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成為興趣的項目是什麼,成就感才是維持學習的最大要素。小時候最喜歡體育,可能因為躲避球躲得好;最喜歡閱讀,可能因為都能理解內容;最喜歡上健身房,可能體態漸漸變得優美......。如果老是被躲避球k到、讀不懂書、減肥不成功,那應該不會是興趣,而是需要花毅力去努力的項目,一怠惰,就容易放棄了。
很多家長會疑惑,「彈琴不應該是興趣嗎,怎麼都不自己去練琴?」要知道,彈已經會了的曲子的確是興趣,練習還不會的曲子是要毅力。所以老師的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學生「馬上會」、「第一次彈琴就上手」、「鋼琴速成」,(所以這些關鍵字才會在網上有很高的搜尋率呀~)。
有些老師會為了讓學生有興趣,直接給幾首他喜歡的歌曲,我認為這不是長久之計,一開始可能很有效,但是因為基礎不扎實,學這些喜歡的歌時,他自己很能體會到——彈琴真不簡單!所以練習幾首之後,放棄的想法可能會漸漸萌生。
因此,我會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小心安排進度;確認每一個音符都會了,才能進下一個進度。例如do、re、mi,找遍教材中這三音的曲子,一直到〈瑪莉的小綿羊〉。這時候學生的成就感會開始提升,「我會彈歌曲了,好簡單!」接下來才又是下個進度安排,可能是左手的si,一樣也是都會了才可以繼續進行。
教學中經常收到半途放棄的轉學生,我觀察幾乎都是讀不懂譜,回家已經無法靠記憶力練習,造成練琴時的痛苦。那就是進度編排太任意,或是急著跑進度。
除了內隱的學習上要有成就感,外顯的成就感也要適時給予。不論是比賽、檢定、發表會,甚至簡單地錄影上傳分享,都是成就感。我會根據學生的特質選擇他可以承受的痛苦項目進行。比賽的曲子往往一準備就是一年,曲子也要精雕細琢,而且是有勝負名次的;檢定、發表會的要求可以較低,但是也要有一定程度;最後就是錄影,鼓勵他把自己的某首曲子練習好,上傳分享、留作紀念。
有時接到一些從團體鍵盤班轉為個別班的學生,他們的興趣胃口被養大太多了——彈琴就是要快樂、回家不太需要練習、手指也不太需要站好,甚至不太會看譜,他只會彈上課學的那一首曲子,然後,不有趣就不想彈了。
這就是一直以興趣餵養的學琴方式。我認為這樣的興趣培養,並沒有幫助學生往真正的學習昇華,只是在討好。
所以如果老師能仔細安排學生的進度,因為曲子不再是難以駕馭,就能增加學生回家複習的意願,這時候就要常常灌輸觀念——如果進度想要更快,就要練習更多次!可能之前每天練5次,既然10次可以更厲害,那就來努力看看,練成有了成就感,就再更努力。一步一步地,變得更有毅力了。學生就不是只有興趣在支撐學琴,他有更高遠的目標,想要彈一手好琴、想要上台、想要自己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