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思辨,從我開始:為何年輕世代需要思辨力?

2023/08/20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蔡淇華老師選編的《晨讀10分鐘:思辨世代我啟動》親子天下出版。

蔡淇華老師選編的《晨讀10分鐘:思辨世代我啟動》親子天下出版。

「這是一本能讓學生受用一生的書。」

闔上書本,我心中如此篤定。在 2023 年社群、AI、網軍充斥的當下,冷靜思辨,提出有品質問題的能力,是當前社會迫切需要的,誰能夠先釐清事件背後複雜的脈絡,誰就能夠收穫更多。這本由蔡淇華老師選編的《晨讀10分鐘:思辨世代我啟動》,結合易讀的時事跟蔡老師的反思,再加上素養題本,讓我閱讀愈帶勁,層層剖析自我、人際、社會到未來的時事議題,真的超好看。

根據心理學研究,人在面對不熟悉、突發事件時,有一些特別常見的認知錯誤幾乎人人都會犯,我先舉 3 個例子。

你會如何思辨?

第一個例子,是關於藝人王陽明。6 月時遭到手錶品牌「Audemars Piguet」列為黑名單,取消他 VIP 專屬行程,原因是他將自己購買的兩隻手錶私下賣出,讓錶商不開心,王陽明也在 YT上直播痛罵 AP 不尊重消費者,並且強調:「任何手錶品牌都不能定義我是誰,任何手錶任何品牌都沒有權力控制我。」網友也聲援王陽明說:「賣不賣是自己的權力。」「自己花錢買的東西還不能賣?真可笑。」聽起來很簡單的事情,為什麼會讓精品大廠跟知名藝人撕破臉呢?

第二個例子,是北科大的白飯之亂。7 月時北科大資財營學生到「大道創意料理快炒」店用餐,看到吃白飯免費,27 個人將現場兩桶白飯吃光後,業者建議點炒麵遭拒絕,事後學生們在 Google 評論狂洗一星負評點燃戰火,後來系主任加入火上加油,再加上熱炒店事後無限期暫停營業,不少挺店家的網友灌爆北科資財營粉專,導致粉專暫時關閉,北科大臉書粉專也被洗版到1.4顆星。是學生太貪心?還是店家被評一星有怨氣?雙方都言之有理,但立場搖擺的網友們知道自己在挺什麼嗎?

第三個例子,是最近臺灣的 #MeToo運動,也是《思辨世代我啟動》書中有的案例(畢竟前兩個例子都發生在本書出版之後XD)。從教育界、運動界、商界、文化與影劇界持續延燒,由性犯罪受害者在社群上揭露自己受害的情況與感受,為自己發聲以舒緩受害者在社會上的汙名的 #MeToo運動,這樣的行為被稱為是「自警行為」,表示受害者在明知道可能會承受二度傷害的風險下,依然願意陳述,「不要就這樣算了」,但這前提是,要有足夠強的社會制度安全網,描繪背後的結構圖像才能把受害者接住。

但是,可別以為網路上都是支持的聲音,有網友在網路上表示:「都過去10幾年了,怎麼當時不說現在才說,一定另有目的。」「揭開瘡疤後,你們要怎麼繼續走下去?片面之詞怎麼可信。」「沒有證據這樣詆毀別人,你的人生會過得比較好嗎?」所以 #MeToo運動是小題大作嗎?

分析網友留言發現,留言都「過於簡單」

上述例子,網友留言都指向相同的特點,就是「過於簡單」。精品合作、店家歇業、#MeTo運動都是複雜的,但網友們擅長「看到一個影,生了一個囝。」當事情發生在別人身上時,我們喜歡用簡單化思維歸因,但對自己,我們很願意分析自己複雜的原因,所以當失戀時朋友安慰你說:「不要想太多啦!」你會秒回:「怎麼可能不想這麼多。」因為你知道自己是複雜的,但是對別人,只要別人的觀點跟你不一致,或是說錯一句話,就要灌爆粉專、辱罵他、把他標籤成壞人,這是心理學上的「基本歸因謬誤」,因為你不夠熟悉他,所以會傾向將他簡化處理。

例如,第一個例子的王陽明故事中,錶商應該不會傻到去得罪一個VIP大戶 (常識而言任何人都不會這樣做),他也不可能不知道藝人王陽明的影響力,因此分析其原因背後,有可能有存在某些高端精品手錶業中的「潛規則」。試想,如果限量手工精品手錶,一年只出 100 隻,VIP 名單有 5000 人,你是服務 VIP 的經理,你要怎麼分配聯繫這 100 個人?這種高價手錶基本上不會流通於市場,光是 VIP 收購就不夠了,今天如果你留了一個名額給王陽明(雖然他是自己花錢買,但另外 4900 人有錢卻也買不到),但事後發現他把這隻手錶賣了,你會不會生氣?這個生氣,已經不是「你又沒有跟我簽合約說不能賣」的問題,而是我體貼你而沒把話說死,你卻不領情反而戳我一刀,破壞了這層關係,就無法回去了。

不過,我也要先聲明,這起事件也沒有什麼對錯,我們只是當成一種思辨的練習,畢竟我根本買不起名錶,也得罪不起王陽明,並沒有支持哪一方,只是拿時事案例思考而已唷!

raw-image

擁有獨立思辨的能力,是 AI 時代下的最強武器

思辨不只年輕世代的學生要學,進入職場工作後,我發現思辨力一樣重要。當公司需要進行策略性決策時,如果只是盲目跟從潮流或是被表面的數據誤導,可能會做出不恰當的決策,造成企業損失。而具備良好的思辨能力,我們就可以從大量的資訊中篩選出真實有價值的部分,並根據這些資訊進行深入分析和評估,從而做出更為明智的選擇。

舉例來說,假設你是個足球教練。有一次,你的助教帶領隊伍在一場比賽中慘敗,你可能會說:「為什麼會輸的這麼慘呢?一定是因為他的策略太差,平時的訓練計劃也不夠周密,對球隊不夠用心。」然而,當你親自指揮的一場比賽也遭受失敗,你可能會說:「我的策略是沒問題的,輸球純粹是因為我們遇到了不利的天氣、球員受傷或是裁判誤判等客觀不利因素影響。」對於自己的失敗,我們總是願意尋找各種複雜的原因來解釋,但當看到別人的失敗,我們往往會一概而論,認為他的能力不足、策略有誤,或是簡單的認為他不夠稱職。

上述情況,你對他人的失敗進行了簡單化歸因,將其歸咎於個人特質或性格不足(內部因素),而對於自己的失敗,則傾向於考慮各種環境情境、客觀的因素(外部因素)。這正是一種「基本歸因謬誤」的表現。我們傾向於對自己的行為給予較為複雜和全面的解釋,而對其他人則較容易一概而論。這也就是為何長輩們常說要「善解」。

善解並不是原諒,而是主動去理解對方的複雜

例如親身去拜訪店家詢問取得第一手資訊,進行事實調查,或是最少做到對方資訊完整的查證,我們才能更公平、更全面地評價自己和他人,進而做出更理智的判斷。

馬克‧吐溫曾說:

「當你發現自己和大多數人站在一邊,你就應該停下來反思一下。」

群眾共同從事的行為,不代表一定是理智上正確的,保有獨立思考的思辨力,才能安全自保。在 AI 這個大趨勢下,機器正在快速地學習和模仿人類的行為和思維,但它們很難真正理解和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正因為如此,當機器可能只會根據數據和算法做出判斷時,人類的思辨能力和獨特的見解就成了我們在這個世界中最有價值的武器。不斷地培養和加強這一能力,能夠幫助我們在這個變動不居的時代中,保持清晰的頭腦,做出明智的選擇。

誠摯的推薦蔡淇華老師選編的《晨讀10分鐘:思辨世代我啟動》,希望我們都能夠成為在複雜時代下的明白人。

筆者與書籍編選人蔡淇華老師合影

筆者與書籍編選人蔡淇華老師合影

羅斯福每天早餐前都會看一本書。卡特進了白宮後開始學速讀,兩次訓練後,閱讀速度提升了四倍。鈴木治雄勸商務人士多看一些古典名著,正因為處於這物質豐富的享樂時代,才更應該深入地探討人類活著的價值。關於生命,很多答案無法親身經歷,但閱讀,可以累積力量,甚至改變你我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