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超越對與錯:意見不合,收穫更多!──《意見不同,還是可以好好說》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從來都沒有學習「如何爭執」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時刻:要執行一個專案計畫時,跟同事的意見僵持不下;跟伴侶吵架,卻發現根本就不是在吵同一件事;想說服政治立場不同的人,卻引來更大的怒火。或是,你相當堅持肉燥飯是「肉燥飯」,不是「滷肉飯」,而且一定要加香菜。
我們對爭執長期以來就抱有負面的看法,而傾向逃避或掩飾它。在「以和為貴」的最高原則底下,我們隱藏了內心真正的想法,扼殺創造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或者,我們一廂情願地認為爭執一定能改變對方、解決問題,卻發現大多時候只是體現權力的鬥爭,而與事實無關。
《意見不合,還是可以好好說》Why Are We Yelling?: The Art of Productive Disagreement這本書中,作者巴斯特‧班森(Buster Benson)就指出,我們認為爭執不好,是因為我們從來都沒有好好學習「如何爭執」。他認為,當我們用建設性的方式來爭執,反而更有可能建立成功的關係、企業與社群。意見不合,才是群體健康的象徵!
但是,我們要怎麼用建設性的方法,透過爭執來為我們帶來新的解方呢?我分享本書三個我認為很有收穫的觀念,供大家參考。

第一,分辨爭執的三個領域。

遇到爭執時,我們首先產生的情緒往往是焦慮,因為事情不如自己想的那樣,而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我們往往會否認對方的觀點,或是急著證明自己是對的,以降低自己的焦慮。
例如,伴侶最近不滿你陪他的時間越來越少,所以要求你放更多注意力在他身上。但你很不服氣,因為你幾乎把工作以外的時間都花在他身上了,你認為他睜眼說瞎話!你覺得他無理取鬧,但他覺得你很自私。爭執僵持不下,每次的相處都讓你感到很有壓力。
作者指出,我們可以試著在焦慮感襲來的時候,分辨爭執中的三個領域,分別是理性領域感性領域實用性領域
  • 理性領域著重數據跟證據,所以會問:我到底花幾小時又幾分鐘在對方身上?
  • 感性領域著重價值觀與意義,所以會問:為什麼陪伴對我們來說很重要?陪伴的意義是什麼?
  • 實用性領域著重行動的效益,所以會問:要如何改變我們的相處模式,才會讓彼此更舒服?
我們很常過度依賴理性領域,認為只要探觸到「真相」,事情就解決了。然而,很多隱藏在背後的情緒,卻沒有得到舒緩(感性領域)。如此一來,無論最後的解決方案看起來多「理性」或「實用」,對當事人來說不一定是有意義的。
很可能,原先以為的時間多寡問題,背後呈現的是陪伴品質的問題(人在,心卻不在)。當我們學習透過這三個領域,覺察自己現在到底在爭執些什麼,就比較能給出合理的回應以及建設性的行動。

第二,善用「可能性之聲」。

當爭執發生的時候,我們內心自然會產生許多聲音。例如:「為什麼不照公司的傳統去做?」「為什麼你不聽我的?」「給我看證據!」「這不科學。」「這不可能成功的。」「算了,我不想跟你吵了。」「別管我,就照你說的做吧。」
這些聲音,都是避免爭執在當下持續擴大的權宜之計。但是,它們沒辦法為衝突找到真正合宜的解決方案,反而讓問題繼續沉在檯面下,宛如被拔掉的雜草,根長得越來越深。
但是,我們還有另一種聲音,是「可能性之聲」。它會問:「我們可能錯過了什麼?」「我們能用現在有的東西,做些什麼事情去改善?」「非得要二選一嗎?有沒有第三個選項?」「我們還可以尋找什麼新的資源或觀點,以產生新的對話呢?」
可能性之聲不立即解決衝突,而是讓衝突待一會兒,讓它引導大家去挖掘意見不合的接觸點,引發好奇心。我們永遠都無法以短期勝利的心態解決所有分歧,而是要針對問題背後的根源,耐心地打造一個真誠討論的文化,讓所有人都能訓練察覺問題、尋找交集、提出解方等思維能力。

第三,提出好問題,不推測他人想法。

在衝突的當下,我們往往會急著「為他人代言」,假定對方的想法與意圖,並用各種理由駁斥他。例如:你認為那些明明可以打疫苗卻沒打的人,就是「自私、不為他人著想」;你認為那些每天消耗大量塑膠袋與塑膠吸管的店家,就是「漠視全球暖化的短視近利者」;你認為那些不願意投票的人,就是「不會國家著想的劣質公民」。
然而,這種揣測他人意圖的習慣,總是造成更多的刻板印象與尖酸刻薄的言論,對於討論的品質毫無幫助。作者認為,我們要學習只為自己發言,並提出好問題,邀請其他人也為自己發言
例如,我們可以說:「我會接種疫苗,我也認為這樣能夠提高國家的群體免疫力,這是在防疫期間對大家最好的選擇。或許我不知道你顧慮的點是什麼,你可以說說為什麼你不願意施打疫苗嗎?」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聆聽他人的故事、進入對方的世界,運用可能性之聲來擁抱對立的觀點,增進自己的同理能力。
如果以「對與錯」來當作討論的基礎,就只會帶來更激烈的「對與錯」。然而,當我們以「你的故事是什麼?」作為討論的基礎,就能帶來更多可能性,容納新的世界觀與產生具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結語:吵得有意義

讀完本書,我的心得是,只要是人,都不喜歡被否定,而是渴望彼此理解。唯有容許爭執的出現,分辨爭執的領域,並耐心地尋找更多可能性,才能「吵得有意義」。
《意見不同,還是可以好好說》是一本很實用的書籍,用字簡潔、圖文並茂,特別適合給帶領公司團隊的人、社會議題的倡議者或想改善人際溝通環境的夥伴。透過本書,我們可以學習放下執著、學習冒險、學習在衝突中找到意想不到的驚喜!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關於各種書的心得與評論,內容涵蓋社會學、哲學、心理學、科學、神學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克莉斯蒂娃的克萊恩手裏劍│《弒母:梅蘭妮.克萊恩的痛苦、瘋狂與創造》書評《弒母:梅蘭妮‧萊恩的痛苦、瘋狂與創造》是克莉斯蒂娃出版於 2000 年的女性的天才三部曲之二,另外兩位女性天才是思想家漢娜・鄂蘭 (Hannah Arendt) 與作家柯蕾特 (Colette)。在日後的著作中,克莉斯蒂娃仍不時談到寫作這三部曲的至關切點。我認為也有助於我們以作者的角度,去回想及沈
Thumbnail
avatar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
2023-12-13
【台中室內設計】我家的童趣圖書館│鯨魚書架│大膽用色活潑透天宅│靜享閱讀時光│設計坪數40坪│綻緣空間設計推薦今天是要開箱我大學同學的新家,喜歡童趣、獨特設計的話,可以參考看看~我個人覺得很像小朋友的遊樂園,可以玩可以鑽,果然很有他的個性! 以下是同學角度,正文開始: 我覺得現在大部分裝潢看起來都很像,木紋啊、白色啊,而我和我老婆就是想和人家不一樣,所以先開了設計要求,才去找適合的設計公司。
Thumbnail
avatar
艾瑪娘的小日子
2023-12-03
不衝突,不愛情?│《佛洛伊德的椅子》書評一位新手小學老師在認識班上小朋友的過程中,她觀察到小明同學常常欺負莎莉同學,她便帶著為莎莉抱不平的心態,去詢問班上其他小朋友,到底小明為甚麼這麼討厭莎莉。其他小朋友一聽,就露出驚訝的表情,搶著糾正說:「老師,不是呀!小明是很喜歡莎莉的!」聽完以後,老師就更不解了,小朋友們只好幫忙解釋:「因為他不想讓
Thumbnail
avatar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
2023-11-13
一味追求好公關,世界不會更關公│《教出殺人犯 I:你以為的反省只會讓人變得更壞》書評華人教育文化很強調犯錯就得接受罰懲,而且是要看到犯錯者誠心誠意的表達出悔意,最好是小孩哭著說「我知道錯了…」,彷彿這樣就確保了對方真的悔過,然後審判者老師,或家長,便會心滿意足。 我常常想,事情是有這麼簡單就好囉! 許多時候,只是(恐懼)懲罰本身迫使犯錯者表達悔意,但結果往往像那些幫助罰抄「我以
Thumbnail
avatar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
2023-10-03
無盡的「少年」:《海獸之子》的精神分析│《日本經典動畫指南》書評「少年」與「少女」是日本動畫的一個長期大主軸,如電影: 新世紀福音戰士:碇真嗣和明日香的童年創傷與自戀補償(我寫過兩篇,可搜女人迷的關鍵字)。 你的名字:三葉和瀧在災難的創傷後,如何重新找尋離散與錯位的自我與他者碎片。 聲之形:將也與硝子在霸凌與被霸凌的路上,如何得到同理、罪惡的救贖、寬恕。
Thumbnail
avatar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
2023-08-24
【書評】《超男進化論》追求卓越,超越過去的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看是美好的人生卻還是存在著煩惱,我想這就是人性的根本,人總是會不由自主的關注起自己的劣勢,然而這些煩惱也確實大大影響了自己。 這本書的兩位作者「詹斯敦」與「劉軒」這兩位看似美好的人生,一個是擁有在海外知名的大企業老闆,一個是擁有高學歷知識份子,如今再人生上還是有著煩惱。 我認為追求卓越的人,往往也會
Thumbnail
avatar
漢克魏 「漢克魏景觀站」
2023-07-09
【書評心得】直覺思維:你超越邏輯的快速決策天賦本書是一本我非常推薦有質量的書之一,本書提到許多很有意思的社會科學內容,本心得無法依序分享,挑一些我認為有意思,以及認為是重點的部分跟大家分享。 一、直覺思維:運動員接球:一般提到直覺,可以想到跟邏輯呈現相反的決策過程...
Thumbnail
avatar
素還真
2023-05-02
如何才能把你的人生/生意經營得更好?[120法則]|《超越期待》|書評為對方提供超越期待的東西,讓更多的人開心、感動、才能收穫驚喜。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把客戶對服務的期望值設定為100分,那麼企業就應該做到120分的水平。這個20%是概數,其含義就是比期望的多出一點。 1、做生意,思利他 那么怎么做到呢? 2、重視和對方見面的前七秒,你的禮儀價值百萬
Thumbnail
avatar
🔥香港TVB火柴人🔥
2022-02-25
【書評】面對別離,放不下的不是逝去的時光,而是數不完的回憶:《好好再見 不負遇見》收到三采的邀請閱讀這本淡雅的愛情小說,喜歡山料文字中的溫柔,也喜歡他刻畫專屬於90後的青春故事。 但可惜的是,即便不再害怕孤獨,仍舊難以挽回留有遺憾的故事。
Thumbnail
avatar
微讀
2021-12-28
書評│高行健《一個人的聖經》─中國小說史最特殊的「自傳性」贖罪──文學與藝術(19)高行健要說的「人生最痛」,往往未必真的能說出,它通常也並非小說技巧可以駕馭體現的。高行健打心底就無意扮演先知上帝,救贖世人。《一個人的聖經》的書名就表明了小說本身是個私貨聖經,而其真正的面貌是赤裸裸的揭露人生最痛苦的人性枷鎖─「罪惡感─贖罪─自我懲罰」。
Thumbnail
avatar
陳華夫hwafuchen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