這一篇要寫如何走出原生世界?原生世界就是不知善、不知惡、不知真、不知假。第一就是要好好的工作,解決人的需要,只是命運寫下我們的工作,因此可以走出原生世界也是有它的規定性的。總統不可以走出原生世界,因為他們要統領三軍,必要時還要兵戎相見,他們的枷鎖是滿滿的,這是必要性的。 讀書人可以走出原生世界,因
Thumbnail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9 國家是否應該對公民實施道德教化?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哲學與政治之間的火花,以及作者觀點對政治的價值觀與對社會的影響。文章深入探討政治學、社會組成等議題,並強調政治對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關聯,指出人們選擇領袖是因為恐懼,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政治與公民的觀點。透過這篇文章,可以對政治有更深入的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己觀、深觀、近觀、遠觀、望觀》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各景不同,依然動容。 樹作為一棵樹, 乘載天、隙縫地, 屹立扶搖, 撐起一個空間,廣載一片地。 成為樹,來看世界, 是己觀。 看見一粒白米, 可以看到一根金黃稻穗、 再深入凝視些, 有一片稻田、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這一篇要寫如何走出原生世界?原生世界就是不知善、不知惡、不知真、不知假。第一就是要好好的工作,解決人的需要,只是命運寫下我們的工作,因此可以走出原生世界也是有它的規定性的。總統不可以走出原生世界,因為他們要統領三軍,必要時還要兵戎相見,他們的枷鎖是滿滿的,這是必要性的。 讀書人可以走出原生世界,因
Thumbnail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9 國家是否應該對公民實施道德教化?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哲學與政治之間的火花,以及作者觀點對政治的價值觀與對社會的影響。文章深入探討政治學、社會組成等議題,並強調政治對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關聯,指出人們選擇領袖是因為恐懼,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政治與公民的觀點。透過這篇文章,可以對政治有更深入的思考與理解。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