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洛姆《To have or to be》:從擁有模式到存在模式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聽podcast股癌聽到謝孟恭分享他帶著兒子去百貨公司的兒童區的故事,他告訴兒子今天可以挑兩樣玩具帶回家,然而兒子對免費的遊樂設施更有興趣,就單純快樂玩,不太在乎可以買玩具這件事。兒子的反應讓謝孟恭有點意外,他也喜歡兒子這樣,這故事讓我想到了佛洛姆的擁有與存在

raw-image



佛洛姆認為現代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的影響)導致人們對佔有和控制的迷戀而逃避了存在。

他在1976年出版的《To have or to be》一書中提出了兩種生活模式:擁有模式(to have)與存在模式(to be)。



我相當同意佛洛姆的觀點,現代社會確實:

  1. 讓人更容易選擇「擁有模式」
  2. 「擁有模式」讓人走向無止境的忙碌、不滿、與衝突
  3. 「擁有模式」讓人活的空虛,不自覺地走在虛無主義

而且在2024年的今天表現得更為明顯。

擁有模式|to have

擁有模式是一種基於擁有和控制物質財產的生活方式。這種模式的核心是「我有什麼」,在這種模式下的人們藉由佔有資產或無形的事物(如:賺錢、升官、結婚、生子)來確立自己的身份和價值,而花較少注意力在內在的自我實現、愛和創造性的活動。這種模式會帶來忙碌、安全感但無法迎來深刻有意義的體驗

存在模式|to be

這種模式關注的是「我如何成為自己」而不是「我擁有什麼」。於存在模式中,人們尋求的是當下的體驗、創造性的表達、和真實的自我。也會包含較多的自我探索、自我懷疑,存在模式會讓人害怕、也讓人勇敢。


比較擁有與存在模式

比較擁有與存在模式

雖然上述介紹明顯偏袒存在模式,但身為現代人我也很能夠體會:

擁有方便又放心

如同像佛洛姆另一本著作《逃避自由》指出的,活出自我這樣主動、自由的行為也伴隨著責任與壓力。而當代社會給予了「擁有模式的人」各種明確、看起來也很正確的目標去追尋,多讀書、多升官、多賺錢、多出國、多吃美食拍美照...世上有數不清的美好事物等著你去擁有,而且一旦踏上這條路後,就算遇到存在危機,也能夠看著照片告訴自己過得不錯、每年都完成了好多事情、擁有了地位、擁有了美感,肯定算是成功又充實。

存在模式活起來吃力不討好

相對於擁有模式,存在模式要花更多力氣對自己提問、自我懷疑、抉擇、勇敢做自己,而且許多精彩、有意義的經驗難以具體、明確的累積。

以職涯選擇為例
  • 擁有模式能夠給出相當明確的指引,就是更多、更好、更累積,人生就是努力、然後擁有更多、然後快樂、再繼續,一點毛病都沒有。
  • 存在模式意味著你要不斷對目前的工作與職涯自省、探問各種人生意義或工作價值這種大問題、勇敢地做出改變、放棄去擁有或已累積的。也因為缺乏累積,在這條活出自己的路上得依靠自我支持。


自我支持:社群媒體的讓現代人淡化的能力

自我支持 vs. 從環境或他人尋得支持。

現在社群媒體的普及使得人們越來越習慣從環境中獲得支持和認可。每當我們發布一條貼文、分享一張照片、或表達一個觀點,我們都在期待來自朋友、家人甚至陌生人的回饋或讚。這種方便又即時的回饋強化了我們向環境尋求認可的依賴,減少個體練習自我支持的機會。

隨之而來的,這種依賴外在支持的行為模式、同時也讓我們忽略了內在的需求和價值觀、難以進行深刻的反思和自我成長。這也使我們難以習慣存在模式,畢竟手機總是如此方便、滑開就是環境支持、就能進入另一個世界。


小結

  • To have or to be:Erich Fromm提出了「擁有模式」與「存在模式」,「存在模式」提倡真正的自我實現與尋找生命的深層意義,鼓勵人們從物質的捆綁中解放出來、也可避免人們走向虛無主義
  • 資本主義下的默認模式:在今日資本主義社會,「擁有模式」成了大多數人更偏愛的、默認的選擇,這導致了對物質的追求及因此引發的內心空虛。Fromm出書時就有這個問題,現在問題更嚴重了。


不過存在模式也沒有那麼困難或抽象,之後會再寫一篇關於日常用詞用語的擁有和存在模式,可以從改變用字增加存在的程度。




6會員
11內容數
哲學、心理、諮商、社會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永久測試版 的其他內容
心中那些充實、滿足、豐富的感受在這些正面評價出來之後,有種怪怪的感覺。 可能是因為評價,讓我從豐富、多樣、模糊的感受降維成片面的感受:具體而單調。 語言是意義的家,若不找個詞彙定調,當下豐富、模糊的感受可能隨時間消散、沒有記憶點。 語言是意義的家,找到詞彙記住了,但到底記住了什麼呢?
心中那些充實、滿足、豐富的感受在這些正面評價出來之後,有種怪怪的感覺。 可能是因為評價,讓我從豐富、多樣、模糊的感受降維成片面的感受:具體而單調。 語言是意義的家,若不找個詞彙定調,當下豐富、模糊的感受可能隨時間消散、沒有記憶點。 語言是意義的家,找到詞彙記住了,但到底記住了什麼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存在型生活模式和儀式感之間的聯繫,並從心理學、社會學和文化研究的角度討論了儀式感的多重功能。同時,文章也闡述了存在型生活模式與工具型生活模式的對立以及異化的影響。
Thumbnail
愛某一個人並不只是一種強烈感情,它還是一個決定、一個判斷和一個承諾。
今天清明祭祖, 回想前兩天閱讀心理學大師佛洛姆的'逃避自由', 領悟到清明祭祖現代的意義在於'建立連結'. 佛洛姆提到, 人類脫離母親子宮, 失去與母體的連結. 兒童從意識到自己與外在世界的區別, 就開始了發展自我的過程, 一方面抗拒父母,學校和社會給他們的命令, 教導與保護; 但一旦擺脫這些外加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佛洛姆的心理學如何與現代社會對話,幫助我們解開人類心理的謎團,重新認識自我。從他的批判對現代社會的觀察,到對個體心理問題的釐清,佛洛姆的著作具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Thumbnail
心理學大師佛洛姆(Erich Fromm)所著的《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ing),之所以能成為世人們百讀不厭的不朽經典,在於其橫跨時間與地域的普遍性,愛,之所以能成為一門藝術,乃是因為它需要學習、打磨與鍛鍊,它是需要培養的一種生活實踐能力。
Thumbnail
愛情,是一輩子的修煉。有些人至死都在追尋,有些人得到過後又失去。你對「愛」的印象是什麼?是求不得的曹植《洛神賦》還是充盈在愛中,克里姆特的《吻》? 不管是哪種。佛洛姆如是說:「沒有愛,人類連一天也不能存在。」
Thumbnail
生而為人,愛是我們的本能,我們渴望被愛,花了很多時間學習給予愛、接受愛。祝福我們都能在愛中找到自己;並相信自己「值得被愛,能夠去愛」。
Thumbnail
愛的實踐,愛是每個人終極和真實的需要。
Thumbnail
『人可以成為什麼』 對每個人而言,都有一些事情是他最有可能成為的,有一些事情是他絕對不可能成為的。很多人把生命浪費在設法成為他們不能成為的,忽略了他們可能成為的。
Thumbnail
埃里希.佛洛姆(Erich Fromm),德國古典心理學家,是佛洛伊德以後最重要的精神分析理論專家之一,不過他除了繼承佛洛伊德之外,更是不停後設/批判佛洛伊德理論的重要人物。佛洛姆著作等身,《愛的藝術》是他的第六本著作,將「愛」作為理論,分析人類「愛」的共同「本質」。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存在型生活模式和儀式感之間的聯繫,並從心理學、社會學和文化研究的角度討論了儀式感的多重功能。同時,文章也闡述了存在型生活模式與工具型生活模式的對立以及異化的影響。
Thumbnail
愛某一個人並不只是一種強烈感情,它還是一個決定、一個判斷和一個承諾。
今天清明祭祖, 回想前兩天閱讀心理學大師佛洛姆的'逃避自由', 領悟到清明祭祖現代的意義在於'建立連結'. 佛洛姆提到, 人類脫離母親子宮, 失去與母體的連結. 兒童從意識到自己與外在世界的區別, 就開始了發展自我的過程, 一方面抗拒父母,學校和社會給他們的命令, 教導與保護; 但一旦擺脫這些外加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佛洛姆的心理學如何與現代社會對話,幫助我們解開人類心理的謎團,重新認識自我。從他的批判對現代社會的觀察,到對個體心理問題的釐清,佛洛姆的著作具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Thumbnail
心理學大師佛洛姆(Erich Fromm)所著的《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ing),之所以能成為世人們百讀不厭的不朽經典,在於其橫跨時間與地域的普遍性,愛,之所以能成為一門藝術,乃是因為它需要學習、打磨與鍛鍊,它是需要培養的一種生活實踐能力。
Thumbnail
愛情,是一輩子的修煉。有些人至死都在追尋,有些人得到過後又失去。你對「愛」的印象是什麼?是求不得的曹植《洛神賦》還是充盈在愛中,克里姆特的《吻》? 不管是哪種。佛洛姆如是說:「沒有愛,人類連一天也不能存在。」
Thumbnail
生而為人,愛是我們的本能,我們渴望被愛,花了很多時間學習給予愛、接受愛。祝福我們都能在愛中找到自己;並相信自己「值得被愛,能夠去愛」。
Thumbnail
愛的實踐,愛是每個人終極和真實的需要。
Thumbnail
『人可以成為什麼』 對每個人而言,都有一些事情是他最有可能成為的,有一些事情是他絕對不可能成為的。很多人把生命浪費在設法成為他們不能成為的,忽略了他們可能成為的。
Thumbnail
埃里希.佛洛姆(Erich Fromm),德國古典心理學家,是佛洛伊德以後最重要的精神分析理論專家之一,不過他除了繼承佛洛伊德之外,更是不停後設/批判佛洛伊德理論的重要人物。佛洛姆著作等身,《愛的藝術》是他的第六本著作,將「愛」作為理論,分析人類「愛」的共同「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