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20240417
好像得在「依賴」這個主題多停留一會兒。
這是我的一個直覺,尤其是那些會給你帶來負面感受的「依賴」們。
今天我們就避開專家們的術語與論述好了,改以直接面對自己的感受的方式來談談看。如果你依賴他人,這讓你有負面的感受;或者他人依賴你,這讓你有負面的感受;還有一種,你依賴他人,這讓他人有負面的感受,而且你接收到這種負面感受的時候,你所產生的是負面的感受(抱歉,最後這句有點繞,但我不是在說廢話);最後,或許還有第四種情況,就是,你依賴他人,這帶給他人正面的感受,但是當你接受到別人表達的正面感受的時候,你所產生的是負面的感受?
看似越來越繞,但其實不然,核心很簡單,有三點:
一、以上都是圍繞「你的感受」,畢竟如果你連自己的感受都搞不清楚,就先不要臆測別人的感受,或試圖去解決別人領地範圍內的情緒了;
二、以上內容涉及「你對別人的依賴」和「別人對你的依賴」,依賴會從兩個方向發生,不會是單向的;
三、關於別人的感受,你接收不到就不算,你接收到別人的情緒之後還是要回到「你的感受」,然後今天我們只針對「負面的感受」做處理。
為何?如果你都無感,要麼「依賴」對你來說不是一個問題,要麼你還沒意識到有問題發生,前者你沒有動機去處理什麼,後者你沒有動力去處理什麼,那這篇你就不用繼續讀下去了。不過,又或者你是還不確定你的感受,或在想自己該有什麼感受,那可以參考這兩篇進行驗證,就是我讀與這個主題有關的兩本書的讀書筆記:《慣性討好》《突破關係困境的人格心理學(依賴型人格篇)》,文章的前面通常都是我的生活鹹談,你不喜鹽,就可以略過。
回到正題,並且一個一個來。
第一種:你依賴他人/物,並且你對此產生了負面的感受(這裡先撇開被依賴者的感受)。因為你判斷這種依賴超過了合理的範圍,會損害你或他人的利益。那麼,你要麼消除負面感受,要麼降低或消除這種依賴到你覺得合理的範圍內。
我可以舉一個極端例子,讓這個問題更顯而易見嗎?
小孩長大到2歲半到3歲的時候,會發展出「我想要自己來」的強烈動機,這時候如果周圍的大人如果想要提供幫助,他很可能會拒絕,如果大人非要介入不可,又缺乏相應的技巧,接著就非常有可能遭遇到小人兒的強烈的憤怒情緒,他希望能用上天賦予他的原始力量嚇阻你,給他自己來的空間;另一方面,如果他發現嘗試無效,無法靠自己的力量做到的時候,則會在連續的挫折感的刺激下,由憤怒轉悲慟,嚎啕大哭,不受安慰,有的會一邊哭一邊繼續嘗試,一邊還得繼續揮舞手臂防止身邊大人的不的方法的介入。
我不會說大人的軀體裡面還住著一個小孩,意指某人是巨嬰,而會說一個大人的身體裡可能住著許多個小孩,這些小孩代表著我們的內在,那些尚未獲得足夠的能力,需要繼續發成長以致成熟的不同面向。
如果你為了克服你對他人或他物的依賴,期間應該會感到痛苦沒錯,但試想如果繼續保持依賴的狀態,則可能會讓另一種痛苦更加漫長,如同對自己生命的某個部分判了無期徒刑。這種脫離依賴的過程很像三歲小兒想要靠自己的努力獲取能力,擁有更多自主權,最終能走向獨立。
成熟的人還能做到在這個過程中,遇到挫折的時候發展出自我安慰的能力,把眼淚變成珍珠,可以欣然接受別人的慰勞而不是代勞。我突然想到兩部電影,都在講非常獨立,取得極高成就的富翁,因為身體受創,而不得不依賴別人方方面面的照顧的時候,是如何從新發展出新的觀點,最終找回自尊,接納自己的故事。《第二次呼吸》和《我就要你好好的》。
我想到了事情的另一面,有人會為自己的不依賴而感受到負面情緒,那麼很可能你認為你的不依賴並不是獨立,而是逞強。然後,這得辨認一下是你自己的感受來的,還是別人對你的評價來的,比如大夥兒說你是「孤狼」「獨行俠」,換做別人聽了說不定還挺高興,覺得自己還蠻酷的,特立獨行,但換成你自己,你並不這麼覺得,你覺得這份「不依賴」的背後其實是孤立無援,其實你是想要依賴,卻沒有可依賴的對象,或依賴別人讓你感到害怕,所以你不得不「不依賴」。
你再看孩子,他們天生是不會有這樣的彆扭感受的,他們需要媽媽的時候,嗓門可以很大,認為他們的媽媽理應隨叫隨到,周到服務在其左右,滿足他們生理的,心理的,各種需求,「依賴」大人對他們來說是理所當然的天賦人權。他們是天真幼稚沒錯,但也很純真無邪。如果長大成人的我們,在「依賴」這件事情上能保有一份純真無邪,撇棄那份天真幼稚就好了。但常常啊,被我們撇棄的是那份純真,而不是天真。孩子和髒水都一起倒出去了,手上還留著一個空澡盆,空澡盆的名字叫做「我可以依賴誰」,還好我們的心理資本不是孩子,丟出去就沒得救了,它還撿得回來。
所謂保有純真,是毫無偏見與批判的接納自己想要依賴,也需要依賴的天性,所謂撇棄天真,是想要依賴,還得有的放矢,停下來判斷不同情境下的依賴對你和他人來說是否合理,你能接受到哪種程度的依賴而不會對自己產生負面的感受,這意味著你會靠著這份依賴得到你的生存所需,成長所需,成熟所需,而別人也不會因此受到傷害。
然後,也給別人回應的機會與自由吧,因為我們比三歲小兒更成熟,不會扯著嗓門試圖脅迫媽媽快來。
一個不小心,關於第一種依賴就講了這麼多,看來剩下的三種要之後再講了。
讓我在最後的結尾羅列一下,我觀察到的依賴的面向類型:經濟,個人能力,情感,做決定的能力,食物,還有網絡媒體及其提供的內容也可能是依賴的對象。
如果依賴或不依賴的行為本身(而非他人對此的反饋)讓你有負面的感受(再次強調重點是你的感受如何),希望我上面所說的能對你有幫助。
不想過度依賴別人的,請閱讀《自私的藝術》,想要適度依賴別人的,請閱讀《他人的力量》。
人類啊,相愛吧,我們都是長行的旅客,通向同一個歸宿。冰心的這句話出現在我的腦門,不錯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