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與錯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你越在意對錯,
就越害怕犯錯,只能做對,
你的人生就會越感侷限,
因為你只想看做對的部分,只接納做對的自己,
長久下來,就容易形成僵化與控制,
而要突破這個界線,就要多嘗試,
告訴自己:即使做錯,也是一個經驗,只要不重蹈覆轍就好;

我們不是為了做對才來到這裡,
是為了體驗,為了好奇與求知,
如果只是按照過去的去做,待在舒適圈裡,
就不會有突破已知的喜悅,探索生命的樂趣,
而那,恰恰是靈魂之旅最想要經驗與體驗的,
也是身為人最需要憶起的。

26會員
769內容數
<<提供卡巴拉天使療癒、基礎靈魂藍圖解讀、心靈對談分享>> 認識自己是一輩子的事,愛自己是一輩子的學習,這個空間分享我認識自己的過程,除了見證自己的生命經驗,也但願啟發所有接觸者心中的內在之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anuya心靈內在空間 的其他內容
所有的一切都是整體的一部分,只是意識和觀點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詮釋, 所以選擇看見什麼,怎麼詮釋就很重要。
角色不會讓人迷失自己,會迷失的是意識和觀點, 不是某個角色「應該」怎麼演,而是我們「想要」怎麼演。
自我之愛,始於接納, 你是自己穩定安全的避風港, 即使外面狂風驟雨,你內在也風平浪靜。
不要因為花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在上面,而覺得可惜,捨不得離開, 當我們執著於不再適合的事物,反而花費更多的力氣在不快樂的事情上。
你的是非對錯,不代表是別人的, 對差異和不同保持尊重與接納,是關係和諧的基礎。
選擇用愛去轉化恐懼, 你就建構了一個新的信念模式、新的行為、新的自己。
所有的一切都是整體的一部分,只是意識和觀點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詮釋, 所以選擇看見什麼,怎麼詮釋就很重要。
角色不會讓人迷失自己,會迷失的是意識和觀點, 不是某個角色「應該」怎麼演,而是我們「想要」怎麼演。
自我之愛,始於接納, 你是自己穩定安全的避風港, 即使外面狂風驟雨,你內在也風平浪靜。
不要因為花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在上面,而覺得可惜,捨不得離開, 當我們執著於不再適合的事物,反而花費更多的力氣在不快樂的事情上。
你的是非對錯,不代表是別人的, 對差異和不同保持尊重與接納,是關係和諧的基礎。
選擇用愛去轉化恐懼, 你就建構了一個新的信念模式、新的行為、新的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COVID-19疫情肆虐的漫長三年間,自行車滿足短途移動的需求商機,被極大化地激發出來 致使當時整個自行車產業,呈現爆發式的增長榮景,普遍業績斐然 這種「蛋塔效應」留下了兩大後遺症: 一把疫情時期特殊需求解釋為未來常態需求 二是當時貨櫃航運塞港多採取超額庫存政策 這篇就是是目前產業現況的探索
「我才是對的,為什麼這麼顯而易見的道理你們都不懂?」——你曾經這麼想過嗎?   若要回顧我過去近三十年來的歲月裡學到最重要的經驗是什麼,那絕對是從去思考對錯這件事情裡得到的經驗。   過去的我曾經相信這個世界上一定存在著能符合、解釋所有現象的共同真理,所以當我更年輕時,看著網路上報章雜誌或是討論
Thumbnail
生命教育的探索不僅僅是找到確切答案的過程,更多的是一種自我成長和理解的旅程。每個人的經驗和理解都是獨特的,人生中的許多難題,與其聽別人的答案,不如在實踐與體驗中找到自己的答案!每一段思考的過程,都是生命的禮物。
Thumbnail
倘若有一把公正的尺,可以衡量對與錯,是否所有人都搶著擁有它,當我們徬徨無助時,需要指引方向時,是否擁有這把尺,來導引我們做出正確的決定。 選擇影響後來的結果,當初的抉擇影響之後的命運,倘若沒有慎選,將陷入一場惡運泥沼裏,帶來不安和痛苦。 是非、對錯、正反、加減、乘除…等,這些是存在巳久的判斷定理
Thumbnail
五行派八字:選擇的對與錯 前幾天去朋友那邊,這朋友因為事業上的成功,要我幫他鑑定新的辦公室,然後就說到他跟他朋友合股的事情。
Thumbnail
【在生活的藝術中,人同時是藝術家又是他手中的藝術品,是雕塑家也是大理石,是病人也是醫生。】佛洛姆《心理分析與倫理學》
Thumbnail
我們從來都沒有學習「如何爭執」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時刻:要執行一個專案計畫時,跟同事的意見僵持不下;跟伴侶吵架,卻發現根本就不是在吵同一件事;想說服政治立場不同的人,卻引來更大的怒火。或是,你相當堅持肉燥飯是「肉燥飯」,不是「滷肉飯」,而且一定要加香菜。 我們對爭執長期以來就抱有負面的看法,而傾向逃避
Thumbnail
Mick Haupt on Unsplash 選舉過去了!在我寫的這個時候,其實早已經結束了投票時間,來到開票時刻,也然而,你們看到此篇文章時,也已經經過好幾個月的時間。誰勝誰負,誰心裡都有盤算,也然而,那不能代表什麼。在我們思考政治在選舉參與了多少程度,以及現在談到了選舉,我們似乎就有了很鮮明的
Thumbnail
在我教課的過程中,時常有學生會一直問說:「老師,我這樣做對嗎?」若不是明顯的遺漏畫面或是元件,我通常會想先知道:「你為什麼這樣設計呢?」 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下,我們做事情很容易像考試一樣,需要有「很明確的答案」才有信心能繼續往前,但對於我來說,每次上課內容,除了知識理念是必須完整的給予學生以外,在設計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COVID-19疫情肆虐的漫長三年間,自行車滿足短途移動的需求商機,被極大化地激發出來 致使當時整個自行車產業,呈現爆發式的增長榮景,普遍業績斐然 這種「蛋塔效應」留下了兩大後遺症: 一把疫情時期特殊需求解釋為未來常態需求 二是當時貨櫃航運塞港多採取超額庫存政策 這篇就是是目前產業現況的探索
「我才是對的,為什麼這麼顯而易見的道理你們都不懂?」——你曾經這麼想過嗎?   若要回顧我過去近三十年來的歲月裡學到最重要的經驗是什麼,那絕對是從去思考對錯這件事情裡得到的經驗。   過去的我曾經相信這個世界上一定存在著能符合、解釋所有現象的共同真理,所以當我更年輕時,看著網路上報章雜誌或是討論
Thumbnail
生命教育的探索不僅僅是找到確切答案的過程,更多的是一種自我成長和理解的旅程。每個人的經驗和理解都是獨特的,人生中的許多難題,與其聽別人的答案,不如在實踐與體驗中找到自己的答案!每一段思考的過程,都是生命的禮物。
Thumbnail
倘若有一把公正的尺,可以衡量對與錯,是否所有人都搶著擁有它,當我們徬徨無助時,需要指引方向時,是否擁有這把尺,來導引我們做出正確的決定。 選擇影響後來的結果,當初的抉擇影響之後的命運,倘若沒有慎選,將陷入一場惡運泥沼裏,帶來不安和痛苦。 是非、對錯、正反、加減、乘除…等,這些是存在巳久的判斷定理
Thumbnail
五行派八字:選擇的對與錯 前幾天去朋友那邊,這朋友因為事業上的成功,要我幫他鑑定新的辦公室,然後就說到他跟他朋友合股的事情。
Thumbnail
【在生活的藝術中,人同時是藝術家又是他手中的藝術品,是雕塑家也是大理石,是病人也是醫生。】佛洛姆《心理分析與倫理學》
Thumbnail
我們從來都沒有學習「如何爭執」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時刻:要執行一個專案計畫時,跟同事的意見僵持不下;跟伴侶吵架,卻發現根本就不是在吵同一件事;想說服政治立場不同的人,卻引來更大的怒火。或是,你相當堅持肉燥飯是「肉燥飯」,不是「滷肉飯」,而且一定要加香菜。 我們對爭執長期以來就抱有負面的看法,而傾向逃避
Thumbnail
Mick Haupt on Unsplash 選舉過去了!在我寫的這個時候,其實早已經結束了投票時間,來到開票時刻,也然而,你們看到此篇文章時,也已經經過好幾個月的時間。誰勝誰負,誰心裡都有盤算,也然而,那不能代表什麼。在我們思考政治在選舉參與了多少程度,以及現在談到了選舉,我們似乎就有了很鮮明的
Thumbnail
在我教課的過程中,時常有學生會一直問說:「老師,我這樣做對嗎?」若不是明顯的遺漏畫面或是元件,我通常會想先知道:「你為什麼這樣設計呢?」 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下,我們做事情很容易像考試一樣,需要有「很明確的答案」才有信心能繼續往前,但對於我來說,每次上課內容,除了知識理念是必須完整的給予學生以外,在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