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對社群媒體逐漸有點失去原本分享經營的熱情,儘管在平台互動分享很有趣,但畢竟真正交心的朋友、廠商也就是固定,慢慢體會到朋友貴精不在多的道理,花更多時間和家人、知己相處比較實在,也有思索過不再繼續進行廣告交換。目前處在觀察期,或者更直白點稱作佛系經營,基本上不主動開源但也不排斥,有默契的合作夥伴就繼續,若單次性或者比較以流量導向而非內容的,自然也漸行漸遠,畢竟在合作的光譜上,我們已經不同調,能取代我的人也比比皆是。
話說回來,對於每個合作的機會個人依舊維持一派態度,抱持高度溝通、感激和敬業的風格去完成,一來是身為乙方的義務,同時也是個人始終如一的價值觀。有趣的是,近期的內容不論在觸及和互動方面皆和以往有落差,讓我不禁聯想到先前閱讀的一本好書「未來預演」,描述著我們的思維、習慣和潛意識以及周遭現行的事物好比一個量子場,它既如物質存在,又如能量般不存在,唯有習慣和意識改變,產生波函數塌陷,未來和現狀隨之改變。
書中印象最深刻的內容有兩個例子,主要描述作者的女兒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夢想著去義大利音樂學院之旅,作者鼓勵女兒用已經成功的方式去生活(也就是夢想達成,到義大利的情境下),最後意外地機會不逕自走,包含金錢的來源和機會的降臨;另一個案例是將受試者分為兩組,一組勤奮鍛鍊鋼琴,另一組花費相同的時間在腦海中演練但不是親手練習,結果發現兩者在神經突觸的連結情況下有雷同的效果。當然,身為醫療背景專業人員,我不可能完全買單,而且神經突觸並不等於實際呈現的表現,就好比跑步的最大攝氧量並不能直接換算至完賽時間。
但就書中內容、案例和自身經驗,未來預演帶來的魔力是確實有影響的,儘管無法科學量化去證明,還有書中有些個案我認為有點不切實際,例如透過心態的轉換讓末期的癌症不藥自癒,當然以我受過的專業訓練是無法認同的。
然而讀過這本書,讓我勾勒起三段近期發生的事,在感性和理性上算有效說服我。去年滯紐期間,天氣涼爽、環境多元、同儕訓練強度高,確實也投入時間精力練習,但事與願違,運動表現極度不如預期,當時對自己沒信心,總是揶揄自己差不多回不來了,事後回想也差不多從該念頭開始,先是合作已久的教練主動提出終止,不久後腿後肌開始出現不適,最嚴重必須得休跑的程度;
第二個案例發生在回台後,在求職過程中,心中有預想的公司是很自然不過的事,但心中的期望影響了波函數,三個月下來求職其實挺不順,往往On-site interview很多關然後收到感謝函,讓我覺得自己是否是個好人(誤,其實坦白來說對於信心還是挺挫折的,不過回過頭看,也許是自己的潛意識和習慣引領
第三個案例誠如開頭分享,究竟是社群媒體演算法修改? 還是意念所向? 我認為每個環節都有參與,同時讓我想起「臣服實驗」這本好書所提,就相信命運的安排吧!有很多案子可接,分享自己心得是一種喜悅,把時間留給重要的人,虛心檢討和學習他人的做法,也是另一種收穫
最後,換了教練,工作應該也快有個定局,開始預演在跑步訓練突破的光景,同時過著、想著,辦了一場成功的婚宴、擁有自己的家,嘗試用重返或者超越顛峰的方式生活,來做個實驗吧!
另外也勉勵自己,希望能重拾用文字咀嚼生活點滴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