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反思
含有「教育反思」共 2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Lempown
2025/08/06
「餓鼠效應」的迷思:節制的價值,還是話語的誤用?
「餓鼠效應」這個詞看似有理,實則容易簡化複雜的教育情境。教育真正需要的,不是用匱乏推動學習,而是理解與選擇的空間。
#
lempown
#
教育反思
#
節制與自由
喜歡
留言
參肆
2025/07/23
寫作創造出的熱情,與那些扼殺它們的種子
從小到大,我總能寫文章到流連忘返,感到極致的快樂。(尤其是我愛的主題) 那種感覺就好像,你體內有著源源不絕的力量,支撐著你不斷做下去,根本停不下來。 但有些時候,這種美好的感受會因為一些外在的限制而斷掉。舉例來說,我們小時候都寫過心得或作文,不管是國小、國中甚至高中,他都有一個"評分標準",這
含 AI 應用內容
#
寫作
#
自我反思
#
教育反思
1
留言
黃同慶的沙龍
2025/07/20
人生三識:知識是底氣,常識是圓融,膽識是突破
本文強調人生成功與幸福的關鍵,不僅在於專業知識,更在於學校未教的「常識」與「膽識」,提出成功源於人際關係和行動力,鼓勵讀者主動補足這些關鍵能力,實踐美好人生。
#
常識
#
知識
#
膽識
3
留言
沒事走走
2025/07/17
校園生活:不夠好的我,關於完美主義、高壓教育與一個女孩的療癒日記
她總是第一名,總是被說「最乖、最穩」,卻從沒學會愛自己。這是一段關於高中女孩林語珊,在完美主義與家庭壓力下逐漸崩潰、又在心理師陪伴下慢慢找回自我價值的療癒旅程。
含 AI 應用內容
#
創作
#
小說
#
心理師
4
留言
黃同慶的沙龍
2025/07/09
突破自己、成就自己~一位體驗教育資深工作者的反思
體驗教育教我突破自己,也教我如何面對生活的不確定。從遊戲設計到企業訓練,從跳水挑戰到情緒支持,每一次體驗都是自我成長的契機。這篇文章是我多年工作的回顧與省思,獻給每位願意在人生中不斷體驗、學習、蛻變的人。
#
體驗教育
#
自我成長
#
管理高爾夫
2
留言
泓予的沙龍
2025/06/20
(下) 死刑: 哲學、政治、法律的理想與現實交會之地—臺灣作為撕裂的戰場中心
三年來的死刑心得感想,從發現議題光譜再到察覺自我定位,在看似熱度下降的死刑議題,你有沒有好好地思索過自己究竟是怎麼想的呢? 至少,我透過這個議題更了解自己和所處的台灣社會。來看看一個人的思想歷程與脈絡吧! 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啟發。
#
臺灣
#
學習歷程
#
憲法法庭
2
留言
泓予的沙龍
2025/06/19
為什麼社會企業不願被叫做社會企業?從 Tony’s Chocolonely 看三種矛盾
商業真是只追求利益的人性展現嗎? 一間堅持「零童工」的企業,卻說「我們不是社會企業」?從困惑到理解,我在高中時追問:制度如何改革?理想如何實踐?社會企業該被定義,還是超越?這不只是報告,是我人生第一次對「改變」提出質疑,也是我選擇參與世界的開始。
#
社會企業
#
SDGs
#
學習歷程
2
留言
創新者的困境
2025/05/13
這些校規,不配被稱為教育
你以為校規是為了紀律,其實它們只是用來控制。我曾就讀一所以「管理」為名的高壓學校,經歷了連外套該不該穿、書包怎麼背都被規定的日子。這不是教育,是壓迫。在這篇文章裡,我回顧那段扼殺思考與尊嚴的經歷,並探討:當教育失去對人的信任,它還剩下什麼?如果你也曾在體制中感到窒息,這篇寫給你。
#
教育
#
學生人權
#
自我成長
2
1
黃同慶的沙龍
2025/04/22
個人主義 vs 集體主義
本篇從哈佛教授Henrich的文化研究出發,探討東西方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差異,並結合台灣轉型經驗與作者個人觀察,反思「做自己」與「為群體」之間的張力。是一次關於身份與選擇的深刻對話。
#
個人主義
#
集體主義
#
文化演化
喜歡
留言
黃同慶的沙龍
2025/04/21
人,站在自己選的位置上過生活
從年輕時的自以為是,到後來學會真正的傾聽,這是一段從「推己及人」到「尊重他人」的思維轉變。這篇文章不只是自我反省,更是對教育、溝通與價值觀輸出的深刻思辨——我們不是來改變別人,而是活出一種讓人願意靠近的樣子。
#
行走中的思索
#
老師
#
換位思考
喜歡
留言