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不吝指正)
要論述心理師該碰政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這似乎只關於心理師自己的價值抉擇,但在我的學習裡,這同時也是個案的權益議題。社會正義諮商(Social Justice Counseling, SJC.)是個強調心理師該進行倡議行動的一個取向,有學者稱之為諮商心理學的第五勢力 (Ratt, 2009),倡議有三個層面,分別為:個案、社區、政治(Toporek & Daniels, 2018)。
我今天想要談的是政治層面的倡議。這幾天有二個重大的新聞,一個是「立法院通過選罷法、憲訴法、財劃法修正案」,二是「高師大自降國格跑去跟對岸的諮商平台合作…對方在宣傳他們的時候使用了「中國台灣」的字眼,引起了所有高師大諮商心理所畢業的系友們不爽。合作人包括徐西森、卓紋君等人」(于玥,2024)。
依照Bronfenbrenner(1994)生態系統的觀點,人是鑲嵌在社會文化脈絡中的,不可能真空存在。同樣的,心理師、個案也是社會文化脈絡中的一份子,我們怎麼可能不談政治環境對我們的影響呢?
你可能覺得有點虛無飄渺,我們以香港的反送中運動為例,香港中文大學從2019年6月21日到7月21日所做的調查顯示,有四成民眾認為社會紛爭是影響精神健康的原因(楊智強,2020)。在Ni等人(2019)於Lancet發表的研究資料裡,在反送中運動之後,憂鬱症與PTSD的盛行率都有提升。
我們除了要知道政治環境對我們的影響之外,也應該要「主動改變」政治環境,這就是系統層面的倡議。可以從林雨佑等人(2024)的文章出看出立法院通過選罷法、憲訴法、財劃法修正案的實質影響。
為什麼那麼多心理師願意支持LGBTQ+族群,但對於台灣的國家主權的議題卻避而不談?高師大附設的和平諮商所以「中國台灣」的名義與中國合作關乎我們在國際上的定位,與中國的欺壓行為到底是在「保衛國土」還是「以強逼弱」。不可否認的,統獨與自我認同、戰爭與心理健康是有關係的,心理師如何覺察自己的政治行為對社會環境、個案的影響是重要的。
為什麼心理師不願意碰政治呢?彭仁郁(2022)「倘若治療師避開了政治,是否也同時避開了追索症狀成因的機會,甚至複製了參與創傷形構與固著的噤聲命令?解嚴超過三十年的台灣,本土心理療癒的專業空間是否已經真正解嚴?」
【參考文獻】
于玥(2024)https://www.threads.net/@qiuroth/post/DDylF98zdvQ?xmt=AQGzNWclK1kcIm8u71OLXqNX5Na4QEweqXDIU7Y7Vv3dgQ
林雨佑、嚴文廷、許詩愷(2024)立院激烈衝突後通過選罷法、憲訴法、財劃法修正案:罷免連署、大法官違憲裁判門檻提高,中央增釋3千億給地方。報導者。https://www.twreporter.org/a/kmt-tpp-lawmakers-pass-three-amendments-include-constitutional-court-procedure-act
楊智強(2020年1月6日)說不出口的集體創傷:反送中半年,心裡有傷的香港人該何去何從?報導者。https://www.twreporter.org/a/hong-kong-extradition-law-traumatized-hongkonger?fbclid=IwAR23TGdQBB7vLy845riqCxbDAt88v65ic9ZsFG3I5IM5pg1V8E0e_TA45JI
彭仁郁(2022)「不要碰政治」?-轉型正義療癒工程的心理學介入。本土心理學研究, 57,3-83。
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2018). ACA Advocacy Competencies (Updated 2018)
https://www.counseling.org/docs/default-source/competencies/aca-advocacy-competencies-updated-may-2020.pdf
Ni, Michael Y et al. (2019). Depression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uring major social unrest in Hong Kong: a 10-yea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he Lancet, 395(10220), 273-284.
Ratts, M. J. (2009) Social Justice Counseling: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a Fifth Force Among Counseling Paradigms. The Journal of Humanistic Counseling,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48(2), 160-172.
作者:李秉修
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學士畢
(即將成為)亞洲大學心理系諮商心理組碩士生
窮學獨立出版社老闆
Logo為邱顯翔心理師所繪
若想與繪者合作請Email:vito1682009@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