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商・迷你辭典|修通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修通(working-through)

23/100・距離考試77天

  • 來源:
    佛洛伊德(S.Freud)・精神分析
  • 意涵:
    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認為人格是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 ego)所組成,彼此之間的能量互相流通、影響。例如人格如果由享樂原則的本我過於支配,則會造成能量的滯留而使得個體無法發揮應有的功能;又或者是個體無意識地使用防衛機轉來壓抑焦慮也會導致能量淤積。因此透過精神分析,藉由自由聯想、夢的解析等技術來達到人格改變、問題解決的過程便稱為「修通」。
  • 應用:
    在了解個案的人格結構與心理動力(psychodynamics)的脈絡下所組織起來的治療過程,讓分析師更能對個案的問題癥結形成概念化的假設。協助其探索童年早期的各種潛意識題材及自我防衛方式後,讓個案學會接受自己的防衛模式,並且瞭解其動機為何。過程中隨著舊有模式不再造成困擾,個案得以選擇新的生活方式,這便是修通後能達成之效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泛型浪漫
7會員
52內容數
擷取日常,無疑是泛型浪漫
泛型浪漫的其他內容
2024/12/27
家庭重塑(family reconstruction) 家庭重塑是應用於改變歷程的技術之一,藉由探討與模擬原生家庭的互動關係,從經驗中探索自我、找尋新的意義並重新建構符合家庭成員需求的互動模式。
Thumbnail
2024/12/27
家庭重塑(family reconstruction) 家庭重塑是應用於改變歷程的技術之一,藉由探討與模擬原生家庭的互動關係,從經驗中探索自我、找尋新的意義並重新建構符合家庭成員需求的互動模式。
Thumbnail
2024/12/25
交易理論(transactional theory) 林涵提出交易理論,認為引發許多邊緣人格失調的問題持續不斷的原因,是因為個體生體上的情緒調節能力失控,與成長於失效的環境兩者交互作用下的結果。
Thumbnail
2024/12/25
交易理論(transactional theory) 林涵提出交易理論,認為引發許多邊緣人格失調的問題持續不斷的原因,是因為個體生體上的情緒調節能力失控,與成長於失效的環境兩者交互作用下的結果。
Thumbnail
2024/12/24
退化作用(regression) 退化作用是指在遭逢壓力或挑戰時,個體會遁入不成熟且不恰當的行為反應中,就如同退化回早已發展過的不成熟階段,目的在於降低焦慮感。
Thumbnail
2024/12/24
退化作用(regression) 退化作用是指在遭逢壓力或挑戰時,個體會遁入不成熟且不恰當的行為反應中,就如同退化回早已發展過的不成熟階段,目的在於降低焦慮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去透視一個人潛意識想法的方法有許多,如通過他的失誤動作(口誤、筆誤)、謊言、幻想、白日夢等等,但精神分析最關注也最著力探究的,仍是夢境,一如佛洛伊德在《夢的詮釋》中的名言: 夢的詮釋是通往潛意識心智活動的知識之皇家大道
Thumbnail
去透視一個人潛意識想法的方法有許多,如通過他的失誤動作(口誤、筆誤)、謊言、幻想、白日夢等等,但精神分析最關注也最著力探究的,仍是夢境,一如佛洛伊德在《夢的詮釋》中的名言: 夢的詮釋是通往潛意識心智活動的知識之皇家大道
Thumbnail
別以期待的心去看心靈雞湯並祈求能夠獲得幸福和安定 萬物自有不同的豐盛等著我們,路邊的一片葉子、一朵枯萎的花,甚至是不起眼的石頭,也都經歷過一番徹骨。 《自我的追尋》    佛洛姆是我很喜歡的一位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他思考整合各派系學的互動問題,而不是以二元對立方式去展開分析
Thumbnail
別以期待的心去看心靈雞湯並祈求能夠獲得幸福和安定 萬物自有不同的豐盛等著我們,路邊的一片葉子、一朵枯萎的花,甚至是不起眼的石頭,也都經歷過一番徹骨。 《自我的追尋》    佛洛姆是我很喜歡的一位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他思考整合各派系學的互動問題,而不是以二元對立方式去展開分析
Thumbnail
當我們願意發自內心去面對一切、轉化一切,療癒才會真正的發生!療癒是一種自我成長,一種了解自我的通道。 自從疫情到來之後,越來越多夥伴開始意識到獨處、內觀的重要性,從前,大家都是不停地忙著手上的工作,不停地看著五花八門的資訊與追逐物質的生活,很少去思考,哪些是屬於我們真正的需求,是靈魂渴望的真正生活
Thumbnail
當我們願意發自內心去面對一切、轉化一切,療癒才會真正的發生!療癒是一種自我成長,一種了解自我的通道。 自從疫情到來之後,越來越多夥伴開始意識到獨處、內觀的重要性,從前,大家都是不停地忙著手上的工作,不停地看著五花八門的資訊與追逐物質的生活,很少去思考,哪些是屬於我們真正的需求,是靈魂渴望的真正生活
Thumbnail
佛登主張,自性並非到中年時期才影響個體化的歷程,他認為自性與自我透過「解體與再整合」(deintegration and reintegration)的動態關係,從兒童期就開始形塑個人的內在世界與外在環境。 麥可佛登對於分析心理學領域貢獻卓越,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他對自性在兒童期發展的見解。佛登主張
Thumbnail
佛登主張,自性並非到中年時期才影響個體化的歷程,他認為自性與自我透過「解體與再整合」(deintegration and reintegration)的動態關係,從兒童期就開始形塑個人的內在世界與外在環境。 麥可佛登對於分析心理學領域貢獻卓越,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他對自性在兒童期發展的見解。佛登主張
Thumbnail
精神分析是自我理解與自我解放的工具 佛洛姆(Erich Fromm)無疑是個多產的作家,大眾對佛洛姆的印象多半是出版至今快70年的經典之作《愛的藝術》。身為社會心理學家、哲學家、精神分析師,他總能用睿智且獨到的眼光為社會與個人的疾病作出診斷。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對人性的關懷與對社會的批判。他不
Thumbnail
精神分析是自我理解與自我解放的工具 佛洛姆(Erich Fromm)無疑是個多產的作家,大眾對佛洛姆的印象多半是出版至今快70年的經典之作《愛的藝術》。身為社會心理學家、哲學家、精神分析師,他總能用睿智且獨到的眼光為社會與個人的疾病作出診斷。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對人性的關懷與對社會的批判。他不
Thumbnail
從丰先生半推半強迫的幫我預約了心理諮商以後,我開始了解自己的某些行為,看似沒有
Thumbnail
從丰先生半推半強迫的幫我預約了心理諮商以後,我開始了解自己的某些行為,看似沒有
Thumbnail
將修行二字剖析來看,你會以為是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為,其實不然。
Thumbnail
將修行二字剖析來看,你會以為是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為,其實不然。
Thumbnail
2015.07.08修 我研究所的旅程 現在其實已經到了尾聲 我記得我剛進入時,一直想在這些書中 找到我這一路際遇裡的秘密與解釋 當我看到心理學家榮格的煉金術與超越功能時 明白那是我曾經所體驗中可以了解與呼應的  榮格心理學派目前領域跨含很廣的幾層領域,其中最主要的包含了潛意識與超個人心理學(也就是
Thumbnail
2015.07.08修 我研究所的旅程 現在其實已經到了尾聲 我記得我剛進入時,一直想在這些書中 找到我這一路際遇裡的秘密與解釋 當我看到心理學家榮格的煉金術與超越功能時 明白那是我曾經所體驗中可以了解與呼應的  榮格心理學派目前領域跨含很廣的幾層領域,其中最主要的包含了潛意識與超個人心理學(也就是
Thumbnail
心智化的形成是嬰兒透過探索他人的心智來理解自己心智的一個歷程,所以心智化能力的發展非常仰賴他人,而這個「他人」,則會是我們每個人一出生後的主要照顧者:母親(及父親),我們的原初客體。父母透過情感鏡映,幫助嬰兒發現自己的情感,進而發展出情感調節的能力,奠定心智化的發展。
Thumbnail
心智化的形成是嬰兒透過探索他人的心智來理解自己心智的一個歷程,所以心智化能力的發展非常仰賴他人,而這個「他人」,則會是我們每個人一出生後的主要照顧者:母親(及父親),我們的原初客體。父母透過情感鏡映,幫助嬰兒發現自己的情感,進而發展出情感調節的能力,奠定心智化的發展。
Thumbnail
在人生當中,我們必須不斷做出抉擇。在每次抉擇時,我們或許會想多了解自己以及眼前的情境,再根據這些了解做出行動,並預測這些行動將帶來什麼後果。越不了解自己與情境,行動就越盲目,也越看不到未來。幸運的是,大部分人都有一定的了解自己與了解他人的能力。
Thumbnail
在人生當中,我們必須不斷做出抉擇。在每次抉擇時,我們或許會想多了解自己以及眼前的情境,再根據這些了解做出行動,並預測這些行動將帶來什麼後果。越不了解自己與情境,行動就越盲目,也越看不到未來。幸運的是,大部分人都有一定的了解自己與了解他人的能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