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超越對與錯:意見不合,收穫更多!──《意見不同,還是可以好好說》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從來都沒有學習「如何爭執」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時刻:要執行一個專案計畫時,跟同事的意見僵持不下;跟伴侶吵架,卻發現根本就不是在吵同一件事;想說服政治立場不同的人,卻引來更大的怒火。或是,你相當堅持肉燥飯是「肉燥飯」,不是「滷肉飯」,而且一定要加香菜。
我們對爭執長期以來就抱有負面的看法,而傾向逃避或掩飾它。在「以和為貴」的最高原則底下,我們隱藏了內心真正的想法,扼殺創造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或者,我們一廂情願地認為爭執一定能改變對方、解決問題,卻發現大多時候只是體現權力的鬥爭,而與事實無關。
《意見不合,還是可以好好說》Why Are We Yelling?: The Art of Productive Disagreement這本書中,作者巴斯特‧班森(Buster Benson)就指出,我們認為爭執不好,是因為我們從來都沒有好好學習「如何爭執」。他認為,當我們用建設性的方式來爭執,反而更有可能建立成功的關係、企業與社群。意見不合,才是群體健康的象徵!
但是,我們要怎麼用建設性的方法,透過爭執來為我們帶來新的解方呢?我分享本書三個我認為很有收穫的觀念,供大家參考。

第一,分辨爭執的三個領域。

遇到爭執時,我們首先產生的情緒往往是焦慮,因為事情不如自己想的那樣,而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我們往往會否認對方的觀點,或是急著證明自己是對的,以降低自己的焦慮。
例如,伴侶最近不滿你陪他的時間越來越少,所以要求你放更多注意力在他身上。但你很不服氣,因為你幾乎把工作以外的時間都花在他身上了,你認為他睜眼說瞎話!你覺得他無理取鬧,但他覺得你很自私。爭執僵持不下,每次的相處都讓你感到很有壓力。
作者指出,我們可以試著在焦慮感襲來的時候,分辨爭執中的三個領域,分別是理性領域感性領域實用性領域
  • 理性領域著重數據跟證據,所以會問:我到底花幾小時又幾分鐘在對方身上?
  • 感性領域著重價值觀與意義,所以會問:為什麼陪伴對我們來說很重要?陪伴的意義是什麼?
  • 實用性領域著重行動的效益,所以會問:要如何改變我們的相處模式,才會讓彼此更舒服?
我們很常過度依賴理性領域,認為只要探觸到「真相」,事情就解決了。然而,很多隱藏在背後的情緒,卻沒有得到舒緩(感性領域)。如此一來,無論最後的解決方案看起來多「理性」或「實用」,對當事人來說不一定是有意義的。
很可能,原先以為的時間多寡問題,背後呈現的是陪伴品質的問題(人在,心卻不在)。當我們學習透過這三個領域,覺察自己現在到底在爭執些什麼,就比較能給出合理的回應以及建設性的行動。

第二,善用「可能性之聲」。

當爭執發生的時候,我們內心自然會產生許多聲音。例如:「為什麼不照公司的傳統去做?」「為什麼你不聽我的?」「給我看證據!」「這不科學。」「這不可能成功的。」「算了,我不想跟你吵了。」「別管我,就照你說的做吧。」
這些聲音,都是避免爭執在當下持續擴大的權宜之計。但是,它們沒辦法為衝突找到真正合宜的解決方案,反而讓問題繼續沉在檯面下,宛如被拔掉的雜草,根長得越來越深。
但是,我們還有另一種聲音,是「可能性之聲」。它會問:「我們可能錯過了什麼?」「我們能用現在有的東西,做些什麼事情去改善?」「非得要二選一嗎?有沒有第三個選項?」「我們還可以尋找什麼新的資源或觀點,以產生新的對話呢?」
可能性之聲不立即解決衝突,而是讓衝突待一會兒,讓它引導大家去挖掘意見不合的接觸點,引發好奇心。我們永遠都無法以短期勝利的心態解決所有分歧,而是要針對問題背後的根源,耐心地打造一個真誠討論的文化,讓所有人都能訓練察覺問題、尋找交集、提出解方等思維能力。

第三,提出好問題,不推測他人想法。

在衝突的當下,我們往往會急著「為他人代言」,假定對方的想法與意圖,並用各種理由駁斥他。例如:你認為那些明明可以打疫苗卻沒打的人,就是「自私、不為他人著想」;你認為那些每天消耗大量塑膠袋與塑膠吸管的店家,就是「漠視全球暖化的短視近利者」;你認為那些不願意投票的人,就是「不會國家著想的劣質公民」。
然而,這種揣測他人意圖的習慣,總是造成更多的刻板印象與尖酸刻薄的言論,對於討論的品質毫無幫助。作者認為,我們要學習只為自己發言,並提出好問題,邀請其他人也為自己發言
例如,我們可以說:「我會接種疫苗,我也認為這樣能夠提高國家的群體免疫力,這是在防疫期間對大家最好的選擇。或許我不知道你顧慮的點是什麼,你可以說說為什麼你不願意施打疫苗嗎?」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聆聽他人的故事、進入對方的世界,運用可能性之聲來擁抱對立的觀點,增進自己的同理能力。
如果以「對與錯」來當作討論的基礎,就只會帶來更激烈的「對與錯」。然而,當我們以「你的故事是什麼?」作為討論的基礎,就能帶來更多可能性,容納新的世界觀與產生具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結語:吵得有意義

讀完本書,我的心得是,只要是人,都不喜歡被否定,而是渴望彼此理解。唯有容許爭執的出現,分辨爭執的領域,並耐心地尋找更多可能性,才能「吵得有意義」。
《意見不同,還是可以好好說》是一本很實用的書籍,用字簡潔、圖文並茂,特別適合給帶領公司團隊的人、社會議題的倡議者或想改善人際溝通環境的夥伴。透過本書,我們可以學習放下執著、學習冒險、學習在衝突中找到意想不到的驚喜!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關於各種書的心得與評論,內容涵蓋社會學、哲學、心理學、科學、神學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原來都是發炎惹的禍? 憂鬱症、焦慮症、失眠、肥胖、失智、心臟病、糖尿病、慢性疼痛、呼吸道症狀,這些大大小小的身心疾病,看似屬於不同科別要處理的醫療領域。然而,隨著生物醫學的知識累積,大家漸漸發現有一個核心的運轉機制正主導人體的大多數疾病,那就是發炎。 發炎?長期以來,我們對發炎的認知不外乎是長青春痘
到底什麼是「批判思考」? 你喜歡「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嗎?近年來,台灣逐漸重視批判思考,認為它是學生具備的重要能力。但到底什麼是「批判思考」?在一些名詞前加上「批判」兩字的意義為何?任何主張自己是做「批判性研究」的學者,真的夠「批判」嗎? 在《洞見:像社會學家一樣批判思考
不再叛逆,代表生命的成熟嗎?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人為什麼會有「叛逆期」?比較簡單的答案,是源於青春期賀爾蒙的變化,使孩子更易用激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雖然這造成許多父母的困擾,但似乎隨著時間一過,孩子就變得懂事體貼,不會那麼叛逆了。但是,我常在想,不再叛逆,是意味著生命的成熟,抑或是生命的退縮呢
人腦不如電腦? 你喜歡學習嗎?談到學習,是痛苦的經驗,還是令人振奮的回憶呢?在台灣的教育(至少我小時候),大多以重複練習、背誦記憶等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就算討厭那個科目,還是要把它們吞下去,以應付升學考試。 但是,隨著科技的進展,幾乎任何知識都能在Google查得到,那我們又為何要待在教室這麼「沒效
從社會學的觀點解釋自殺原因 根據衛福部的資料統計,雖然自殺早已跌落國人十大死因排名多年,但自殺卻顯著地成為青少年的第二大死因:從2018年的193人,成長到2020年的257人,增幅33.2%。而台灣社會針對自殺的防治,大多以心理輔導(學校輔導老師、張老師專線)、增設物理性的防跳機制(防護網)、或增
為什麼知識讓我們更疏離? 近年來,升學主義的思維不斷在台灣被檢視與批判,大家不甘於以「競爭」的角度看待學習,卻又不得不被捲入這龐大的競爭體系中。大學的普設,非但沒有讓學生更清楚自己對該學科的熱情,反而成為另類的「職業訓練所」,彷彿文憑是獲取更好工作機會的門票。 如今人們讀大學,不是為了與群體一同追尋
原來都是發炎惹的禍? 憂鬱症、焦慮症、失眠、肥胖、失智、心臟病、糖尿病、慢性疼痛、呼吸道症狀,這些大大小小的身心疾病,看似屬於不同科別要處理的醫療領域。然而,隨著生物醫學的知識累積,大家漸漸發現有一個核心的運轉機制正主導人體的大多數疾病,那就是發炎。 發炎?長期以來,我們對發炎的認知不外乎是長青春痘
到底什麼是「批判思考」? 你喜歡「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嗎?近年來,台灣逐漸重視批判思考,認為它是學生具備的重要能力。但到底什麼是「批判思考」?在一些名詞前加上「批判」兩字的意義為何?任何主張自己是做「批判性研究」的學者,真的夠「批判」嗎? 在《洞見:像社會學家一樣批判思考
不再叛逆,代表生命的成熟嗎?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人為什麼會有「叛逆期」?比較簡單的答案,是源於青春期賀爾蒙的變化,使孩子更易用激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雖然這造成許多父母的困擾,但似乎隨著時間一過,孩子就變得懂事體貼,不會那麼叛逆了。但是,我常在想,不再叛逆,是意味著生命的成熟,抑或是生命的退縮呢
人腦不如電腦? 你喜歡學習嗎?談到學習,是痛苦的經驗,還是令人振奮的回憶呢?在台灣的教育(至少我小時候),大多以重複練習、背誦記憶等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就算討厭那個科目,還是要把它們吞下去,以應付升學考試。 但是,隨著科技的進展,幾乎任何知識都能在Google查得到,那我們又為何要待在教室這麼「沒效
從社會學的觀點解釋自殺原因 根據衛福部的資料統計,雖然自殺早已跌落國人十大死因排名多年,但自殺卻顯著地成為青少年的第二大死因:從2018年的193人,成長到2020年的257人,增幅33.2%。而台灣社會針對自殺的防治,大多以心理輔導(學校輔導老師、張老師專線)、增設物理性的防跳機制(防護網)、或增
為什麼知識讓我們更疏離? 近年來,升學主義的思維不斷在台灣被檢視與批判,大家不甘於以「競爭」的角度看待學習,卻又不得不被捲入這龐大的競爭體系中。大學的普設,非但沒有讓學生更清楚自己對該學科的熱情,反而成為另類的「職業訓練所」,彷彿文憑是獲取更好工作機會的門票。 如今人們讀大學,不是為了與群體一同追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本文探討佛洛姆對人性的理解,特別是《人心》一書中提出的惡的三種形式:戀屍癖、自戀和亂倫共生,並分析人性善與惡之間的矛盾。透過對人性本質的哲學思考,本文旨在引導讀者反思選擇善的自由及其重要性,強調在科技發展的時代,對生命的敏感度和覺察力不可或缺。
Thumbnail
在現今社群媒體充斥的時代,我們對即時新聞感到越來越疲倦,這篇文章探討了群體認同與共享美好事物的重要性。透過英國倫理學家歐唐納文的觀點,我們瞭解到群體的形塑與道德反思之間的關聯。社會的多元價值與文化責任迫使我們反思自身的行為與愛的對象,並在資訊過載中尋找真正的共同連結。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為何要信任科學,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科學不僅是知識的集合,更是社會活動的結果。透過同儕審查和多元的科學社群,我們才能構建對科學的信任。文章引導讀者思考:科學知識如何在社群共識下形成,以及在面對科學爭議時,我們應如何評估風險與行動。信任科學是提升社會福祉與理性思考的必要步驟。
Thumbnail
淚腺壞掉,是哭不出來,還是淚水潰堤?或許,是潰堤後的抽離,進到話語難以到達的深淵,同時又抓著話語的浮木,勉強倚靠生命純粹的浮力。 在一來一往的書寫,看見他們深度的自我剖析、破碎的受苦經驗、以及因受苦看見「另一世界」的驚奇。
Thumbnail
當惡霸進入教會 教會時常發生醜聞。牧者濫用金錢或性騷擾/性侵害會友的爆料,每年層出不窮。但近幾年,美國有越來越多牧者不是因為性醜聞離開教會,而是因為「霸凌」(bully)。例如,在2020年全球知名的教會植堂網絡Acts 29董事會投票決定,開除執行長Steve Timmis,理由是他「濫用權力」
Thumbnail
《弒母:梅蘭妮‧萊恩的痛苦、瘋狂與創造》是克莉斯蒂娃出版於 2000 年的女性的天才三部曲之二,另外兩位女性天才是思想家漢娜・鄂蘭 (Hannah Arendt) 與作家柯蕾特 (Colette)。在日後的著作中,克莉斯蒂娃仍不時談到寫作這三部曲的至關切點。我認為也有助於我們以作者的角度,去回想及沈
Thumbnail
一位新手小學老師在認識班上小朋友的過程中,她觀察到小明同學常常欺負莎莉同學,她便帶著為莎莉抱不平的心態,去詢問班上其他小朋友,到底小明為甚麼這麼討厭莎莉。其他小朋友一聽,就露出驚訝的表情,搶著糾正說:「老師,不是呀!小明是很喜歡莎莉的!」聽完以後,老師就更不解了,小朋友們只好幫忙解釋:「因為他不想讓
Thumbnail
華人教育文化很強調犯錯就得接受罰懲,而且是要看到犯錯者誠心誠意的表達出悔意,最好是小孩哭著說「我知道錯了…」,彷彿這樣就確保了對方真的悔過,然後審判者老師,或家長,便會心滿意足。 我常常想,事情是有這麼簡單就好囉! 許多時候,只是(恐懼)懲罰本身迫使犯錯者表達悔意,但結果往往像那些幫助罰抄「我以
Thumbnail
「少年」與「少女」是日本動畫的一個長期大主軸,如電影: 新世紀福音戰士:碇真嗣和明日香的童年創傷與自戀補償(我寫過兩篇,可搜女人迷的關鍵字)。 你的名字:三葉和瀧在災難的創傷後,如何重新找尋離散與錯位的自我與他者碎片。 聲之形:將也與硝子在霸凌與被霸凌的路上,如何得到同理、罪惡的救贖、寬恕。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本文探討佛洛姆對人性的理解,特別是《人心》一書中提出的惡的三種形式:戀屍癖、自戀和亂倫共生,並分析人性善與惡之間的矛盾。透過對人性本質的哲學思考,本文旨在引導讀者反思選擇善的自由及其重要性,強調在科技發展的時代,對生命的敏感度和覺察力不可或缺。
Thumbnail
在現今社群媒體充斥的時代,我們對即時新聞感到越來越疲倦,這篇文章探討了群體認同與共享美好事物的重要性。透過英國倫理學家歐唐納文的觀點,我們瞭解到群體的形塑與道德反思之間的關聯。社會的多元價值與文化責任迫使我們反思自身的行為與愛的對象,並在資訊過載中尋找真正的共同連結。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為何要信任科學,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科學不僅是知識的集合,更是社會活動的結果。透過同儕審查和多元的科學社群,我們才能構建對科學的信任。文章引導讀者思考:科學知識如何在社群共識下形成,以及在面對科學爭議時,我們應如何評估風險與行動。信任科學是提升社會福祉與理性思考的必要步驟。
Thumbnail
淚腺壞掉,是哭不出來,還是淚水潰堤?或許,是潰堤後的抽離,進到話語難以到達的深淵,同時又抓著話語的浮木,勉強倚靠生命純粹的浮力。 在一來一往的書寫,看見他們深度的自我剖析、破碎的受苦經驗、以及因受苦看見「另一世界」的驚奇。
Thumbnail
當惡霸進入教會 教會時常發生醜聞。牧者濫用金錢或性騷擾/性侵害會友的爆料,每年層出不窮。但近幾年,美國有越來越多牧者不是因為性醜聞離開教會,而是因為「霸凌」(bully)。例如,在2020年全球知名的教會植堂網絡Acts 29董事會投票決定,開除執行長Steve Timmis,理由是他「濫用權力」
Thumbnail
《弒母:梅蘭妮‧萊恩的痛苦、瘋狂與創造》是克莉斯蒂娃出版於 2000 年的女性的天才三部曲之二,另外兩位女性天才是思想家漢娜・鄂蘭 (Hannah Arendt) 與作家柯蕾特 (Colette)。在日後的著作中,克莉斯蒂娃仍不時談到寫作這三部曲的至關切點。我認為也有助於我們以作者的角度,去回想及沈
Thumbnail
一位新手小學老師在認識班上小朋友的過程中,她觀察到小明同學常常欺負莎莉同學,她便帶著為莎莉抱不平的心態,去詢問班上其他小朋友,到底小明為甚麼這麼討厭莎莉。其他小朋友一聽,就露出驚訝的表情,搶著糾正說:「老師,不是呀!小明是很喜歡莎莉的!」聽完以後,老師就更不解了,小朋友們只好幫忙解釋:「因為他不想讓
Thumbnail
華人教育文化很強調犯錯就得接受罰懲,而且是要看到犯錯者誠心誠意的表達出悔意,最好是小孩哭著說「我知道錯了…」,彷彿這樣就確保了對方真的悔過,然後審判者老師,或家長,便會心滿意足。 我常常想,事情是有這麼簡單就好囉! 許多時候,只是(恐懼)懲罰本身迫使犯錯者表達悔意,但結果往往像那些幫助罰抄「我以
Thumbnail
「少年」與「少女」是日本動畫的一個長期大主軸,如電影: 新世紀福音戰士:碇真嗣和明日香的童年創傷與自戀補償(我寫過兩篇,可搜女人迷的關鍵字)。 你的名字:三葉和瀧在災難的創傷後,如何重新找尋離散與錯位的自我與他者碎片。 聲之形:將也與硝子在霸凌與被霸凌的路上,如何得到同理、罪惡的救贖、寬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