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道德情感論》談同情是和諧社會的基礎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亞當斯密(Adam Smith)因《國富論》而為人所熟知,但早期的亞當斯密卻是一位專攻道德哲學的哲學家,並於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教授邏輯學與道德哲學。《道德情感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便是其在課堂講授內容之集結。從《道德情感論》到《國富論》看見社會的正義,必須建立在道德情感的基礎上。情感既然是個人的,那麼要如何與他人恰當關係的道德中反映道德情感呢?


情感如何分享與理性討論呢?靠得便是「同情」的能力。同情讓我們從觀察對方的動機、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而與自我內心產生互動。但每一種情感都能夠產生同情嗎?同情(sympathy)一詞最嚴格與最原始的意思,是指我們和他人的痛苦,而不是和他們的快樂。相較於快樂,痛苦的情感是更為深刻與持久的,且在悲傷的情感中,更需要藉由他人的同情來達到紓解的效果,並在體驗、紓解負面情感中學習與運用何謂美德。而ㄧ般人平常的自然心情,我認為大部分時間是偏向快樂的,或者說離快樂近一點,因為平靜的心本身就是偏向快樂的、安逸的、滿足的。因此當我們必須同情悲傷時,便必須偏離自身平常自然的心情,而這便讓我們有異於平常心情與藉由同情拓展感知的可能。


我們如何同情呢?藉由自我經驗中類似的情感,而與他人的情感產生交流、交集。但是同情的情感是否需要與他人的情感完全一致呢?或者說有可能完全與他人產生完全一模一樣的情感嗎?若說同情是一種理解,那麼對於他人的理解,我們有可能超越或不足。一模一樣之所以不可能的原因在於,我認為情感屬於一種自我知識(self-knowledge),例如當他人牙痛而感到痛苦時,旁人再怎麼同情,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分享了當事人此時痛的知識。雖然不可能完全一致的同情,但是我們卻能夠在一次次的同情中,產生一種原先自我未感覺到的情感,例如藉由看電視、小說或與他人溝通的過程中,體驗到未曾有過的憤怒、悲傷的情感,進而讓我們得以有接近他人情感的可能。


為什麼情感需要被同情呢?在同情中喚起情感不就再一次體驗了悲傷嗎?在被同情的過程中,我們盡可能的詮釋我們悲傷的情感,希望他人能夠試圖理解我們的情感;隨著時間的共處與交談,來分擔、緩和我們的情感,並在同情中產生一種被理解後的愉快感。而為了讓他人能夠接近、符合我們的情感,我們必須隨著他人能夠符合的程度抑制或誇張其情感。是故,我認為在喚起情感的過程中,其情感是再一次被當事人詮釋,而與當事人第一次產生此情感的情感是有所不同的,至少在再一次的詮釋過程中,當事人已經接受並試圖緩解此情感。


關於走出傷痛,有些人走得快,有些人走得慢,相同的是都需要時間,至於其時間長短,決定性因素不再他人,而在自我。當自我將情感的對象從外在事物轉向情感本身,進而在此情感再詮釋的過程中逐漸接受與理解,最後將此情感轉向與淡化而走出悲傷。隨著現在人與人之間溝通關係的減少與改變,常利用文字溝通而非面對面溝通,在網路上PO文有可能獲得同情嗎?我認為很難的原因是,因為文字是死的,而情感是活的。他人很難在文字中與其對話,因為那與情感似乎又離得更遠了一點,因為那是文字的情感而非情感本身。關鍵不在PO文與否,而是藉由文字的梳理,理性的理解自我的情感,進而接受自我的情感,這才是PO文意義的所在。


情感如同思想,是矛盾的、想像的,我們在腦海中能夠同時存在對立的思想與情感(例如喜極而泣、又愛又恨)。但在表達、行為的過程中,情感卻必須被迫做出「唯一」的選擇,其選擇便有了「合宜」與否的問題。情感未表達前沒有合宜與否的問題,但在表達之後,因之與他人產生了關係,在道德、正義的標準下,達到合宜、恰當的行為。


那麼,個人的合宜性與社會的合宜性是什麼樣的關係呢?個人的群體化形成了社會,而因為個人的不同身分、價值、文化、習慣等,而有了不同合宜標準,似乎社會的合宜性不過是一概括性、理想性的名詞,而非真實可能的存在。在行為當下,就能夠判斷合宜與否嗎?我們談倫理與否、個人行為的合宜與否,常從三方面著手,一是動機、二是行為、三是結果。倫理學便是在解決倫理困境的一門學問。而行為要完全符合此三項標準是少之又少。是故,合宜性與否完全是看事後我們從什麼樣的立場去詮釋,而沒有標準的答案。


同一行為,對某些人恰當也可能對某些人不恰當;俗話說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但其實法律並非道德,法律是死的而人是活的,不同情感的惡意在法律上卻可能有相同的懲罰。不符合道德是否就一定是罪惡呢?若社會上真有合宜性行為的存在,且人人皆遵守它,那麼那樣的社會有可能成長嗎?社會正因為有惡的存在,善才有了價值,人心才有向善的可能。


社會的情感若有標準可言,那麼也只是反映情感的一個面向而已。例如為何社會越來越進步,而貧窮的問題卻依舊存在呢?因為我們對於權貴人士的尊敬情感,易失之太過;而我們對貧窮不幸者的同情情感,卻易失之不足。因為追求權貴的情感較容易形成共鳴、較受人矚目;而關懷貧窮的情感因為較接近悲傷、較遠離平常心情,因此較不容易受人矚目與共鳴。但是社會正因為有悲傷情感的存在,因此讓我們意識到社會不正義的存在,進而產生維護正義行動的可能。


同情,是社會得以進步與維持的主要動力,正因為同情才讓我們得以感受到人的溫度與走出悲傷的勇氣。弱者常會說不需要他人的同情,但其實是不需要他人不合宜同情的同情。同情是需要練習與拓展的情感,漸漸學習走向美感的情感、以他人的幸福為目的的情感。

2017/3/12

    38會員
    568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近年來廣設大學與研究所的結果,造成博碩士論文的產量倍增。從民國75年度的六千篇,85年的一萬四千篇,快速增加到目前的每年五萬多篇」(頁231) 。「依據內政部統計,2014年底,國內碩博士人口達123.7萬人,十年內國內就多了72.5萬多位碩博士生,成長率高達140%,25歲至34歲年齡層
    大學的時候,系上有位同學對我說,「每次看到你的FB都覺得你過得很精彩。」我想他可能是覺得我常到處往外跑,分享登山社或騎單車到處「拋拋走(台語)」的照片或遊記,與ㄧ般窩在系館熬夜的建築系學生「活」得不太一樣吧。建築系學得是建築設計,但是矛盾的是,我們常常無法好好的「設計」自己的生活、管理好自己
    美國哲學諮商專家伊利特.科恩 (Elliot D. Cohen)曾表示:「行為和情緒問題的根源在於不合理的思維。」行為和情緒的好壞、合理與否早就決定於我們的思維了,所以古人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其讀書並非單指讀書這個行為,而是指讀書之後能夠藉由「思考」書中的知識,獲得
    《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作者─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是一位心理學家,其研究卻在2002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凸顯了一個關鍵的事實─人類在決策過程中並非理性的,即便在看似理性的經濟行為中,決策大多數還是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等情緒所影響,導致不
    曾經,在這個水藍色的星球上,人類有許多同屬(人屬)的物種,例如:20至3萬年前生活在中非與歐洲的尼安德塔人、170萬年至30萬年前生活在中國的直立人等。如今,人類只剩下唯一的人屬,就是身為你我的「智人」。是什麼,讓智人在短時間成為世界的霸主?然而由快速的從採集社會、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人類
    根據2015第七期第一次台灣社會變遷調查,針對問題:「我們想請教您一些對民主政治的看法。請問您比較同意哪一種?1.不管什麼情況下,民主政治都是最好的體制。2.在有些情況下,獨裁的政治體制比民主政治好。3.對我而言,任何一種政治體制都一樣。」結果顯示,在2,034位18歲以上的受訪者中,認為「
    「近年來廣設大學與研究所的結果,造成博碩士論文的產量倍增。從民國75年度的六千篇,85年的一萬四千篇,快速增加到目前的每年五萬多篇」(頁231) 。「依據內政部統計,2014年底,國內碩博士人口達123.7萬人,十年內國內就多了72.5萬多位碩博士生,成長率高達140%,25歲至34歲年齡層
    大學的時候,系上有位同學對我說,「每次看到你的FB都覺得你過得很精彩。」我想他可能是覺得我常到處往外跑,分享登山社或騎單車到處「拋拋走(台語)」的照片或遊記,與ㄧ般窩在系館熬夜的建築系學生「活」得不太一樣吧。建築系學得是建築設計,但是矛盾的是,我們常常無法好好的「設計」自己的生活、管理好自己
    美國哲學諮商專家伊利特.科恩 (Elliot D. Cohen)曾表示:「行為和情緒問題的根源在於不合理的思維。」行為和情緒的好壞、合理與否早就決定於我們的思維了,所以古人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其讀書並非單指讀書這個行為,而是指讀書之後能夠藉由「思考」書中的知識,獲得
    《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作者─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是一位心理學家,其研究卻在2002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凸顯了一個關鍵的事實─人類在決策過程中並非理性的,即便在看似理性的經濟行為中,決策大多數還是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等情緒所影響,導致不
    曾經,在這個水藍色的星球上,人類有許多同屬(人屬)的物種,例如:20至3萬年前生活在中非與歐洲的尼安德塔人、170萬年至30萬年前生活在中國的直立人等。如今,人類只剩下唯一的人屬,就是身為你我的「智人」。是什麼,讓智人在短時間成為世界的霸主?然而由快速的從採集社會、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人類
    根據2015第七期第一次台灣社會變遷調查,針對問題:「我們想請教您一些對民主政治的看法。請問您比較同意哪一種?1.不管什麼情況下,民主政治都是最好的體制。2.在有些情況下,獨裁的政治體制比民主政治好。3.對我而言,任何一種政治體制都一樣。」結果顯示,在2,034位18歲以上的受訪者中,認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最近課綱中沒有包含《廉恥》遭北一女教師批評的事件,吵得轟轟烈烈,有人從課綱和教育的角度去談,有人從文言文與白話文的角度去說。但我們今天想討論的,是從心理學角度看道德發展這回事,也就是什麼是道德、道德怎麼發展出來,以及到底愈會說道理的人,道德概念是否真的更好、更會實踐。
    Thumbnail
    我們覺得道德是只有人類會在意的議題, 恕不知,動物也有道德感。 我們覺得真正的道德規範是靠理性思考出來的, 但實際上我們在判斷時是感性多過理性。 不過至少當我看到一個行為時,我能分辨它符不符合道德。對吧? 對嗎?
    那如何才能坐進此道得道奧呢?依墨天易經月光日來龍説,24日在後山的山頂上,飛碟從天而降之地點時空,在此時空地點裡,飛碟所發出的光,我們稱之為量子光
    Thumbnail
    如以現今之疫情之來源來説,就是飛彈導彈,因其爆炸後殺人,且殺傷力過於強大。因此有道之人都稱呼這個為不祥之物,並且不與它為伍。為什麼呢?
    Thumbnail
    道德經第三十不道章云:「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兵之後,必要凶年。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亡。」 縱觀當今世界列強,皆以兵強天下為第一優先,孰不知其事好,還大兵之後必有凶年.疫情者,
    Thumbnail
    留下不少「大眾婚戀小說」的日治時期作家吳漫沙,作品常有「新女性」「摩登女性」的形象描寫,以及現代與傳統觀念的拉鋸。而如今讀他留下的劇本作品中,我們竟能獲得類似「玫瑰包」的娛樂性——即便那娛樂性的成因可能不再是作者原先的企圖。
    Thumbnail
    《魯冰花》是鍾肇政第一部正式問世的長篇小說,憑藉此作他成為知名作家,開啟日後書寫大河長篇的契機。1989年小說改編成電影大獲好評,電視台日後的重播、主題曲的傳唱,使《魯冰花》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品,跨世代的閱聽記憶。   回顧鍾肇政的生命史,《魯冰花》的誕生其實並不容易,花開之後,也從未在臺灣社會消逝。
    Thumbnail
    從男女主角文鋼太與高文英身上可以看到兩種形式的人,文鋼太被內心的道德所束縛,他就像是用鎖鍊自縛手腳,把自己跟世上所有的道德價值綁成一體,然後去做那些「應該」做的事而不是自己心中想做的事。 高文英正好相反,他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一切,她缺乏同情心,憐憫心在她身上早已消失無蹤,她利用自己的財富與能力,
    Thumbnail
    <p>朱立倫提名王如玄為副手以來,國民黨在總統選戰的打法完全失焦,只能拼命防禦排山倒海的攻擊。王如玄在炒作軍宅上的道德爭議仍有待討論,不過因為她只是副總統,重要性較低,是以不妨來觀察朱立倫如何處理王如玄的炒房爭議。首先是「合法就是合於道德」,這種主張有問題。「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標準」這觀念雖然不盡正確,但至少突顯我們的道德標準與法律標準存在落差。因此朱立倫一再強調王如玄行為合法,其實沒辦法解釋為什麼這種行為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因為「合法」之事在道德上仍可能有錯。這就是你「怪怪感覺」的第一個來源。</p>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最近課綱中沒有包含《廉恥》遭北一女教師批評的事件,吵得轟轟烈烈,有人從課綱和教育的角度去談,有人從文言文與白話文的角度去說。但我們今天想討論的,是從心理學角度看道德發展這回事,也就是什麼是道德、道德怎麼發展出來,以及到底愈會說道理的人,道德概念是否真的更好、更會實踐。
    Thumbnail
    我們覺得道德是只有人類會在意的議題, 恕不知,動物也有道德感。 我們覺得真正的道德規範是靠理性思考出來的, 但實際上我們在判斷時是感性多過理性。 不過至少當我看到一個行為時,我能分辨它符不符合道德。對吧? 對嗎?
    那如何才能坐進此道得道奧呢?依墨天易經月光日來龍説,24日在後山的山頂上,飛碟從天而降之地點時空,在此時空地點裡,飛碟所發出的光,我們稱之為量子光
    Thumbnail
    如以現今之疫情之來源來説,就是飛彈導彈,因其爆炸後殺人,且殺傷力過於強大。因此有道之人都稱呼這個為不祥之物,並且不與它為伍。為什麼呢?
    Thumbnail
    道德經第三十不道章云:「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兵之後,必要凶年。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亡。」 縱觀當今世界列強,皆以兵強天下為第一優先,孰不知其事好,還大兵之後必有凶年.疫情者,
    Thumbnail
    留下不少「大眾婚戀小說」的日治時期作家吳漫沙,作品常有「新女性」「摩登女性」的形象描寫,以及現代與傳統觀念的拉鋸。而如今讀他留下的劇本作品中,我們竟能獲得類似「玫瑰包」的娛樂性——即便那娛樂性的成因可能不再是作者原先的企圖。
    Thumbnail
    《魯冰花》是鍾肇政第一部正式問世的長篇小說,憑藉此作他成為知名作家,開啟日後書寫大河長篇的契機。1989年小說改編成電影大獲好評,電視台日後的重播、主題曲的傳唱,使《魯冰花》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品,跨世代的閱聽記憶。   回顧鍾肇政的生命史,《魯冰花》的誕生其實並不容易,花開之後,也從未在臺灣社會消逝。
    Thumbnail
    從男女主角文鋼太與高文英身上可以看到兩種形式的人,文鋼太被內心的道德所束縛,他就像是用鎖鍊自縛手腳,把自己跟世上所有的道德價值綁成一體,然後去做那些「應該」做的事而不是自己心中想做的事。 高文英正好相反,他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一切,她缺乏同情心,憐憫心在她身上早已消失無蹤,她利用自己的財富與能力,
    Thumbnail
    <p>朱立倫提名王如玄為副手以來,國民黨在總統選戰的打法完全失焦,只能拼命防禦排山倒海的攻擊。王如玄在炒作軍宅上的道德爭議仍有待討論,不過因為她只是副總統,重要性較低,是以不妨來觀察朱立倫如何處理王如玄的炒房爭議。首先是「合法就是合於道德」,這種主張有問題。「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標準」這觀念雖然不盡正確,但至少突顯我們的道德標準與法律標準存在落差。因此朱立倫一再強調王如玄行為合法,其實沒辦法解釋為什麼這種行為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因為「合法」之事在道德上仍可能有錯。這就是你「怪怪感覺」的第一個來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