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有病的罪人(馬可福音2:1-17)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一、上週回顧:被名聲耽誤的道

上週的經文提到耶穌有教導的權威、趕鬼的權柄且能治病,因此在加利利地區很有名聲。不過,耶穌明確的告訴門徒:我來的目的是傳道,不是為了名聲。所以上禮拜給大家的功課:「跟隨耶穌的動機為何?是為了求道?還是為了名聲?」

上週的經文提到三個諷刺的點:

  1. 耶穌第一次趕鬼是在上帝的會堂,諷刺會堂有鬼沒上帝。
  2. 鬼認識耶穌是上帝的兒子,而人們卻不認識耶穌,甚至經學教師認為耶穌被鬼王附身。
  3. 鬼會聽耶穌的命令,不過人(痲瘋病人)不聽耶穌的命令四處宣揚,造成耶穌無法公然進城,看起來人比鬼還不如。

這三個諷刺,提醒我們跟隨耶穌的動機要正確,要讓上帝的道塑造我們的生命。所以,我們來做禮拜,最重要的是上帝的話,不是追求教會或自己的名聲、權威。

二、基督徒的病識感

今天的經文馬可福音2章1~17節,提醒我們一件事:「我們都是有病的罪人」。這句話很難聽,甚至無法接受,因為沒人會覺得自己有病,也不覺得自己是罪人。

在醫療上,如果病人沒有「病識感」,很難幫助病人恢復健康。

例如:醫生問:「你哪裡不舒服?」你回:「我沒有不舒服啊!」醫生很難幫你檢查。如果醫生幫你檢查說:「你血液很濃稠,要小心中風喔!」你回:「亂說,我吃的很清淡,而且固定運動、吃保健食品,怎麼可能中風。」

沒有病識感的病人,神仙來了也救不了。

在信仰上也一樣,如果基督徒沒有「病識感」,上帝來了也救不了。

例如:耶穌說:「你要學習謙卑。」你回:「我有啊!你看我比那個人還謙卑,一點都不驕傲。」

沒有病識感的基督徒,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自以為是」。所以,今天的經文,讓我們反省自己的病識感。

三、誰的信心?(2:1-5)

耶穌回到迦百農,許多人聚集在祂家聽祂講道,屋子及空地擠得水泄不通。有四個人抬著一個癱瘓病人沒辦法進去,所以就拆了屋頂,讓病人縋下去。那個時代屋頂是平的不是尖的,有梯子可以爬上去,而且結構是樹枝及黏土製作。

馬可福音2章5節:

「耶穌看見這些人的信心,就對那癱瘓病人說:『孩子,你的罪蒙赦免了。』」(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請問,耶穌是看到誰的信心?是癱瘓病人的信心?還是這些人的信心?

我們常聽人說:「你要有信心,病就會得到醫治。」我們著重的信心是「個人的信心」,不過,這段經文著重的是「團體的信心」。

其實,信仰需要同伴,信仰不是一個人的事。人都會有低潮、沒信心的時候,所以需要有人陪伴、祈禱,一起在信心的道路上成長。

我在網路看到一句話:「一個人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走得遠。」(忘記在哪看到)

例如:一個人讀經都是三分鐘熱度,不到一個禮拜,讀到出埃及就讀不出去。但一群人讀經不一樣,彼此提醒才有動力,至少可以維持一年以上。

所以,信仰的道路需要同伴,我們才能走得遠、信仰才會堅定。今天有洗禮的信徒,要知道,他們的信仰不是只有牧師的責任,同時也是大家的責任。

美國長老教會牧師奧伯格(John Ortberg)說:

「癱子的這群朋友有份共同的默契:信任對方、不怕自曝其短;以及值得信賴的牢靠信實。······面對軟弱與需要,大家仍彼此關愛、接納,並且相互服事,這就是褥子團契。」(《褥子團契》,奧伯格(John Ortberg),p65)

不過,教會團契的生活沒有這麼簡單、理想,我們不是彼此關愛、接納,更多是彼此傷害、拒絕。

四、何事容易?(2:6-11)

所以當耶穌對病人說:「孩子,你的罪蒙赦免了。」誰跳出來說話?

經學教師說:

「這個人竟敢說狂妄的話!除了上帝,誰有權赦罪呢?」(可2:7,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經學教師這句話情有可原,因為當時的信仰除了上帝有赦罪的權柄,其他的人不能濫用上帝的名。而且,他們不知道耶穌就是上帝的兒子,所以認為耶穌違背信仰的原則。

但是我們知道耶穌就是上帝,所以耶穌說:

「我要向你們證明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可2:10,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其實,馬可福音的主題就是證明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所以這段經文也是強調這點。

不過,有一句話很有趣,耶穌問經學教師:

「對這病人說『你的罪蒙赦免了』容易呢?還是說『起來,拿起你的褥子走』容易呢?」(可2:9,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不考慮只有上帝能赦免罪,你們認為,赦免別人的罪容易?還是叫癱瘓的人起來走容易?

癱瘓病人可能連名醫都束手無策,叫他起來走談何容易。若是比較赦免人的罪,看起來赦罪比較容易。

不過,赦免人的罪不簡單。例如:得罪我的人,我能從心底原諒嗎?酒駕撞我的人,我能原諒嗎?對我大小聲的人,我能原諒嗎?

牧師奧伯格(John Ortberg)說:

「人們有種傾向,以為能夠從神那得到赦免,而不需要赦免他人。」(《褥子團契》,奧伯格(John Ortberg),p234)

所以,教會團契生活不容易,理想是彼此關愛、接納,但現實是彼此傷害、拒絕,不然就是心裡的怨恨放不下。只要有人聚集的社會,就會發生傷害與拒絕,例如:戰爭、種族歧視、地位排擠、同溫層、你是我這派。

一群人雖然走得遠,但是不好走、容易有衝突,所以我們需要學習耶穌赦免的榜樣。

五、何事驚奇?(2:12)

耶穌吩咐癱瘓病人起來,不僅赦免癱瘓病人的罪,還醫治他的癱瘓。

馬可福音2章12節:

「那個人起來,立刻拿起褥子,在大家注視下走出去。大家非常驚奇,頌讚上帝說:『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請問大家驚奇什麼事情?

癱瘓病人起來走很驚奇,不是得到赦免很驚奇。帶癱瘓病人的四個人,他們一開始是等候醫治的神蹟,不是要看耶穌的赦免。所以我們的信仰也一樣,我們是要看醫治的神蹟?還是看耶穌的赦免?神蹟比較多人看,上傳YT、IG,點閱率一定第一名。

例如:NBA球星林書豪,2012年掀起一陣「林來瘋」,大家看的是神蹟,不是他背後的信仰支持。所以有的教會邀請林書豪做見證、開佈道大會,大家是慕名,而不是慕道。林書豪的見證沒有問題,最大的問題是跟隨的人們。

我認為最大的神蹟不是病得醫治、癌症不見;最大的神蹟是世界永無戰爭,每個國家願意赦免對方的罪、和平共處。

不過,為什麼我們無法和平共處?

例如:我願意放下成見,原諒對方不戰爭,但對方願意放下成見不戰爭嗎?我們會懷疑對方的誠信度,所以永遠是備戰狀態,以防對方不守信用。我知道國家必須保持備戰,因為國家是整體性,所以要保持懷疑的態度。

不過,我們人與人之間呢?我們可以信任對方,原諒對方的罪嗎?

台灣神學家宋泉盛牧師:

「赦免的力量是轉惡為善的力量,是把暴力變成憐憫的力量,是去憎恨生愛心的力量,是克服死亡肯定生命的力量。」(《生死大事》,宋泉盛,p192)

所以,我們如何赦免別人的罪,如何學習原諒,是我們基督徒很重要的功課。

六、誰是病人?誰是壞人?(2:13-17)

經文繼續寫道,耶穌治好癱瘓病人來到加利利湖邊,呼召收稅的利未。當時的社會偏見,多數人認為收稅的是叛國賊,因為他們幫羅馬政府收重稅。但耶穌卻呼召利未,還前往利未家吃飯,同桌的不是稅棍就是壞人,再一次引起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的質疑。

他們問門徒:

「他為什麼跟稅棍和壞人一起吃飯呢?」(可2:16,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對經學教師、法利賽人來說,耶穌是一個拉比(老師),有責任要保持宗教人員的形象,不應該與有罪之人一起吃飯。

耶穌聽見就說:

「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的目的不是要召好人,而是要召壞人。」(可2:17,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耶穌這句話很有名,我們很常使用這句話。不過,我們來思考一下,誰是健康的人?誰是有病的人?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對經學教師、法利賽人來說,稅吏、壞人是有病的人、是壞人。照經文的敘述的來看,稅吏、壞人應該就是耶穌要呼召的人。

不過,對我來說,我覺得經學教師、法利賽人也是有病的人,而且還病的不輕,因為他們非常自以為是、驕傲。

因此,我覺得耶穌這句話可以拉大視野來解釋,這個世界沒有健康的好人,都是有病的罪人。在上帝面前(或在耶穌面前),經學教師、法利賽人、稅吏、壞人,他們都是有病的罪人。

例如馬可福音10章17~18節,有一個財主跪在耶穌面對說:「良善的老師,我該做什麼才能夠得到永恆的生命呢?」耶穌問他:「你為什麼稱我良善呢?除了上帝一位以外,再也沒有良善的。」

除了上帝以外,再也沒有良善的。所以,誰才是耶穌要呼召「有病的罪人」?

我們每個人都是有病的罪人,所以根本不用比較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也不用種族歧視、黨派相鬥,因為我們一樣爛。

七、我們都是有病的罪人

我們一樣爛很重要,因為它能幫助我們赦免對方的罪,學習原諒對方。

神學家潘霍華牧師:

「在精神科醫師面前,我只可以是個病人,但在信徒弟兄面前,我卻敢於承認自己是個罪人。」(《褥子團契》,奧伯格(John Ortberg),p115)

如果爭吵的雙方,能同時思考自己是罪人,承認自己的盲點、錯誤,甚至誤解對方的意思,或許我們更能原諒對方的錯誤。

如同社會心理學家戴瑞(Daryl Van Tongeren)說:

「意識到自己的不可靠以及容易犯錯,或許能在他人冒犯你或犯下錯誤時,讓你多一分理解、耐心,以及仁慈。」(《謙遜:讓自己從自戀世界的陷阱中解放》,戴瑞·凡·湯格蘭(Daryl Van Tongeren),博客來電子書)

所以意識到自己是罪人很重要,能幫助我們學習原諒對方。

耶穌說祂來的目的不是呼召好人,是呼召壞人。我們受呼召成為基督徒,不是因為我多有能力,而是上帝憐憫我這個「有病的罪人」,我才能被祂呼召。

因此,我覺得要成為一位成熟基督徒,要像牧師奧伯格(John Ortberg)所說的:

「成熟的偉大標記之一,就是接受這個事實:人人有其『瑕疵』。」(《褥子團契》,奧伯格(John Ortberg),p14)

我們要謹記,人人都有「瑕疵」,我們一樣爛。所以這禮拜回去思考的功課:「我能否意識到自己是有病的罪人?」、「我要如何做才能意識到自己的過錯呢?」

盼望,在復活節的這天,我們同心原諒彼此,建立一個彼此接納的教會。


7會員
35內容數
每週講道篇,提供參考、複習用。 如有問題或引用錯誤,請不吝指教,協助我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馬的講章 的其他內容
社會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你認為人類先要生存下去,真相和名聲哪個比較重要?」(《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p118)
神學家齊克果:「當人們看到婚姻的真諦就會明白,為什麼越少,愛就越多。」(《愛、欲望、出軌的哲學》,哈洛德.柯依瑟爾(Harald Koisser )、歐依根.馬力亞.舒拉克(Eugen Maria Schulak ),p109)
荷西(Jose Luis Navajo):「上帝不會呼召已經裝備好的人,而是祂會裝備那些受祂呼召的人。」(《月光下的十字架》,荷西.路易斯.那瓦荷,p48)
神學家卡爾巴特說: 「『不順服上帝』指的是:不管我們是否相信上帝,我們將上帝置於一旁,在我們的內心、思想及生活上保留自身為所欲為的權利。或者在內心深處及外在的生活中,認為沒有上帝。」(《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p46)
羅馬書10章15節:「傳福音的人,他們的腳蹤多麽佳美!」 (寫於2024年2月22日,台東宣教聯盟二二八紀念活動文章講稿)
盧雲神父: 「如果沒有人注意、沒有人感激、沒有人理解我做的事,我要怎麼知道我是誰?我們愈是不安、愈是懷疑、愈是孤單,我們愈是想要受歡迎、被稱讚。遺憾的是,這樣的渴望永遠不會被滿足。得到的稱讚愈多,渴望的也就更多...就像是個無底洞,絕不可能被填滿。」(《向下的移動:基督的捨己之路》,盧雲,p62)
社會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你認為人類先要生存下去,真相和名聲哪個比較重要?」(《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p118)
神學家齊克果:「當人們看到婚姻的真諦就會明白,為什麼越少,愛就越多。」(《愛、欲望、出軌的哲學》,哈洛德.柯依瑟爾(Harald Koisser )、歐依根.馬力亞.舒拉克(Eugen Maria Schulak ),p109)
荷西(Jose Luis Navajo):「上帝不會呼召已經裝備好的人,而是祂會裝備那些受祂呼召的人。」(《月光下的十字架》,荷西.路易斯.那瓦荷,p48)
神學家卡爾巴特說: 「『不順服上帝』指的是:不管我們是否相信上帝,我們將上帝置於一旁,在我們的內心、思想及生活上保留自身為所欲為的權利。或者在內心深處及外在的生活中,認為沒有上帝。」(《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p46)
羅馬書10章15節:「傳福音的人,他們的腳蹤多麽佳美!」 (寫於2024年2月22日,台東宣教聯盟二二八紀念活動文章講稿)
盧雲神父: 「如果沒有人注意、沒有人感激、沒有人理解我做的事,我要怎麼知道我是誰?我們愈是不安、愈是懷疑、愈是孤單,我們愈是想要受歡迎、被稱讚。遺憾的是,這樣的渴望永遠不會被滿足。得到的稱讚愈多,渴望的也就更多...就像是個無底洞,絕不可能被填滿。」(《向下的移動:基督的捨己之路》,盧雲,p62)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這是一個母親觀察到孩子數學學習困難的故事,母親透過對話與陪伴幫助孩子慢慢克服挑戰,故事中分享了培養孩子解題勇氣的方法與心得。
Thumbnail
在生態教室的夜裡,一群男同志們總是會在這幾坪的野外小空間進行情慾流動與實踐,這當中偶爾會看見外國移工的臉孔,又或是鬢髮蒼蒼的老年同志穿梭在一群年輕男同志的群體之中,由於教室內並沒有燈光,僅能透過月光微弱的映照,來辨別當中是否有自己認識的人,也有人是先在外圍找到自己認識的朋友,再一起手牽手進入這昏暗看
Thumbnail
前些日,兒子從學校回來後與我分享說:「我們班上有七成的同學都在辦助學貸款。好像我們讀美工科的家庭負擔都好重!」所以在同學之間他們仍然少不了相互比較,但是比較後所得的結果好像都是一樣。   天真的兒子,比較不懂為何許多的家長總是為生活在拼命,因而對子女的教養總是採取放任的手段,尤其上了高中之後更是嚴
Thumbnail
人活著的每一刻, 都會面臨一連串的選擇, 那些無數的選擇, 造就了人生。
Thumbnail
       人類所謂的性別就如同太極所云「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今日身為女性的我們,前世也可能當過男性;今生是男性的我們,前世也可能身為女性。即便今生的我是陰性,內在也存在陽性的能量與特質;今生是陽性的我,內在也存有陰性的能量。陰與陽本就相互融合,互相協調,非人類所謂絕對的二元對立。       
Thumbnail
音樂在我們的生活裡,每時每刻的陪伴著人生的各個階段,所以我們都是有歌的人,我們真的都被寫在歌裡。 《我們都是有歌的人》是一本記錄與分享華語流行音樂在八O與九O年代輝煌的時代。作者姚謙(以下簡稱姚老師)分享他作詞及擔任音樂製作人、唱片公司管理職務的各種創作過程與經驗。
Thumbnail
冬天裡的凌晨時分,坐在亮著暖黃床頭燈的床邊,翻開了這本《我們都是有歌的人》,便跌入了書裡由音樂、時光、人生堆砌的空間裡,一發不可收拾的一篇章又一篇張的翻著,配上書裡所提及的歌當背景音樂,細細品味著每一首歌背後的故事,在他的文字當中沉醉,在他所分析的歌詞意涵領略了每首歌的意義。
Thumbnail
無論你是創作者或是聽眾,先當個聆聽生命與品味日常的人吧!而第一步,就是閱讀《我們都是有歌的人》。如果你不認識姚謙,別介意,請先認識他的歌詞,也許能說是慢慢認識姚謙的方式。不晚,一切都會是剛剛好。
Thumbnail
命運猶如一條生產線,只可惜年少的我們,都還只是半成品。所謂成功、珍惜、懂得愛,那都是經歷打磨後的完成品。而遺憾,是這條產線上無可避免的副產品。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這是一個母親觀察到孩子數學學習困難的故事,母親透過對話與陪伴幫助孩子慢慢克服挑戰,故事中分享了培養孩子解題勇氣的方法與心得。
Thumbnail
在生態教室的夜裡,一群男同志們總是會在這幾坪的野外小空間進行情慾流動與實踐,這當中偶爾會看見外國移工的臉孔,又或是鬢髮蒼蒼的老年同志穿梭在一群年輕男同志的群體之中,由於教室內並沒有燈光,僅能透過月光微弱的映照,來辨別當中是否有自己認識的人,也有人是先在外圍找到自己認識的朋友,再一起手牽手進入這昏暗看
Thumbnail
前些日,兒子從學校回來後與我分享說:「我們班上有七成的同學都在辦助學貸款。好像我們讀美工科的家庭負擔都好重!」所以在同學之間他們仍然少不了相互比較,但是比較後所得的結果好像都是一樣。   天真的兒子,比較不懂為何許多的家長總是為生活在拼命,因而對子女的教養總是採取放任的手段,尤其上了高中之後更是嚴
Thumbnail
人活著的每一刻, 都會面臨一連串的選擇, 那些無數的選擇, 造就了人生。
Thumbnail
       人類所謂的性別就如同太極所云「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今日身為女性的我們,前世也可能當過男性;今生是男性的我們,前世也可能身為女性。即便今生的我是陰性,內在也存在陽性的能量與特質;今生是陽性的我,內在也存有陰性的能量。陰與陽本就相互融合,互相協調,非人類所謂絕對的二元對立。       
Thumbnail
音樂在我們的生活裡,每時每刻的陪伴著人生的各個階段,所以我們都是有歌的人,我們真的都被寫在歌裡。 《我們都是有歌的人》是一本記錄與分享華語流行音樂在八O與九O年代輝煌的時代。作者姚謙(以下簡稱姚老師)分享他作詞及擔任音樂製作人、唱片公司管理職務的各種創作過程與經驗。
Thumbnail
冬天裡的凌晨時分,坐在亮著暖黃床頭燈的床邊,翻開了這本《我們都是有歌的人》,便跌入了書裡由音樂、時光、人生堆砌的空間裡,一發不可收拾的一篇章又一篇張的翻著,配上書裡所提及的歌當背景音樂,細細品味著每一首歌背後的故事,在他的文字當中沉醉,在他所分析的歌詞意涵領略了每首歌的意義。
Thumbnail
無論你是創作者或是聽眾,先當個聆聽生命與品味日常的人吧!而第一步,就是閱讀《我們都是有歌的人》。如果你不認識姚謙,別介意,請先認識他的歌詞,也許能說是慢慢認識姚謙的方式。不晚,一切都會是剛剛好。
Thumbnail
命運猶如一條生產線,只可惜年少的我們,都還只是半成品。所謂成功、珍惜、懂得愛,那都是經歷打磨後的完成品。而遺憾,是這條產線上無可避免的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